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短视频恶意营销
icon
搜索文档
短视频营销不容有假
经济日报· 2025-07-13 06:20
短视频恶意营销乱象 - 短视频领域存在消费公众同情心的摆拍、以科学解读之名散播谣言、打造低俗人设等恶意营销行为 [1] - 北京等地已开展"清朗·整治短视频领域恶意营销乱象"专项行动并取得成果 对乱象形成有效震慑 [1] - 恶意营销形式包括编故事、打擦边球 冲击道德底线和法律红线 [1] - 虚假信息可能导致公众被误导 造成经济损失 扰乱社会秩序 引发恐慌 [1] - 虚假低俗内容充斥网络 考验网民信息甄别能力 挑战风清气正网络环境建设 [1] 整治措施与平台责任 - 需坚持"露头就打" 采取有力措施形成持续高压态势 [2] - 应健全内容筛选机制 丰富审核管理技术手段 加强事前预防 [2] - 短视频平台需承担主体责任 明确审核处置标准 强化重点环节内容管理 [2] - 平台应完善标签标注功能 健全算法推荐和流量分配规则 遏制违法违规内容传播 [2] - 需加强对创作者引导 避免唯流量导向 提高其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 网民参与治理 - 网民应提高媒介素养和甄别能力 不轻信不传播未经证实信息 [2] - 对恶意营销等违法违规行为 应及时向平台或监管部门举报 [2]
炮制“卖惨”剧本 短视频恶意营销瞄上外卖骑手
中国青年报· 2025-06-24 07:17
外卖骑手谣言事件 - 广州一名美团外卖骑手因低血糖晕倒被造谣为"单王猝死",公司澄清该骑手单量属站点中低水平并已报警维权 [2] - 近期针对外卖骑手等新就业群体的虚假摆拍频发,包括伪造"猝死""跳楼"等悲情场景,网信部门已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2] 谣言产业链运作模式 - MCN机构采用工业化流程制作虚假短视频:策划35岁被裁、骑手带患儿跑单等煽情题材,聘请编剧写剧本并招募群众演员 [3] - 制作环节刻意设计暴雨摔伤、餐箱被踢翻等画面,使用低画质增强"真实感",通过热门标签和算法推荐扩大传播 [3][4] - 部分机构雇佣水军刷量,爆款虚假视频可带来数万元收益,主要盈利来自广告投放和跨平台带货打赏 [4] 典型案例与数据 - 江苏泰州张某伪造多个平台工资条发布70余条虚假视频,总播放量超500万次,已被警方采取强制措施 [4][5] - 清华大学报告显示涉骑手/网约车司机谣言年增长率超150%,其中骑手相关谣言占灵活就业类谣言28.72% [3][6] 平台与监管应对措施 - 美团协同警方打击造假产业链,向网信部门报送虚假摆拍线索并配合"清朗行动" [6][7] - 专家建议平台建立AI谣言识别模型、跨平台线索互通机制,网信部门将深化监测打击力度从严处置违规账号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