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民粹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金灿荣:别再迷信纠错力,现在的美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观察者网· 2025-08-16 09:16
美国历史与自由主义传统 - 美国历史中存在自由主义与非自由主义的长期并存,非自由主义是塑造其政治发展的结构性部分[1][4] - 19世纪末进步主义时期,美国学术传统通过弗雷德里克·特纳的新边疆学说与欧洲分离,强调自身更强的自由主义传统[2] - 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为应对法西斯、纳粹和斯大林模式的挑战,更强调自由主义传统,威尔逊主义起到重要作用[4] 特朗普现象与社会基础 - 特朗普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强大的社会基础,包括MAGA派、华尔街传统右翼和硅谷科技精英[7] - 特朗普内阁几乎清一色白人,与之前政府多元化构成形成鲜明对比,带有强烈白人至上主义色彩[10] - 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支持率很高,尽管整个社会支持率不高,民主党也缺乏有力领军人物[9] 美国社会分裂与经济问题 - 美国经济不平等严重,1%的人占据绝大部分财富,导致2010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11] - 制造业衰败导致白人社区衰败,白人中下层处境困难,推动了特朗普的崛起[12] - 美国政治极化严重,左派过于偏激,忽视基层民众真实议题,导致社会主体被忽略[11] 美国复杂性研究 - 美国既有宣扬的自由主义传统,也有被掩盖的"暗面",如白人至上主义、等级制排他等[4][16] - 过去对美国的研究带有美国中心主义,过于崇拜美国,现在需要更复杂的视角[15] - 《自由之困》从历史和哲学层面解释了完整的美国,是对特朗普现象最好的历史溯源[14][17]
低估值+宏观利好加持 瑞银继续看好银行股:有望迎来重估良机
智通财经· 2025-07-24 15:50
核心观点 - 瑞银长期超配银行股并维持这一立场 认为银行股有多个支撑因素 但需精选地区和个股 [1] 宏观层面 - 银行股可作为对冲民粹主义上升的工具 当通胀保值债券收益率上升时银行股表现第二好 与收益率曲线陡峭化密切相关 [2] - 银行股在欧元或日元升值时表现最好 美元走弱时新兴市场银行表现优异 目前仍看空美元 [2] - 欧洲私人部门贷款增长显著回升 特别是法国和意大利企业贷款 欧洲银行股目前符合公允价值 但预测PMI和欧元将进一步走强 英国和日本银行股更便宜 [2] 估值情况 - 欧美银行股市盈率比长期均值低10% 欧洲11.6%的股本成本过高 应最多为10% 要实现已计入的10%-14%EPS下调需经济严重放缓 但不太可能发生 [3] - 2025和2026年全球GDP增速预期维持在2.9%和2.8% [3] 银行股重估理由 - 本轮衰退中银行抗压能力更强 瑞典经验显示经济衰退期不良贷款未明显上升 银行股表现优于大盘 [4] - 非宏观逆风显著减弱 去杠杆基本完成 巴塞尔协议Ⅲ正在放松 诉讼和罚款减少 风险控制大幅改善 [4] - 被破坏风险下降 新兴科技对银行业冲击担忧减弱 这些"颠覆者"面临更严监管且部分被传统银行收购 [4] - 并购整合加速 多个地区加快整合步伐 [5] - 银行已成为"新消费必需品" 展现稳定性 拥有最好的收益率和EPS增长组合 欧洲总收益率8.3% 美国7.2% [6] 战术层面 - 银行板块未过于拥挤 全球29个行业中排名第8 欧洲排名第9 [6] - 盈利预期修正向好 欧洲排名第2 全球排名第5(共27个行业) [6] - 未严重超买 目前超买程度为1个标准差 通常三分之二时间内表现优于大盘 [6] - 银行板块在全球PMI新订单与支付价格指标中表现最佳 [6] 推荐银行 - 欧洲/英国:BAWAG 荷兰国际集团 渣打银行 巴克莱银行 Intesa [7] - 美国:第一资本信贷 Citizens Financial KeyCorp 信达金融 韦伯斯特金融 SouthState [7] - 其他地区:Bradesco(巴西) Piraeus(希腊) [7] 筛选标准 - 聚焦利率接近降息周期尾声或异常高位预计将降息的国家 [7] - 聚焦货币强势国家的银行 [7] - 关注评分卡中表现良好的国家:南非 意大利 西班牙 英国和印度尼西亚得分最高 [7] 全球股票策略偏好 - 零售银行:欧洲如ABN AMRO NatWest Intesa [8] - 部分新兴市场敞口:超配巴西银行与渣打银行 [8] - 美国投行:如摩根大通 [8] - 日本银行:自上而下分析表明非常有吸引力 [8] 对美国银行偏好较弱原因 - 预计美国国内需求将从2025年第二季度到第四季度急剧放缓(同比增速从2.3%降至0.5%) [8] - 利率可能比市场预期下行更快 [8] - 美元疲软相对不利 [8] - 美国银行股的股本成本相较欧洲不具吸引力 [8]
全球银行股的“上涨逻辑”:民粹主义、财政宽松、本币升值
华尔街见闻· 2025-07-24 15:05
宏观层面利好因素 - 民粹主义引发财政宽松担忧推高债券收益率 银行股是债券收益率上升的最大受益者之一 [1] - 银行作为高度本土化行业 从欧洲日本等地货币升值中受益显著 [1] - 2024年是120年来首次所有主要发达市场执政党失去政权或多数席位 政治变化通常导致增加支出和财政宽松 [3] - 美国需要GDP约3%的财政紧缩才能稳定政府债务 但政治现实导向更多财政支出 这种"松财政"环境倒逼"紧货币"推高长期国债收益率 [3] - 银行是TIPS收益率上升时表现第二好的板块 与收益率曲线陡峭化紧密相关 [3] - 瑞银维持对美元看空观点 预计欧元和日元走强 银行是欧元或日元升值时表现最佳板块之一 [7] - 欧美私人部门杠杆率处于异常低位 信贷需求明显回升 欧洲法国和意大利企业贷款需求增长强劲 [11][15] 结构性改善与估值优势 - 银行板块经历后金融危机时代去杠杆和严监管 风险抵御能力显著增强 [2] - 银行股远期市盈率较历史常态存在约10%折价 市场已消化约10%盈利下调 [16] - 欧洲银行11.6%的股本成本相对于6%的CoCo债收益率过高 若下调至10%意味着市场已定价14%盈利下调 [17][19] - 澳大利亚银行ROTE低于欧洲同行但市净率高达3倍 显示银行板块可能实现价值重估 [20][21] - 瑞典案例显示银行对经济衰退免疫力提升 GDP下滑2.4%期间不良贷款率未显著上升 [26] - 欧洲银行2025年预计总收益率(股息+回购)达8.3% 美国银行达7.2% 在所有主要行业中优势明显 [31] - 去杠杆化结束 监管开始放松 诉讼与罚款风险降低 金融科技颠覆风险可控 [32] 战术配置指标 - 银行股在全球29个行业中拥挤度排名第8 在欧洲排名第9 相对适中 [36] - 瑞银欧洲评分卡中银行股盈利修正排名第2 全球排名第5 [41] - 宏观模型显示基于PMI货币和债券收益率 欧洲银行股表现仅与变量持平 欧元进一步上涨或PMI上升将推动跑赢 [41] - 重点看好欧洲和日本银行股 因利率接近降息周期末端或加息初期 且受益于本币升值 [41] - 部分新兴市场如巴西因利率有望从高位回落具备吸引力 对美国银行相对谨慎 [41] - 偏好欧洲零售银行客户粘性高业务风险低 看好美国投行规模效应和监管优势 [41]
日本政坛:新兴民粹主义在野党崛起
日经中文网· 2025-07-23 08:47
日本政坛新潮流 - 日本参议院选举后新兴在野党崛起,批判既成政党并吸纳不满情绪,民粹主义逐渐渗透 [1] - 选民行为趋向个体化,不再受所属组织或团体束缚,社交媒体成为民粹政党重要工具 [2] 既成政党衰退与民粹政党崛起 - 在野第一大党立宪民主党原地踏步,与自民党同被视为"旧政治=既成精英",公明党、共产党议席流失且组织疲软 [2] - 参政党、国民民主党等民粹主义政党表现亮眼,依托民众对既成精英的批判获得支持 [2] - 自民党在众参两院议席占有率降至41%,1986年后未再单独过半,依赖与公明党联合执政 [3] 选举制度与政治结构变化 - 日本现行选举制度(小选区制+比例代表制)推动多党化,比例代表议席占比参议院40%、众议院38% [3] - 自民党需在2028年参议院选举中联合公明党获得至少78席才能恢复过半,"自公+α"或在野联合政权可能性上升 [3] 日本民粹主义特点 - 日本右翼民粹主义未如欧美反移民、反全球化,历史上更多倾向新自由主义(如小泉纯一郎政策) [5] - 移民流入较少且全球化影响有限,但若未来社会依赖移民增加,右翼民粹主义可能扩大 [5]
【环时深度】民粹政党选举大胜,反建制浪潮“登陆”日本?
环球时报· 2025-07-23 06:49
日本参政党崛起背景 - 参政党在2024年日本参议院选举中获得14个席位,成为主要赢家之一,该党成立仅5年[1] - 通过宣扬"日本人优先"口号吸引选民,反映民众对经济低迷(通胀率达3%)、物价高涨及建制派政党丑闻的不满[1][5] - 党首神谷宗币通过YouTube吸引46万粉丝(2020年仅2800人),2022年首获参议院席位,2024年众议院席位增至3个,地方议员总数达140名[2] 政党政策主张 - 核心政纲包括限制外国定居者比例(城市人口5%上限)、禁止入籍公民担任公职、逐步取消消费税、反对同性婚姻及夫妻别姓制度[3][8] - 提出增加儿童福利、坚持男性天皇继承制,并主张核武装是"强化国家安全最便宜手段"[3][11] - 经济政策强调反全球化,声称跨国公司"将日本变为殖民地",将食品价格上涨归咎于外国因素[3][5][8] 选民基础与动员能力 - 主要支持群体为18-50岁劳动人口,其中18-30岁年轻人占比显著,出口调查显示85%支持者完成投票[4][10] - 通过社交媒体精准动员无党派选民,电视辩论中立场温和化策略扩大影响力[10] - 典型支持者动机:埼玉县个体户称投票是为"改变自民党政策",而非完全认同参政党[7] 政治格局影响 - 自民党首次面临民族主义右翼阵营挑战,国会两院控制权丧失可能终结其70年主导地位[11] - 政府已响应部分诉求:计划禁止游客自驾、设立移民问题专管机构,承诺清零非法移民[13] - 历史修正主义倾向显现,党首否认侵华罪行,议员称"侵略国家论损害年轻人自尊"[13] 发展前景争议 - 学者指出其代表"社会情绪政治化",选民行为转向议题驱动(如物价、移民)而非传统意识形态[11][12] - 结构性世代断裂显现:20-40岁选民反建制情绪强烈,60岁以上仍倾向自民党-公明党联盟[12] - 历史经验显示日本民粹政党难持续壮大,选民可能因政策未达预期回流建制派[14]
欧美关系进入垃圾时间,但不能全怪特朗普
虎嗅· 2025-07-22 18:09
欧美关系动态 - 特朗普同意继续向乌克兰提供武器援助 欧盟对此表示欢迎 认为此举将美国重新绑定在乌克兰问题上 [1] - 欧盟在经贸问题上持续妥协 希望与美国达成解决方案 表现出"只要美国让步 欧洲就会跟进"的态度 [2] - 特朗普再度执政对跨大西洋关系造成多方面冲击 包括安全、经贸、价值观和国际秩序等领域 [2] - 欧盟努力维护盟友框架 冯德莱恩强调与美国是盟友 并特别指出与中国不同 马克龙也公开声明是美国的友邦和盟友 [2] 欧洲应对策略 - 欧洲利用文化基础、传统关系和制度性渠道保持与美国各层级密切沟通 包括元首层面和实务层面 [4] - 通过宗教活动创造高层会面机会 如巴黎圣母院重新开放和教皇方济各葬礼 促成特朗普与欧洲领导人及泽伦斯基的会谈 [4] - 利用G7和北约等制度性渠道保持外交、国防和经济领域负责人的定期接触 [5] - 面对特朗普关税政策 欧洲仅停留在口头反对而未实际报复 3月生效的25%钢铝关税和后续10%基本关税均未引发对等反击 [7] - 6月4日特朗普将钢铝关税升至50% 欧洲仍仅口头谴责 暂缓期后美国加征30%关税 欧洲依旧致力于谈判而非报复 [8] 俄乌冲突立场调整 - 欧洲调整对俄乌冲突立场 从"支持乌克兰打到最后一人"转向追求和平 与特朗普形成统一战线 [9] - 欧洲以最后通牒方式要求俄罗斯接受和平方案 被拒绝后重新获得一致反对俄罗斯的契机 [10] - 北约秘书长吕特将特朗普与普京通话解读为打破美俄对话僵局的"功绩" 认为促成对话具有重要意义 [10] 中国牌运用 - 欧洲从正反两个方向打中国牌 反打包括炒作"特朗普政策帮了中国"和暗示欧美应共同应对中国崛起 [13] - 正打表现为调整对华关系 从频繁批评转为强调合作 甚至打破外交惯例提议中欧五十周年高峰会在北京举行 [14] - 中欧建交五十周年本应由欧盟主办 但为便于中国领导人出席而改在北京 显示欧盟试图以中国作为谈判筹码 [14] 经贸数据变化 - 5月中国对美国出口大幅下降34.5% 但对欧洲出口上升12% 显示贸易战背景下中欧经贸关系变化 [19] - 欧洲和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和第三大经济体 在寻找替代市场过程中冲突升级 欧洲要求中国更开放市场同时减少对欧出口 [19] 历史结构性变化 - 冷战结束后全球地缘政治两大变化:新兴国家崛起和欧美跨大西洋关系走向尾声 [25] - 欧美关系定型于二战 发展于冷战 当时有共同敌人且主战场在欧洲 冷战后这两大基础均消失 [26] - 冷战后欧美在小布什时代、两次特朗普执政时期都发生激烈冲突 即使奥巴马时期也提出亚太转移战略 [28] - 欧洲实力衰弱导致其重视国际规则 反对单边主义 而美国要保持行动自由 双方冲突不可避免 [31] - 欧洲试图通过打中国牌、俄罗斯牌来影响和约束美国 但效果有限 [32] 模式冲突 - 欧洲采取邦联联合之路 摒弃武力 以谈判和经济合作为手段 通过国际规则解决问题 [33] - 美国行为模式仍停留在原始丛林阶段 更符合国际现实但客观上否定欧洲模式 双方冲突不可调和 [34] - 即使拜登执政时期 美国也一再无视欧洲利益 如阿富汗撤军未协商、抢走法国潜艇订单、出台《通胀削减法案》等 [34]
“日本人优先”成选举焦点,自民党遭遇历史性惨败
虎嗅· 2025-07-22 07:37
日本参议院选举结果 - 执政党自民党首次在国会众参两院皆未能取得过半数席位[1] - 在野党共获得78个改选议席 加上非改选议席达到参议院总议席的一半[1] - 自民党和公明党共获得47席 加上非改选议席为122席 较改选前的141席大幅减少[1] 石破政府表现 - 石破内阁支持率降至20.8% 不支持率升至55% 为其执政以来最高值[10] - 石破在13天内仅奔赴42个地点发表竞选演讲 低于前任首相的演讲频率[8] - 自民党地方组织出现"如果石破首相前来 我们会丢票"的传言[9] 政党政策主张 - 在野党主张下调消费税税率 国民民主党提议全面降至5%[16] - 自民党强调"将从根本上加强防卫能力" 日本维新会承诺防卫费增至GDP的2%[18] - 各政党推动教育改革 公明党呼吁免除高中学费并提供免费午餐[22] 参政党崛起 - 参政党异军突起 一举拿下14个席位[3] - 该党倡导"反对过多接纳外国人"和"日本优先"政策[27] - 通过社交媒体吸引对现状不满的选民 但缺乏实质性政策建议[31][32] 经济与关税谈判 - 野村证券分析现金补贴仅能推动GDP增长0.1% 而削减消费税效果更显著[18] - 日美关税谈判僵持不下 特朗普威胁从8月1日起将对日关税提高至25%[23] - 分析认为谈判拖延将导致不利局面 日方或需做出大胆让步[25] 政治格局变化 - 自民党需要重构跨党派合作策略 否则重要政策法案恐难推进[35] - 在野党极为分散 由在野党组成联合政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36] - 日本政治日益碎片化 选民政治认同趋于分散[40]
特朗普给不出爱泼斯坦名单,MAGA怎么办?
虎嗅· 2025-07-19 14:44
美国政治与民粹主义 - 爱泼斯坦案件成为美国政治核心话题 右翼将其纳入阴谋论世界观 认为全球主义者道德败坏并暗中统治世界 [3] - 特朗普团队利用该事件动员选民 通过简化解决方案("逮捕坏人")强化民粹支持 但首个任期未兑现类似承诺 [8][18] - 案件调查结果未达预期 关键信息被涂黑 特朗普称名单不存在并归咎民主党阴谋 导致MAGA支持者内部崩溃 [1][4] 民粹主义运作机制 - 民粹主义依赖情绪驱动 要求快速解决复杂问题 但实际难以实现制度性建设 易被僭主利用 [10][11] - 右翼KOL通过"下大棋"叙事简化现实复杂性 为特朗普行为提供合理化解释 但在爱泼斯坦事件中出现叙事分裂 [18][21] - 深层政府被MAGA视为敌对实体 实则为美国治理体系固有组成部分 包含公务员、专家等维持社会运转的群体 [13][14] 社会治理复杂性 - 现代社会治理需持续制度调整 休克疗法或简单方案无法应对 中国经验显示需长期渐进改革 [15][28] - 美国法律体系与利益集团惯性形成治理壁垒 民众因难以理解而转向善恶二元论 爱泼斯坦案成为理想载体 [22][24] - 教育无法完全解决认知鸿沟 即使高学历群体亦难系统掌握社会运行逻辑 导致解释权让渡给KOL [24][25] 美国政治结构性困境 - 统治阶级立场决定其无法真正服务民众 技术治理或领导人更替均无法改变资本逻辑主导的体系 [29][30] - MAGA主张的保守主义闭关或左翼高福利政策均将导致体系崩溃 可能引发内部法西斯或对外掠夺 [31] - 深层政府与美国国家机器本质一体 特朗普揭露该现实打破MAGA对"荣耀美国"的幻想 [31] 国际比较与启示 - 西方舆论将中国民族情绪污名化为民粹 需警惕简单化思维但也要避免精英主义傲慢 [27] - 历史经验表明 成功变革需排除民粹空想 俄国与中国革命均通过实践调整而非理想化方案达成 [27]
日本参议院选举民调预警“政治地震” 6.8万亿美元日股市场迎考验
智通财经网· 2025-07-17 10:33
日本参议院选举对股市影响 - 执政联盟可能失去参议院多数席位 导致日本股市持续下跌 东证指数7月下跌1.2% [1][2] - 历史数据显示执政党失去多数席位时市场需35-75天触底 期间平均跌幅8% 若获胜则15天内触底 [1] - 政治不确定性已导致日本股票表现逊于MSCI世界指数 [1] 贸易政策与宏观经济 - 美国对日本汽车及零部件征收25%关税 钢铁铝关税达50% 已冲击日本出口并增加技术性衰退风险 [5] - 政府若弱势可能拖延8月1日前贸易协议达成 加剧市场波动 [1][2] - 日元本月表现最差主要货币之一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创17年新高 [1] 公司治理与行业影响 - 选举结果可能改变公司治理改革方向 该改革原是股市上涨关键动力 [5] - 右翼政党推动经济模式变革 主张提高股东利润分配比例 [5] - 消费类股票或受益于反对党降低食品销售税政策 出口企业可能因日元贬值获利 [7] 社会情绪与市场结构 - 民粹主义情绪蔓延 收入再分配将成为重要政策主题 [7] - 极右/极左政党势力壮大可能导致日元、债券、股票"三重下跌" [7] - 6.8万亿美元规模股市受影响路径复杂 不同行业将现分化 [7]
如果民调结果成真,日本大选后日股或将“长期下跌”
华尔街见闻· 2025-07-17 08:54
日本参议院选举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 日本首相石破茂领导的执政联盟可能在本周末的参议院选举中失去多数席位 若失利将拖累该国价值6 8万亿美元的股票市场 [1] - 本月日本股市表现已落后于MSCI全球指数 东证指数在三个月上涨后下跌1 2% 政治不确定性侵蚀投资者信心 [1][4][5] - 历史数据显示执政党若失去多数席位 市场需要35至75天触底 期间平均总跌幅达8% 而执政联盟获胜则仅需15天触底 [4] 金融市场联动反应 - 政治冲击与贸易紧张局势共同施压市场 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触及17年高点 日元成为本月表现最差的主要货币之一 [1] - 三井住友信托银行警告可能出现股债汇三杀局面 极右翼和极左翼政党势力壮大将加剧三重下跌风险 [6] - 潜在积极因素包括日元走弱利好受美国关税影响的出口商 在野党削减食品消费税议程可能提振消费类股 [6] 公司治理改革与民粹主义影响 - 选举结果可能改变自民党在公司治理改革方面的立场 这一风险被投资者低估 [7][8] - 日本选民不满情绪助长民粹主义 三世党等新晋政党主张改变利润过度流向股东的经济模式 [8] - 百达资产指出日本正经历西方式民粹主义崛起 收入再分配将成为关键主题 经济从通缩转向通胀加剧社会矛盾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