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透式信披

搜索文档
新时代 新基金 新价值——中国公募基金新政引领行业从“重视规模”迈向“价值革命”
新浪基金· 2025-09-26 10:04
文章核心观点 - 证监会于2025年5月7日发布《推动公募基金高质量发展动方案》,是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的系统性举措和行业发展历程中的里程碑事件,标志着行业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1][2] - 行业正迎来一场深刻的“价值革命”,将从“重规模轻回报”的暴利模式,转向以价值创造为核心、与投资者利益深度绑定的新发展模式 [2][3] - 改革将重构行业生态链,重塑行业价值坐标,推动产品战略重心向权益类转移,并建立“良币驱逐劣币”的生存法则,其深远影响堪比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修订 [3][5][8] 经营维度:商业模式与生态链重构 - 管理费与业绩强挂钩,头部机构60%主动权益基金将实施“基准分档收费”,打破“无论牛熊躺赚”的商业模式 [3] - 代销渠道成本重构,货币基金与指数基金费率下调压力传导至销售端,传统“尾佣依赖型”代销模式难以为继,销售机构被迫转向投顾服务等增值业务 [3] - 技术降本革命加速,信息技术租赁费用压缩与智能投研系统普及将加速中小机构“去人力化”进程 [3] 功能维度:考核体系与价值坐标重置 - 考核长周期化,三年期收益权重提升至80%以上,终结“冠军魔咒”与短期业绩炒作,迫使投资行为转向长期价值沉淀 [4] - 业绩比较基准的监管强化使“风格漂移”成为历史,主动权益基金回归“相对收益”本质 [4] - 盈利客户占比、最大回撤等指标纳入考核,迫使机构从“营销导向”转向“体验导向”,催生“负责任投资”新范式 [4] 发展维度:产品战略与创新能力 - 权益类基金加速扩容,ETF实行5日极速注册与固收+产品审批优化,形成“创新产品供给-资金持续流入”的正向循环 [5] - 允许公募参与互换便利操作,或将催生“对冲基金化”的公募产品,改变行业“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 [6] - 投研平台一体化与AI技术应用,使“平台型投研”替代“明星经理制”成为可能,行业资源向系统化投资能力集中 [6] 投资人维度:利益绑定与保护体系 - 建立薪酬追索扣回机制,对跑输基准超10%的基金经理降薪,建立“风险共担”机制 [7] - 新增“盈利客户占比”等穿透式信披指标,打破信息黑箱,使投资者决策从“看排名”转向“看投资人获得感” [7] - 投顾业务转常规与直销平台建设,使“买方代理”模式成为主流,投资者从“产品购买者”升级为“资产配置者” [7] 行业分化维度:竞争格局与生存法则 - 行业结构将分化,头部机构凭借规模优势发展,中小机构在细分领域寻求差异化,可能出现“系统重要性公司”与“精品店式机构”并存的二元结构 [8] - 缺乏核心竞争力的机构将面临出清,行业集中度提升,并购标的估值逻辑从“牌照溢价”转向“投研能力溢价” [8] - 衍生品工具与跨境投资便利化推动本土机构直面全球资管巨头,国际化能力将成为头部机构第二增长曲线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