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生态环境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优化服务提质效,生态环境领域许可审批助力高质量发展
齐鲁晚报网· 2025-08-01 23:03
深化改革创新,推动审批流程持续优化。推行环评审批"并联公示",将报告书和报告表公示时间分别由原来的15个、10个工作日压减至 10个和5个工作日,压缩了环评办理时限,探索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合一"审批。建设单位一次性提交环评与排污许可申报材料,实现两 项行政许可"一套材料、同时受理、同步审批、一次办结",最大限度降低建设单位办事成本。实施"中介联合体"一站式服务模式,将环 评审批和入河排污口设置审批等现场踏勘、评审论证事项"打捆"办理,最大限度优化合并评审环节和申报材料,平均压减审批材料 30%,节省办事时间成本50%。 组织专家对项目建设提前介入进行帮扶指导 严格项目准入,扛牢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临沂市生态环境局河东分局以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为重点,抓实抓好新、改、扩 建项目环评审批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选址不符合环保要求、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不符合技术规范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强化 对环评编制单位的监督考核,抓好"部门联动关",加强与相关部门的联动协作,对项目环评审批等许可信息及时共享互通,确保各项环 保措施的投资、规划和实施具有相符性和可行性,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共筑生态环境"绿色防线"。 ...
发挥承诺免检制度作用,提升行政检查效能
中国环境报· 2025-05-30 09:39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推行承诺免检制度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创新推行承诺免检制度 企业可申请免检 检查合格并公开承诺合规经营的企业不再接受日常检查 若发现环境违法行为则从重处罚并取消免检资格 [1] - 生态环境涉企行政检查面临执法人员少与企业多的矛盾 以长三角某市为例 在编执法人员不足300人 需监管近10万家企业 其中重点行业企业约8000家 2024年全市开展行政检查近4.5万次 平均每人每年需检查300次 重点行业企业年检查超4万次 执法负担重且效能低下 [1] 承诺免检制度的背景与意义 - 随着企业生态环境守法意识提升 处罚案件呈下降趋势 行政检查方式应从"遍地撒网"转向"重点捞鱼" 集中检查违法风险高或管理制度不完善的企业 对合规企业降低检查频次 重庆市承诺免检制度减少检查数量并提升效能 [2] - 实际操作中需严把准入关 组织专家对申请企业全面体检 符合要求者免检 不符合者指导整改 整改不达标者不予免检 对危废等高风险企业需加大隐患排查力度 彻底排除风险后方可免检 [2] 承诺免检企业的监管机制 - 免检企业仍需加强事中事后管理 通过在线监测 电力监控等非现场方式监管 数据异常时开展现场检查 无在线监控企业采用走航监测 监督性监测等方式替代日常检查 [3] - 实时公布免检企业名单 发动公众监督 鼓励举报违法行为 核实违法者除从重处罚外立即取消免检资格 [3]
广西印发环境分区管控实施方案
中国化工报· 2025-05-23 10:48
政策目标与时间节点 - 到2025年底建立基本管控制度,形成全域覆盖、精准科学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生态环境质量保持全国一流[1] - 到2035年全面形成体系健全、机制顺畅、运行高效的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制度,支撑美丽广西建设[1] 管控措施与技术创新 - 实施"一单元一策略"精准管控,将矿产开采区等重点区域纳入重点管控单元,建立差别化生态环境准入清单[1] - 构建数字化智能管理平台实现行业数据共享,同步推进历史遗留矿产资源问题整治[1] - 首次在重点园区开展减污降碳协同试点,推动自贸试验区、钦防园区建立环境管理联动机制[2] 产业布局与高质量发展 - 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战略布局,对沿海、沿江、沿边区域实施差异化管控[1] - 重点提升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和临港园区产业承接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绿色转型[1] - 严控"两高一低"项目,培育"人工智能+"等新质生产力,引导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合理布局[1] 生态保护专项治理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重金属项目"减量替代"和地下水污染防治分区管控[2] - 强化近岸海域养殖尾水排放监管,推进入海排污口整治[2] - 实现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与国土空间规划动态衔接[2]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扎实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中国环境报· 2025-05-12 14:13
学习教育开展情况 -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通过召开局党组会、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会、专题读书班等形式,分层分级开展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1] - 成立工作专班统筹协调学习教育实施,各基层党组织结合实际制定实施清单并按节点推进落实[1] - 采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载体组织集中学习,邀请纪委监委专家开展作风建设专题辅导[2] 学习内容与形式 - 组织党员干部系统学习《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及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原文[2] - 通过典型案例剖析、观看《零容忍》等警示教育片强化纪律意识,累计开展警示教育覆盖全系统[2] - 领导班子对照重庆市委问题清单逐项查摆,建立"一班子一清单"整改机制[3] 成效与表态 - 全系统形成"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共识,领导干部带头开展"检身正己"专项整改行动[3] - 将学习教育与生态环境业务结合,推动"清障护航"等专项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2][6] - 通过水质监测等具体工作展现成效,获市民赠送感谢锦旗等正面反馈[6][8]
“一次查清”既方便企业也方便执法
中国环境报· 2025-04-30 09:34
执法优化措施 - 宿迁市生态环境局推出"预约式检查,一次查清"模式,企业可主动申请全面环境问题排查[1] - 检查内容包括环评报告、排污许可证、自行检测报告等文件审查及现场跑冒滴漏现象排查[1] - 通过列出问题清单指导整改,帮助企业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并降低风险[1] 企业受益点 - 解决企业因专业知识缺乏导致的环境管理难题,即使投入资金也效果不佳的问题[1] - 通过专业辅导识别环境"病灶",为企业长远发展奠定基础[1] - 主动申请检查的企业可获得资金支持、荣誉授予和减少检查频次等激励[2] 实施机制 - 执法人员需提供完整环境风险清单并明确告知企业改进建议[2] - 建立企业专门档案,后续检查可直奔已识别风险点提高效率[2] - 需通过宣传动员和激励机制形成企业环境管理良性循环[2] 政企协作 - 企业应珍惜上门技术服务机会,借助外部力量查找环保短板[2] - 实现产品质量和环境保护双提升的理想局面[2] - 保护环境是企业基本社会责任,需全面审视自身污染防治行为[2]
恩施优化营商环境“升级版”八条硬核举措护航高质量发展
中国环境报· 2025-04-28 08:54
环评审批改革 - 创新建立州、县两级局领导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及时解决项目推进中的生态环保难题 [2] - 对符合要求的重点建设项目实行环评审批容缺受理,实现即报即受理即评估 [2] - 推行环评"打捆"审批、告知承诺审批等便捷模式,提高审批效率 [2] - 试行环评审批、排污许可、入河排污口设置"三同时"审批服务 [2] - 允许在排污许可证核发前完成排污权交易,加速项目落地 [2] 科技赋能绿色发展 - 支持企业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指导申报环保专项资金,提升清洁生产水平 [3] - 搭建"恩施智慧生态信息平台",提供环境数据查询和智能预警服务 [3] - 平台可提示企业环境违法风险,引导企业从源头预防违法隐患 [3] 规范涉企执法 - 严格落实"进一次门办多项事",减少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干扰 [4] - 推行包容审慎执法,杜绝"一刀切"行为,维护企业权益 [4] - 实施"三书同达"制度,同步送达行政指导书、信用承诺书和行政处罚决定书 [4] 优化营商环境成效 - 豁免173个项目环境影响登记表备案,涉及十大类30小类行业 [5] - 对37个项目环评审批实行告知承诺,涉及十七大类44小类行业 [5] - 简化13个建设项目环评内容,推动69个项目在线备案 [5] - 建立涉企行政执法正面清单,实施不予处罚78件,免罚金额1623万元 [5] - 累计协调解决环境问题127个 [5]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发布17项新政,推动绿色转型与审批提速
齐鲁晚报网· 2025-04-27 22:47
潍坊市生态环境领域政策改革 - 潍坊市生态环境局印发《潍坊市生态环境领域强经济促发展的若干措施》,旨在服务新发展格局并优化营商环境 [1][3] - 深化环评制度改革,实施规划环评与项目环评联动、推进环评与排污许可"两证审批合一",压减办理时间95%以上 [3] - 2024年完成项目环评审批手续1513个,无高质量发展项目因环评审批影响落地 [3] 审批与服务优化 - 建立重点项目服务保障清单,实行"全员包靠""全程服务",开展"入企驻厂执法帮扶"等活动 [3] - 推行"差异式"监管和"无感式执法",2024年非现场执法占比达42.6% [3] - 《若干措施》包含17项政策,其中5项涉及审批制度改革,如拓宽重点项目绿色通道、扩大打捆环评试点范围 [5][6] 金融与资金支持 - 建立绿色金融项目库,2024年金融机构对26个重大项目授信54.1亿元,发放贷款15.2亿元 [4] - 累计培育EOD项目7个,总投资达320亿元 [4] - 4项资金要素保障政策包括优化总量指标管理、加大环保资金支持力度等 [5] 产业升级与环保服务 -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目标2025年环保绩效A级、B级或引领性企业累计达116家以上 [6] - 4项环保服务升级举措包括组建重点项目包靠团队、开展"点单式"执法帮扶活动 [6] - 允许企业中试项目免予提交立项材料,营造企业创新良好生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