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准治污
icon
搜索文档
工地扬尘监管用上AI智能技术,科技赋能蓝天保卫战
中国环境报· 2025-05-21 09:25
行业现状 - 城市化加速导致工地扬尘污染成为大气环境治理顽疾 [1] - 重点城市探索AI技术融合扬尘治理创新模式 如上海构建全市扬尘智能监管体系 深圳坪山区升级"远程喊停3.0"系统 [1] - AI技术突破传统监管时空限制 通过数据驱动实现精准治污 [1] 技术应用 - 现有系统多聚焦基础场景如裸土覆盖 喷淋联动 [2] - 通过视频监控 传感器网络和物联网设备实时采集工地扬尘浓度 PM2.5/PM10数据 温湿度等环境参数 [3] - 结合无人机巡查 高空摄像头和地面传感器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监测网络 [3] 存在问题 - AI设备法律法规滞后 对识别结果执法效力 企业责任认定缺乏明确规定 [2] - 算法精度 数据接口等技术标准缺乏统一规范 导致跨区域 跨平台数据共享困难 [2] - 对复杂场景如非道路机械黑烟 渣土车密闭运输识别能力不足 [2] - 偏远工地或小型项目因成本高 设备部署难仍依赖人工巡查 [2] - 市场准入门槛低 部分设备厂商低价竞争牺牲性能导致监测数据失真 [2] - 设备运维缺乏长效保障 部分传感器因环境老化或人为损坏 [2] 解决方案 - 加快立法进程 明确AI监测数据法律效力和违规后果 严惩数据造假 [3] - 制定AI算法精度 设备参数 数据接口等国家标准 推动跨区域平台互联互通 [3] - 修订工地扬尘监测设备检定技术规范 强化低浓度区间设备检定要求 [3] - 融合5G 物联网和边缘计算 开发低成本 易部署轻量化设备 [3] - 建立设备认证机制 要求厂商提供第三方检测报告 淘汰低性能产品 [4] - 推行"政府+企业+第三方"联合运维模式 定期校准传感器并更新算法模型 [4] 管理机制 - 建立生态环境 住建 综合行政执法 交通运输等部门联合治理工作机制 [4] - 构建公众参与平台 开通"随手拍"举报通道 鼓励市民通过APP上传扬尘问题 [4] - 开展分层培训 针对监管部门 施工企业 设备厂商定制培训课程 [4]
国常会部署美丽河湖建设:从精准治污等多方向发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4-27 22:28
政策部署与成效 - 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强调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流域构建生态环境治理体系 [1] - 2024年我国七大流域及西北诸河、西南诸河和浙闽片河流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为92.4%,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0.3%,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 [1] - 浙闽片河流、长江流域、西北诸河、西南诸河、珠江流域和黄河流域水质为优,辽河、淮河、海河和松花江流域水质良好 [1] 智慧化治理路径 - 智慧环保分三步走:构建标准体系奠定管理基础,优化管理体制提高效率,推动逐步完善争取多方支持 [2] - 优先聚焦城市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河道水质监测等关键领域,依据实际需求循序渐进拓展功能模块 [2] - 积极争取政策扶持与专项资金支持,为后续工作推进提供资金保障 [2] 企业污染防治措施 - 水环境保护需全生命周期监测,通过AI、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实现 [3] - 需强化物联网等监测手段,企业要对污水排放承担更高成本 [3] - 污水回收应出台激励措施,包括配套政策、补贴及金融支持,依托法律政策落实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