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期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农牧业生产的阶层问题,先喂好有钱人还是喂饱所有人?
第一财经· 2025-06-13 11:13
经济增长理论 - 经济增长是"物流概念"而非指数概念,源于人口增长导致物质资料需求增加和流通工序复杂化,而非科技进步或生产力提高 [1] - 人口负增长情况下经济正增长几乎不可能实现,当前增长模式本质是能源和自然资源的透支性贷款 [1] 粮食生产现状 - 全球食物生产已达人均每日3000千卡,但1/3食物被浪费(约1000千卡/人/日),浪费问题远大于资源消耗问题 [4] - 农耕文明支撑的人口密度可达7万人/平方公里(菲律宾马尼拉),远超原始觅食方式的0.1人/平方公里 [4] 替代饮食方案的可行性 - 生酮饮食每100克水果仅提供70千卡能量,若全面推广需将当前水果产量提高400倍才能满足需求 [5] - 纯素食方案中人类仅能吸收蔬菜10%营养,且缺乏脂肪和蛋白质,草根蔬菜种植量需求无法估量 [5] - 捕猎模式即使消耗1800年全部野牛存量仅能养活200万人,不足当今全球人口0.0025% [5] 农业生产效率比较 - 鸡肉饲料成本仅为牛肉的1/15和猪肉的1/6,全鸡食用(如中国鸡爪消费)更具资源效率 [7] - 有机农业单位产量低于传统农业35-50%,但通过溢价实现更高盈利效率,实质是阶级化食品供应 [8] 劳动力结构矛盾 - 美国10.4%劳动力(2201万人)从事农业,中国农业劳动力占比达24%,但农业盈利能力显著低于互联网等行业 [8] - 农民向城市服务业迁移导致农业劳动力短缺,威胁长期粮食供给稳定性 [8] 产业优先级争议 - 农业对文明存续的重要性超过高科技产业(如iPhone生产),但资本配置长期向高附加值产业倾斜 [8] - 粮食问题本质是阶级问题,表现为精英饮食理念(生酮/有机/人造肉)与大众温饱需求的根本性割裂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