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玉米种子
icon
搜索文档
国投丰乐(000713)2025三季报点评:短期行业景气低迷 Q3末合同负债同比基本持平
新浪财经· 2025-11-07 08:35
财务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5.26亿元,同比下降11.33%,单Q3营业收入3.75亿元,同比下降4.23% [1]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下降27.67%,单Q3归母净利润-0.63亿元,同比下降28.70% [1] - 2025年前三季度销售费用率6.26%,同比上升0.30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5.83%,同比上升0.53个百分点 [2]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至9.16%,净利率同比下降1.64个百分点至-6.41% [2] 业务运营 - 玉米种子行业短期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加剧,公司铁391K品种市场维权不及预期导致上半年退货量增加 [1] - 农化业务面临短期景气压力,公司主动优化产品结构导致整体收入下降 [1]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玉米种子库存账面价值4.8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07.69% [2] - 公司主动调减制种面积,导致2025年前三季度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40%至193天 [2] 现金流与负债 - 因制种面积调减导致到期预付制种款减少,2025年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净额同比显著改善,由负转正至1.37亿元 [2] - 2025年第三季度末合同负债为6.91亿元,同比基本持平,预示新季种子销售收入有望保持韧性 [3] 种子业务表现 - 2024/2025经营年度种子业务总收入10.44亿元,同比增长22.59%,总销量9312.17万公斤,同比增长40.08% [3] - 玉米种子销售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26.46%,占总收入比重提升至61.49%,销量3218.07万公斤,同比增长32.09% [3] - 水稻种子销售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8.50%,占总收入比重降至21.81%,销量1805.89万公斤,同比增长28.40% [3]
股市必读:国投丰乐(000713)11月6日董秘有最新回复
搜狐财经· 2025-11-07 02:30
11月6日主力资金净流出441.63万元;游资资金净流入405.99万元;散户资金净流入35.64万元。 公司公告汇总 国投丰乐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发行对象为公司控股股东国投种业科技有限公 司,发行数量不超过184,204,494股,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108,864.86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补 充流动资金及偿还银行借款。发行价格为5.91元/股,不低于定价基准日前20个交易日公司股票交易均 价的80%。发行对象以现金方式认购,所认购股份自发行结束之日起36个月内不得转让。本次发行不会 导致公司控制权变更。相关申请已于2025年10月16日通过深交所审核,已获董事会、股东大会及国务院 国资委批复,尚需中国证监会注册。 董秘最新回复 投资者: 贵公司提及国际一流,那贵公司市场是否走向国际?能和巴西,阿根廷,美国这些农产大国 竞争? 董秘: 感谢您对本公司的关注,种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品种和技术。公司将进一步提升自主创新能 力,加大在育种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研发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壮 大公司实力,拓展市场规模,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当日关注点 交易信息汇总 ...
国投丰乐(000713):2025 三季报点评:短期行业景气低迷,Q3 末合同负债同比基本持平
国信证券· 2025-11-06 22:45
投资评级 - 报告对国投丰乐(000713.SZ)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1][5][19] 核心观点 - 公司短期面临行业景气低迷压力,但新季种子预售展现出韧性,长期发展仍被看好 [1][3][19] 财务业绩表现 - 2025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5.26亿元,同比下降11.33%,单Q3营业收入3.75亿元,同比下降4.23% [1][8] - 2025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91亿元,同比下降27.67%,单Q3归母净利润为-0.63亿元,同比下降28.70% [1][8] - 业绩下滑主因玉米种子行业供大于求、市场竞争加剧,以及农化业务面临景气压力并主动优化产品结构 [1][8] 盈利能力分析 - 2025年前三季度毛利率为9.16%,同比下降1.14个百分点 [2][13] - 2025年前三季度净利率为-6.41%,同比下降1.64个百分点 [2][13] - 销售费用率为6.26%(同比+0.30pct),管理费用率为5.83%(同比+0.53pct),研发费用率为4.05%(同比-0.39pct) [2][13] 营运与现金流状况 - 截至2025年7月31日,玉米种子库存账面价值4.86亿元,同比大幅增加107.69%,水稻种子库存0.49亿元,同比下降3.88% [2][17] - 存货周转天数同比增加40%至193天 [2][17] - 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显著改善,2025年前三季度为1.37亿元,同比由负转正,主因制种面积调减导致到期预付制种款减少 [2][17] 种子业务表现 - 2024/2025经营年度种子总收入10.44亿元,同比增长22.59%,总销量9312.17万公斤,同比增长40.08% [3] - 玉米种子销售收入6.42亿元,同比增长26.46%,占比提升至61.49%,销量3218.07万公斤,同比增长32.09% [3] - 水稻种子销售收入2.28亿元,同比增长18.50%,占比降至21.81%,销量1805.89万公斤,同比增长28.40% [3] - 2025年第三季度末合同负债为6.91亿元,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预示新季种子销售收入有望保持韧性 [3] 盈利预测调整 - 下调2025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0.76亿元(原为1.30亿元),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原为1.85亿元),新增2027年预测为1.44亿元 [19] - 对应2025-2027年每股收益(EPS)预测分别为0.12元、0.19元、0.23元 [19]
荃银高科信披评级两年下降两级,从A降低至C,董秘张庆一年薪从95.2万涨至104.64万
新浪证券· 2025-11-06 18:32
公司信息披露评级变动 - 2024年信息披露工作评价结果从2023年的A(优秀)下降两级至C(合格)[1] - 公司是2024年沪深两市信息披露考评结果较2023年降低两级的24家公司之一[2] - 公司在2022年和2023年的考评结果均为A(优秀)[2] 公司基本情况 - 公司全称为安徽荃银高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安徽省合肥市[1] - 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24日,于2010年5月26日上市[1] - 主营业务为优良水稻、玉米、小麦等主要农作物种子的研发、繁育、推广及服务,并开展订单农业业务[1] 公司主营业务构成 - 订单粮食、青贮玉米业务收入占比最高,为44.79%[1] - 水稻种子业务收入占比为25.38%[1] - 皮棉、棉籽、农机、农化及其他业务收入占比为15.26%[1] - 玉米种子业务收入占比为9.39%[1] - 棉花种子业务收入占比为3.36%[1] - 瓜菜种子、大豆种子及其他作物种子业务收入占比为1.21%[1] - 小麦种子业务收入占比为0.61%[1] 公司行业与板块分类 - 所属申万行业为农林牧渔-种植业-种子[1] - 所属概念板块包括生态农业、转基因、乡村振兴、种业、送转填权等[1] 公司管理层信息 - 现任董事会秘书为张庆一,于2019年4月18日上任[2] - 张庆一同时担任公司财务总监,拥有研究生学历和多项专业会计师资格[2] - 在加入公司前,曾于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担任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财务管理部总经理[2]
从两根玉米棒“起家”隆平生物扎根南繁沃土
海南日报· 2025-11-05 09:45
从两根玉米棒"起家"隆平生物扎根南繁沃土 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海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梦楠 公司成立当年,隆平生物就定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搭建生物育种科研体系、组建专业的人才团队…… 为此,团队把一天掰成两天用。科研人员抱着样本在田头与实验室间奔波的身影,成了南繁季的常见风 景。 又是一年南繁育种季。11月3日,在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生物育种双创中心,成千上万个培养皿中的玉米胚 芽正努力生长,孕育着丰收的希望。实验室窗前,隆平生物技术(海南)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生物)总 经理吕玉平看着新发的幼苗,不由得感慨:三亚不仅是育种的希望之地,也是南繁人实现种业科创梦的地 方。 2018年,崖州湾科技城在三亚大地"破土",年过五旬的吕玉平攥着两根玉米棒从北京赶来。和所有追 逐"太阳"的南繁人一样,他带来的不只是种子,更是一颗想在海南自贸港育出种业新希望的初心。 次年,隆平生物成立。创业的开端并不容易:办公场所是临时的,实验室及仪器设备是租的,连公司的 第一片试验田也是借来的。 条件苦,但团队在海南看到了发展的希望:一是光热,良好的自然资源便于育种加代;二是"火热",各 级政府的支持,海南自贸港惠企政策,以及崖州湾科技城高新 ...
隆平高科(000998) - 2024-2025业务年度经营情况报告
2025-11-03 16:45
证券代码:000998 证券简称:隆平高科 公告编号:2025-73 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24-2025 业务年度经营情况报告 | | | 一、业务年度期间:2024 年 10 月 1 日-2025 年 9 月 30 日 | 项目 | 2024 | 年 10 月 | 1 | 日- | 2023 年 | 10 月 1 | 日- | 同比增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5 | 年 月 9 30 | | 日 | 年 2024 | 月 9 30 | 日 | | | 总营业收入(万元) | | | 852,551.79 | | | 873,622.58 | | -2.41% | | 种子销售数量合计(公斤) | | | 304,346,731.55 | | | 293,121,146.59 | | 3.83% | | 期末库存商品账面余额(万元) | | | 522,056.40 | | | 469,853.86 | | 11.11% | 二、总体经营情况 三、主要品种大类经营情况 | 项目 | 202 ...
隆平高科:2024-2025业务年度总营收85.26亿元,同比降2.41%
新浪财经· 2025-11-03 16:44
隆平高科公告称,2024年10月1日-2025年9月30日,公司总营业收入85.26亿元,同比降2.41%;种子销 售数量3.04亿公斤,同比增3.83%;期末库存商品账面余额52.21亿元,同比增11.11%。分品种看,水 稻、玉米种子销售收入分别为19.22亿元、50.67亿元,同比降0.84%、7.75%;蔬菜瓜果、小麦、向日葵 种子销售收入同比增14.16%、23.06%、21.52%;杂谷种子销售收入1.42亿元,同比降32.03%。期末玉 米种子库存账面余额35.29亿元,占比较大。 ...
登海种业(002041) - 登海种业2024-2025业务年度经营情况报告
2025-11-03 15:45
业绩总结 - 2024年10月1日 - 2025年9月30日营业总收入118,110.16万元,同比减20.01%[2] - 玉米种子销售收入102,500.76万元,同比减22.65%[4] - 小麦种子销售收入9,732.08万元,同比减9.32%[6] 用户数据 - 总销售数量8,986.95万公斤,同比减14.30%[2] - 花卉销售数量20.08万株,同比增146.99%[2] 库存情况 - 期末库存商品账面价值85,173.48万元,同比减7.17%[2] 产品收入 - 水稻种子销售收入2,526.62万元,同比减22.07%[6] - 蔬菜种子销售收入1,199.09万元,同比减1.36%[6] - 花卉销售收入223.64万元,同比增8.68%[6]
守护农业“中国芯” 千亿种业安全受关注
经济观察网· 2025-11-03 14:43
行业安全威胁 -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持续渗透中国粮食领域,窃取水稻、大豆、玉米等农作物基因数据和亲本种子,威胁种业核心竞争力与粮食安全 [1] - 某农业科技公司原总经理朱某某利用职务便利,将5种亲本稻种包装成普通种子,通过“合作制种”名义向境外间谍机构违规出售 [2] - 境外势力通过基因测序解析中国杂交水稻遗传密码,可能培育针对性竞争品种,以更低价格冲击中国种子市场,削弱种业企业竞争力 [2] - 某国领馆人员带领农业专家团队以“走访调查”为名,在中国粮食主产区秘密搜集作物产量与储备数据,可能为国际粮商操纵市场提供依据 [3] - 国家安全机关已连续破获多起种业间谍案,包括张某偷运玉米种子、某生物公司高管向境外贩卖大豆基因数据等 [5] 行业保护措施与进展 - 中国国家作物种质库保存容量达150万份,实现从入库到分发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5] - 自2021年起,全国开展最大规模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新收集大量珍稀地方品种,如山西“珍珠玉米”、西藏耐寒青稞 [6] - 中国正加快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 [6] - 2022年全国种业总产值已突破1500亿元人民币大关,同比增长超过10% [6] - 龙头企业如隆平高科、北大荒集团、先正达中国等在水稻、小麦、玉米等多个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6] 行业政策与建议 - 新修订的《种子法》将种质资源保护提升至国家安全高度 [5] - 专家建议加强法律法规建设,完善《种子法》和《反间谍法》,加大对窃取种质资源行为的惩处力度 [7] - 建议尽快建立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强化执法协作,防止数据泄露 [7] - 产业各方应加强合作,包括政府加强监管与安全教育、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农民提高种植技术等 [7]
警惕!田里有间谍
中国基金报· 2025-11-03 12:07
行业安全态势 - 行业面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对粮食领域渗透力度不断加大的风险 [1] - 种业安全被视为关乎粮食安全与乡村振兴大局的核心 [1] - 种子被定位为农业的"芯片",凸显其在产业链中的关键地位 [1] 具体安全威胁 - 境外势力违法获取我国大豆、玉米、水稻种子等农作物基因数据 [1] - 此类行为给国家粮食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