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失厌恶

搜索文档
“夹着恨的爱”:我们还能相信别人的好意吗?
虎嗅· 2025-06-26 07:40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简单心理 (ID:jdxl2000),作者:品听,编辑:崇衫,原文标题:《"夹着恨 的爱":关系中的隐性创伤与信任困境》,题图来自:AI生成 剑桥大学曾做过一个糖水试验,揭示了一个深刻的心理机制:当甜美的糖水反复与腹痛刺激关联,小鼠 会永久避开所有含糖液体。 这种"条件性厌恶"在人类情感世界中有着惊人的相似——那些曾在"善意"中尝到伤害的人,往往对所 有"好"产生本能排斥。这种防御机制的背后,藏着潜意识对"陷阱"的警惕,也折射出人际关系中给予与 接受的复杂心理博弈。 从糖水实验到情感防御:创伤如何改写信任程序 1. "甜蜜陷阱"的早期印记 童年时期如果经历过"有条件的爱",比如"给你买这么贵的东西,你必须考第一",会在潜意识形成"好 意=附带伤害"的神经链接。 成年后,这种早期创伤会表现为:面对同事主动分享的零食,第一反应不是感谢,而是警惕"他是不是 有求于我";收到伴侣的礼物时,本能怀疑"这是在补偿之前的争吵吗"。 2. 防御机制的自我强化 行为经济学中的"损失厌恶"心理在此被放大:一次被借钱不还的经历,可能让人拒绝所有借贷请求;一 段以"为你好"为名的控制型关系,会让人对所有关心产生" ...
老美5月CPI低于预期,降息风暴要来了?
搜狐财经· 2025-06-13 22:09
家人们,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新鲜出炉的热点——老美5月的CPI数据刚公布,结果低于预期! 这消息一出,市场就像炸了锅的蚂蚁窝,各种猜测满天飞。 但别急,咱们一起剥开迷雾,看看这背后藏着啥玄机。 文章最后还有关键数据彩蛋,保管让你眼前一亮,千万别半途溜号哦! 一、老美CPI数据爆冷,市场反应如何? 老美5月的CPI年率是2.4%,比预期的2.5%还低;季调后CPI月率0.1%,也低于预期的0.2%。再看核心CPI(剔除食品和能源),同比增长2.8%,预期是 2.9%;季调后核心CPI月率0.1%,远低于预期的0.3%。 这数据一公布,市场立马躁动起来,懂王更是坐不住了,在社交媒体上喊话,要求美联储降息100个基点——这老头对降息可执着得很,总觉得这招能让老 美经济飞上天。 与此同时,市场对9月降息的押注飙升,芝商所的工具显示概率接近70%,多数人预计今年会降息两次。 但别高兴太早,6月降息的概率只有可怜的2.4%,维持不变的高达97.6%。 二、降息预期升温,A股会迎来红包吗? 降息风声一响,全球金融市场都得抖三抖,A股自然不例外。一旦美联储真动手,市场上的资金会像脱缰野马,一部分很可能涌入A股找机会,给咱们的股 ...
3个方法,让你摆脱“瞎”内卷
36氪· 2025-06-13 16:08
01 第一,用你的低价值时间去兑换别人的高价值时间。 写得有点绕口,换个说法大家就懂了。 比如,你可以用你的10倍时间,去换大佬的1倍时间,这都好过你用自己的100倍时间去蛮干。 那有人肯定要问了,凭什么大佬愿意用他的1倍时间和我做交换呢? 大佬看得上我吗?我有什么价值能够被大佬青睐呢? 千万不要妄自菲薄,一定记住,大佬首先是个人,不是完美的神。 是人,就有弱点,就有需求;是人,一天也就只有24个小时,不会凭空多出1个小时来;是人,也有自 己顾及不到的地方。 但好就好在,拥有高价值单位时间的人,往往愿意为那些低价值却不得不做的事情支付成本。 因为在大佬的思维框架里,同样的单位时间,一定要用在更高价值的事情上去,反而要避免被低价值的 事物耗费心力。 因为一旦被过多牵扯在低价值的事情中,他们会觉得自己很亏,分分钟亏了几十万的感觉。 这就叫损失厌恶心理。 比如大佬来开一个高端峰会,到达酒店了,大佬不会亲自去停车,一定是自己请司机去停或者给小费让 酒店门童帮忙停车。 因为自己停车肯定要耽搁不少时间,有这个时间大佬还不如跟参会的专家嘉宾打个照面寒暄寒暄,联络 一下感情,说不定就能聊出一些合作机会。但拿这个时间去停车,除 ...
谈判后遗症来袭,小散又要被动背锅?
搜狐财经· 2025-06-12 19:06
市场看似平静如水,实则暗流涌动。中美贸易谈判的官方声明描绘出一片祥和景象,但真相往往藏在细节中。昨晚老川的社交媒体发文,再次上演了熟悉的 戏码——他宣称自己"赢麻了",可当我们剥开华丽辞藻,看到的却是赤裸裸的数字游戏。GJD的护盘动作,绝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对市场流动性的精准把 控。今天,我将从三方面层层解析这场谈判的真相,帮助你用金融学视角看清本质。 一、中美谈判的真相:数据还原老川的障眼法 市场反弹的喜悦背后,隐藏着老川的惯用伎俩。他宣称谈判"大获全胜",却刻意混淆了关税计算的时间线——将自己第一任期的旧账纳入,却忽略我们的历 史数据。这种手法,在金融学中称为"选择性披露",本质是利用信息不对称制造假象。GJD的出手护盘,正是对这种风险的预判。从昨天警告到今日行动, 数据表明机构资金已提前布局,防止空头借机兴风作浪。为什么在"利好"消息下GJD还要干预?答案在流动性数据中:如果谈判真如表面那般顺利,市场不 会出现板块轮动的分化。这提醒我们,金融市场的真相从不靠主观臆断,而是靠数据还原。就像下图中展示的美国债务数据,它揭示了老川的真实动机—— 一切为了债务化解。散户常被情绪左右,一跌就慌、一涨就狂,但机构却 ...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36氪· 2025-05-27 17:19
导语:为什么说真正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我们一起探讨。 花50块钱买了电影票,看了一半觉得不好看,要不要离场? 等了半小时的公交,车还没有来,还要不要继续等下去? 在一个项目上投入了很多资源,始终没有起色,要不要放弃? 这些付出,包括且不限于心力、时间、金钱、精力等等。 听起来好像没感觉? 我用一个买鞋的故事,来解释。 拖垮你的,是"沉没成本" 你在商场买了一双鞋子,鞋子的大小是没有问题的,但当你真正穿的时候,发现夹脚。但商场却告诉 你,钱货两讫,恕不退款。 …… 这时候,有些人会经历这些心理历程: 类似的场景,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 经济学里有一个词,叫做"沉没成本"。 什么意思呢?指的是那些发生在过去,我们无法去收回或改变的付出。 最后是"绝望"。无论这双鞋放多久,都是穿不了的,到最后你绝望了,就扔了它。 但是等你扔了这双鞋后,你才发现,你为了它浪费了很多精力,为一双鞋,生了特别多的闷气,让你特 别内耗。还不如一开始,就直接扔掉。 你看,这就是沉没成本效应。那么,为什么会有沉没成本效应? 心理学上有一个"损失厌恶"的理论,说的是相较于得到一些东西,失去一些东西,你会更难受。你在路 上捡了一百块钱,你有点高 ...
围观了20个富豪的私人生活,我对有钱人的生活祛魅了
虎嗅· 2025-05-27 16:34
超级豪华是指多么豪华呢? 比如百年祖传、占地360平方米,位于肯辛顿区地价最昂贵的街道之一,已被列入文化保护名册的千万豪宅。 在富豪区当房产中介是一种什么体验? 今天故事的主角麦克斯,便是一位伦敦超级黄金地段的房产经纪人。 再比如配有六层楼高的智能停车库,一切服务都可以在应用程序上预约,凌晨 3 点让管家把米其林星级宵夜送到房间 的最新开发小区。 还有艺术和古典相结合的乡村别墅、闹市中的世外桃源等类型各异的豪宅…… 麦克斯经手的房产,价格少则千万,多则上亿。这意味着,客户基本锁定金字塔尖的精英。 如果你以为做这一行需要高学历或者会算账,那还远远不够。这不仅仅是一份和房子打交道的工作,而是一份和人打 交道的工作,最重要的是成为沟通谈判的高手,极其懂得洞察人性欲望。 对于麦克斯来说,他必须和各色人等搞好关系,包括门房、管家、私人助理、律师、建筑师、设计师、顾问等等。 "我说话的态度近乎谄媚,却又要努力维持着专业形象。谋生真是不易。" 在伦敦高端房产市场打拼15年之后,他把自己出入于各色房子,与形形色色的人拉扯交易的故事,写成了这本《我在 伦敦卖豪宅》。 我和我的亿万富翁客户 麦克斯和亿万富翁是通过私人教练认识的。 ...
一张7元的成本炒到300元?撕拉片收割的是情绪价值还是智商税?
36氪· 2025-05-26 09:20
最近,撕拉片火爆出圈,成功进入大众视野。刘诗诗、张凌赫、金靖、迪丽热巴等一众明星纷纷加入晒照行列,在抖音、小红书等社交平台广泛传播,一 时间,撕拉片热度风靡全网。 截至目前,抖音 "撕拉片" 播放量超14亿次,小红书浏览量达7.4亿次。 图片源自抖音、小红书 这一早已停产十年的老古董,也在几周内价格暴涨到300元,撕拉片究竟凭什么以高昂的溢价杀回市场,让众多年轻人甘之如饴?这场全民狂欢的背后, 是年轻人对真实感的集体追求,还是消费主义精心设计的割韭菜套路? 明星效应助力破圈 网友纷纷跟风打卡 撕拉片,这个被称为 "拍立得前身" 的即时成像技术,本是1948年美国发明家埃德温・兰德送给女儿的 "即时看见照片" 的礼物。只需从相机中轻轻 "撕拉" 相纸,等待几分钟,影像便会慢慢显影。 按理来说,从现在的摄影技术来看,这 一"过时"的撕拉片本应淡出大家的视野,但却因一场明星效应,强势破圈,甚至成了流量时代的财富密码。 最初鞠婧祎在微博分享了自己拍摄的撕拉片,出乎意料的照片效果以及拍摄风格,瞬间引爆国内社交平台,阅读量超8亿,更在外网掀起讨论热潮,撕拉 片也顺其自然地进入了网友的视野,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图片源自小 ...
散户炒股为何赚少亏多?业内人士解析:炒股增富,哪些错误行为要不得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4 21:47
个人投资者常见错误行为 - 盲目抄底和逆势加仓是个人投资者最常见的错误行为之一 [2] - 追涨杀跌和频繁操作导致易亏难盈 [2] - 沉没成本效应使投资者在亏损时倾向于补仓而非重新评估股票价值 [2] - 羊群效应导致投资者跟风追高,最终成为接盘侠 [2] 错误交易行为的心理陷阱 - 过度自信使投资者误判自身能力,贸然重仓 [3] - 损失厌恶导致投资者过早止盈或死扛亏损 [3] - 急于求成的心态忽视复利需要时间 [3] - 成功的投资者往往能"耐得住寂寞" [3] 个人投资者需建立的体系 - 需提升投资能力,包括学习财务知识和估值方法 [5] - 建立明确的投资风格和选股标准 [6] - 关注3~5个重点行业,跟踪利率、通胀和政策影响 [6] - 定期撰写投资笔记以提升判断能力 [6] 个人投资者面临的挑战 - 约70%的投资者难以准确理解财务报表 [6] - 追涨杀跌导致年化收益跑输市场指数 [6] - 投资者需求错配,过度推销金融产品而非投资教育 [6] 专业证券投顾机构的价值 - 降低投资门槛,提供专业级服务 [6] - 通过系统化方法纠正认知偏差 [6] - 帮助防范金融风险,避免重大损失 [6] 证券投顾行业的系统性建设 - 夯实合规基础,实现服务标准化和透明化 [7] - 加大金融科技投入,构建智能化服务中台 [7] - 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行为金融学实战技能 [7] - 建立分层分类的服务体系,提供差异化方案 [7]
金价跳水背后的博弈,从“损失厌恶”到“赌徒心理”的集体暴露
搜狐财经· 2025-04-27 03:25
这种认知偏差在深圳金展珠宝市场形成荒诞对比:主营首饰的店铺门可罗雀,而投资金条柜台前挤满排队两小时的抢购者。商家被迫将1公斤金条的保证金 从2万提至5万元,只因有消费者为规避3万元亏损直接放弃定金。这种将黄金饰品强行赋予投资属性的行为,就像给婚纱标上"未来可转租"的标签般违背逻 辑。 "刚买的金镯子还没戴热乎,金价就跌了30元/克!"北京西单周大福柜台前,一位顾客愤怒地要求退货被拒的场景,揭开了这场黄金狂欢背后的荒诞剧。当 国际金价从3420美元/盎司高位跳水至3319美元,创下近两年最大单日跌幅时,社交媒体上#金价跌了还能买吗#的话题瞬间涌出129万条讨论。这场看似寻常 的价格波动,实则是人性弱点的集中汇演——从将首饰当投资品的认知错位,到用AI信号甚至抓阄决定买卖的魔幻现实,每个数字跳动的背后,都藏着比 黄金更值得剖析的心理密码。 周大福退货风波:当消费遇上投资的心理错位 27岁的杭州程序员王磊至今想不通,为什么跟着短视频博主推荐的"AI买入信号"操作,5万元金条刚到手就亏损1500元。这种"刚买就跌"的集体焦虑,在行 为经济学中被称为损失厌恶效应——人们对损失的痛苦感是同等收益愉悦感的2.5倍。更吊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