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精英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来自历史深处的MAGA人群
虎嗅APP· 2025-06-10 21:43
核心观点 - 特朗普的反移民政策和对MAGA群体的动员并非历史偏离,而是美国孤立主义传统和民粹主义结合的必然结果 [1][2][3] - MAGA群体由工人、农民和小城镇居民构成,具有经济竞争和文化焦虑驱动的反移民、反精英、孤立主义特征 [1][6][12] - 特朗普外交政策的不稳定性源于其民粹主义基础,MAGA群体的意见偏好将更强烈影响第二任期对外政策 [3][4][32] - 美国自由国际主义精英框架正在瓦解,MAGA群体通过社交媒体获得前所未有的政治表达和影响力 [23][30][31] - 当前美国对外政策呈现孤立主义与经济民族主义上升趋势,可能削弱全球战略能力 [33][36][38] 历史性MAGA群类与美国孤立主义传统 - MAGA群体社会学特征:白人基督教福音派为核心,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平均,集中于"锈带"和小城镇,排斥文化多元主义 [6][12] - 历史前身包括:19世纪杰克逊民主党人(反联邦干预、门罗主义)、1890年代反帝国主义农场主、1930年代"美国优先"运动(林德伯格集众80万人) [6][7] - 冷战初期麦卡锡支持者与MAGA高度相似:中西部/南部蓝领,反共产主义+本土主义,憎恶东部精英 [7] - 尼克松的"沉默大多数"延续反精英传统,越战后期转向战争疲劳模式 [8][9] - 学术研究佐证:林德夫妇《中镇》揭示小城镇封闭性,霍夫施塔德《反智主义》分析其情感驱动决策模式 [10][11] 孤立主义的挫折-疲累机理 - MAGA群体战争态度矛盾:初期支持惩罚性军事行动(如二战、反恐战争),但持久战易引发疲累(越战、伊拉克战争) [15][17] - 朝鲜/越南战争后形成"避免亚洲地面战争"的军事禁忌,反映基层民意对战略的制约 [17][18] - 经济民族主义与孤立主义联动:83%美国人优先国内政策,共和党仅13%支持乌克兰(民主党42%) [33][34] -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推动"反无休止战争"叙事,贸易保护主义优先于地缘政治(如"搞关税别派部队") [35] 精英衰落与政治框架变革 - 二战后自由国际主义框架依赖精英主导(国务院、智库、情报共同体),通过"国家安全国家"压制孤立主义 [21][24] - 权势集团裂解:越南战争后精英信誉受损,70年代"民主监督"立法打破政策封闭性 [26][27] - 当前外交团队高度非常规:第二任期仅卢比奥等少数精英留存,MAGA效忠派主导决策 [36] - 制度拆解进行中:冻结对外援助、瓦解国际开发署,反映反"深层国家"的民粹主义冲动 [38] 孤立主义的当代表现与潜在影响 - 共和党孤立主义倾向者首超国际主义者(53%对47%),66%美国人愿分享全球领导权 [34] - 政策转向:施压盟友承担防务、批评欧洲"觉醒文化"、无差别关税(涵盖中欧日韩) [36][37] - 对华态度:负面情绪未减但焦点转向贸易而非意识形态,社交媒体倾向"惩罚但避免战争" [35] - 左翼和平主义与现实主义战略收缩论可能获得更大话语空间 [39]
来自历史深处的MAGA人群
虎嗅· 2025-06-10 12:38
特朗普政治与MAGA运动 - 特朗普第二任期对外政策偏离美国常规程度远超第一任期 具有前所未有的断裂性 不稳定性和不可预测性 [1] - 特朗普政治成功源于动员历史上声音低弱 政治影响力与人口规模不匹配的群体 形成"让美国再次伟大"(MAGA)运动 [1] - MAGA人群主要由工薪阶层 农村居民构成 收入和教育水平低于平均 集中在城市外郊 小城镇和"锈带" 具有高度基督教认同 [3] - 该群体深怀爱国主义和本土主义情感 排斥都市精英及其文化多元主义价值 生活方式脱节于经济全球化和族裔多样化潮流 [3] 历史MAGA群类的特征 - 历史MAGA群类注重实际和本土偏向 关注切近事物 态度易受直觉和情感驱动 不擅长抽象原则和复杂知识 [9] - 该群体对"自由""自我依赖"和平等价值习惯性崇奉 加重对精英不信任 构造"他我之辨"方式粗疏武断 [9] - 在国际意识方面 该群体对海外世界不感兴趣 有美国例外论意识 相信美国国际行为道德纯洁性 [10] - 善恶二元对立是其自发思维模式 当提供直接理由时会快速认定国际敌人 包括此前非敌人对象 [10] 孤立主义传统与政策影响 - MAGA人群与杰克逊传统 19世纪90年代民粹主义运动 20世纪30-40年代"美国优先主义者"等历史孤立主义思潮有渊源 [4] - 该群体战争态度复杂 初始阶段易生应激性战争热情 但持久战争疲累会明显降低其战争意愿 [12] - 朝鲜战争 越南战争等历史案例显示 挫折导致的国际回退情绪在该群体中反应更快更强 [13] - 2024年皮尤调查显示 83%美国人认为国内政策应优先于对外政策 共和党人支持乌克兰意愿(13%)远低于民主党人(42%) [28] 当前政策动向与趋势 - 特朗普政府人事任命高度非常规 严重排挤传统外交政策精英 由MAGA效忠派主导 [31] - 当前政策如对俄乌战争"和平"倡议 施压盟友承担更多国防负担 提高关税等 具有强烈孤立主义意味 [32] - 反"深层国家"冲动下 拆毁"国家安全国家"基础组织设施的工程已启动 可能损害美国实施"体系性对抗"能力 [33] - 芝加哥全球事务理事会调查显示 认为美国应"积极介入世界事务"的共和党支持者从2018年70%降至2023年47% [29] 社交媒体与民意变化 - 社交媒体赋予历史MAGA群体发声 集结手段 使其从"沉默大多数"转变为有组织的政治力量 [25] - 社交媒体意见领袖如布塞维茨 波索比克 塔克等 强化了民粹主义 本土主义 反智主义和反精英主义的正相关性 [26] - 社交媒体常见"搞关税别派部队""底特律都烂了干吗还支持台湾"等声音 显示MAGA群体关切更偏向贸易保护而非地缘政治 [30]
特朗普与哈佛的冲突:3亿美国人的意识形态在分裂
虎嗅APP· 2025-05-30 21:23
特朗普政府和右派政治团体指责学生运动为"反犹主义",因此要"整顿"相关大学,要求这些学校打击 反犹主义、限制国际学生、取消DEI政策。 特朗普最有威力的武器就是取消联邦政府提供给大学的科研拨款。哥伦比亚大学是第一个投降的,但 声望最高的哈佛大学选择了强硬对抗。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秦朔朋友圈 (ID:qspyq2015) ,作者:岳富涛,题图来自:AI生成 近期,特朗普政府与哈佛大学的冲突持续升级,宣布取消哈佛招收国际生的资格,要求6800名国际 生72小时内立即转学。哈佛就此向联邦法院起诉美国政府。 5月29日,联邦法院召开听证会。但戏剧性的是,就在听证会召开之前,美国移民和海关执法局代理 局长发布了一封信,给了哈佛30天的宽限期,哈佛可以在一个月内对政府撤销该认证的决定提出质 疑。特朗普本人也改口说,哈佛可以保留15%的国际学生比例。 在当天的听证会上,联邦法官艾莉森·伯罗斯 (Allison Burroughs) 表示计划发布初步禁令,禁止特 朗普政府在未遵循法定程序的情况下撤销哈佛大学的学生和交流访问者项目 (SEVP) 认证。她强 调:"我确实认为需要发布命令。它不需要过于严厉,但我希望确保现状不 ...
从学历到天价耳环,“二代”事件中的不公与谣言
虎嗅· 2025-05-27 08:52
2007年出生的演员黄杨钿甜因戴价值230万天价耳环而引发广泛关注,她在娱乐圈的发展与其家境被认 为有极大关联。同样因家庭背景而获益的另一事件,则是此前"协和4+4"的新闻中,作为4年速成医学博 士受益者的董袭莹。我们该如何理解这一状况? 与此同时,在网友对"二代"的家庭进行"深扒"的过程中,也会存在诞生一些新的谣言,进而出现如#董 某外公为外籍院士米耀荣系谣言#的辟谣信息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理解在这些热点新闻出现时相伴而 生的"谣言"? 从精英主义到家长主义的社会 如今在各个领域中,二代的现象越来越多。例如演艺圈中不乏星二代:陈奕迅的女儿出道当歌手,陈凯 歌的儿子成为演员;更不乏富二代:马伯骞、虞书欣、姚安娜、蒋一侨等都以富二代人设为人所知。家 庭,成为了许多令人瞩目的公众人物背后最大的托举力量。在《父母格差:"拼家长"时代的冲击》一书 中,作者志水宏吉谈到,当下世界都在从精英主义(也叫优绩主义)渐渐地过渡到家长主义,这一改变 对中国社会来说也有参考意义。 精英主义社会的公式是:优绩=能力+努力。 精英主义的理念强调个人的能力和努力最重要。每个人拥有的能力和他们一路积累的努力组合起来的结 果就是"个人的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