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力

搜索文档
酒鬼酒(000799) - 000799酒鬼酒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20250528
2025-05-28 17:06
产能与库存 - 公司目前产能 15000 吨,生产三区二期工程项目投产后将新增 7800 吨产能 [2] - 截至 2024 年底,公司基酒库存为 46769 吨 [2] - 2024 年公司库存下降不到 5%,成品库存是为保证销售需求的合理备货,2024 年分销率和动销率均超 100%,社会库存持续下降 [3] 业绩与应对举措 - 2024 年公司收入 10 多亿元,经营团队推进营销模式转型,加大消费端促销费用投入,终端动销提升,社会库存去化效果明显 [3] - 公司面临行业和自身双重调整期,管理层实施差异化和聚焦战略,聚焦湖南大本营和样板市场、核心大单品,构建差异化护城河 [3] - 2025 年以“一切为了高质量销售”为核心,强化团队作风建设,落实提升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系统力四方面能力的工作任务,建立五方面意识 [3] 产品相关 - 不同系列产品采用不同年份基酒制造,当前白酒行业调整期,公司采取聚焦战略精耕市场 [2] - 内参系列 2024 年收入大跌,受行业弱周期、头部企业挤压影响,且新老产品共存对内参销售有一定影响 [3] - 削减 50%的 SKU,主要是专销包销等低效益产品,已完成,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开发新品,避免同质化 [4] - 构建“2 + 2 + 2”战略单品体系,梳理产品结构,压减 SKU,实现产品结构精细化 [5] 经销商情况 - 2024 年减少四百多家经销商,原因是部分低效经销商不再续签合同,部分小型经销商受行业周期影响主动退出,目前经销商队伍质量提升、稳定性增强 [4] 营销改革 - 2022 年下半年开始全面推进 BC 联动营销模式改革,核心是费用改革,2024 年取得阶段性成效,接下来继续推进该模式提升市场动销 [4] 市场布局与建议 - 酒鬼酒定位全国化品牌,正在布局小酒产品满足消费人群需求 [4][5] - 公司以“扫雷行动”为切入点,精耕湖南市场,拓展核心终端,增加销售网点,开展动销工作,核心单品红坛 18 占比提升,终端动销增长 [5] 政策影响与破局之道 - 公司产品销售场景中政务消费占比极小,《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对公司影响较小 [5] - 2025 年提升四方面能力实现销售质量提升,内参品牌战略以稳价为主,短期内不追求量的大幅提升 [5] 盈利增长点 - 发力新零售、餐饮消费、企业团购等业务渠道,挖掘增长新动能,对内降本增效提升盈利水平 [6] 行业看法 - 行业短期调整增加企业经营难度、加剧竞争,但对行业健康度提升有积极作用,酒鬼酒发挥独特优势,坚持聚焦打透策略打造差异化精品酒企 [6]
酒鬼酒SKU压减50%,淘汰销量占比低且无增长潜力产品,称内参品牌短期不追求量大幅提升
财经网· 2025-05-27 16:40
公司战略与规划 - 2025年以"一切为了高质量销售"为核心 提升品牌力、产品力、渠道力、系统力四方面能力 [1] - 品牌力方面以"文化+产区"为双核 构筑差异化壁垒 突出产区优势、香型优势和文化优势 [1] - 产品力方面构建"2+2+2"战略单品体系 包括2个战略单品(内参、红坛)、2个重点单品(妙品、透明装)、2个馥郁香基础单品(内品、湘泉) [1] - 酒鬼酒SKU压减50% 淘汰销量占比低且无增长潜力产品 避免同质化竞争 [1][3] - 渠道力方面建设有效核心终端24000家 实行客户分类分级管理 [1] - 系统力方面以组织协同+数据智能+效率迭代提升支撑力 [1] 产品与品牌策略 - 内参品牌战略以稳价为主 短期内不追求量的大幅提升 [2] - 正在布局小酒产品 应对湖南市场小酒类产品表现突出的趋势 [3] - 削减SKU主要是专销包销等低效益产品 已基本完成 [3] - 2024年推出内参甲辰版 新老产品共存对内参销售有一定影响 [4] - 产品覆盖全价格带 包括内参、酒鬼、湘泉三大品类 [4] 渠道与销售管理 - 2022年下半年开始推进BC联动营销模式改革 2024年已取得阶段性成效 [3] - 核心产品终端分销量与消费者动销量大幅提升 动销量超过分销量 分销量超过经销商进货量 [3] - 分销率和动销率均超过100% 社会库存持续下降 [3] - 2024年重点工作包括提高经销商质量 低效经销商不再续签 小型经销商主动退出 [4] - 经销商队伍质量明显提升 稳定性增强 [4] 市场表现与展望 - 政务消费占比极小 相关政策对公司影响较小 [1] - 2024年加大消费者扫码及宴席等消费端促销费用投入 终端动销得到较大提升 [4] - 社会库存去化效果比较明显 [4] - 2025年将强化团队作风建设 以完成全年任务为目标 [4]
全球资本何以重估中国?这篇文章讲通透了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8 20:08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全球资本重估中国资产价值,其低成本、开源特性颠覆AI领域竞争格局,赋予中国资产AI溢价[3][4] - 中国科技创新能力获国际认可,外资投行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中国"创新2.0"进程应获更高估值,港股科技龙头年内累计上涨35%[5][6] - 中国形成"杭州六小龙""广东机器人七剑客"等创新集群,涵盖AI、机器人、低空经济等领域,创新成果呈现爆发态势[8][9] 产业生态与系统优势 - 中国具备全球唯一同时实现绿色化、智能化、融合化发展的产业基础,拥有数字社会、工业互联、先进电池等支撑体系[13] - 深圳展现独特创新生态,规模效应与技术转化效率形成"中国系统力量",苹果等国际企业难以复制的产业链协同优势[15] - 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占全球51%,本土品牌市占率达47%,新能源车、光伏等领域技术全球领先[19] 企业全球化与价值链攀升 - 中国企业从锚定本土市场转向全球定价,汽车、电子、船舶等产业加速抢占国际市场,出口结构向价值链高端迁移[16][18] - TikTok、Shein等成为世界级应用,新能源汽车出口量全球第一,无人机产业主导国际市场[11] - 优必选实现全球首例多场景人形机器人协同实训,代表中国企业在尖端技术领域的突破[17] 政策与制度支撑 - 国家设立20年期万亿规模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推出"科技板"债券市场,科技创新再贷款规模达8000-10000亿元[12] - 新型举国体制推动产学研协同,华为、比亚迪等龙头企业与新兴科技公司形成创新矩阵[8][12] - 制造业产量占全球33%,超越美日德总和,完备工业体系支撑技术快速迭代[12] 市场动能转换 - 地产调整压低的资产价格正被新质生产力替代,恒生科技指数上涨反映价值重估从预期步入现实[7] - 14亿人口市场催生《哪吒2》、泡泡玛特等文化IP,内需潜力通过"两新两重"政策加速释放[2] - 消费电子领域联想推出太阳能PC,阿里云、腾讯云在国际展会展示AI解决方案[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