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神经多样性
icon
搜索文档
回避痛苦这件事,好像成了普遍的精神状态
虎嗅· 2025-05-29 07:55
心理学正在迅速从边缘走入中心。从社交平台到日常对话,越来越多的人用"原生家庭""MBTI人 格""NPD""高敏感体质"等词汇描述自身状态。这些原本属于诊室的专业术语,如今成为了人们理解痛 苦和讲述自我的语言。 中国的"心理热"并非一蹴而就。从1990年代《知心姐姐》式的大众启蒙,到2008年汶川地震后国家层面 对心理干预的认可,从"积极心理学"的流行,到近年来描述疼痛、创伤和内心挣扎的心理语言的兴起。 "自我"成为思考单位,并非理所当然的事情。正如人类学者张鹂所言,"自我"一词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 个新概念。在集体主义占主导地位的年代,个体往往被嵌入社会角色中。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才开始带 着"自我"的眼光探视周遭,国家在社会保障中的退出,也带来了责任的个体化——心理语言,开始成为 理解痛苦、寻找出路的替代性支持系统。 "心理热"既是文化现象,也是一场社会变迁的折射。界面文化发起"探秘中国心灵"系列报道,尝试从多 个维度审视这场心理热:它如何进入我们日常生活,又如何塑造我们的感知和经验?在感受被迅速命名 的此刻,我们希望重新提问:我们为何如此需要心理学? 今天刊发的该系列第一篇报道,聚焦人类学者安孟竹,以及她对 ...
成人ADHD:我加入了游戏,却不适应游戏规则
虎嗅· 2025-05-15 19:51
手机屏幕显示司机距离到达上车点还有500米,而自己搭乘的那班轻轨在14分钟后就要出发了。 "我的轻轨要开走了。"土豆在跟朋友的聊天框里打下,"这次也改签了,又要多等一个钟。" 为了避免迟到改签的情况发生,她一般都是直接从广州学校打车回中山家里,少数几次乘坐公共交通的尝试大多像这次一样,以失败告终。 作为一名ADHD大学生,土豆在大学生活中深刻意识到拖延、分心、忘事等ADHD表现对自己造成了重大影响。 事实上,早已在小学时期,她就发现自己跟别人有些不一样。但土豆的升学生涯一路顺风顺水,这些表现显得毫不起眼,并没有引起她的关注。 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DHD),这种以注意力持续困难为核心表现之一的神经发育障碍,正在大学校园里制造着隐秘的认知裂缝。 拖延、冲动、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当这些标签被放在普通人身上时,外界会认为这是他们的性格特点或行为习惯,或好或坏。 但对于ADHD人士来说,这些标签是他们的脑部在发育过程中特征改变所带来的结果,他们只能被动接受,并无时无刻不受其困扰。 根据《中国成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两项在中国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调查发现,大学生ADHD表现的检出率分别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