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种业创新
icon
搜索文档
保护育种创新让“仿种子”无处遁形
经济日报· 2025-07-26 09:11
加大种业创新支持力度,构建以企业为核心的种业科技创新体系。种业创新是农业发展源头,企业 作为经营主体,在创新资源整合、技术应用和市场推广方面具有独特优势。通过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 如财政激励、税收优惠、金融支持等,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植物新品种选育和关键技术研发。 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建立紧密的产学研合作关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通过建立种业创新联盟、 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形式,加强企业间交流与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整个种业创新 能力。 增强对植物新品种保护的技术支持,搭建植物新品种数据平台。数字化是提升保护效能的关键变 量,要加大对植物新品种鉴定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力度,如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基因测序技术等,提高品 种鉴定准确性和效率,为品种权的确权和维权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推广和应用信息化技术,搭建植物新 品种DNA指纹数据库,整合植物新品种的申请、审查、授权、保护等全流程信息,实现信息共享互 通。通过数据平台,育种者可以方便地查询品种信息,了解市场动态;执法部门可以及时掌握品种侵权 线索,提高执法效率;公众也能获取相关知识,增强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 严格品种权维权执法,健全品种保护支撑体系 ...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建成
陕西日报· 2025-07-15 07:12
行业动态 - 陕西省农作物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建成 该基地是西北地区现代化程度较高、配套设施齐全的大型种业基础设施 仓储容量6000吨 种子年加工量可达4万吨 [1] - 基地占地面积53.75亩 包括育种创新体系、良种繁育及加工仓储体系、产学研一体化协同发展体系、智慧种业与智慧物流管理体系四大板块 [1] - 基地集成"风、重、色、形"四维分选技术与智能化、自动化管控系统 15分钟完成种子精选、分级、烘干和包装 [1] 公司战略 - 陕西省种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该基地 公司是陕西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种业板块二级企业 [1] - 公司将联合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共建单倍体育种实验室、分子检测分析实验室等多领域专业化育种实验室 [2] - 公司计划打造农业农村部生物育种重点实验室、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院士专家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平台 [2] 行业影响 - 基地建成投用将助力杨凌示范区打造旱区"种业硅谷" 提升陕西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推广速度和种业自主创新能力 [1] -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 基地建设关乎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业高质量发展 [1] - 公司通过整合科研力量、共享技术资源 为种业创新持续提供智力支撑 [2]
国敬业奉献模范钱前:四十载耕耘,奔跑在种业创新前沿
海南日报· 2025-06-21 09:19
水稻育种技术突破 - 超矮秆新型水稻"小薇"大田试种实现亩产410公斤 [1] - 计划开展五层立体种植试验以进一步提升产量 [1] - 科研团队四十年来系统梳理稻属进化关系并建立遗传变异材料库 [2] - 构建国际首个籼稻近等基因系和粳稻新材料 [2] - 已发表SCI论文343篇并获得50余项专利及新品种权 [2] 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 - 建设全球规模最大的野生稻种质资源保护平台 [3] - 资源圃具备最强保存能力为育种提供"芯"动力 [3] - 保存近5万份基因功能研究和遗传分析材料 [2] 现代农业技术融合 - 融合传统育种与分子生物学技术 [2] - 将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融入育种流程 [2] - 建设全流程智慧育种平台实现智能育种转型 [2] 科研成果转化应用 - 主持育成18个品种在南方稻区大面积推广 [2] - 遗传群体材料成为水稻遗传学研究经典工具 [2] - 研究成果为全球20亿人口主粮生产提供支撑 [3] 乡村振兴实践 - 开展特色养殖和农文旅融合项目 [3] - 整合资源技术为乡村发展注入智慧动力 [3] - 科研团队直接参与田间技术指导 [3]
河南全力打造中原农谷2.0版
中原农谷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核心目标 - 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 建设国家级国际化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打造中原农谷2.0版 [1] - 到2027年现代种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效 全领域种业资源集聚 全要素创新生态优化 全链条产业规模壮大 [1] - 初步建成汇聚一流高校科研机构企业的农科"芯"城 [1] 生物育种创新高地建设 - 重点打造全种业实验室矩阵 小麦玉米花生芝麻家禽等领域种质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1] - 争创国家级创新平台10家以上 [1] - 在省外设立分支机构研发中心15家以上 [1] 种业创新人才集聚 - 新引育种业领域院士3名以上 [1] - 引进战略科学家领军人才50名以上 [1] - 引育种业领域高层次"双能"人才200名以上 培养研究生1000名以上 [1] 优良品种繁育转化 - 在育种亲本创制分子设计育种人工智能育种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1] - 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优良新品种200个以上 [1] - 品种转化率达到80%以上 交易额达到5亿元以上 [1] 现代种业产业发展 - 引进国际30强国内20强种业企业10家以上 [2] - 推动河南种业集团部分强项领域进入全国前3强 [2] - 全域种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以上 [2] 农业对外开放合作 - 提升中原农谷国际种业大会影响力 [2] - 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2] - 谋划建设海外研发基地中心国际育种创新平台5家以上 [2]
通州主会场期待值拉满!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9月开启
南方农村报· 2025-06-11 17:33
大会概况 - 第三十二届中国北京种业大会主会场设在通州,这是通州连续第三次成为大会举办地[3] - 大会开幕式将于9月11日9:30-10:00举行,预计参会人数800人[4] - 开幕式将进行国际种业合作签约、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重大项目签约、北京种业及科技成果转化签约[5] 活动板块 - 大会设置五大板块:开幕式、"农业中关村"主论坛、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三大平行论坛、三大专题活动矩阵[3] - 科技成果交流体验活动包括成果展示、直播发布、优新产品品鉴体验三部分,展示200家"北京优农""津农精品""河北优农"品牌新主体[6] - 直播发布环节将遴选100项成果、产品和政策进行发布,多家知名媒体同步直播[6] 论坛安排 - "农业中关村"主论坛聚焦生物育种、合成生物、智慧农业与智能装备三大领域[6] - 京津冀农业科技协同发展论坛包含工作交流、合作签约、科技报告和企业分享4个环节,将开展三地玉米品种联试联审合作签约[7] - 玉米种业及全产业链发展论坛设置开幕式、主题报告、对话交流和项目路演四个环节,发布联合玉米品种展示评价推介结果[8][9] - 农业微生物种业及产业发展论坛讨论微生物种业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10] 专题活动 - 玉米新品种智慧展示评价活动展示400多个品种,占地80余亩,采用新型智慧管理方案[10] - 鲜食玉米优良新品种地展活动收集138个鲜食玉米品种,来自全国28家企业与科研机构[10] - 转基因玉米新性状新品种新技术应用场景展示38个转基因玉米新品种,包括12个已审定品种、17个初审通过品种、9个苗头品种[11][12] 参与机构 - 参会嘉宾包括农业农村部、京津冀三地相关部门领导、全球种业巨头、"一带一路"新兴市场代表[4][5] - 企业参与方包括先正达MAP、中国科学院伏羲农场、首农食品集团、中国农科院、中农发集团等[7][9]
饲料转化率提升1% 一年能省近100亿元
广州日报· 2025-05-15 03:17
乡村振兴实践案例 - 广州增城星级农机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引入先进农机具助力农业生产,并通过互联网思维模式打开农产品销路,推动政策变革 [1] - 广东亚太大健康产业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刘雪菲创立亚太陈皮产业园,以"三产融合"模式重塑新会陈皮产业链 [3] - 梅州市天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子欣将物联网技术引入农田,推动农业设备使用率从30%跃升至85%,并建立137个农业服务群 [3] 种业创新技术突破 - 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研发"万相育种加速器"体系,通过基因检测和预测技术提升生猪饲料转化率1%,每年节省饲料近100亿元 [2] - 该技术利用基因信息筛选优势个体,在小猪出生时进行基因检测,准确预测表现,解决生物育种芯片"卡脖子"问题 [2] 农业科技应用成效 - 物联网技术应用使梅州农田设备使用率大幅提升55个百分点(30%→85%) [3] - 基因育种技术实现1头种猪繁衍2万头商品代猪,对应2100吨猪肉产能 [2]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发布766个项目邀请“揭榜领题”
新京报· 2025-05-14 15:27
大赛概况 -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发布"揭榜领题"赛张榜需求项目榜单 共有766个科技攻关项目 [1] - 该赛事是我国规模最大、层次最高、覆盖面最广的博士后赛事 "揭榜领题"赛是四大赛事组别之一 采用"企业出题 博士后解题"模式推动产学研融合 [1] - 大赛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福建省人民政府主办 全国博士后管委会办公室负责征集技术难题和"卡脖子"技术瓶颈 [1] 项目领域分布 - 项目计划总投入超40亿元 成功揭榜奖励总金额超过9000万元 [2] - 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人工智能领域项目最多 达143个(占比18.7%)聚焦智能算法、芯片技术、数据处理等 [2] - 生物医药与大健康领域140个项目(占比18.3%)集中在创新药研发、精准医疗、智能诊疗方向 [2] - 新材料与石油化工领域135个项目(占比17.6%)涉及高性能材料制备、能源与化工技术 [2] - 高端装备制造与机器人领域131个项目(占比17.1%)侧重精密加工装备和核心部件国产自主化 [2] 其他重点领域 - 新能源与节能环保领域93个项目(占比12.1%)覆盖新能源材料与器件、环境治理技术 [2] - 现代农业与食品领域67个项目(占比8.7%)围绕营养健康、种业创新等乡村振兴技术 [2] - 其他行业领域57个项目(占比7.4%) [2] 参赛信息 - 项目榜单通过中国博士后网大赛专区和大赛官网公开发布 [3] - 参赛揭榜报名截止日期为2025年7月31日 总决赛将于10月中下旬在福建泉州举办 [3]
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陕西日报· 2025-05-09 06:59
新舟60大中型固定翼搜救机 - 新舟60大中型固定翼搜救机完成地面交联试验,实现总装和试飞前的关键技术突破,将我国大中型固定翼搜救机研制生产提升到新高度 [1] - 地面交联试验验证了航电系统、通信系统、搜索救援任务系统等核心系统的协同工作能力,确保各系统无缝对接、高效协作 [1] - 该机型可执行200海里以上中远海域目标搜索任务,具备精准救援物资投放和宽敞机舱空间,快速响应救援需求 [1] - 科研人员优化设计使其具备高温、高湿、高盐防护能力,适应热带海域和沿海高盐雾环境,满足恶劣天气安全飞行要求 [2] - 机型特点包括航程范围大、低空性能优、搜索效率高、救援能力强、智能化程度高,将补齐我国海上搜救能力短板 [2] 油菜种业科技创新 - 第七届全国油菜科技大会聚焦油菜种业创新,发布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等新成果,完成2项合作协议签约和6个油菜品种权交易 [2][3] - 陕西培育出含油量高达66%的油菜种质资源和含油量52%的新品种,杂交油菜育种研究和产业化水平全国领先 [3] - 全国已培育45个抗根肿病油菜品种,其中41个品种抗原来自华中农业大学团队,需推广抗病品种遏制根肿病扩散 [3] - 大会搭建科企对接平台,推动油菜种业创新与成果转化,未来将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保障国家食用油安全 [4] 钛合金连续管技术突破 - 中国石油宝石管业自主研发首款钛合金连续管试制成功,填补集团产品空白,实现高端能源管材重大技术突破 [4] - 钛合金连续管密度为钢的57%,具有高强度、轻量化、高耐腐蚀性特点,可增加管柱下入深度,适应深海、超深井及高腐蚀环境 [4] - 项目团队突破钛合金冷弯成型回弹控制、高效连续激光焊接等关键技术,解决焊缝吸氧、吸氢导致的耐腐蚀性能下降问题 [5] - 该技术标志着连续管产品材质从低碳微合金钢、不锈钢迈向有色金属,为苛刻油气环境构建智能连续管体系奠定基础 [6] 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 - 西北首家医用机器人研究中心成立,聚焦精密与智能、临床转化、交叉融合三大技术领域,打造全链条研发创新平台 [6] - 研究中心与8家手术机器人领军企业签约,加速腔镜及骨科手术机器人、骨修复技术等成果转化 [7] - 技术攻关方向包括微创手术机器人、智能辅助诊疗导航、康复机器人系统研发、远程手术与5G通信技术 [7]
加强品种权保护 激励育种创新(美丽中国)——司法部、农业农村部负责人就《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修订答记者问
人民日报· 2025-05-06 05:52
修订背景与总体思路 - 修订《条例》旨在贯彻落实2021年修改后的种子法,进一步提升植物新品种保护水平,响应党中央关于种业振兴和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 [2] - 总体思路包括加强党的领导、细化种子法相关制度、与国际条约衔接,核心目标是激励种业创新 [3] 保护水平提升措施 - 扩展品种权保护范围:从繁殖材料延伸至收获材料,保护环节新增处理、许诺销售、进出口等,覆盖实质性派生品种及相似品种 [4] - 实施实质性派生品种制度:分步推进,由农业农村部等通过目录形式确定实施范围 [4] - 延长保护期限:木本/藤本植物从20年增至25年,其他植物从15年增至20年 [5] 品种权授予条件规范 - 禁止授予违反法律或危害公共利益的品种权 [7] - 新增新颖性丧失情形:包括省级确认的事实扩散及审定/登记2年以上未申请品种权 [7] - 强化名称管理:增加命名限制,违规名称将责令更名或宣告无效 [7] 申请与授权程序优化 - 缩短初步审查期限:从6个月减至3个月(可延长3个月) [9] - 新增权利恢复制度:因不可抗力延误期限可申请恢复权利 [9] - 加强境外申请管理:统一由国务院主管部门登记,境外提供繁殖材料需遵守种质资源规定 [9] 实施配套工作 - 农业农村部将协同推进宣传培训、配套制度修订及执法监管,重点打击假冒侵权行为 [10] 关键概念定义 - 品种权:育种者的知识产权证明,类似专利 [11] - 繁殖材料与收获材料:分别指种子等繁殖部分及种植后的植株产物 [12][13] - 实质性派生品种:通过改良授权品种获得的相似衍生品种(如转基因抗病变种) [14] - 无区别品种:独立培育但性状相同的品种,遵循"先申请原则" [15] - 商业重复使用:杂交育种中重复利用授权亲本需获许可(如玉米亲本A用于生产杂交种C) [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