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为金融学
icon
搜索文档
跨周期金融投资的钟塔模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3 15:37
芒格先生曾指出,避免愚蠢,长期来看就能让我们更出色。 否定什么,往往比投资什么更重要;避免愚蠢可以产生的复利效果,往往大于试图"持续做出短期高回 报的聪明决定"。 基于在投资实践中的探索和对国内外头部同业观察、对标和质化研究,我们团队形成了一种投资模型, 以试图回答一个问题:如何穿越周期实现确定性复利回报,最终成为全周期投资胜率与收益率的领先 者? 自2016年末开始开展投资业务,我们首先面临的问题是,究竟对标样本是谁?国际头部机构还是国内 的,居住类资产还是商办园区类资产,权益性投资还是固收类? 在前期十多年房地产开发和金融投资从业经验基础上,经过近半年的投资探索和对标研究,笔者带领团 队基本确立了精选层不动产金融另类投资的业务模式。 我们累计接触合作需求近万亿元,实质性判断合作需求数千亿元,立项项目近百个,对其中优质项目实 施尽调投决,累计实现投资达同期同业机构的领先规模,实现了项目收益、风险和流动性的良好平衡。 我们对上市房企主体信用做出了准确预测,成功规避其股票及信用债投资风险。 特别是2019年即开始投资净回收;在2020至2021年大部分金融机构仍在加大投资的时候,公司核心领导 果断决策,我们实现 ...
价值千金!你们要的止盈策略来了!
雪球· 2025-10-27 21:00
以下文章来源于涨基财富 ,作者基民老K 涨基财富 . 写点基金、投资的一些看法,陪你慢慢变富! ↑点击上面图片 加雪球核心交流群 ↑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作者: 涨基财富 来源:雪球 随着A股不断创出阶段新高,在评论区让说说基金止盈策略的基民越来越多了。今天就仔细的跟大家讲几个比较常见的基金止盈策略和相关案例, 这种可以长期使用的策略性深度内容值得大家永久收藏,需要的时候就可以拿出来看。 因为需要大家能长期看 , 所以今天的文风会很专业和严谨 , 希望大家能喜欢 。 闲话不多说了 , 咱们进入正题 ! 在投资的世界里 , 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 : " 会买的是徒弟 , 会卖的是师傅 。 " 这句话精准点出了止盈 —— 这一看似简单却极其关键的操作 , 对投资成败的决定性影响 。 许多投资者在牛市中账面浮盈丰厚 , 却因未能及时止盈 , 在市场回调中眼睁睁看着利润缩水甚至转盈为亏 。 本文将深入剖析基金止盈策略的理论根基 、 主流方法 、 实战案例 、 风险控制要点 , 并针对不同基金类型提供差异化的操作建议 , 旨在为投 资者构建一套科学 、 系 ...
从28亿分红到60%跌幅:牛市的残酷真相
搜狐财经· 2025-10-27 13:39
临近年关,基金市场又在上演年度大戏。华夏沪深300ETF单笔分红28.7亿元,华泰柏瑞更是豪掷80亿红包,这场面活像华尔街之狼在撒钱。可当我翻开散 户群里的聊天记录,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为什么我的持仓还在水下?""明明牛市,账户却越炒越瘦"。 这让我想起复旦金融系教授常说的那句话:"市场永远在奖励正确认知的人"。ETF能成为分红主力不是没有道理的——规模效应、低换手率、稳定收益,这 些量化特征就像精密运行的瑞士钟表。但散户们却总在K线图的迷宫里打转,把博弈市场当成许愿池。 2025年这波行情堪称魔幻现实主义教材。指数蹭蹭涨了900点,可广聚能源这类股票却能硬生生跌去60%涨幅。更讽刺的是,电子板块作为"优等生",也有 四个月在下跌。这哪里是牛市?分明是机构们的定向收割机。 我见过太多人陷入两大幻觉: 但当我调出量化系统里的机构库存数据时,剧情突然反转——橙色柱体暴露了机构的底牌。原来所有震荡都是精心设计的洗盘游戏,就像魔术师的障眼法, 重点永远在你看不见的地方。 1. "我的股票一定会涨"——结果持仓变成股东纪念品; 2. "调整就是机会"——抄底抄在半山腰。 这就像在赌场里坚信"下一把肯定赢",殊不知庄 ...
目标日期VS目标风险基金怎么选
搜狐财经· 2025-10-24 17:56
目标日期VS目标风险基金怎么选? 养老目标基金主要分为两类: 一类是目标日期基金(TDF),以投资者预期退休年份命名,如2045、2050等; 另一类是目标风险基金(TRF),通过限定权益资产仓位形成不同风险等级产品,通常分为保守、稳健、均衡、积极、进 取等类型。 | 区别项 | 养老目标目期基金 | 养老目标风险基金 | | --- | --- | --- | | | (TDF) | (TRF) | | ◆命名 | 多以退休日期命名一 | 多以风险等级命名- | | | 投资者根据计划退休年份选择基金 | 投资者根据风险收益偏好选择基金 | | ◆投资策略 | 权益类资产配置比例随设定日期的邻近不断降低 | 维持投资组合目标风险基本保持不变 | | ◆适合人群 | 适合风险可匹配的投资新人或无暇顾及账户资产管 | 适合对个人养老投资的需求明确、了解自身风 | | | 理的投资者 | 险偏好,且具备一定的市场投资经验的投资者 | | ◆定位 | 生命周期方案产品 | 资产配置工具型产品 | | ◆优势 | 一站式养老基金投资服务, | 目标风险明确,可自行选择风险偏好, | | | 无需进行资产配置和调仓,定 ...
牛市狂欢中,为何受伤的总是散户?
搜狐财经· 2025-10-22 07:49
日本金融政策与比特币市场 - 日本金融厅正考虑允许银行直接投资比特币等数字资产 [1] - 受此消息影响,比特币价格反弹并重新站上11万美元关口 [1] - 政策调整背景涉及日本高达240%的债务GDP比,显示传统金融体系面临压力 [13] - 加密货币账户数量在五年内增长3.5倍,表明数字资产正成为不可忽视的力量 [13] 历史牛市中的市场特征 - 2015年牛市期间,个人投资者的平均收益为-60% [3] - 2007年553天的牛市中,有207天是阴线,下跌天数占比约37% [3] - 2015年495个交易日中,有212天是下跌的,下跌天数占比约43% [3] - 即使在最疯狂的牛市里,下跌的日子也占了40%以上 [3] - 2007年牛市曾出现6天内下跌22%的剧烈调整 [5] 特定市场行情数据 - 某次行情最高价6124.04,最低价1004.08,振幅达506.18% [4] - 该行情阳线346天,阴线207天,总成交金额32.93万亿 [4] - 另一次调整起始价4272.11,终止价3767.10,涨跌幅-11.8%,振幅21.81% [6] - 此次调整总成交金额为1.31万亿 [6] 投资者行为与心理 - 投资者存在从众心理,牛市中最可怕的不是自己赚得少,而是别人赚得多 [7] - 损失厌恶心理导致投资者为规避小损失而错过大机会,例如在2015年行情中因害怕回调而提前下车 [7] - 确认偏误使投资者倾向于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 [7] - 个股的定价权始终掌握在机构大资金手中,未看清机构行为就贸然进场风险极高 [7] 机构行为与投资工具 - 通过大数据系统可识别真正的机构行为,其核心价值在于揭示机构资金的活跃程度 [10][13] - 左侧股票在上涨过程中多次出现“虚跌”但能收复失地,且“机构库存”数据始终活跃 [10][13] - 右侧股票在调整中出现“空涨”但最终继续下跌,即使在反弹时也没有机构参与的迹象 [10][13] - 在信息爆炸时代,“看见”市场资金动向比“预测”更重要,应相信数据本身 [13] 市场规律总结 - 金融市场永远在进化 [14] - 机构永远掌握定价权 [14] - 只有看清资金动向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4]
寒武纪获3.68亿融资!为何你的股票不涨?
搜狐财经· 2025-10-21 13:07
科创板融资动态 - 科创板两融余额整体小幅回落,但个股分化显著,寒武纪等个股逆势获得融资客追捧[1] - 41只科创板股票融资净买入超1000万元,寒武纪以3.68亿元的净买入金额居首,同时75只个股融资余额减少超1000万元[3] - 电子行业有17只个股上榜融资净买入前列,在41只个股中占比高达41%,显示该板块是资金关注重点[12] 市场与板块表现 - 2025年4月后市场指数上涨900点,但众多板块出现下跌,表明牛市不等于所有股票都会上涨[4] - 2025年前9个月各板块表现中,几乎没有板块能连续2个月表现好,电子板块是唯一例外,但即便如此也有四个月是下跌[4] - 广聚能源在一季度涨幅超过50%后,跌掉了60%的涨幅,显示反弹不一定代表持续机会[4] 资金动向与识别方法 - 股市中大资金拥有绝对定价权,但机构持股不等于机构天天在交易[7] - 通过量化数据可识别机构资金活跃程度,左侧股票在调整中机构资金持续活跃,右侧股票则缺乏支持[10][12] - 市场奖励能够识别真正资金动向的投资者,识别资金真实意图比猜测市场走向更重要[12]
金融破段子 | 明天后天大后天的市场,都无法预测
中泰证券资管· 2025-10-20 19:31
文章核心观点 - 投资者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偏差 导致高频决策和低质量决策 进而增加交易成本和损失 [5][8] - 短期市场走势难以预测 投资决策不应基于对短期涨跌的判断 而应致力于提高决策质量 [8] - 在赚钱效应强的阶段 尤其需要通过扎实的前置研究来优化投资组合 应对风险报酬比劣化的情况 [8] 投资者行为分析 - 一位投资年限较长的投资者在10月9日因担心错过上涨而追加一大笔投资 理由是市场已上涨很多 [4] - 该投资者在10月17日又判断市场进入防御风格 并调整仓位 理由同样是此前市场已上涨很多 [4] - 该案例显示投资者在短期内做出自信但前后矛盾的决策 且决策质量不高 [4][6] 行为金融学解读 - 过度自信是普遍现象 指人们倾向于高估自身能力和认知准确性 [5] - 例如绝大多数人认为自己的驾车水平超越平均 90%的斯坦福MBA学生相信自己比同学更聪明 [5] - 在投资中 过度自信表现为高频决策 容易根据片面信息评估投资对象并匆忙改变策略 [5] 投资决策建议 - 投资面临多重不确定性 包括考验的起止时间 形式和强度均未知 [8] - 彼得·林奇指出投资者常虚妄地自信拥有预测股价的能力 但强烈预感往往与实际情况相反 [8] - 应把更多精力放在提高决策质量上 而非预测短期市场 [8]
AI视频巨头获亿元融资,散户却错过什么?
搜狐财经· 2025-10-20 07:18
最近朋友圈被一则融资新闻刷屏了:AI视频企业爱诗科技完成1亿元B+轮融资。这已经是这家公司一个多月内第二次获得资本加持。看着这样的消息,我不 禁想起十年前刚入行时的困惑——为什么总是机构先人一步?为什么同样的市场,有人赚得盆满钵满,有人却屡战屡败? 爱诗科技的成长轨迹堪称教科书级别:成立仅一年用户破亿,商业化后收入增长10倍。复星锐正、同创伟业这些顶级机构的连续加码,让我想起自己跟踪多 年的一个规律——资本永远在寻找"可量化"的增长。 记得2024年第一次接触这家公司时,最吸引我的是他们清晰的用户画像:1600万MAU、4000万美元ARR。这些数字背后是机构最看重的确定性。就像我常 说的,在投资这场游戏中,数据才是真正的"通用语言"。 市场回暖时,我发现身边朋友普遍陷入两种误区: 第一种是"必涨幻觉"。2025年4月后指数涨了900点,但广聚能源这类个股却跌去60%涨幅。这让我想起行为金融学中的"代表性偏差"——人们总把局部现象 当作普遍规律。 第二种是"反弹妄想"。统计显示2025年前9个月,几乎没有板块能连续两月领涨。电子板块表现最好,但也有四个月下跌。这说明什么?市场永远在轮动, 没有永恒的赢家。 2 ...
牛市三大铁律:90%散户都错了!
搜狐财经· 2025-10-19 15:00
投资原则与市场现象 - 指数在去年9月24日后上涨35%,但白酒、地产等传统“白马”板块及券商股表现不佳,显示牛市并非普涨行情 [1] - 在表现最好的创新药赛道中,二季度平均涨幅为16%,但仍有30%的股票下跌,而广康生化(300804)不属热门概念却上涨50% [1] - 传统技术分析与量化数据决策的对比实验显示,量化组的收益率高出47% [2] 量化分析方法与案例 - 机构资金活跃度(橙色柱体)可作为重要参考,一支股票在剧烈调整期间机构资金保持活跃,而另一支股票在“机构库存”数据消失后反弹即告失败 [4] - 蓝色K线标记的位置看似双顶形态,但量化数据显示为“空头回补”,即机构在悄悄买入,该股票后续上涨80% [6] - 市场资金的行为逻辑具有持续性,利用大数据捕捉机构动向是有效的分析方法 [6] 行业与公司观察 - 中国有潜力出现世界级公司,但投资者需要有效的方法而非仅凭信念 [6] - 中国经济处于腾飞阶段,但投资者需主动寻找合适的量化工具来把握机会 [7]
量化数据告诉你:牛市也能亏大钱!
搜狐财经· 2025-10-19 13:56
核心观点 - 在指数上涨的市场中,部分散户投资者出现亏损,其投资行为存在非理性误区 [1] - 机构资金的行为是影响股价走势的关键因素,跟随机构交易痕迹比依赖个人直觉更有效 [6][10] - 科学的资产配置和数据分析工具是应对市场波动、获取收益的重要手段 [10] 行业与公司表现分析 - 电子板块在2025年前9个月的板块轮动中表现相对稳健 [3] - 医药板块在2025年3月上涨12%,但4月即下跌8%,波动剧烈 [3] - 新能源板块在2025年5月暴涨15%,6月立即回调10%,行情持续性差 [3] - 银行股从2022年至2025年在质疑声中连续创新高,机构资金持续布局长达一年 [6] - 白酒板块自2023年10月起机构库存消失,后续反弹缺乏支撑,多次抄底行为导致亏损 [8] 投资行为与市场特征 - 部分投资者存在"股票一定会涨"的幻觉,例如广聚能源一季度暴涨50%后,半年内跌去60%的涨幅 [3] - 在快速轮动的市场中,盲目抄底行为风险较高,板块表现呈现"各领风骚一两周"的特征 [3] - 股价没有绝对高低之分,资金是否认可是关键,银行股连续上涨三年后仍能继续上涨 [10] - 当市场对某个板块形成一致性看好预期时,风险往往正在积聚,白酒板块是典型案例 [10] - FOF(基金中的基金)管理规模在8年间增长9倍,达到1650亿元,显示系统化资产配置方法的有效性 [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