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认证

搜索文档
四川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市、区)启动种子认证工作一年 种子“持证上岗”制种企业咋“赶考”?
四川日报· 2025-06-03 14:59
种子认证制度建立 -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和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着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 [1] - 四川作为全国四大育制种基地之一,2023年在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市、区)启动种子认证工作 [1] - 全国首批种子认证证书已颁发,涵盖32个企业的4类作物、40个品种,认证种子总量达1104.5万公斤 [4] 认证标准与流程 - 认证种子质量指标比国家标准高1到3个百分点,如水稻种子纯度从96%提高到98%,净度从98%提高到99% [2] - 认证过程由第三方机构全流程监控,包括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达标后发放认证证书和标识 [2] - 申请认证的所有种子批次都必须达到标准,如1000亩稻种需6个批次全部达标 [3] 认证实施挑战 - 气候因素对认证进度影响显著,2023年6个制种大县的水稻制种在扬花期遭遇连续降雨,影响企业认证进度 [3] - 认证要求严格,企业需要付出更多管理成本 [4] 企业参与动力 - 认证可提高制种产量,每提高1%发芽率产量增加1%,每提升1%纯度杂交种产量增长0.5%至2% [4] - 认证种子在市场中更具竞争力,有助于提升品牌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 [4] - 四川6个国家级制种大县规划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用于认证补贴,并将认证制度写入2025年工作要点 [5] 行业推广情况 - 四川计划引导国家级基地和企业参加认证,力争2025年认证水稻、油菜制种面积1万亩以上 [5] - 种子认证被视为帮助企业打造大品种、名品种的重要抓手 [4]
首批5000多万公斤认证种子上市 预计带动增产上亿斤 种子“持证上岗”农业更添保障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10
种子认证制度实施 - 首批35个品种、27家种子企业获颁种子认证证书 [7] - 5000多万公斤认证种子上市,预计可带动增产上亿斤 [7] - 认证种子包装印有"中国种子认证"标志和机构名称 [8] 认证流程与技术标准 - 田间检验涉及30个样品,聚焦品种真实性和纯度指标 [3] - 检查员通过形态性状(叶形、花色、绒毛色)评估纯度 [3] - 认证覆盖亲本质量、生产、加工、包装全流程,需交叉验证 [4] - 两家认证机构(北京京农科、长沙华智)负责独立第三方审核 [4] 种子质量与经济效益 - 认证玉米种子发芽率和纯度分别提高4个百分点和1.5个百分点 [5] - 认证杂交水稻种子发芽率和纯度分别提高8.6个百分点和2.9个百分点 [5] - 发芽率每提高1个百分点,产量增加1个百分点;纯度每提高1个百分点,杂交种产量增0.5-2个百分点 [6] - 北京联创种业957万公斤认证玉米种子使制种户每亩增收220元 [6] - 湖南亚华7.4万公斤认证水稻种子预计亩均增产60斤,种植户增收80元 [6] - 湖北康农154万公斤认证玉米种子发芽率和纯度达98%,每袋多卖5元 [6] 政策与市场推广 - 2023年8月《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实施意见》出台,制度正式建立 [8] - 认证种子自2024年3月起进入市场,销售覆盖黑龙江、内蒙古等主产区 [8] - 新修订3项强制性种子质量标准将于2024年10月实施,提高发芽率和纯度要求 [6]
我国首批认证种子上市
证券时报· 2025-03-22 20:22
文章核心观点 - 我国首批认证种子正式进入市场,这是种子认证制度建成实施的重要里程碑,将为种业高质量发展和粮油作物单产提升发挥支撑作用 [1][2] 种子认证制度情况 - 种子认证是以高质量种子为目标、强调过程管理的标准化质量保证体系,是实现由“好品种”到“好种子”的最有效途径,被誉为好种子的“信用证”、种子企业的“体检证”、国际贸易的“通行证” [2] - 2023年,市场监管总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农作物种子认证工作的实施意见》,标志国家统一推行的农作物种子认证制度正式建立,此后配套文件相继印发,首批种子认证机构取得资质,首批种子认证检查员获得注册资格,制度正式落地实施 [2] 首批认证种子情况 - 3月22日全国农技中心在海南三亚举办首批认证种子上市启动仪式,27家种子企业代表获颁农作物种子认证证书 [1] - 截至目前,31个品种300多个批次、1000多万公斤种子通过认证,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种子发芽率和品种纯度水平显著提高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