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源安全

搜索文档
解锁“芯片”密码 我国种业创新迈出坚实步伐
新华社· 2025-08-14 10:33
玉米新品种创新与推广 - 中玉303玉米品种具有耐盐碱、耐干旱、抗病抗倒伏特性 亩产比以往多300-400斤 [1] - 中玉303通过国家审定并推广1475万亩 2023年在山东盐碱中低产田实现亩产1077.5公斤 [2] - 我国玉米育种突破茎腐病等关键技术瓶颈 解决高温干旱和病害对产量的影响 [1][2]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开展全国农业种质资源普查 发掘河套大耳猪、樟木牛等新品种 [3] - 国家种质资源基因型鉴定比例超60% 表型鉴定比例超30% 为AI育种提供数据支撑 [4] - 建设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信息化平台 实现高效资源共享 [4] 种业政策支持体系 - 2021年实施《种业振兴行动方案》 将种源安全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 [3] - 2022年建立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机制 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 [3] - 建立部省联动、科企协同机制 促进育种创新资源整合共享 [3] 主要作物育种成果 - 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占比超过95% 小麦新品种扬麦53高抗赤霉病 [6] - 水稻新品种玮两优2268实现增产7.7% 玉米新品种东科1188、中单1130耐密植宜机收 [6] - 基因编辑高油酸大豆获安全证书 国产西蓝花品种市占率从5%升至37.5% [6] 畜禽水产育种突破 - 国产白羽肉鸡打破100%进口依赖 三个主要品种市场占有率超25% [6] - 自主培育15个南美白对虾新品种 市场占有率超过30% [6] - 良种中国芯夯实粮食安全基础 丰富人民群众餐桌品种 [6]
学习手记丨一粒种子的分量
新华社· 2025-07-09 22:03
种业振兴国家战略 - 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种业振兴行动方案》,明确推动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迈进的路线图[4] - 种源安全被提升至国家安全战略高度,强调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4] - 种业关系粮食安全、农业现代化和百姓生活,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4][6] 种业发展历史沿革 - 早期基层经历使领导人对良种培育产生深刻认知,包括梁家河插队学习制种知识、正定考察美国种子公司等[5] - 在地方任职期间持续推动种业实践,如厦门引进推广良种、宁德推进大黄鱼人工育苗技术[5] - 民间经验"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等加深对种业重要性的理解[5] 现代农业种业布局 - 强调良种是农业现代化核心条件,需将种子自主权牢牢掌握[6] - 生物育种被明确为发展方向,要求加快产业化步伐[6] - 2023年考察广东海水养殖种子基地,指出种业是现代农业渔业基础[7] - 2024年甘肃考察提出加强苹果品种保护培育,扩大特色产业规模[7] 种业创新攻坚方向 - 海南崖州湾种子实验室被赋予"养育中华民族战略意义"的定位[8] - 当前阶段需推动种业振兴行动纵深发展,加速种业创新突破[8]
南江黄羊“出圈”的启示(话说新农村)
人民日报· 2025-06-13 05:59
南江黄羊产业分析 - 南江黄羊是我国首个自主选育的突破性肉用山羊新品种,凝聚数代科研工作者70年心血[1] - 品牌价值达41.85亿元,关键营养成分显著优于同类山羊:蛋氨酸高25.9%、赖氨酸高10.2%、肌苷酸高6.7%,胆固醇低13.5%、脂肪低5%,硒含量高75%、锌含量高5.9%[1] - 综合产值向20亿元迈进,形成从生态养殖到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发展模式[1] 种源保护与创新 - 构建"三级三层"金字塔式扩繁体系(原种场-扩繁场-种羊基点户),确保优质种源有序可追溯[2] - 联合四川农业大学持续开展新品系选育,目标为"高繁殖力、高产肉率、高泌乳力"的下一代品系[2] - 种源优势是产业核心竞争力,失去品种优势将导致产业根基动摇[2] 产业发展启示 - 特色农业需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力,种源安全是根本保障[3] - 南江黄羊模式为特色种养业提供可借鉴样本,证明种业振兴不仅适用于主粮作物[3] - 全国正开展核心种源科技攻坚战,种质资源保护开发是特色产业持续发展的关键[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