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自由主义
icon
搜索文档
王文&阿尔丁:美利坚共产党能跟中国共产党学到什么?
观察者网· 2025-10-25 14:06
美利坚共产党(ACP)的现状与策略 - 该组织于2024年从美国共产党(CPUSA)分离出来成立[2] - 在美国普通民众中拥有较高的同情与认同度,但发展积极参与者存在难度,主要瓶颈在于组织规模[5] - 核心策略是构建“双重权力”,即在现有制度崩溃前建立服务于公共利益的社会组织基础,以便在联邦政府崩解时能接手国家[9] - 正积极寻求国际承认,是世界反帝国主义平台成员,并与俄罗斯联邦共产党(CPRF)等保持合作[18][19] - 已将学习中国共产党历史制度化,作为党员的必修内容[21] 美国社会政治环境评估 - 美国宪政秩序崩解征兆明显,存在爆发内战等极端情况的可能性[6][7] - 当前政治斗争已触及司法体系的合法性问题,国家缺乏统一的中央权力[10] - 联邦政府债务规模总额首次超过38万亿美元[16] - MAGA运动呈现出一种数字化的“人民主权”形式,绕过了主流媒体等传统霸权结构,但其内容正对特朗普自身发起反噬[11][12][13] 全球思想趋势与自由主义秩序 - 保守主义情绪和社会主义的共同点在于都认为新自由主义全球体系正走向终结[13] - 自由主义世界秩序并未死亡,而是在转型,中国是成功将全球性与本国国情结合的典型[14] - 自由主义秩序正呈现出愈发赤裸的虚伪本质,试图维持以军事侵略和金融控制为核心的帝国体系[15] 中国共产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被视为值得学习的典范[1]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被认为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最先进的综合发展形式,强调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精神与道德维度[22][23][24] - 中国的发展阶段从毛泽东时代的建国、邓小平时代的经济建设,演进到习近平时代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综合性使命[25] - 中国提出到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26] 美利坚共产党的长期目标与学习方向 - 长期目标是希望美国共产主义运动能够复兴,但并不设定在短期内夺取政权的不现实目标[26][27] - 高度重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为其是回应信息时代等全球转变的最成熟理论成果[24] - 认为中国共产党开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新发展路径,即在不断补充新内容的同时避免了历史虚无主义和敌对政治路线[21][22]
李公明︱一周书记:历史迷雾中的自由之困与……美国的非自由主义
新浪财经· 2025-10-02 12:38
书籍核心观点 - 挑战美国历史以自由主义为核心的传统叙事 提出非自由主义是美国政治传统中持续存在且具有中心地位的力量 [3][4][5] - 非自由主义并非对自由主义的简单反对 而是一种在复杂历史语境中萌发和穿行的广泛政治与文化思潮 与美国社会关系、政治权威、文化等级制度等议题密切关联 [6][7] - 著作旨在通过历史视角说明美国当前右翼民粹主义的兴起并非突然背离自由民主规范 而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根基 [5][13][14] 作者研究方法与视角 - 采用思想的社会史研究方法 重点考察非自由主义的实践和倾向如何在民间萌芽成形并在新的社会环境下被继承与重塑 [11][12] - 将非自由主义与不同时期的政治右翼联系在一起 但同时指出非自由主义并非右翼独有 左翼同样可能接纳其对于权利、规则与等级的理解 [10] - 著作的叙事时间跨度从17世纪北美殖民开始直至21世纪 覆盖美国革命、杰克逊民主时代、内战、进步主义时代、20世纪60年代等关键历史时期 [11] 非自由主义概念界定 - 非自由主义思潮鼓吹以民族为中心的动员和治理计划、依宗教划界的归属范畴、过度男性化的性别关系与性取向、暴力夺取与巩固权力的手段 以及用镇压来回应异议者 [6] - 非自由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包括统治者界定或限制权利 基于种族、民族、宗教和性别的排他性公民地位 个人意志的直接行使以及暴力被视为合法夺权手段等 [9] - 非自由主义与反自由主义相交织 后者是对自由社会及其主张的有意识攻击和否定 [6] 历史背景与当代关联 - 著作的构想成形于2016年至2017年 直接受到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这一政治事件的刺激 [13] - 特朗普现象被置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分析 其崛起被解释为由主流政治及全球经济和生态系统的深刻变革共同铺设了足足四分之三个世纪的结果 [13][14] - 作者指出特朗普复活了重建时代的种族主义论调 强化了人们对国家爆发种族战争的恐惧 并召唤支持者进行多层次反击 [13]
查理·柯克之死背后,“两个美国”的文化战争
新京报· 2025-09-22 11:25
事件概述 - 2025年9月10日,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在犹他谷大学校园内举行的演讲活动中被射杀,经抢救无效身亡 [1] - 事件引发美国国内舆论风暴,许多人将凶手想象为保守主义的反对者,并震惊于美国频发的暴力事件 [1] - 多国政要表达了对美国国内矛盾加剧的关切 [1] 书籍核心观点 - 纽约大学教授史蒂文·哈恩所著《自由之困》中文版于2025年6月由中信出版社出版,该书英文原名为《非自由的美国:一种历史》 [3] - 本书核心论点为美国历史中除主流"自由主义"传统外,还存在一条深厚的"非自由主义"传统,强调共同体、等级秩序、排斥和强制 [4] - 哈恩教授试图证明,将"自由主义"视为美国历史唯一正统是一种"被发明的传统",自由与非自由传统的相互缠绕张力延续至今 [4] 美国历史叙事演变 - 路易斯·哈茨于1955年在《美国的自由传统》中总结美国自由主义传统的霸主地位,认为其得益于北美殖民地与欧洲政治文化的决裂 [7] - 十九世纪末期兴起的"进步主义"学派将"人民"与"利益集团"的斗争作为美国历史发展驱动力,例如弗农·帕林顿将美国思想史解释为人民民主与资本精英斗争的历史 [8] - 从二战到冷战,知识界转向赞美美国政治文化的独特性和稳定性,进步主义学派论调被疏远 [9] - 越战和民权运动时期,学术界开始从种族、阶级和经济不平等角度批判自由传统,其霸主地位岌岌可危 [10] - 冷战结束后,福山"历史终结论"等观点又为自由主义注入强心剂 [10] 非自由传统的例证 - 《纽约时报》的"1619项目"提出美国真正的起点是161年首批非洲奴隶抵达弗吉尼亚,而非1776年《独立宣言》签署,强调奴隶制对美国制度与文化的深远影响 [12] - 清教徒历史展现复杂一面,如马萨诸塞殖民地首任总督约翰·温斯洛普拥有包含被奴役原住民和非洲黑人的庄园,这与主流叙事中清教徒作为美国民主起点的形象形成对比 [13][14] - 亚瑟·米勒的剧作《坩埚》通过萨勒姆女巫审判事件,展现了清教徒宗教狂热与政治迫害并置的非自由一面 [15] 自由概念的演变 - 自由概念最初源于17-18世纪资产阶级对经济事务自由的追求,核心是财产和自治权利,即消极自由 [17] - 19-20世纪,随着资本主义发展,出现了要求公权力提供教育、医疗等服务的"积极自由"概念 [18] - 20世纪中后期至今,自由的内涵扩展到身份和尊严等文化层面,关注点超越政府大小或福利社会 [18] 学术价值与当代意义 - 该书学术价值在于提供了与哈茨"自由主义"传统相对立的叙事框架,扩展了对美国政治文化的描述 [16] - 有助于理解当下美国社会撕裂、观点极化的困境,以及社会发展中伴随的"非自由"力量的作用 [16][19] - 提醒读者美国是一个自由与非自由传统不断博弈的角逐场,其命运取决于如何应对挑战,而非依赖单一传统 [20]
自民党总裁候选人竞相扩大支持群体
日经中文网· 2025-09-21 08:33
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候选人战略分析 - 候选人小泉进次郎邀请财务相加藤胜信担任选举对策本部长 旨在争取保守色彩较强阶层的支持[2][4] - 小泉进次郎曾倡导引入可选择的夫妇不同姓等 自民党内认为其倾向自由主义 与加藤胜信的政治理念被认为不相近[4] - 小泉进次郎强调此次选举营造党内团结一致的环境非常重要 需避免因保守和自由主义而分裂[4] 候选人政策主张与支持基础争取 - 前经济安全保障相小林鹰之明确表示将继承石破茂重视的防灾厅构想 寻求争取石破茂的支持群体[5] - 石破茂在2024年总裁选举第一轮投票中获得党员票108票 占全体3成 国会议员票46票 其支持者动向对本次选举胜败具有影响力[5] - 内阁官房长官林芳正主张继承石破政权 认为日本已出现工资上涨超过物价上涨的迹象 强调维持政策不变的重要性[8] 选举策略与选民群体定位 - 自民党前干事长茂木敏充指出自民党已经完全失去了年轻人的支持 强调对年轻人有吸引力的政策和手段极其重要[8] - 茂木敏充在2024年选举失败后于YouTube和TikTok开设账号 加强面向年轻人的信息发布 并承诺用两年时间为日本经济和自民党再生铺平道路后卸任[9] - 前经济安保相高市早苗阵营中有意见认为应扩大支持范围 抑制过度的保守色彩 因其参拜靖国神社和减少消费税等一贯主张引发争议 导致国会议员票数难以增加[9] 选举规则与进程 - 总裁选举将于9月22日公示 总计590票 其中党所属国会议员295票 党员和党友分配295票[9] - 党员从公示后开始主要以邮寄方式进行投票 候选人需在10月4日投计票日前加快对党员的呼吁[9]
查理·柯克之死与美国新一轮政治暴力浪潮
新京报· 2025-09-13 00:15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在犹他山谷大学活动中遭枪击身亡 事件发生于9月10日中午 枪手从屋顶开枪 柯克颈部中弹后不治身亡[1][7][8]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全国降半旗致哀至9月14日 并计划追授柯克"总统自由勋章"[1] - 枪手为22岁犹他州男子泰勒·罗宾森 于9月12日被捕 作案动机尚未明确公布[9][10] 受害者背景 - 查理·柯克为1993年出生的"90后"保守派活动家 担任保守派学生组织"转折点"首席执行官[2][3] - 创建每日三小时播客节目"查理·柯克秀" 拥有570万社交媒体粉丝 以"证明我错了"为标志性口号[3][4][5] - 2016年起成为特朗普亲密盟友 曾担任小唐纳德·特朗普私人助理 被外界视为MAGA运动在年轻群体中的核心代言人[5][6] 组织与活动 - "转折点"组织成立于2012年 旨在大学校园宣传保守主义思想 通过辩论活动获得保守派资助者支持[3][5] - 事件发生于"美国回归巡游"首站活动 现场约3000人参与 活动前曾有近1000人联名反对但未被禁止[6] - 组织总部位于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柯克遗体由副总统万斯专机运送回凤凰城[10] 枪支暴力数据 - 美国2025年截至9月11日共发生10397起枪支暴力死亡事件 18996人受伤 301起大规模枪击案[2] - 平均每日超过40人死于枪支暴力 上半年政治动机袭击事件达150起 较去年同期增长近一倍[2][12] 政治环境分析 - 美国政治两极分化加剧 2024年上半年政治暴力事件数量达去年同期两倍[12][13] - 专家认为美国可能进入政治暴力高发期 类似20世纪60年代暗杀频发阶段[12][13] - 特朗普将事件归咎于"激进左翼" 民主党领导人一致谴责暴力行为[11][14] 历史对比 - 2024年7月特朗普竞选集会遭枪击 一名观众死亡[13] - 2021年1月国会大厦骚乱事件造成5人死亡[15] - 2017年夏洛茨维尔种族冲突导致1死19伤[15]
子弹终结辩论,maga旗手陨落
虎嗅· 2025-09-12 13:30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活动家查理·柯克于2025年9月10日在犹他州奥勒姆市犹他山谷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 [1] - 枪击事件发生在由"美国转折点"(TPUSA)分会主办的"美国卷土重来之旅"活动期间,现场参与人数达3,000人 [1] - 枪手从约180米外的洛西中心大楼远程射击,随后被警方控制,联邦调查局(FBI)初步判断为单人作案 [2] 政治影响分析 - 事件被犹他州州长定性为"政治暗杀",特朗普下令全国降半旗至9月14日 [2] - 两党领袖公开谴责政治暴力,但框架存在差异:民主党强调反对普遍政治暴力,共和党则侧重将柯克塑造为爱国者形象 [9][11] - 社交媒体反应呈现极端两极分化,保守派集体哀悼,而部分左翼群体对事件进行调侃或讽刺 [12][14] 人物背景与组织活动 - 查理·柯克于18岁时共同创立"美国转折点"(TPUSA),旨在高校推广保守主义观点并对抗自由派校园团体 [4] - 通过广播节目《查理·柯克秀》和社交媒体积累数百万追随者,组织发布"教授观察名单"和"校董会观察名单" [5] - 其政治行动主义风格以高度对抗性、文化战争导向和社交媒体化为特征,聚焦自由市场经济和基督教民族主义议题 [5][6] 社会与媒体环境 - 社交媒体算法通过"回音室"和"过滤气泡"效应加剧政治极化,将复杂政治人物简化为可攻击的符号 [19] - 政治非人化现象在地缘冲突中常态化(如加沙、乌克兰冲突),且联合国等多边机构对暴力的制约力持续衰退 [17][18][25] - 暴力禁忌逐渐仪式化,实际政治环境中对抗性言论与物理暴力的界限日益模糊 [15][24] 理论框架与趋势判断 - 事件标志政治极化进入新阶段,施米特的"敌友区分"理论成为分析政治暴力回流的核心框架 [20][26] - 全球化使政治极化跨国传播,枪支泛滥等国情差异可能导致暴力表现形式分化 [22][23] - 二战后建立的自由主义国际秩序濒临瓦解,主权国家暴力垄断权面临挑战 [25][26]
上了美国大当!欧盟刚投降,美法院就裁定非法,欧洲利益白让了
搜狐财经· 2025-09-01 11:01
欧盟的妥协与损失 - 欧盟在美国持续施压下选择妥协让步,但美国上诉法院随后裁定特朗普加征的关税属于非法行为,可能随时撤销,使得欧盟的让步失去意义[1] - 欧盟高层对局面感到愤怒,若美国最终撤销关税,其对美的让利无法逆转,损失也无法追回[5] - 以法国为首的一些欧盟国家强烈反对此前的对美妥协政策,甚至扬言要对美国科技巨头展开调查,导致欧盟内部出现新的裂痕[5] 美国的内部矛盾与政策不确定性 - 美国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加征的关税大多缺乏国会明确授权,属于非法行为,与特朗普的主张形成内部对抗[3] - 特朗普情绪失控,直言法院的行为等同于摧毁美国的未来[3] - 美国内部矛盾公开化,特朗普与法院的对立暴露了超级大国方向上的摇摆不定,导致与美国签订的任何协议都可能随时被推翻[9] 美欧关系紧张与欧盟的战略困境 - 特朗普并未停止对欧盟施压,明确要求未来对乌克兰的资金支持大部分由欧盟承担,武器出售也由欧盟买单且价格不断上涨[5] - 在特朗普眼里,欧盟不是伙伴,而是被随意榨取的对象[5] - 冯德莱恩此前强调避免中俄得利而选择对美退让,但现实是欧盟吞下损失后与中俄站在同一起跑线,内部怨声载道[5] 美国经济政策与制度冲突 - 特朗普主张用关税换取国家利益,将利润收归美国,甚至计划入股科技企业和军工产业,使美国走向变相的国家资本主义模式[6] - 法院与精英阶层强调维护自由主义外衣和三权分立制度,担心特朗普的操作颠覆自由主义根基,使美国体制成为国际笑柄[8] - 美国面临债务和经济困境,美元收割旧模式和军舰护航下的自由贸易能否维持存在不确定性[8]
金灿荣:别再迷信纠错力,现在的美国比我们想象的更复杂
观察者网· 2025-08-16 09:16
美国历史与自由主义传统 - 美国历史中存在自由主义与非自由主义的长期并存,非自由主义是塑造其政治发展的结构性部分[1][4] - 19世纪末进步主义时期,美国学术传统通过弗雷德里克·特纳的新边疆学说与欧洲分离,强调自身更强的自由主义传统[2] - 20世纪上半叶,美国为应对法西斯、纳粹和斯大林模式的挑战,更强调自由主义传统,威尔逊主义起到重要作用[4] 特朗普现象与社会基础 - 特朗普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强大的社会基础,包括MAGA派、华尔街传统右翼和硅谷科技精英[7] - 特朗普内阁几乎清一色白人,与之前政府多元化构成形成鲜明对比,带有强烈白人至上主义色彩[10] - 特朗普在共和党内支持率很高,尽管整个社会支持率不高,民主党也缺乏有力领军人物[9] 美国社会分裂与经济问题 - 美国经济不平等严重,1%的人占据绝大部分财富,导致2010年"占领华尔街"运动爆发[11] - 制造业衰败导致白人社区衰败,白人中下层处境困难,推动了特朗普的崛起[12] - 美国政治极化严重,左派过于偏激,忽视基层民众真实议题,导致社会主体被忽略[11] 美国复杂性研究 - 美国既有宣扬的自由主义传统,也有被掩盖的"暗面",如白人至上主义、等级制排他等[4][16] - 过去对美国的研究带有美国中心主义,过于崇拜美国,现在需要更复杂的视角[15] - 《自由之困》从历史和哲学层面解释了完整的美国,是对特朗普现象最好的历史溯源[14][17]
为什么美国这么多流浪汉?
虎嗅APP· 2025-07-18 22:12
加州经济与流浪汉现象 - 加州是美国第一富裕的州,人均年GDP超10万美元,名义GDP4.1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四大经济体 [2] - 加州流浪汉人数约为18.7万人,占全美流浪者总数的25% [2] - Skid Row是洛杉矶流浪汉聚集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聚集约5000名流浪汉,其中50%以上长期露宿街头 [4] 流浪汉聚集地的形成与现状 - Skid Row成为流浪者聚集地已超过100年,最初因铁路运输枢纽吸引单身男性劳工、退伍军人等无稳定住所人群 [5] - 街道两旁搭满帐篷,堆满捡来的物品,流浪者多为黑人,呈现各种异常行为状态 [5] - 警车和警察在各街区维持秩序,社区志愿者派发面包、水、衣物等救助物资 [5] 美国自由理念对流浪汉政策的影响 - 美国奉行自由主义,强调"个人选择自由",认为流浪是个人权利,不能强制管理 [7] - 加州政府尝试解决但投鼠忌器,流浪者拒绝管制和帮助,不愿去固定场所居住 [7] - 加州实行"Housing First"政策,强调先解决住房再处理街区问题,但成本高效率低 [7] 加州福利政策与流浪汉救助 - 加州每年用于流浪人群救助的综合花费超过50亿美元 [9] - 流浪汉每月可获得221美元现金援助、291美元食品购物卡、免费医疗和300-1000美元住房补助 [9][10][11] - 民间组织提供帐篷、睡袋、食物、移动洗澡车等,形成多层次救助网络 [11] 流浪汉群体的构成原因 - 流浪者主要因经济破产、染上酒精毒品恶习、精神健康问题三种原因导致 [13] - 美国2890万12岁及以上人群有严重酒精问题,89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 [13][14] - 2023年美国5870万成年人患有精神疾病,占成年人口22.8%,有色人种和贫困人群患病率更高 [15]
为什么美国这么多流浪汉?
虎嗅· 2025-07-18 12:24
加州经济与流浪汉问题 - 加州是美国最富裕的州,人均GDP超10万美元,名义GDP达4.1万亿美元,相当于世界第四大经济体[1] - 加州流浪汉人数约18.7万,占全美流浪者总数的25%,洛杉矶Skid Row地区密度最高,1平方公里聚集约5000名流浪汉[1][2] - 流浪汉聚集现象已持续100多年,源于19世纪末铁路劳工、退伍军人等无稳定住所人群的积累[3] 美国社会价值观与政策矛盾 - 美国自由主义价值观强调个人选择自由,认为流浪是迁徙和居住的权利,政府不能强制干预[5][6] - 加州实行"Housing First"政策,每年流浪救助支出超50亿美元,但政策效率低且法律限制警察清理帐篷区[7] - 福利政策包括现金援助(221美元/月)、食品券(291美元/月)、免费医疗和住房补贴(300-1000美元/月)[9][10][11][12] 流浪汉形成原因分析 - 经济破产、毒品酒精成瘾、精神健康问题是三大主因,洛杉矶高生活成本(房租1500美元+/月)加剧底层群体放弃工作[14] - 2023年美国2890万人有酒精滥用问题,890万人滥用阿片类药物,吸毒者达3190万,占全球80%阿片类药物消耗量[14][15] - 精神疾病患者5870万(占成人22.8%),黑人贫困群体患病率最高(36.7%)[15][16] 福利体系与民间生态 - 民间慈善网络(教会、企业、社区)提供帐篷、食物、医疗等支持,部分机构因发放针具等行为引发争议[12][13] - 抖音网红"丁胖子金牌讲师"通过蹭福利机构资源走红,反映福利政策被滥用的现象[13] - 加州气候温暖且民主党主导的政治环境使其成为流浪汉首选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