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保守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美国总统特朗普和首富马斯克的“爱恨情仇”
搜狐财经· 2025-07-06 17:36
近期马斯克和特朗普又杠上了!原因是特朗普发布的"大而美"法案,给马斯克旗下企业带来"伤筋动骨"的冲击:特斯拉将因新能源汽车补贴取消,每年或损 失12亿美元,销量恐大幅下滑;与NASA的合作项目因资金分配调整,后续资金注入存疑,部分太空计划可能搁置。那么这两位到底为何从最初的携手奋进 走到如今的分道扬镳呢?咱们用这一篇文章来做一个解读。 时光回溯至2024年美国大选前夕,马斯克这位商业帝国的掌舵者,怀揣着对美国未来发展方向的独特期许,做出了一个震惊世人的决定——以实际行动支持 特朗普竞选。他不仅在社交平台上为特朗普摇旗呐喊,更是豪掷近3亿美元,成为特朗普竞选阵营中当之无愧的大金主。彼时,马斯克的商业版图已横跨电 动汽车(特斯拉)、太空探索(SpaceX)以及社交媒体(X平台)等多个前沿领域,其雄厚的财力与广泛的影响力,无疑为特朗普的竞选之路注入了一剂强 心针。 马斯克曾毫不吝啬地表达对特朗普的赞赏:"我越了解特朗普总统,就越喜欢他,坦白说,我爱他(特朗普)。"特朗普也对马斯克赞誉有加,称其为"一位 真正伟大的美国人",甚至在特斯拉销量下滑时,将白宫车道改造成临时展厅,力挺马斯克的商业事业。 好景不长,随着时间的 ...
马斯克要建“美国党”,可能性有多大?伦敦大学学院学者分析
环球时报· 2025-07-04 06:54
【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徐铉 任伊然】当地时间7月1日,美国国会参议院以微弱优势表决通过总统特朗普力推的"大而美"税收与支出法案。截至发 稿前,众议院正就其进行最终投票。参议院表决前,强烈反对该法案的马斯克在社交媒体X上发文称,如果法案通过,他第二天就会成立"美国 党"。 马斯克称,他认为美国民主党和共和党"假装是两个政党,但事实上只是一个单一党",他还抨击国会议员前后言行不一,"竞选时都承诺削减开 支,转头却投票支持史上最大债务增长法案"。其实,早在今年6月,马斯克就已提出"建党"的想法。此时他"旧事重提",引发了各界广泛讨论。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称,截至3日,马斯克至少发了8次帖文,宣传其要组建新政党的理念。美联社此前称,作为X的所有者和平台上粉丝人数最多 的用户(超过2.2亿粉丝),马斯克近年来越来越频繁地利用这家社交媒体平台作为扩音器,放大自己的政治观点。有分析人士认为,他非常清楚 社交媒体在塑造政治叙事方面的力量。美国《新闻周刊》1日称,马斯克想成立的"美国党"大致有两大纲领:一是财政上的保守主义,二是加大 对"未来产业"的投资。在支持者层面,马斯克称自己面向的是既不完全支持共和党,也不完全支持民主党的 ...
No-Buy July是美国中产阶级的焦虑练习
虎嗅· 2025-07-03 12:47
消费趋势分析 - 美国消费者在7月发起"No-Buy July"挑战,暂停非必需消费如服装、外卖和折扣购物,以节省开支并重新审视消费习惯[1][3] - 该趋势表面是省钱行为,深层反映消费者对无限选择导致的意志力消耗和生活失控的抵抗[6][16] - 自由派中产通过"不买"实践缓解系统性压力,如房贷、教育和医疗支出带来的财务紧绷[16] 社会文化背景 - 美国消费文化将购物视为身份构建和成功宣告的方式,使得"不买"被视为放弃成长或脱离社会正轨[8][9] - 当前社会环境下,通胀、租金上涨和AI替代加剧了年轻人的财务焦虑,推动节制消费意识[11] - 保守主义长期提倡朴素生活方式,与"No-Buy July"形成间接呼应[13][14] 行为影响与局限性 - 参与者反馈"不买"带来精神解脱,减少决策疲劳并促进现有资源利用[17][24] - 金融科技公司观察到文化转变:节俭从"吝啬"变为"精明"的消费观念[17] - 该挑战存在阶级偏差,中产阶层因有选择权才能参与,低收入群体本就处于被迫节制状态[20][21] 长期意义 - 节制行为本质是重新定义生活价值,而非单纯财务改善[29][30] - 通过消费暂停获得对生活的控制感,打破"购物即幸福"的虚假满足[22][23] - 与《遥远的救世主》中"降维出走"的消费主义批判形成跨时空共鸣[27][28]
最难开学季:赴美留学是镀金还是历险?
虎嗅APP· 2025-06-22 11:06
以下文章来源于霞光社 ,作者张楠茜 霞光社 . 赋能企业全球化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霞光社 ,作者:张楠茜,编辑:李小天,题图来自:AI生成 2025年夏天,或许是赴美留学的中国学子及家庭,最为挣扎和焦虑的开学季。 当地时间5月27日,特朗普政府宣布暂停新的学生签证面谈预约,同时考虑扩 大对国际学生社交媒体 审查范围。 刘熙正在准备去美国读博,开学进度就这样突然被按下暂停键。"消息出来后的几天刷了刷,连可预 约的界面都没有。"刘熙说,再耗下去可能无法顺利入学。 而在此之前已经获得签证的黎丽,形容心情也"像过山车一样刺激"。她是哈佛大学今年新录取的研究 生。不久前,特朗普政府对哈佛大学发出招收国际生的禁令,虽然很快就被最高法院暂时遏制,一场 风波却在黎丽和父母心中留下疑问——新加坡或香港,会是比哈佛的性价比更高的选择吗? 黎丽的纠结,是很多中国留学生心态的共同缩影。有数据显示,中国赴美留学人数近几年正在大幅下 降,如今印度已经超越中国,成为美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 "一切都悬而未决。"是动荡局势中的人们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没人知道,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何时会落下,能做的只有小心谨慎地等待观望着。 而在当地 ...
最难开学季:赴美留学是镀金还是历险?
虎嗅· 2025-06-21 12:02
赴美留学政策变动 - 特朗普政府暂停新的学生签证面谈预约并扩大社交媒体审查范围[2] - 6月18日恢复办理外国学生签证但要求访问社交媒体账户[4][6] - 领事官员将审查对美国政府怀有敌意的社交媒体内容[4] - 签证申请需开放QQ空间权限并取消微信朋友圈三天可见限制[4] - 代抢签证预约服务费用炒至数千元人民币[8] - 美国国务院暂停学生签证面签以扩大社交媒体审查[9] 留学市场变化 - 印度超越中国成为美国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3] - 2022年中国赴美留学生首次跌破30万 2023年持续下跌[23] - 2023-2024学年中国赴美留学人数降至10年前水平[23] - 中国学生人均年开销从5.2万美元增至6.2万美元[23] - 考虑重新评估美国留学计划的家庭比例从18%升至51.9%[24] - 最困扰留学家庭的因素为中美关系、治安问题和签证政策[24] 高校科研资金变动 - 哥伦比亚大学被撤销4亿美元研究资助[31] - 麻省理工学院被削减约3500万美元资金[31] - 密歇根大学取消招聘多元化声明以避免资金削减[31] - 特朗普政府提案将国家卫生研究院支出削减37%[31] - 国家科学基金会支出拟削减超50%[31] - 取消部分气候生态研究和行星探测任务资助[31] 留学生就业前景 - OPT后H-1B签证中签率约1/3[20] - H-1B申请费用从10美元涨至250美元[20] - 2023财年获批H1-B中国人占比11.7% 印度人72.3%[20] - 部分留学生因担心政策变动放弃美国转投香港新加坡[17][20] - 哈佛研究生考虑转学至香港科技大学[20] 留学费用比较 - 哈佛大学一年半项目预估费用100万人民币[21] - 香港新加坡留学费用约为美国的一半[21] - 哈佛奖学金覆盖25%学费[21]
九年前回旋镖正中眉心!特朗普终成“恶龙”
金十数据· 2025-06-20 17:06
2016年,特朗普称入侵伊拉克是"一个天大的错误",是美国情报部门蓄意欺骗行为的结果。 "他们撒谎了!"他在当年2月的一场共和党初选辩论中说。"他们说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根本没有。而 且他们知道没有。" 如今,特朗普身处白宫,正在权衡是否要军事干预一场与"伊拉克自由行动"有着相似之处的战争,他曾 称前者是一场浪费了2万亿美元的战役。 当时与现在一样,战争的理由都是为了阻止一个国家获取核武器,从而消除对美国最亲密盟友之一—— 以色列的生存威胁,同时一些人也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是否真实心存疑虑。 "情报显示,尽管伊朗有核计划,但他们并未在寻求武器化,"智库"防务优先"(Defense Priorities)中东 项目主任Rosemary Kelanic说。 有些人则说得更直接。激烈反对美国卷入另一场中东战争的右翼媒体人塔克·卡尔森表示,所谓伊朗即 将制造出核弹的说法是一个"谎言",由那些长期主张在德黑兰进行政权更迭的人所兜售。 "事实上,没有任何可信的情报表明伊朗接近制造核弹,或者有此计划。一个都没有,"他在社交媒体上 写道。"如果美国政府知道伊朗几周内就能拥有核武器,我们早就开战了。" 这场"速战速决"的批 ...
印度断供日本稀土,挥刀自保,战略矿产成新冷战前线
搜狐财经· 2025-06-15 12:19
文︱陆弃 但问题随之而来:印度真的有能力承接这一战略转型吗?以当前工业能力论,其在稀土精炼领域几乎处 于初级阶段,大部分矿石仍需外送加工,基础设施、环保标准、人才储备都存在严重短板。即便重金投 入建设加工厂,起步即面临来自中国、日本乃至美欧的产业压制与专利壁垒。因此,印度的决策更像是 一种"战略预演",用政策信号告诉全球:印度不再愿意充当资源的搬运工,它要变成真正的生产者和博 弈者。 而这场预演的代价,是日印多年合作的裂痕。对日本而言,这一举措无异于切断了一个重要的供应支 线。尽管日本近年也在努力与澳大利亚、越南、加拿大等国建立稀土合作机制,但短期内要替代印度的 资源量与政治稳定性,并不容易。尤其是在全球"关键矿产联盟"尚未完全落地之前,任何一条供应链的 断裂都会带来连锁冲击。而印度选择这个时间节点"暂停",无疑是打中了日本最敏感的一根神经。 更值得注意的是,印度此举还可能为全球"关键矿产外交"注入更多不确定性。原本,美国正致力于构建 一个不依赖中国的稀土供应网络,借此削弱北京在技术供应链中的影响力。而印度本该是这一网络中的 关键节点之一,如今却主动扮演"资源保守主义者",显然与华盛顿的战略意图不完全契合。美 ...
马斯克“背刺”特朗普? 美国顶级权力游戏换剧本了!
搜狐财经· 2025-06-06 20:58
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与共和党候选人特朗普达成历史性合作。马斯克不仅向特朗普竞选团队捐赠近3亿美元,还以"暗黑 MAGA"支持者身份在关键摇摆州为其站台。两人共同出席SpaceX"星舰"发射活动,并在白宫椭圆办公室讨论削减政府开支计划。特朗普胜选后,马斯克于 2025年1月20日被任命为"政府效率部"负责人,主导联邦机构裁员和预算削减,成为首位深度参与美国政府核心决策的科技巨头CEO。 这种合作关系在2025年3月达到顶点:特朗普在白宫草坪展示特斯拉新车,宣布将购买一辆Model S以表支持;马斯克则陪同特朗普出席内阁会议,推动削减 2万亿美元联邦支出的计划。双方于3月12日宣布NASA载人航天项目全面转向SpaceX的"龙飞船",取代波音公司进度滞后的"星际客机",并于3月28日将星 舰纳入NASA发射服务计划框架。 转折发生在2025年5月。特朗普政府推动的"大而美"税改法案于5月22日在众议院以215:214的微弱优势通过,核心内容包括: 马斯克对此反应激烈。他在5月27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采访中首次批评法案"荒谬",称其将导致美国财政破产,并呼吁民众施压国会否决该法案。更具 ...
总统大选尘埃落定,波兰内部陷入亲欧VS疑欧之争
第一财经· 2025-06-05 10:42
2025.06. 05 本文字数:1689,阅读时长大约3分钟 作者 | 第一财经 程程 封图丨 波兰当选总统卡罗尔·纳夫罗茨基(左三)(新华社 图) 波兰当选总统:政治素人、疑欧派、特朗普"粉丝" 现年42岁的纳夫罗茨基是一名历史学家,先后担任其家乡格但斯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馆长和 波兰国家记忆研究所所长。他以注重家庭价值观的硬汉形象示人,常在社交媒体上发布家庭相关帖子 以及在健身房打拳和射击的照片。他还称自己年轻时曾参与过足球流氓之间的斗殴,也曾担任酒店保 安和拳击手。 虽然是政治素人和独立候选人,但纳夫罗茨基得到了自身形象受损的波兰最大反对党、中右翼的法律 与公正党(PiS)的支持。 由于波兰已经连续七年作为向欧盟以外居民发放最多首次居留许可的成员国,吸引了来自乌克兰、白 俄罗斯和格鲁吉亚等国家的大量移民,移民问题也成为波兰内部的重要政治议题。在此背景下,纳夫 罗茨基在竞选期间提出"波兰优先"的口号,要求波兰人享有教育、医疗和养老金等社会福利的优先 权,吸引了大量投票。 此外他还提出降低增值税、对多孩家庭免除个人所得税并实施零继承税等多项议程,批评欧盟在气候 变化、乌克兰和社会问题上的政策,例如他主 ...
总统大选尘埃落定,波兰内部陷入亲欧VS疑欧之争
第一财经· 2025-06-05 10:07
在乌克兰危机持续、特朗普执政带领保守主义抬头以及欧盟内部出现"裂痕"的背景下,波兰当选总统纳 夫罗茨基会给波兰内部、欧盟、跨大西洋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 据新华社报道,持疑欧立场的卡罗尔·纳夫罗茨基赢得波兰总统选举后,曾任欧洲理事会主席、持亲欧 盟立场的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2日发表电视讲话,声称此次总统选举"不会改变任何事情"。 在本月1日举行的波兰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纳夫罗茨基以约51%的得票率战胜图斯克领导的公民联 盟所推候选人、华沙市长拉法乌·特扎斯科夫斯基,当选总统。纳夫罗茨基胜选后经由社交媒体表示, 希望波兰成为"在国际、欧洲和跨大西洋关系中有分量的国家"。 波兰是欧盟第六大经济体,也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东翼成员国,在地理位置上与乌克兰接壤。在乌克兰 危机持续、特朗普执政带领保守主义抬头以及欧盟内部出现"裂痕"的背景下,波兰当选总统纳夫罗茨基 会给波兰内部、欧盟、跨大西洋关系带来怎样的影响,引起广泛关注。 波兰当选总统:政治素人、疑欧派、特朗普"粉丝" 现年42岁的纳夫罗茨基是一名历史学家,先后担任其家乡格但斯克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博物馆馆长和波兰 国家记忆研究所所长。他以注重家庭价值观的硬汉形象示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