知识

搜索文档
从知识到灵识:在AI时代如何找回人的灵性
第一财经· 2025-07-27 21:40
灵识社会不是遥不可及的乌托邦,而是我们应对AI时代的必然选择。当机器能记住所有知识、模拟大 部分见识,人类最独特的价值,就在于那种突然看透本质的能力、与世界深层联结的感知以及创造意义 的冲动。 当AI能写代码、能诊断疾病,当知识获取变得像打开手机一样简单,人类独特的价值在哪里?我们认 为,答案可能藏在一种更高级的认知能力——"灵识"里。在智能时代,我们正从积累知识、拓展见识, 走向唤醒灵识的新阶段,一个"灵识社会"正在悄然浮现。 三种认知能力:你拥有哪几层"认知操作系统" 我们每天都在积累认知,但你有没有想过,认知其实分三个层次? (一)知识:认知的"基础代码" 知识是我们对世界的基本认知,比如数学公式、历史年份、手机的工作原理。它像盖房子的砖块,是结 构化的经验总结。工业时代,谁掌握的知识多,谁就更有优势——就像工厂工人需要熟练掌握操作手 册,医生需要背诵解剖学知识。 但知识有局限。比如我们都知道"地球绕着太阳转",但很少有人能说清这背后的深层逻辑;我们能记住 无数社交礼仪,却未必懂得人与人之间真实的情感联结。 (二)见识:认知的"跨界算法" 见识是在知识基础上的跨界洞察,就像把零散的砖块搭成不同风格的建筑 ...
陈春花:认知知识
经济观察报· 2025-06-12 09:34
知识本质的哲学探讨 - 二元论将事物分为对立概念如肉体与灵魂 这种思维在工业革命背景下易导致还原论 现代社会需转向整体论思维 [1] - 知识驱动的企业尤其是数字原生企业和转型成功的传统企业增长显著 表明知识创新正成为核心发展动力 [1] 知识定义的多元视角 - 柏拉图定义知识需满足三要素:主观信念 客观真实性 理性证成性 [7][8] - 普罗泰戈拉派认为知识是主观经验对象 强调个人感知的差异性 [9] - 野中郁次郎提出知识是动态认知过程 需通过隐性与显性知识转化形成组织核心竞争力 [10][11] - 德鲁克将知识定义为影响未来的潜在能力 强调其行动导向与实用价值 [12] - 怀疑论指出知识边界需持续拓展 避免被现有认知局限 [13] 知识价值层级体系 - 数据是原始事实集合 信息是加工后数据 知识需经鉴别内化 智慧则能创造未来价值 [16] - 组织隐性知识通过内化形成独特竞争力 难以被外部复制 [11][17] - 智慧生成需经历观察 理解 加工 内化四阶段循环 [17] 知识获取与实践路径 - 怀特海提出智力发展三阶段循环:浪漫接触 精准分析 综合运用 [20] - 知行合一强调知识必须通过实践验证 形成行动闭环 [21] - 数字社会要求管理者深入接触客观场景 完成认知能力升级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