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市场生态链重构
搜索文档
吴晓求:中国资本市场应从“四边形”走向“五边形”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7 10:57
资本市场功能定位 - 资本市场的首要功能是激励社会向上、向善创新的机制 [1] - 资本市场不能仅定位于融资工具,需构建激励创新与财富管理的双重功能 [1] - 创新成功率很低,必须通过制度设计给予高溢价以激励冒险 [1] - 资本市场应成为普通民众分享经济增长成果的重要渠道 [1] “十五五”时期改革方向 - 资本市场改革是实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目标的关键支撑 [1] - 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已进入系统性重构的关键时期 [2] - 改革必须以激励创新和有效管理财富为核心,构建有活力、有韧性的现代金融体系 [2] 资产端改革 - 高度评价科创板和创业板对改善市场资产结构的作用 [2] - 需依靠科技创新企业提升市场吸引力 [2] - 期待研究允许境外高科技企业来华上市,实现从“管道式开放”向“全面开放”的突破 [2] 资金端改革 - 呼吁放宽对保险资金等长期资金入市的限制 [2] - 全国社保基金长期平均收益约8%的实践证明了市场具备风险收益匹配的可能 [2] 市场稳定性建设 - 增强市场信心和预期稳定性至关重要 [2] - 中国资本市场应从“四边形”走向“五边形”,增加中央银行作为市场“稳定器” [2] - 中央银行应在极端情况下提供流动性支持和预期管理 [2] 法律制度建设 - 强调法治建设的核心作用,指出“透明度是现代公平的逻辑起点” [2] - 应强化中介机构责任 [2] - 推动从行政处罚为主转向民事赔偿与刑事处罚并重的法律体系,让违法者付出沉重代价 [2] 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 逐步建设新的国际金融中心 [2]
第三届中国金融学科年会聚焦“科技赋能金融高质量发展”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9-15 15:53
金融科技与数字化转型 - 金融形态正经历从工业文明向数字文明转型的深刻变革 金融科技成为决定中国未来金融国际地位的关键 [2] - 金融从以资本为轴转向以科技为轴 系统复杂度和创新强度显著提升 需以复杂系统方法应对几何级增长的风险关联 [3] - 金融科技深度融入银行业务 大幅提升效率与风控水平 银行在中心化与去中心化并存生态中仍处重要生态位 [7] - 科技创新催生科技巨头自建生态与内部资本市场 减弱传统金融中介作用 形成"再中心化"趋势 [3] 资本市场改革与融资结构 - 中国利率持续下行已成为不可逆趋势 深刻改变社会融资结构 推动"脱媒"现象加剧 [5] - 解决中国企业"钱多本少"问题的关键在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和理财市场 促进直接融资 [5] - 重构资本市场生态链三大支点包括资产供给端优化上市公司结构 资金需求端改善流动性 制度端强化透明度 [6] - 需提升居民财产性收入 目前仅占GDP的4% [8] 学科发展与人才培养 - 金融发展日益呈现"大交叉"特点 深度融入数字经济 亟须推动学科交叉与制度技术协同创新 [2] - 需培养面向未来金融生态 具备全球视野的复合型先锋人才 兼具垂直产业知识与横向综合能力 [2][3] - 金融研究需从线性结构化范式转向处理非结构化行为数据 传统指标需纳入数字因子重构 [3] 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 - 绿色金融需通过碳价引导资金支持碳中和 年资金需求约22万亿元 [8] - 需构建适配中国式现代化的估值体系 纳入企业社会价值和外溢效应 [8] 货币政策与金融稳定 - 美国国债市场规模达29万亿美元 日交易量1万亿美元 但规模与赤字高企的可持续性存疑 [7] - 金融在经济循环中相当于血液 当前要保持金融系统稳健 确保支持实体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8] - 需借央行资本市场结构化货币政策工具稳预期 放宽大资金入市规则改善流动性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