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第三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在京举办 聚焦“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发展网· 2025-09-15 17:04
会议概况 - 第三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于2025年9月13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 聚焦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变革与创新议题[1] - 年会由中国人民大学与中国工商银行联合主办 设序幕论坛 开幕论坛及6场主题论坛 覆盖人工智能 金融监管 绿色金融等关键领域[1] - 参会者包括全国高校金融学科带头人 中青年学者及工商银行等业界代表 总规模达500余人[2] 金融科技变革趋势 - 金融正从以资本为轴转向以科技为轴 系统复杂度和创新强度显著提升 需以复杂系统方法应对非线性挑战[5] - 科技巨头自建生态形成"再中心化"趋势 减弱传统金融中介作用 中国需抢占关键技术与平台中心避免边缘化[5] - 国内银行业年投入超千亿推动系统分布式转型和数字化升级 凸显复合型与高端领军人才紧缺[17] 资本市场生态重塑 - 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需聚焦资产端优化上市公司科技属性 资金端放宽大资金入市规则 制度端强化透明度[10] - 中国利率持续下行推动社会融资结构"脱媒" 需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促进直接融资[9] - 居民财产性收入仅占GDP的4% 需通过资本市场改革提升占比 绿色金融年需约22万亿资金支持碳中和[13] 金融风险与监管演进 - 稳定币市场规模达千亿美元 通过法定货币准备或算法锚定机制追求价格稳定 但存在底层资产风险和挤兑风险[18][20] - 金融风险呈现新特点:价格可预测性趋弱 信用基础改变 需从机构监管转向节点功能监管[19] - 监管处罚能约束银行风险 同时银行可通过优化信贷和风控让利实体经济 但存在大银行区域信贷失衡问题[17] 国际化与跨境金融 - 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达29万亿美元 日交易量1万亿美元 其避险属性在FOMC会议日会逆转[12] - 中国应通过"跨境支付+离岸人民币体系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需构建风险隔离的离岸金融规则体系[18] - 2018年对华加征关税后 非美国基金普遍减持受影响中国企业 反映出国际资本对中国市场前景的差异化认知[20] 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 - 金融学科需推动新工科与新文科融合 培养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人才以应对数字文明转型[3] - 中国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联盟新增三名个人理事 讨论稳定币 RWA等金融科技前沿议题[22] - 全国100余所高校组成金融学科联盟 旨在推进前沿研究和创新合作 构建自主知识体系[23]
第三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聚焦“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5 15:53
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 - 金融形态正经历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的深刻变革 金融科技成为决定中国未来金融国际地位的关键 [2] - 金融从以资本为轴转向以科技为轴 系统复杂度和创新强度显著提升 需以复杂系统方法应对几何级增长的风险关联 [3] - 金融科技深度融入银行业务 大幅提升效率与风控水平 银行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存生态中仍处重要生态位 [7] - 科技创新催生科技巨头自建生态与内部资本市场 减弱传统金融中介作用 形成"再中心化"趋势 [3] 资本市场改革与融资结构 - 中国利率持续下行已成为不可逆趋势 深刻改变社会融资结构 推动"脱媒"现象加剧 [5] - 解决中国企业"钱多本少"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 促进直接融资 [5] - 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三大支点包括资产供给端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资金需求端改善流动性 制度端强化透明度 [6] - 需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目前仅占GDP的4% [8]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 金融发展日益呈现"大交叉"特点 深度融入数字经济 亟须推动学科交叉与制度技术协同创新 [2] - 需培养面向未来金融生态 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先锋人才 兼具垂直产业知识与横向综合能力 [2][3] - 金融研究需从线性结构化范式转向处理非结构化行为数据 传统指标需纳入数字因子重构 [3]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 绿色金融需通过碳价引导资金支持碳中和 年资金需求约22万亿元 [8] - 需构建适配中国式现代化的估值体系 纳入企业社会价值和外溢效应 [8]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 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达29万亿美元 日交易量1万亿美元 但规模与赤字高企的可持续性存疑 [7] - 金融在经济循环中相当于血液 当前要保持金融系统稳健 确保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8] - 需借央行资本市场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稳预期 放宽大资金入市规则改善流动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