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
icon
搜索文档
最牛,大赚超200%!
中国基金报· 2025-11-01 23:38
市场整体表现 - 2025年前10月A股市场显著回暖,沪指在10月底一度触及4025.70点的10年新高 [1] - 主流指数普遍上涨,科创创业50指数和北证50指数表现尤为突出,年内涨幅分别达到59.93%和52.51% [1] - 创业板指、科创50、中证2000等指数涨幅均超过30%,仅红利指数出现小幅下跌 [1]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前10月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净值增长率达到27.48% [3] - 普通股票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基金表现更优,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分别为32.93%和32.33% [5] - 超过98%的主动权益基金实现正收益,34只基金成为“翻倍基”,收益率超过100% [5][7] - 表现最佳的永赢科技智选A基金净值增长率高达200.63% [7][9] 指数型基金业绩 - 指数型基金前10月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为29.29% [4] - 通信设备主题指数基金表现最佳,国泰中证全指通信设备ETF以98.87%的涨幅领先 [12] - 创新药、有色金属、人工智能等相关ETF产品也表现强劲,多只基金涨幅超过80% [12] 领先基金及投资方向 - 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多聚焦于AI、云计算、数字经济、北交所等方向 [9] - 永赢科技智选A主要投资全球云计算产业链 [9] - 中欧数字经济A聚焦AI基础设施、智能机器人、智能驾驶等五大核心方向 [9] 基金经理市场观点 - 有基金经理认为全球云计算产业和AI算力投资仍具潜力,光通信、PCB等行业新技术有望在2027年进入落地期 [14] - 有观点指出AI板块估值已不低,投资需关注业绩兑现风险,建议通过分散配置平滑波动 [14] - 国产半导体设备、储能、AI端侧等板块被看好,认为其景气度可持续 [15]
最高近190%!前三季度37只基金收益翻倍!AI主题表现领跑
搜狐财经· 2025-09-30 20:53
市场整体表现 - 2023年三季度A股和港股市场自4月中旬以来持续走高并迭创阶段新高[1] - 截至9月26日共有37只权益类基金和QDII基金收益率翻倍[2] 主动权益类基金 - 主动权益类基金算术平均收益率为30.32% 超过98%的基金取得正收益[4] - 31只主动权益类基金收益率超过100% 单只基金最高收益率接近190%[4] - 永赢科技智选A以189.58%的收益率领跑 近半年收益率超过164%[4] - 中欧数字经济A、中航机遇领航A、红土创新新兴产业、交银优择回报A收益率分别为135.06%、125.94%、120.00%、119.50%[6] - 领先基金主要配置电子和通信板块 对AI概念股持有占比较高[4][6] - 6只基金亏损超过10% 广发价值优势收益率-15.50%[6] 被动指数型基金 - 指数型基金算术平均收益率为27.53% 近98%的基金取得正收益[7] - 跟踪创新药、通信、人工智能等方向的基金收益率居前[7] -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和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收益率分别为103.96%和100.59%[7] - 下跌基金主要跟踪能源、食品饮料、煤炭等行业 广发中证全指能源ETF收益率为-5.59%[7] QDII基金 - 4只QDII基金收益率超100% 投向港股市场尤其是创新药资产的基金表现居前[3][8]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广发中证香港创新药ETF、工银新经济人民币A、易方达全球医药行业人民币A收益率分别为152.25%、102.88%、102.56%、100.31%[8] - 领先QDII基金主要重仓港股医药生物板块 部分基金已暂停申购[8] - 易方达标普医疗保健A人民币等基金亏损超过4%[8]
多家中小公募,业绩突出!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4:31
中小公募业绩表现 - 近一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达40.77%,245只基金净值翻倍 [2] - 133只“翻倍基”来自中小型公募,占比达54.3% [2] - 近一年收益率排名前15位的基金中,中小公募产品占8席,其中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240.22%的增长率位居榜首 [2][3] 业绩突出原因分析 - 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景气成长主线回归,中小公募产品规模较小,调仓换股更为灵活 [6] - 中小基金公司的小规模产品可灵活调整持仓集中度,重仓配置近一年涨幅较大的中小市值公司 [6] - 部分中小公司依托股东资源或精简决策链条,在特定赛道形成差异化投研能力 [6] 产品布局与策略特征 - 中小公募产品布局趋向赛道化、高锐度,风格标签鲜明的主动权益基金能提升工具化属性 [8] - 基金产品风格定位清晰稳定,对投资者而言更易预期波动、归因业绩,可避免同质化或风格漂移 [8] - 头部公募通过“全赛道覆盖+核心标的深耕”构建竞争力,在产业趋势明确的赛道中通过深度研究实现超额收益 [8] 行业竞争格局与展望 - 近一年中小公募的业绩“逆袭”是市场风格与行业竞争格局共振的结果 [1][6] - 若宏观经济维持弱复苏、流动性相对充裕,股市大概率仍以科技类成长风格为主线 [9] - 赛道化布局可作为短期“弯道超车”手段,但立足长期价值创造、夯实投研能力才是行业持续发展的根本 [9]
多家中小公募,业绩突出!
中国基金报· 2025-09-29 14:26
市场表现与业绩综述 - 近一年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达40.77% [4] - 近一年净值翻倍的基金(“翻倍基”)数量为245只,其中133只来自中小型公募,占比达54.3% [4] - 在近一年收益率排名前15位的基金中,中小公募产品占据8席,其中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240.22%的区间单位净值增长率位居榜首 [4] 中小公募业绩突出的原因 - 市场结构性行情显著,景气成长主线回归,中小公募产品规模较小,调仓换股更为灵活,能快速捕捉市场机会 [6] - 中小基金公司的小规模产品相对较多,可灵活调整持仓集中度、重仓配置近一年涨幅较大的中小市值公司标的 [6] - 部分中小公司依托股东资源或精简的决策链条,在特定赛道形成差异化投研能力,进一步强化了业绩优势 [6] 中小公募的产品布局策略 - 中小公募的产品布局趋向赛道化、高锐度特征,风格标签鲜明的主动权益基金能提升工具化属性,为投资者创造更多阿尔法收益 [8] - 基金产品风格定位清晰稳定,对投资者而言更易预期波动、归因业绩,可避免同质化或风格漂移 [8] 行业竞争格局与未来展望 - 头部公募受规模掣肘,调仓成本高,且多侧重大盘蓝筹与均衡配置,在近一年的市场环境中超额收益空间被压缩 [6] - 头部公司凭借深厚的投研积淀,通过“全赛道覆盖 + 核心标的深耕”构建长期竞争力 [9] - 展望后市,若宏观经济维持弱复苏、流动性相对充裕,股市大概率仍以科技类成长风格为主线;若传统领域复苏超预期,则规模较大的权益基金或迎来表现机会 [9]
点赞924周年基金成绩单:牛市中首现跑赢指数,领先幅度还不小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7 16:06
基金整体业绩表现 - 主动权益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达55.58%,中位数收益率为49.78%,显著跑赢上证综指(上涨39%)和沪深300指数(上涨41%),领先幅度超过10个百分点 [1][2] - 全市场7621只权益基金近一年平均收益率为45.78%,中位数收益率为39.49% [2] -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在牛市中超越指数表现尚属首次 [1] 市场指数与行业表现 - 主要宽基指数大幅上涨,创业板指累计大涨约103%,科创50指数累计大涨119%,北证50指数暴涨165% [2] - 申万一级行业板块全线飘红,通信板块大涨124%,电子板块上涨121%,计算机、机械设备和传媒板块累计涨幅均超过80% [2] - 煤炭、石油石化、公用事业等传统行业涨幅较小,仅分别上涨1.7%、8%、9% [2] 基金业绩分化特征 - 超857只基金成为“翻倍基”,其中25只收益超200%,最高收益率超过280%,但同时有11只产品净值下跌 [3][5] - 业绩分化原因包括市场行业选择差异、重仓股集中度差异以及基金经理策略稳定性不同 [5] - 绩优基金聚焦北交所、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创新医药等高景气赛道,而亏损基金错失核心热点,扎堆所谓“老登股” [5] 领先基金成功要素 - 主动权益基金经理近1年业绩十强入围门槛高达200%,德邦鑫星价值A以274%回报居首 [8] - 领先基金核心特征是一以贯之、集中配置高景气赛道,前十大持仓普遍在60%以上 [5][8] - 主要抓住三大机会:北交所跨市场流动性红利、全球AI浪潮中的算力赛道、人形机器人及创新药产业升级 [8] 亏损基金原因分析 - 11只基金呈亏损状态,东财价值启航A收益率为-10.11%,大成绝对收益策略混合下跌超5% [9] - 亏损主因是赛道踏空,未能跟进科技股市场主线,错失算力、北交所等核心上涨板块 [9] - 部分基金因调仓失误,如坚守过时风格或频繁盲目换仓,有基金单季度跌幅超16% [9] 四季度投资机会展望 - 市场整体估值历史百分位已不便宜,但股债收益比显示股票仍具吸引力,沪深300指数股债收益比在3倍以上 [11] - 可关注“老登股”,即低市盈率、高市净率、高ROE的核心资产,估值优势突出 [1][11] - 红利指数或红利风格基金值得重视,银行等板块在连续下行后或止跌回升 [12] - 中概互联、恒生科技、创新药等赛道估值百分位不高且景气度上升,仍具配置价值 [12]
A股924行情1周年主动权益基金业绩首尾相差290%:东财价值启航亏8%,广发价值优势亏3%,广发内需增长亏2.5%
新浪基金· 2025-09-23 15:57
主动权益基金整体业绩表现 - 自2024年9月24日至2025年9月22日,A股市场主动权益基金中,有458只基金实现了净值翻倍 [1] - 同期仅有7只主动权益基金出现亏损,业绩首尾相差高达290% [1] 业绩领先的主动权益基金 - 德邦鑫星价值A区间回报率为282.09%,超越基准280.58%,基金规模为9.33亿元,由基金经理雷涛和陆阳管理 [3] -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区间回报率为271.48%,超越基准224.56%,基金规模为2.86亿元,由基金经理冷文鹏管理 [3] - 中欧数字经济A区间回报率为262.27%,超越基准181.61%,基金规模为15.27亿元,由基金经理冯炉丹管理 [4] - 华夏北交所创新中小企业精选两年定开区间回报率为260.68%,超越基准202.48%,基金规模为9.06亿元,由基金经理顾案峰管理 [4] - 多只基金回报率超过200%,包括信澳业绩驱动A(255.70%)、中航机遇领航A(254.53%)、永赢先进制造智选A(252.08%)等 [4] 业绩落后的主动权益基金 - 东财价值启航A区间亏损8.13%,跑输基准42.01%,基金规模为0.10亿元 [5][6] - 广发价值优势区间亏损3.26%,跑输基准32.89%,基金规模为21.89亿元,由基金经理王明旭管理 [5][6] - 广发内需增长A区间亏损2.55%,跑输基准25.34%,基金规模为11.31亿元,同样由基金经理王明旭管理 [5][6]
从2700点保卫战到市值首破百万亿,“9·24”一周年改变了什么?
第一财经· 2025-09-22 19:45
市场整体表现 - 上证指数从去年9月24日的2700点攀升至3800点以上,最高触及3899.96点,创近十年新高 [1][3] - A股总市值首次突破100万亿元,市场韧性和抗风险能力增强,上证综指年化波动率较“十三五”期间下降2.8个百分点至15.9% [1][3] - 市场交投活跃度显著提升,日成交额普遍达万亿元级别,并已连续29个交易日突破2万亿元 [4] - 创业板指与深证成指同样表现强劲,双双超越去年“9·24”行情阶段高点 [4] 个股与板块表现 - 自去年9月24日至今年9月22日,共有1508只个股实现股价翻倍,覆盖30个申万一级行业 [1][4] - 机械设备和电子行业表现尤为亮眼,翻倍股数量均超过200只 [4] - 人形机器人、创新药、新消费等多个热门板块轮番表现,推动结构性行情 [4] 公募基金业绩 - 超过99%的基金产品自去年9月24日以来累计回报为正,其中697只基金区间回报超过100% [4] - 12只主动权益类产品业绩实现2倍增长,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275.84%的业绩居首 [5] - 指数型基金在“翻倍基”中数量占比超四成,中欧北证50成份指数A区间收益达180.12% [5] - 权益基金净值大幅修复,“毛基”(净值低于1元)占比从56.87%骤降至17.58%,80只产品净值迈入“2元”甚至“3元”区间 [1][6] 中长期资金流入 - 截至今年8月底,各类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达21.4万亿元,较“十三五”末增长32% [1][7] - 公募基金行业资产净值达到34.88万亿元,年内增加2.58万亿元,ETF市场总规模突破5万亿元,达到5.31万亿元,较去年年底增长42.31% [7] - “国家队”机构截至6月底合计持有ETF总市值达1.28万亿元,年内增幅超两成 [7] - 险资上半年加仓近24亿份,其对权益类资产的投资规模突破4.7万亿元,较去年底增加6223亿元 [7][8] 投资者行为变化 - 投资者心态从“解套即赎回”转向犹豫是否落袋为安,并开始积极关注新投资机会 [10][11][12] - 8月A股新开户达265.03万户,环比增长近35%,同比增加165.2%;年内累计新开户总量达1721.71万户,同比增加48% [1][12] - 8月基金新开账户为18.25万户,同比增加36.09%,投资者对市场咨询和配置建议的需求显著增加 [12] - 权益产品赎回情况有所趋缓,相较于“回本潮”阶段已趋于平缓 [12] 政策与改革影响 - 去年9月24日多部门联合推出的“政策组合拳”成为市场重要转折点,迅速提振市场情绪 [1][3] - 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分三阶段推进,预计每年为投资者合计让利超500亿元 [9] - 监管部门持续引导保险资金、社保基金等中长期资金加大入市力度,长周期考核机制提高了入市意愿 [8]
创新药与北交所主题基金领跑,2025年上半年公募全线飘红
观察者网· 2025-09-12 14:20
市场整体表现 - 全市场超1.26万只基金中87%实现正收益,仅约1600只收益为负或持平 [1] - 44只基金收益率突破50%,呈现收益率越高、数量越少的金字塔分布 [1][2] - 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以86.48%回报夺冠,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以82.45%居亚军 [1][2] 主题基金领先优势 - TOP10榜单中创新药主题基金占据七席,北交所主题基金占据两席 [2] - 创新药主题基金强势回归源于人口老龄化需求、政策回暖及估值修复 [3] - 北证50指数2025年及2026年归母净利润增速预计达67.71%和30.64% [3] 非主题基金表现 - 广发成长领航一年持有A以68.29%回报位列第七,通过配置消费品、黄金等高景气行业 [3] 基金公司经营业绩 - 易方达基金以58.96亿元营收和18.77亿元净利润稳居行业第一 [5] - 广发基金净利润同比增长43.54%,增速最为突出 [5] - 汇添富基金净利润降幅超过30%,主因产品结构失衡及销售成本高企 [5] 行业政策与转型 - 公募费率改革深化,新规旨在降低投资者成本并强化权益基金发展导向 [5] - 行业加速从规模导向向质量导向转型,关注投资者获得感提升 [6]
历史罕见!最牛涨超175%
中国基金报· 2025-08-31 08:44
市场整体表现 - 前8月A股市场大幅走强 主流指数普遍上涨 其中北证50指数涨幅达51.49% 科创创业50指数涨32.25% 科创50指数涨28.00% 创业板指涨24.13% 中证2000指数涨幅超30% 仅红利指数小幅下跌[2][4] - 8月份市场强势反弹 沪指突破3800点关口 创10年新高[4] 主动权益基金业绩 - 前8月主动权益基金平均单位净值增长率达23.83% 其中98.19%的基金实现正收益[6][7][10] - 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涨幅28.38%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涨幅28.79% 均显著超越主流指数表现[8][9] - 共有603只主动权益基金涨幅超50% 其中21只实现翻倍 最牛基金永赢科技智选A涨幅达175.68%[11][13][16] - 业绩领先基金主要集中在科技 医药和北交所板块 包括中航机遇领航A涨125.68% 长城医药产业精选A涨120.29% 中信建投北交所精选两年定开A涨119.98%[14][20] 指数型基金表现 - 创新药主题指数基金表现突出 万家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4.22% 汇添富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2.24% 景顺长城中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0.83% 银华国证港股通创新药ETF涨100.44%[23][24][25] - 稀土和人工智能主题ETF同样表现优异 易方达中证稀土产业ETF涨77.46% 南方创业板人工智能ETF涨83.81% 华宝创业板人工智能ETF涨79.11%[24][25] 结构性投资机会 - 北交所 创新药 人形机器人 AI 半导体和科创领域出现显著结构性机会[12] - 永赢科技智选A重点布局全球云计算产业 关注前沿模型发布和新兴应用发展[16][17] - QDII基金中汇添富香港优势精选A涨幅达133.56% 重仓创新药个股[20] 机构观点 - 易方达基金认为国内经济内生增长动能回稳向好 创新药 AI 机器人 卫星等行业已达到全球领先水平[25] - 摩根资产管理指出资金正从美元资产向非美元资产 从债券市场向权益市场进行再平衡[26] - 鹏华基金表示市场整体估值仍处于偏低位置 若企业盈利出现积极变化 可能出现业绩和估值双击行情[26]
“亏30%能扛,赚1%却慌” 基民赎回困局与基金增值考验
第一财经· 2025-08-21 08:05
市场表现与基金净值变化 - 8月上证指数突破十年高点 带动超千只主动权益基金创净值新高 [1][3] - 近1300只基金净值重返1元以上 16只产品迈入"2元"时代 [1][5] - 自去年9月24日至今年8月19日 4376只主动权益基金中1450只区间收益率超过50% 占比超三分之一 166只产品业绩翻倍 [3][4] 投资者行为与心理特征 - 投资者出现"回本即赎回"现象 亏损超心理预期后采取被动"躺平"策略 盈利1%即产生强烈赎回冲动 [1][3][7] - 行为金融学分析显示 损失厌恶效应使投资者对损失的痛苦程度是收益喜悦的两倍 成本价成为心理锚定点 [7] - 部分投资者在8月15日至19日三天内 有1197只主动权益基金创历史净值新高时选择赎回 [4] 资金流动与产品结构变化 - 市场呈现"赎回份额多 认购人数增"特征 新入场资金倾向分散配置降低风险 平均每笔认购金额不高 [8] - 多数权益类产品线上申购规模持续高于赎回规模 资金呈现净流入特征 整体规模保持稳步扩张 [8] - 基金公司转向提供低波稳健型 行业轮动型及定投策略产品 以适应客户当前投资阶段与风险承受能力 [9] 机构策略与行业应对 - 机构尊重客户赎回决定 从单纯控赎回转向聚焦客户需求核心痛点 [1][9] - 建议已回本投资者结合资金用途决策 估值高位时适度降仓或转向低波动资产 [7] - 基金公司与代销渠道加强合作 提供定制化产品解决方案以实现客户留存与资产增值双赢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