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合一
搜索文档
银华基金和玮:知行合一,将持有人体验放在首位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12:19
基金经理和玮的投资理念 - 追求产品状态为“让投资者偶尔会想起来,但大部分时间会忘记”,注重风险收益比与客户持有体验 [1] - 不刻意追求排名极致,投资决策核心是安全边际和长期主义 [1] - 投资终极目的是让持有人安心托付资产,经历时间沉淀收获稳健回报 [1] 大资金管理经验的影响 - 管理长期大资金的经历塑造了其投资哲学,使其成为长跑型选手 [2] - 大资金规模促使投资思路带有“左侧”与“逆向”基因,成为情绪稳定器 [2] - 基于长期价值判断而非短期情绪博弈,内化为清晰稳固的投资框架 [2] 投资框架与策略 - 持股周期更长,很多重仓股持有三年左右,每年带来较好回报 [3] - 构建宏观长期视角与中观行业分析相互验证的决策体系 [3] - 非常看重买入股票的价格,估值是决定风险收益比的关键一环 [3] - 警惕行业景气高点时看似低廉的市盈率估值以及估值很高、交易拥挤的赛道标的 [3] 对市场与行业的看法 - 从长期维度看好A股,认为中国资产全球性价比高,安全性非常高 [7] - 国际资本未来将趋势性提高中国资产配置比例,市场大概率长期向上 [7] - 有色金属是近三年核心关注方向,源于对美元信用体系下行的长期展望 [7] - 铜和铝与新能源紧密相关,供需结构长期向好,是中长期确定性较好的方向 [8] 对科技股的态度 - 将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类比,指出盈利模式尚远、依赖融资现金流的特点 [9] - 对现阶段部分科技股保持警惕,在组合中对此类资产保持较低参与度 [9] - 通过配置其他板块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减少不必要波动风险 [9]
银华基金和玮:知行合一 将持有人体验放在首位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9:01
基金经理和玮的投资理念 - 追求理想的产品状态是让投资者“偶尔会想起来,但大部分时间会忘记”,注重客户持有体验[1] - 投资决策核心是“风险收益比”与“客户持有体验”,不刻意追求排名极致或迷恋泡沫期喧嚣[1] - 投资终极目的是希望持有人能安心托付资产,经历时间沉淀,收获稳健回报[1] - 凭借对“知行合一”的恪守,力争成为投资者资产组合中的守护者[1] 基金经理和玮的从业背景 - 拥有硕士学位,曾就职于易方达基金管理有限公司[3] - 于2010年3月加入银华基金,历任行业研究员、基金经理助理、投资经理等职[3] - 现任银华沪深股通精选混合基金经理[3] 投资框架与策略 - 投资思路天然带有“左侧”与“逆向”基因,持股周期更长,很多重仓股持有三年左右时间[4][5] - 构建“宏观长期视角”与“中观行业分析”相互验证的决策体系,从长周期上获得长期确定性[5] - 非常看重买入股票的价格,估值是决定风险收益比的关键一环[5] - 倾向于以长期、综合视角评估估值,考察静态和动态的净资产收益率水平以及合理市净率位置[5] - 警惕行业景气高点时看似低廉的市盈率估值,以及估值很高、交易很拥挤的赛道标的[5] - 最看重股票能否赚钱,而非故事或空间,对估值安全边际的执着构成抵御下行风险的重要缓冲垫[6] 对市场与行业的看法 - 从长期维度看好A股,认为中国资本市场曾被严重低估,中国资产安全性非常高[9] - 认为国际资本未来将趋势性提高中国资产配置比例,市场大概率长期向上[9] - 提醒投资者需适应短期市场的结构性行情和可能加大的波动[9] - 近三年核心关注有色金属方向,判断源于对美元信用体系长期下行的展望[9] - 认为黄金需求非常稳健,是各国央行首选储备资产,对金价有长期强劲推动力[9] - 看好铜和铝,认为其与新能源紧密相关,各领域需求持续增长,供需结构长期向好[10] - 对现阶段部分科技股保持警惕,将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类比[10] - 在组合中对科技类资产保持较低参与度,通过配置其他板块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10]
银华基金和玮: 知行合一 将持有人体验放在首位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5:13
基金经理和玮的投资理念 - 追求产品状态为“让投资者偶尔会想起来,但大部分时间会忘记”,注重风险收益比与客户持有体验 [1] - 投资终极目的是希望持有人安心托付资产,经历时间沉淀收获稳健回报,而非仅追求净值屡创新高 [1] - 不刻意追求排名极致,不迷恋泡沫期喧嚣,走上注重安全边际、践行长期主义的稳健之路 [1] 大资金管理经验塑造的投资哲学 - 管理长期大资金的经历塑造了投资哲学,使其成为在市场极端波动中保持冷静的长跑型选手 [2] - 大资金规模体量促使投资思路天然带有“左侧”与“逆向”基因,演化成强大的情绪稳定器 [2] - 操作逻辑基于长期价值判断而非短期情绪博弈,例如在市场情绪亢奋时选择撤退,在悲观时逆流而上 [2][6] 长期视角下的投资框架 - 持股周期变长,很多重仓股持有三年左右时间,每年带来较好回报 [3] - 构建“宏观长期视角”与“中观行业分析”相互验证的决策体系,在不确定中寻找长期确定性 [3] - 非常看重买入股票的价格,估值是决定风险收益比的关键,需考察静态和动态ROE及合理市净率位置 [3] 对估值安全边际和交易拥挤度的审慎 - 买入股票最看重的是其能否赚钱,而非故事或空间,对估值安全边际的执着构成抵御下行风险的缓冲垫 [4] - 警惕行业景气高点时看似低廉的市盈率估值,因可能伴随不可持续的ROE水平 [3] - 对估值很高、交易很拥挤的赛道标的不会重点关注,以避免增加组合波动率 [3] 投资执行中的核心挑战与应对 - 投资最具挑战性的部分是“知行合一”的极致践行,核心是“与自己对抗”,避免被短期市场情绪裹挟 [5][6] - 在2024年7、8月市场底部区域基于长期视角和逆向思维判断市场过于悲观,选择逆流而上 [6] - 真正在意的是产品能否为投资者提供持续安心的持有体验,而非让投资者时刻紧盯、频繁操作 [6] 对A股市场及有色金属板块的展望 - 从长期维度看好A股,认为中国制造业和科技进步快,在当时的估值水平下资产安全性非常高 [7] - 认为国际资本未来将趋势性提高中国资产配置比例,市场大概率长期向上,但短期需适应结构性行情和波动加大 [7] - 看好有色金属为核心方向,判断源于对美元信用体系下行的长期展望,尤其看好铜和铝等与新能源紧密相关的金属 [7][8] 对科技股及人工智能浪潮的看法 - 对现阶段部分科技股保持警惕,将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类比 [8] - 指出科技股投资关键风险在于融资环境的正反馈可能迅速改变,纳斯达克指数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向标 [8] - 在组合中对此类资产保持较低参与度,通过配置其他板块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并减少不必要波动风险 [9]
知行合一 将持有人体验放在首位
中国证券报· 2025-10-27 05:06
基金经理和玮的投资理念 - 追求产品让投资者偶尔想起但大部分时间忘记 目标是提供安心的持有体验和稳健回报 [1] - 投资核心是风险收益比和客户持有体验 不刻意追求排名极致或迷恋泡沫期喧嚣 [1] - 管理的银华鑫禾是银华基金旗下第二只新型浮动费率产品 于10月27日与投资者见面 [1] 大资金管理经验塑造的投资框架 - 管理长期大资金的经历塑造了左侧与逆向的投资基因 使其成为在市场极端波动中保持冷静的长跑型选手 [2] - 投资持股周期更长 很多重仓股持有三年左右时间 每年带来较好回报 [2] - 构建宏观长期视角与中观行业分析相互验证的决策体系 在长期方向判断行业潜力后进行中观验证 [2] 估值与风险控制原则 - 非常看重买入股票的价格 估值是决定风险收益比的关键 以长期综合视角评估静态和动态ROE及合理市净率 [2] - 警惕行业景气高点时看似低廉的市盈率估值 因可能伴随不可持续的ROE水平 [2] - 对于估值很高 交易很拥挤的赛道标的不会重点关注 以避免增加组合波动率 [2][3] 投资执行与心理对抗 - 投资最难的是与自己对抗 践行知行合一 避免被短期市场情绪裹挟 [3] - 在2024年7 8月市场底部区域基于长期视角和逆向思维判断市场过于悲观 选择逆流而上 [3] - 真正在意的是产品能否为投资者提供持续安心的持有体验 而非短期业绩出色 [3] 对A股市场及有色金属板块的看法 - 从长期维度看好A股 认为去年8月中国资本市场被严重低估 核心逻辑在于中国资产的全球性价比和内在韧性 [4] - 中国制造业发展和科技进步非常快 在当时的估值水平下资产安全性非常高 [4] - 有色金属是近三年核心关注方向 判断源于对美元信用体系长期下行的展望 [5] 具体金属品种观点 - 黄金需求稳健 是各国央行首选储备资产 这一根基对金价带来长期强劲推动力 [5] - 铜和铝与新能源紧密相关 各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包括数据中心建设 新能源汽车 电力传输等 [5] - 供给端海外铜矿企业资本开支保守 国内电解铝产能受制于严格能耗管控 供需结构长期向好 [5] 对科技股的态度 - 将当前人工智能浪潮与2000年互联网泡沫类比 认为两者都具有技术革命基础坚实但盈利模式尚远的特点 [6] - 科技股投资关键风险在于融资环境的正反馈可能迅速改变 纳斯达克指数是需要密切关注的风向标 [6] - 在组合中对科技股保持较低参与度 通过配置其他板块为投资者创造稳健回报并减少不必要波动风险 [6]
西藏:办好“行走的思政课”
新华社· 2025-10-25 14:32
思政教育实践模式 - 思政教育从课堂走向实践,构建富有高原特色的“大思政”育人体系 [1] - 开展“行走的思政课”活动,学生实地参观人居环境提升工程和高寒湿地生态 [1] - 活动让学生理解专业价值并认识到各民族尊重互助如同生态共生 [1] 跨学段一体化教学 - 不同学段师生共同走进历史陈列馆,大学生担任讲解员、中学生开展调研、小学生表演情景剧 [3] - 教师串联小学《道德与法治》、中学《历史与社会》与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点进行实景教学 [3] - 借助实景教学将抽象概念具象化,组成多层次学习共同体沉浸式感受民族团结力量 [3] 区域资源整合与共享 - 构建“7所高校对接7个地市”的“7+7”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模式 [4] - 依托高校学科优势和基础教育经验,开展师资培训和理论研究,打破学段、区域和校际壁垒 [4] - 学生走进博物馆、革命圣地等地,在“行走的思政课”中实现认知递进,教育从“各管一段”走向“全程贯通” [4]
赴骁遥:讲得再好,不如干得真实
搜狐财经· 2025-10-19 04:15
商业教育核心理念 - 商业教育的核心价值在于将认知转化为可执行的行动和可衡量的结果,而非仅停留在理论讲解层面[2][5][6] - 真正的价值衡量标准是行动带来的结果,而非对理论的理解程度[6][11][14] - 培训的终极目标是陪伴企业将知识转化为动作并产生实际成果[15] 执行力挑战与障碍 - 企业普遍面临从认知到执行的挑战,表现为战略规划完善但落地实施不足[3] - 从启发到兑现存在三道关键障碍:知道但不相信、想干但不会干、会干但不坚持[22][24][27] - 执行力的持续性是企业成长的关键,许多方案因半途而废而未能见效[28][29] 落地方法论与体系 - 落地逻辑遵循"听懂→写下→行动→验证→优化→固化"的闭环流程[19] - 企业落地三大关键要素包括明确结果导向、形成标准流程、建立复盘机制[38][41][44] - 标准化流程确保执行可复制不依赖个人,复盘机制促进持续优化成长[42][45][46] 成果验证与价值体现 - 价值验证应通过客户增长数据说话,例如辅导传统企业四个月内实现从0到月销600万的业绩[33] - 落地成果体现在业绩翻倍、利润提升、人效重构等具体指标上[17] - 建立"思考→行动→验证→优化"的闭环运作机制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基础[35][36] 知行合一理念 - 讲与落地是统一体,讲启发认知,落地践行行动,企业需要实现知行合一[47][48][49] - 知识的价值在于实践,启发的意义在于执行,行动是连接认知与结果的桥梁[51][52] - 企业成长的核心在于执行落地程度而非策略高低,行动是抵达未来的唯一路径[55][57][59]
老子和孔子带给我们的活法与解法
虎嗅· 2025-09-28 07:29
文章核心观点 - 强调形而上的哲学思考对民族和社会的重要性 缺乏人文价值和终极信念会导致行为无序 [1][2][3] - 提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道思想能为现代困境提供解决方案 通过乾坤两道和阴阳平衡实现生命境界提升 [4][11][19] - 指出孔子与老子思想虽路径不同但本质相通 共同构成中国哲学的入世与出世统一体系 [23][24][25] 哲学思考价值 - 形而上的思考维系民族精神 失却会导致行为失序和浮躁 [2][3] - 中国传统思想凝练出"天""道""理"等范畴 形成天人合一的价值世界 [4] - 儒释道文化本质是生命学问 专注于解决人生方向问题 [4] 现实困境分析 - 物质丰富时代出现精神空虚 追求风口效应而非真正价值 [9] - 人生困境分为物质贫困和精神穷困 需通过修身突破困顿 [6][7][8] - 边界控制对行为语言和思想至关重要 需借传统智慧找回自我 [10][11] 儒道思想体系 - 乾道代表自强不息 坤道代表厚德载物 共同构成天命精神 [11] - 儒家承刚健之道 讲求克己复礼和忠孝节义 追求天下太平 [13] - 道家载向善之道 主张无为而治和道法自然 求自然而然 [13] 文化特质表现 - 中国哲学表现为十六字特质:含蓄表达 以简驭繁 方圆并用 阴阳平衡 [19] - 思维方式体现为饺子与披萨的饮食文化差异 筷子与刀叉的工具差异 [19] - 阴阳平衡在日常生活中表现为时空合一 农耕与科学合一 [19] 经典研读挑战 - 语言障碍使哲学经典难以通过翻译传递完整内涵 [20] - 中国哲学言论简短无联系 缺乏西方哲学的精密推理 [21] - 研究哲学非职业 目的是让人成为"人"而非"某种人" [21] 儒道互补关系 - 儒家从"人"切入讲求反求诸己 道家从"天"切入讲求万物平衡 [27] - 孔子思想以仁为核心 老子思想以道为核心 共同形成仁慈之道 [24] - 历史上士人兼修儒道 发达时用儒家 落寞时用道家 [25] 实践指导意义 - 提出"我与世界格格不入 我与你息息相通"的边界守则 [10] - 强调"知天命 尽人事"的人生定律 通过乾坤精神实现生命掌控 [11] - 主张去除伪知和分别心 回归道法自然的本质 [17]
不做什么,才是拼多多
搜狐财经· 2025-09-22 12:53
核心战略:深耕核心电商与差异化路径 - 公司专注于核心电商生态建设和海外扩张,而非参与即时零售和AI通用大模型的激烈竞争 [2][12] - 公司的商业哲学是“把虚做实”,将战略口号转化为实际业务,例如农业电商和电商西进 [6][10] - 公司遵循“本分”哲学,一以贯之地专注于核心业务,不追逐与自身能力和基因不符的热点 [13][17] 农业业务的战略地位与成果 - 农业是写入公司基因的核心业务,而非慈善口号或企业社会责任,是电商业务的自然延伸 [4][7] - “多多买菜”业务已在全国70%的行政村布局超200万个自提点,建立了高效的农产品分销网络 [3][7] - 公司跑通了“农产品上行”模式,特色农产品走向全国,激活区域经济,并奠定了平台的性价比优势 [7] 电商西进战略的具体举措与成效 - 公司2022年首创“中转集运”模式,将西藏、内蒙古、青海、宁夏、甘肃等偏远地区纳入包邮区 [8] - 2024年平台推出物流中转费减免政策,并于今年4月再推“千亿扶持”计划,加码偏远地区电商生态 [8] - 过去一年,公司西部地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过40%,其中日用百货订单量翻倍,潮玩周边、宠物用品订单量增长近60% [9] - 平台商家“栗汀”发往偏远地区订单同比增长60%,西部地区订单占比已达10%,物流成本差距从18元缩小至5元 [9] 对AI技术的务实态度 - 公司在2025年第二季度财报中对AI只字未提,与频繁提及AI的同行形成对比 [12] - 公司将AI视作电商核心业务的“自然延伸”,技术必须服务于业务本质,策略是All in电商而非All in AI [12]
从政德文化中汲取智慧力量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9-18 08:56
政德建设与传统文化 - 政德是社会道德建设的风向标,重视政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征 [1] - 强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养分,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坚实作风保障 [1] - 要求领导干部修身立德,做官先做人,从政先立德,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4] 知行合一与实践要求 - 坚持知行合一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对新时代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实践要求 [2] - 以明代王阳明为例,阐述其在南赣巡抚任上以行验知、以知促行的理念,为破解形式主义提供借鉴 [2] - 新时代加强作风建设要求党员干部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改造客观世界,增强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自觉性 [2] 以人民为中心与群众路线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3] - 以清代郑板桥为例,其在山东潍县主政期间积极推行惠民举措,体现为民情怀 [3] - 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群众身边延伸 [3] 领导表率与作风建设 - 领导干部要带头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做作风建设的积极践行者,以身作则、以上率下 [4] - 以清代张伯行为例,其任职期间拒奢华、重名节,离任时百姓立生祠感念 [4] - 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必须抓住关键少数,锲而不舍纠四风树新风,以优良党风带动社风民风 [4] 勤俭节约与风气塑造 - 节俭朴素、力戒奢靡是党的传家宝,新时代强调坚持尚俭戒奢,艰苦朴素,勤俭节约 [5] - 以宋代朱熹为例,其在漳州知州任上严厉治吏,革除嫁娶丧葬陋俗,劝谕婚嫁费用不铺张 [5] - 党风与社风民风紧密相连,必须推动优良作风在党员干部和社会公众之间形成良性传导 [5] 自我革命与廉洁文化 - 从抓作风入手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一条重要经验 [6] - 要求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廉洁思想 [6] - 不断涵养新时代共产党人的政德,自觉传承克己奉公、清廉自守等理念,打好反腐败斗争 [6]
重磅发布 | 北京数基建发布“知行IntAct”混合智能体产品,以AI定义城市治理新范式
搜狐网· 2025-09-13 17:34
产品发布背景 - 北京数基建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正式发布"知行IntAct"混合智能体产品 [1] - 产品针对传统城市治理存在的被动治理和技术底座薄弱等痛点 [3] - 公司立足人机共生时代背景推出新一代城市治理AI解决方案 [3][4] 核心理念与架构 - 产品核心理念为"人机共生·知行合一" 其中"知"代表AI主导的全域感知与智能分析 "行"代表人类主导的决策优化与价值把控 [6] - 产品体系由两大核心平台构成:"知者"城市治理大模型服务平台和"行者"落地执行平台 [7][9] - "知者"平台通过四大核心应用Agent实现全流程智能化 "行者"平台实现从发现问题到效果评价的管理闭环 [7][9] 技术特点与应用场景 - 技术融合多模态感知 RAG NL2SQL等技术 实现数据合一 算法合一与算力合一 [7] - 在城市资产管理场景实现自动化采集和智能化管理 已汇聚全市城市家具数据超过125万个 台账采集成本降低60% 更新周期从年缩短至月 [10] - 在城市空间管理场景通过AI巡检实现7x24小时全天候监控 AI巡检发现事件数约为人工的3.3倍 在北京经开区使用后市民热线相关案件量同比下降85% [10] - 在道路健康监测场景应用三维探地雷达实时AI解译技术 将传统人工解译周期缩短75% [10] - 在滨水空间管理场景通过多智能体协同作业实现水岸协同智慧管理 [12] 战略意义与行业影响 - 产品推动城市治理从传统被动响应模式向主动预防转型升级 [4] - 通过AI赋予城市生命体免疫系统 形成多元主体共治和可持续运营体系 [12] - 最终实现从提效降本向韧性繁荣的范式升级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