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稳定币属性
icon
搜索文档
沈建光:厘清稳定币的四重属性
第一财经· 2025-07-13 19:40
稳定币的核心定位 - 稳定币是加密资产、央行数字货币、第三方支付及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的综合体,技术上依托区块链实现去中心化交易,形式上推动法定货币代币化,功能上类似第三方支付,价值上具备货币市场基金的稳定性[1][3] -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指出区块链技术重塑支付体系,推动央行数字货币与稳定币发展[1] - 稳定币与央行数字货币可共存,在监管框架下不损害货币主权且利于本币国际化[1] 技术架构与运营模式 - 技术架构分三层:公链底层(如比特币区块链)、协议层(如Omni Layer管理代币流通)、应用系统(如Tether的发行赎回机制)[4] - 运营模式为中心化发行+去中心化交易:用户存入法币后发行人1:1创建稳定币,赎回时销毁代币并支付法币,交易环节无需清算机构[5] - 储备资金由独立机构托管,投资于短期国债等高流动性资产,定期审计确保价值稳定[6][7] 与加密资产的比较 - 相同点:均基于区块链和分布式账本技术,支持点对点跨境交易[8] - 差异点:加密资产(如比特币)完全去中心化且价格波动大,稳定币由发行人中心化管理且价值锚定法币[9][10] - 法币稳定币市值占比超95%,储备资产支撑使其主要作为支付工具而非投资品[10] 与央行数字货币的对比 - 相同点:均为法定货币代币化,不创造新货币[11] - 差异点:央行数字货币由央行发行且具法偿性,稳定币由市场机构发行依赖储备资产信用[12] - 技术差异:央行数字货币多采用中心化账户体系,稳定币基于公链实现高效跨境结算(成本<1美元,结算时间<1小时)[13] - 美元稳定币在通胀严重国家替代本币,如巴西等五国已用于跨境支付和薪资发放[14] 与第三方支付的异同 - 相同点:均定位支付工具,1:1锚定法币且不支付利息[16] - 差异点:第三方支付依赖中心化账户,稳定币实现"支付即结算";稳定币储备资金可投国债等更广范围,第三方支付备付金仅能存央行[18] - 应用场景:第三方支付主攻境内小额消费,稳定币拓展至跨境贸易和金融结算(如PayPal、JP Morgan等机构布局)[19] 与货币市场基金的关联 - 相同点:均投资高信用、高流动性资产(如短期国债、存款)以维持价值稳定[20] - 差异点:货币基金收益归持有人,稳定币收益归发行人;历史上货币基金净值波动极小(如0.97美元低点),稳定币脱锚风险随监管完善降低[21][22] 市场前景与政策动态 - 规模从2023年1250亿美元增至当前2600亿美元,花旗预测2030年或达3.7万亿美元[23] - 欧盟、日本等已出台监管政策,美国、英国等国正在制定,推动行业规范化[23] - 应用场景从加密交易扩展至跨境贸易、RWA(现实世界资产)金融及日常消费[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