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BEPS)
搜索文档
OECD发布全球税收争议预防及解决最新成果,中国成绩亮眼:中国税务快讯
毕马威· 2025-11-13 15:10
全球税收争议解决机制进展 - OECD税收确定日活动覆盖全球141个税收辖区,发布2024年相互协商程序(MAP)与预约定价安排(APA)统计数据[4][5] - 全球MAP案件存量从2,782起增至2,980起,增长率为7.12%,其中转让定价相关案件存量增长3.9%[8] - 2024年全球MAP案件结案1,119起,结案率为40%(基于期初存量),平均完成时间为27.4个月[8] - 全球转让定价相关MAP案件平均完成时间从2023年的32个月缩短至2024年的30.9个月[8] 中国税务机关表现 - 中国内地转让定价相关MAP案件存量从2024年初51起减少至年末42起,主要涉及意大利、美国、瑞士、日本和韩国等税收协定缔约国[8] - 中国内地转让定价相关MAP案件2024年办结23起,结案率为45.1%,高于全球平均40%的水平[8] - 中国内地APA结案率为24.2%,远高于全球平均18.1%的水平,在全球辖区中排名第七[8] - 中国内地税收争议预防率(APA案件数与转让定价相关MAP案件数比值)为66.7%,远高于全球平均37.8%的水平,排名全球第五[8] 国际税收合作与趋势 - OECD推动多边相互协商程序与预约定价安排发展,探索扫除各辖区国内程序及法律体系障碍[7] - 部分辖区(如德国和新加坡)正探索将预约定价安排类似流程应用于非转让定价领域[7]
“机器人税”:重新协商社会契约的现代工具
经济观察网· 2025-09-30 16:31
机器人税的概念与现状 - 目前尚无任何国家或地区以任何形式实施过“机器人税” [1] - 2017年欧洲议会曾讨论“赋予机器人法律人格”和“对机器人征税”的可能性,旧金山也曾提议设立地方性“机器人税”,但均未真正落地 [1][5] - 学术界提出了多种“机器人税”方案,目标均为实现社会公平与保障,但采用方式差异很大,涵盖从直接征税到减少相关激励措施等多种形式 [1][5] 征收机器人税的目的与意义 - 征收“机器人税”旨在弥补因自动化导致价值从劳动者向资本所有者转移而损失的所得税基数和社保缴费收入来源 [2][3][6] - 其目标不是惩罚企业创新,而是确保技术进步与社会稳定、社会包容同步推进,更公平地分享自动化收益 [2][3] - 具体目的包括弥补税收流失、对过快自动化起温和“刹车”作用、以及为劳动者再培训项目或全民基本收入试点提供专项资金支持 [6] 机器人税的征收对象界定 - 最务实的做法是关注技术实际产生的效用,而非其外在形态,将接管了原本由人力完成工作的机器、软件或自动化系统纳入征税讨论范畴 [3] - 界定对象应涵盖实体机器人、人工智能算法和云端自动化系统等能明确识别且显著替代人力的技术 [3] - 目前讨论赋予机器人法律主体地位并使其承担纳税义务为时过早,责任和税收应由掌握技术并从中获利的人和公司承担 [4] 国际实践与政策案例 - 韩国2017年将工业自动化设备的税收优惠从最高7%降至2%,但这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机器人税”,仅是减少了过度的税收优惠 [5][6] - 韩国政策初衷是“放缓过快的自动化进程”,但并未将节省的财政资源用于支持被替代的劳动者,后期反而恢复了部分抵免比例并加大鼓励投资 [6] - 韩国的做法更强调鼓励私人投资和机器人应用,而非对自动化进行征税 [6] 实施挑战与国际协调 - 单方面开征“机器人税”可能导致企业将生产或自动化中心转移到税率更低的国家,引发资本和技术外流 [7] - 有效的“机器人税”可能需要通过类似“全球最低企业税”的国际协调来实现,需要共同的规则来防止“恶性竞争” [7] - 对于发展中国家,分阶段实施可能是最合适的方案,允许其暂缓征税以吸引投资,由发达国家率先试点 [9] 替代政策方案与征收设计 - 除直接征税外,替代方案包括取消过度优惠的资本折旧政策、通过工资补贴或税收抵免鼓励雇佣、建立由雇主出资的培训基金等 [8] - 其他想法涉及“自动化红利”,或将社会缴费从工资转向消费税或资本税 [8] - 为防止“机器人税”成为新的税基侵蚀与利润转移工具,需将其与“自动化实际使用地”挂钩,并要求企业报告自动化部署的具体位置、对就业的影响以及当地生产力提升的情况 [9] - 需要通过国际合作重新分配各国征税权,并建立强有力的透明度规则和符合BEPS原则的保障措施 [10]
特朗普开辟新战线!税收主权战已经打响
金十数据· 2025-07-02 21:27
全球税收规则冲突 - 特朗普政府对旧有全球经济秩序的冲击从贸易领域蔓延至税收领域 围绕税收规则的冲突成为第二战场的首次交锋 [1] - 2021年G7和OECD主导的国际企业税收规则改革允许各国对在其辖区运营但在其他地区税负不足的企业征税 该改革很大程度上归功于特朗普首任财长姆努钦 [2] - 特朗普政府坚持美国税收主权 反对他国治外法权 这一立场得到华盛顿两党共识 冲突必然激化 [2] G7税收妥协 - 其他G7国家接受美国要求 豁免其企业免受两项被美方视为"特别不合理"的规则约束 [2] - 作为回报 美国同意删除"美丽大法案"第899条款 该条款原计划对被认定歧视美国企业的国家之企业加征新税 [2] - OECD对该协议表示欢迎 但妥协埋下隐患 证明"胁迫"有效 而特朗普政府的承诺可信度存疑 [3] 数字税冲突 - 数字税将成为与欧洲国家的冲突爆发点 英国 法国 西班牙 意大利均已开征类似税种 [3] - 英国数字税在美首次贸易声明中幸存 但仍可能成为华盛顿的目标 [3] - 欧盟国家因贸易集团规模较大 应更容易抵抗压力 在与特朗普的贸易谈判中需抵制在税收主权上妥协 [3] 对企业的影响 - 跨国公司不得不面对更复杂的双重征税体系 尽管表面上总税负不变 [3] - 税收规则沦为经济胁迫的"合法"目标 徒增政策不确定性 [3] - 跨境经营成本因税收规则冲突而上升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