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烟火成都拎稳“菜篮子”
环球网· 2025-10-31 14:39
来源:农民日报客户端 不知从何时开始,打卡菜市场作为一种新的city walk形式在成都年轻人中间流行起来。社交媒体上,大 家热情讨论着成都各大菜市场的特色亮点,兴致勃勃地为他们排名打分,共同勾勒出一张专属于"烟火 成都"的市井地图。若你沿着这份地图深入探索,便会发现,这些热气腾腾、活色生香的鲜活场景,离 不开一个名为"菜篮子"工程的坚实底座。 四川成都,作为拥有2000多万人口的西部中心城市,日均消耗蔬菜2.7万吨、肉类3200吨,是被国务院 纳入"菜篮子"市长负责制考核的全国36个城市之一。这个由成都市政府一把手直接负责、14个市级部门 (单位)协同发力的系统工程,打造了一个怎样的"菜篮子"?近日,记者跟随成都市农业农村局组织 的"菜篮子"媒体采风活动,一探究竟。 生产更强,筑牢根基 "这批茄子苗是刚培育的嫁接苗,耐低温、病虫害少,产量高。"天府蔬香农业产业园的田间,蔬菜部经 理冯章介绍。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蔬菜种苗供应基地,这里每年培育3000万株蔬菜苗,覆盖成都周边及 云南、贵州等地。 天府蔬菜产业园内种苗大棚。 "以前连作种植容易引发土传病害,现在茄科类蔬菜80%-90%都用嫁接苗,南瓜嫁接苦瓜、茄子 ...
为中原粮仓装上法治安全阀
河南日报· 2025-10-24 07:31
法规背景与核心目标 - 河南省通过《河南省粮食安全保障条例》,标志着粮食安全保障工作从政策引导进入法治化、规范化治理新周期 [2] - 条例涵盖10章65条,构建“产储运销应急”全链条保障体系,旨在破解粮食生产、储备、流通等核心挑战 [2] - 条例核心思路为“全链条覆盖、全主体参与、全风险防控”,构建“生产筑基、储备稳市、流通提效、产业增值、调控兜底”的制度框架 [5] 河南省的粮食产业地位 - 河南是全国小麦生产第一大省,粮食总产量常年占全国十分之一,小麦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3] - 每年外调原粮及制成品约600亿斤,相当于全国人民约42天的口粮 [3] - 粮食总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00亿斤以上,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近9100万亩 [4] 生产环节保障 - 构建硬核支撑体系,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7%,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97%,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率达88.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4个百分点 [4] - 条例严守耕地红线,要求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高标准农田,并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与养护 [6] - 实践案例显示,高标准农田项目能使小麦亩产提升15%,农药化肥使用量减少15% [7] 种业创新与发展 - 条例将种业发展置于战略优先位置,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开发利用,鼓励种业科技创新,并建立种子储备制度 [7] - 中原农谷建设种质资源库,征集优质种质资源;神农种业实验室培育的“郑麦136”等品种已实现大面积推广 [7] 储备与流通体系 - 构建“政府储备+企业储备”协同机制,要求储备数量充足、结构合理、质量良好、储存安全、调用高效 [9] - 智能储粮技术广泛应用,损耗率控制在0.8%以内,储存四年的小麦仍保持良好品质 [10][11] - 加强粮食收购管理,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小麦交易平台和大数据中心,打造粮食资源配置枢纽 [11] 风险调控与应急保障 - 条例在全国地方立法中首设“粮食调控”专章,建立粮食安全监测预警机制,并创新引入金融工具,推进粮食期货市场发展 [11][12] - 系统性强化应急保障,支持配备应急加工设备,并计划到2025年培育骨干冷链物流重点县市,实现冷库库容超2000万立方米 [12] 产业升级与价值转化 - 推动从“卖原粮”到“精深加工”转型,通过“企业+农户”订单种植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2024年秋粮产销合作洽谈会达成近5亿元签约订单 [13] - 发展粮食产业新业态,如粮食文化体验馆年接待游客超10万人次,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3%以上 [14] - 支持创建大宗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美豫粮油”及“新乡小麦”、“正阳花生”等品牌叫响全国 [15]
农行昌吉分行赋能种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10-17 15:59
公司概况与业务 - 新疆昌吉九圣禾种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小麦、玉米、棉花、瓜菜新品种选育、种子生产加工及市场服务为一体的股份制企业 [3] - 公司建立了50万亩稳定的制种基地和15条现代化种子加工生产线,各类种子生产加工能力达30万吨 [4] - 公司拥有各类品种370多个,获取植物新品种权100多项,建立高产示范户10000多户,产品销售覆盖国内18个省区 [8] 金融支持与创新 - 农行昌吉分行近三年累计发放粮食种业贷款超10亿元 [1] - 2020年农行昌吉分行为公司创新以植物新品种权质押方式成功发放贷款5000万元,首次实现此类贷款突破 [7] - 银行创新以品种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抵押,有效破解了种业企业因缺乏有形抵押物而面临的融资困境 [7] 研发与行业影响 - 种子被视为农业"芯片",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作物的健康与产量,确保种源自主可控对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1] - 公司聚焦抗旱、节水、优质、高产、抗病等性状的新品种研发与选育,广泛开展产学研用合作 [7] - 金融支持为企业加速繁育研发新品种按下"快进键",并通过培育优质良种实现农业丰收提质增效 [7][8] 战略与产业链服务 - 农行昌吉分行聚焦粮食种业研发生产销售等全产业链,着力打造以订单为龙头、种植基地为基础、农技标准化服务为核心的产业模式 [8] - 分行为种业企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多元化的综合金融服务,支持农业科技及产业化等重点领域 [8]
(乡村行·看振兴)从乡村田到实验室:看河南新乡农业科技之变
中国新闻网· 2025-10-08 17:01
农业科技应用与模式创新 - 原阳县通过建设智慧农业控制中心,实时监测数万亩高标准农田,并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2] - 当地推动“稻鳅、稻鱼、稻蟹”等生态立体种养模式,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绿色循环,并推出“稻鳅大米”等市场青睐的产品 [2] - 智能配肥站为土地“量身定制”营养餐,助力玉米等作物长势优于往年 [2] 企业科技创新与产业链整合 - 心连心公司构建土壤与种植大户数据库,搭建农业大数据平台,实现“按方造肥”,推动农业生产从“经验种地”转变为“数据种地” [3] - 公司专注研发,针对“低效用肥、土壤退化”等痛点,承接多个研发项目,并与2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提升氮高效、磷高效等核心技术 [5] - 此举打通了“技术到田间、产品到农户”的“最后一公里”,形成“科研出成果、企业出效益、农民得实惠”的良性循环 [3][5] 区域农业战略与种业发展 - 河南省打造以中原农谷为核心的科技创新格局,通过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模式推动农业现代化 [6] - 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作为中原农谷核心载体,正推动形成千亿级种业产业集群 [6] - 河南小麦平均亩产从20世纪50年代的80多斤提高到800多斤,年均播种面积超8500万亩,其中超85%为自育品种 [6]
必打卡景点!今年天安门广场巨型花篮有什么新“花样”?记者探访→
搜狐财经· 2025-10-03 23:20
天安门广场国庆花坛核心亮点 - 国庆假期前三日天安门广场游客数量达143.25万人[12] - 广场中心“祝福祖国”大花篮以“和平”为主题,高度达18米,采用18种共196朵仿真花[5][7][8] - 花坛布置融入新品种、新科技、新工艺,提升观赏体验与装配效率[13][19] 花卉品种与技术创新 - 首次采用北京市花月季作为焦点花,单朵红色月季花直径达3米[5] - 扩大花叶植物应用,选用鸢尾、翠菊、珙桐、橄榄枝等新型植物材料[5] - 首次在花篮中使用英雄花、木棉花,并考虑南北地域花卉代表性[10] - 花坛底部布置直径45米向日葵图案,应用近3万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奇迹”一串红和“绚秋星光”小菊[12] - 首次亮相67个新优花卉和乡土植物品种,其中17个为自主培育品种,花色奇特且生长周期短[21][25] 花坛设计与工艺创新 - 大型仿真花具备抗12级风、阻燃、不褪色特性,户外展示时间维持一个月以上[7][8] - 部分花卉采用雕塑工艺,如用不锈钢板敲制山丹丹、鸽子花[7] - 花坛装配采用生产场地预拼装后现场组装方式,装配效率大幅提升,仅需一天[19] - “绿色生活”花坛中白天鹅制作采用新花艺手法,以银叶菊叶片层层粘贴呈现翎毛效果[19] 科技应用与互动体验 - 天安门广场大花篮及长安街10组立体花坛增设夜间照明设施[15] - “黄河赞歌”立体花坛创新结合声光电技术,运用水雾、音乐、真实流水声效和雾森系统,增强感官体验[15][17]
三亚:向种突破,向海图强|活力中国调研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30 09:11
南繁种业集群发展 - 崖州湾科技城已从传统南繁基地升级为集科研、生产、销售、成果转化为一体的“南繁硅谷”,新中国成立以来育成的农作物新品种中超70%经过南繁孕育[1] - 科技城引入中种集团、国投种业、隆平生物等20余家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百余家种业生态圈企业,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种业产业集群[3] - 科技城整合24家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形成“国字号科研院所+双一流高校+本地科研机构”的多层次科研创新体系,为育种提供全链条服务以降低研发成本并加速成果转化[3] 人才与创新资源集聚 - 崖州湾科技城吸引了5位种业领域院士全职入驻,设立7个院士工作站和2个院士团队创新中心,累计引进1300余名南繁领域高层次人才[4] - 引入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等10家涉农高校分支机构,设置60余个专业,累计招录农业方向研究生2178人[4] - 建成海南省首个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实现种业相关专利加速授权,2024年试点单位赋权成果数量达230多项[4] 种业科技创新成果 - 耐盐碱水稻新品种取得突破,“金丝优98香”在5‰盐水浓度下亩产达327.2公斤,“箐两优3261”在3‰至5‰盐水浓度下亩产超400公斤[1][4] - 截至2024年12月,南繁科技成果转化合同登记186项,技术合同成交额达2.7亿元[4] 深海科技研发进展 - 2024年7月,深海重载作业采矿车工程样机“开拓二号”成功完成海试,首次突破国内深海采矿车海试水深4000米大关[5] - 三亚崖州湾距离1000米水深海域仅164公里,距离2000米水深海域248公里,科考船可当天往返,为深海研发提供极大便利[7][8] - 中国科学院深海所、上海交大深海研究院等科研院所和重点企业入驻,培育了开放共享的深海科技创新生态[8]
国泰海通|农业:猪价跌收储启,9月关注供需博弈
生猪养殖 - 全国生猪均价下跌至13.2元/kg 环比下降0.36元/kg 价格下跌源于供给端出栏体重增加和出栏意愿增强 同时需求端表现平淡 [1] - 9月猪价整体承压 因供给端面临前期出栏进度偏慢及国庆后出栏提前在节前销售的问题 预计月度猪价对CPI拖累持续存在 [1] - 9月23日启动1.5万吨冻猪肉收储 后续猪价托底效果需关注收储量与频次 猪价底部位置及徘徊时间对9月能繁母猪产能调控具有重要影响 [1] 种植业 - 农业农村部发布新一批转基因品种名单 包括96个转基因玉米和2个转基因大豆品种 涉及隆平高科、大北农、登海种业等上市公司 [2] - 多数品种具备抗虫和耐除草剂功能 普遍实现增产 2024年生产对比试验中最高增产幅度超过9% [2] - 政策支持性状优秀、增产明显的品种 推动种业创新加速 行业竞争格局有望持续改善 [2] 宠物行业 - 抖音平台宠物类目品牌销售额前三名为麦富迪、卫仕和蓝氏 中宠股份旗下顽皮和领先品牌分别位列第17名(周排名上升14名)和第28名 [3] - 乖宝宠物加大线下布局 MyfoodieS超级宠物商店即将进驻深圳 [3] - 国产品牌创新方向从取悦宠物主转向关注宠物健康 整体创新力较强 [3]
广弘控股:“广弘3号”破局种业创新 填补华南自主小白鸡品种空白
证券时报网· 2025-09-11 18:36
核心观点 - 公司自主研发的"广弘3号"小白鸡新品种发布 标志着公司在畜禽种业领域实现里程碑式突破 填补华南地区自主小白鸡品种空白 成为广东落实"粤强种芯"工程的重要实践 [1] 品种创新与研发突破 - "广弘3号"是我国首个引入黄羽肉鸡血缘的优质小型白羽肉鸡国家新品种 通过科企协同攻关 创新性引入优质黄鸡和仙居鸡血缘 采用现场育种与分子育种相结合的方式培育 [2] - 研发团队应用快慢羽基因分子检测技术实现雏鸡自鉴雌雄 结合青胫分子检测技术保障品种纯度 依托云计算系统处理超2亿条育种数据 [2] - 农业农村部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通过该新品种 [2] 品种性能与经济效益 - 小白鸡2024年上市量达24.8亿只 占鸡肉总产量约20% 在生鲜鸡和预制菜市场占据关键地位 [2] - 对比市场同类品种 料重比降低0.13 每只上市肉鸡耗料量减少254.8克 按年推广2亿只计算 每年可节约饲料粮食5.1万吨 [2] - 精准契合国家粮食安全战略 为肉鸡产业降本增效提供关键支撑 [2] 研发合作与专家评价 - 研发团队联合华南农业大学 邹燕妮研究员等专家研讨技术路线 [2] - 农业农村部专家指出广东丰富的种源基础 明确的市场育种目标和强大的科研支撑是成功关键 [3] -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强调科企合作的三点创新:技术联合攻关对接市场需求 定向人才培养 共同承担种业横向课题及组建家禽研究中心 [3] 产业基础与产能布局 - 公司拥有40年家禽种业积淀 旗下南海种禽为首批国家肉鸡核心育种场 国家种业阵型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4] - 河源广弘种业中国国鸡种业基地已全面投产 成为全国最大的黄羽肉鸡育繁推一体化基地 [4] - 家禽核心种源充实至20项 重点品系4周龄体重变异系数稳定控制在7%以内 [4] 生产指标与质量控制 - 完成禽白血病 鸡白痢等疫病监测样本超万份 [4] - 上半年平均死亡率降至0.29% 孵化率攀升至89.93% 优质种苗入选率达93.24% [4] 产业链延伸与区域合作 - 以政企合作为纽带 打通家禽全产业链运营 联合地方政府推动信宜"怀乡鸡"的育繁养宰加销全产业链发展 [5] - 依托种业技术优势和产业资源优势激活县域特色产业 [5] 未来发展规划 - 以种业创新为核心 优化"广弘3号"性能 提升种苗产能 [5] - 推进全国供种计划和新品种滚动研发计划 [5] - 强化全产业链布局 实现从家禽种业特色化到家禽产品品牌化的发展路径 [6] - 通过资源整合与模式创新助力县域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和乡村振兴 [6]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与塞内加尔农业研究所签署国际合作协议
经济观察报· 2025-09-11 10:18
合作协议签署 -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与塞内加尔农业研究所签署国际合作协议[1] 合作基础与资源互补 - 海南省种业实验室依托中国唯一热带省份自然优势及三亚国家南繁硅谷、全球动植物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等国家级平台资源[1] - 塞内加尔拥有广阔可耕地和丰富渔业资源 需求包括优质果蔬品种及高效养殖技术[1] - 双方资源与技术需求形成精准匹配[1] 合作模式与实施路径 - 采用"实验室育种—田间地头示范—农户技术培训"全流程闭环合作模式[1] - 将热带果蔬适配品种和高效水产养殖技术输出至塞内加尔[1] - 引进塞内加尔地方特色种质资源到海南[1] 战略意义与影响 - 推动海南自贸港汇聚全球农业科技资源[1] - 将种业创新优势深度融入国际合作[1] - 将海南自贸港种业创新优势与非洲农业发展需求紧密结合[1] - 为巩固中塞友谊和构建新时代全天候中非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1]
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财经眼)——来自四省市农村金融的调研
环球网· 2025-09-01 13:21
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政策与措施 - 中国人民银行与农业农村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强金融服务农村改革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 强调增强改革思维并实施金融支持乡村全面振兴专项行动 [5] 脱贫地区与特色产业金融支持 - 农业银行甘肃省分行通过绘制金融服务生态图谱 重点支持高原夏菜、水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种植户及草食畜牧养殖户 [8] - 西和县广鸿中药材专业合作社在农行融资支持下实现年均产销量1200吨 总产值约1亿元 带动1800多名农民增收(其中超七成为脱贫户)[7][8] - 农业银行在832个脱贫县贷款余额突破2.4万亿元 在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贷款余额达4758亿元(较年初增长392亿元)[8] 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创新 - 国家开发银行重庆分行为武隆区仙女山和美乡村建设项目提供2.2亿元长期授信(已发放8000万元) 通过"肥瘦搭配"模式以经营性设施收益反哺基础设施建设 [9][10][11] - 项目改造范围从污水管网20公里延伸至70多公里 道路升级至几十公里柏油铺设 惠及1.6万村民 [10] - 国开行上半年发放涉农贷款超千亿元 探索"治理+产业导入"项目打捆授信模式 [11] 整村授信与信用体系建设 - 农业银行桐庐支行在梅蓉村通过整村授信模式为超400户农户建立档案(覆盖率超93%) 贷款余额超700万元 [12][13] - 农户凭信用可获得无抵押贷款(如经营稳定的豆腐坊主获20万元 蜜梨种植户获30万元 养蜂农户获10万元)[12][13] - 浙江省整村授信覆盖3800多个建制村 贷款规模487亿元 农户信用贷款占比约65% [14] 种业与农业科技金融创新 - 交通银行海南省分行推出"园区担保贷" 允许企业以专利质押贷款(如农乐南繁公司凭价值超700万元专利获200万元贷款)[16] - 金融机构将科研实力、专利价值等"软实力"纳入授信评估体系(海南银行为种业小微企业发放贷款1.85亿元)[17] - 三亚南繁育种相关产业贷款余额达30.24亿元(2024年一季度末同比增长3.35%) 金融服务覆盖种业全产业链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