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空气质量改善
icon
搜索文档
8月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升至96%
中国新闻网· 2025-09-22 19:50
8月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升至96%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阮煜琳)中国生态环境部22日公布的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8月,全 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96.0%,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 8月,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13.9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6.8%;可吸入 颗粒物(PM10)平均浓度为2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2.9%。同期,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 平均浓度为17.7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9.2%;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9.6%,同比上升10.9个百分点。其 中,北京市PM2.5浓度为16.7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5%。 8月,全国168个重点城市中,空气质量较好城市依次是海口、黄山、丽水、珠海、拉萨、六安、贵阳、 福州、厦门、昆明;空气质量较差城市依次是太原、阳泉、临汾、兰州、吕梁、焦作、唐山、淄博、晋 中、包头。 生态环境部部长黄润秋21日在北京召开的2025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 收官之年,要找准着力点和关键点,深入实施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攻坚行动, ...
河北全部设区市PM2.5浓度首次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中国新闻网· 2025-09-17 20:13
河北全部设区市PM2.5浓度首次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中新网石家庄9月17日电 (赵丹媚 谌诗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称,今年1月至8 月,河北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8.9%,河北全部设区市PM2.5浓度首次 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今年前8个月,河北全部设区市PM2.5浓度首次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特别是石家庄、邯郸、 唐山、邢台、保定和衡水6市均为历史上第一次达标;河北全部设区市优良天数比例达77.1%,同比增 加9.5个百分点;重污染天数比例为0.7%,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河北空气质量达到有监测记录以来最 好水平。 此前,生态环境部公布上半年全国环境空气质量状况,从全国168个重点城市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 PM2.5浓度绝对值排名看,张家口、承德市排在"前20"内,河北其他设区市排名均在全国"倒20"之外。 从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和PM2.5浓度改善率排名看,邯郸、石家庄、秦皇岛、承德空气质量综合指数改善 率排全国"前20";邯郸、石家庄、邢台PM2.5浓度改善率排全国"前20"。 近年来,河北持续推进大气污染治理工作,其中在能源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首席数据官:AI助力应对全球环境挑战
中国新闻网· 2025-09-11 21:19
AI技术在全球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 数字技术特别是人工智能正彻底改变全球应对环境挑战的方式 成为清洁空气与气候行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1] - 在印度尼西亚 马来西亚和菲律宾 卫星图像 无人机与AI技术被用于检测非法砍伐行为 监测碳汇情况并预防森林火灾 这些技术有助于减少土地利用变化产生的排放并改善空气质量 [1] -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致力于兼顾数字技术与AI带来的机遇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积极探索这些技术在解决环境问题方面的应用 [2] 北京空气质量改善案例研究 - 北京通过强有力的领导 技术创新与长期规划实现空气质量改善目标 20世纪90年代因人口与汽车保有量激增导致污染问题严峻 [1] - 到2024年北京实现历史性突破 优良天数达290天 重污染天数仅为2天 [1] - 空气质量改善得益于由1000多个空气质量传感器组成的密集监测网络 卫星监测以及激光雷达等先进技术的整合应用 证明科技与政策协同可推动大规模环境治理 [1] 全球合作与未来展望 - 空气污染无国界 国际合作对应对环境挑战至关重要 [2] - 全球需确保数字转型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齐头并进 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创造更清洁的空气 更稳定的气候以及更具韧性的世界 [2]
河南的云美出天际
河南日报· 2025-08-23 07:33
天气现象成因 - 河南大部分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下沉气流增强且水汽减少 使天空能见度显著提升[2] - 西部和北部处于副高边缘 产生零星对流云 积云形态低矮洁白 以浓积云为主[2] - 浓积云可能发展为积雨云并伴随雷阵雨天气 属于过渡性云层[2] 空气质量改善数据 - 截至7月底PM2.5浓度41.2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4.9%[3] - 优良天数达140.2天 同比增加10天 重污染天数仅1.9天 同比减少4.7天[3] - 较2017年PM2.5浓度下降25.1% 优良天数增加27天 重污染天数减少9.4天[3] - 郑州市6项空气污染因子全部同比下降 优良天数增加5天 重污染天数减少4天[3][4] 环保政策实施 - 淘汰近200万千瓦落后煤电机组 完成35蒸吨/时以下燃煤锅炉整合[4] - 燃煤电厂实现超低排放改造 新能源车保有量超210万辆[4] - 城市公交新能源车占比达98.5% 出台空气质量改善行动计划及蓝天保卫战实施方案[4] 未来趋势展望 - 未来一周空气质量维持优良 蓝天将持续成为主要天气特征[4] - 生态改善趋势延续 类似优质天气现象将更频繁出现[4]
感知生态之变丨让蓝天常在
国家能源局· 2025-08-11 21:38
空气质量改善成效 - 全国重污染天数自2013年以来减少超过90% 中国成为全球空气质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国家 [7] - PM2 5年均浓度从每立方米近90微克下降至30 5微克 降幅达66% [15] - 339个城市PM2 5浓度下降近40% 每个城市蓝天平均数增加22天 [15] 污染治理技术应用 - 空天地一体化感知网络覆盖北京3000多条路网 20万辆重型柴油车 2000多个工地及上千家涉气企业 每日处理上亿条监测数据 [13] - 清华大学采用嗅觉可视化技术监测气味变迁 检测到花草树木散发的蒎烯 柠檬烯等芬芳化合物 [10] 重点区域转型案例 - 邢台市从2013年全国74个重点监测城市空气质量排名倒数第一 转变为钢铁厂区可接待游客的绿色园区 [3][5] - 德龙钢铁厂通过治理实现从卫星图像中雾霾遮蔽到清晰可见的绿意厂区 [8] 民生感知变化 - 观星点位数量较2016年增长20倍 天津可遥望北京CBD 成都可见200公里外雪山 [17] - 民众从"看见蓝天就拍照"转变为"仅拍摄晚霞彩虹" 反映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提升审美需求 [19]
上半年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为83.8%
中国新闻网· 2025-07-28 14:15
空气质量总体改善 - 全国339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83.8% [1][3] - 平均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5% 同比持平 [3] - 沙尘天气导致的平均超标天数比例为4.2% 其中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数比例为1.0% [3] 污染物浓度变化 - 全国PM2.5平均浓度为32.1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2.4% [3] - 全国PM10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 同比持平 [3] -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36"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40.8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5.4% [3] 重点区域表现 - 北京市PM2.5浓度为28.5微克/立方米 同比下降17.4% [3] - 空气质量前20城市包括拉萨 海口 张家口 惠州 黄山 深圳 贵阳 珠海 厦门 福州 舟山 丽水 中山 昆明 东莞 雅安 台州 宜春 承德和肇庆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