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纷调解
搜索文档
11月10日截稿 快来参与青少年主题绘画比赛
杭州日报· 2025-10-29 10:59
比赛概况 - 第六届杭州市青少年主题绘画比赛正在进行中,主题为“平安”,已收到作品近900幅 [1] - 投稿截止时间为11月10日 [2] 作品主题趋势 - 今年参赛作品的一个显著趋势是将创作焦点对准了以往较少被描绘的场所——综治中心 [1] - 小创作者们围绕主题展开多元创作,笔触充满想象力 [1] 综治中心的功能与认知 - 综治中心是化解纠纷的“一站式”平台,实现群众解纷“只进一扇门”,有效解决了过去各部门分散办公可能出现的推诿扯皮问题 [2] - 该机构在杭州已有近二十年历史,理念根基源于“枫桥经验”,即“依靠群众,就地化解矛盾” [2] - 通过数字化改革,综治中心已发展成为预警风险、赋能基层治理的“智慧大脑”,能够实现“将矛盾消弭于未发,将风险化解于无形” [2] - 具体案例显示,其系统可捕捉如高空抛物等危险行为,并迅速核实生成调解方案 [2] 社会影响与参与 - 参赛过程促使青少年及其家长更深入地了解和认识了综治中心的作用,例如有选手通过实地探访积累创作素材并对纠纷调解有了更立体的认识 [1] - 具体案例表明,如上城区综治中心的“调小青”工作室,由青年律师、心理教师等组成的团队成功调解了中学生间的冲突 [1]
当牛马嘶鸣成为背景音:新疆巴扎里的“法治摊位”正进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8:21
司法服务模式创新 - 法院在活畜交易市场、瓜果批发市场等产业一线设立“法治摊位”和“瓜香调解室”,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 [1][2][5] - 法官在市场交易日轮流驻点,利用交易尚未结束、证据现场尚存、当事人仍在场的最佳时机进行现场调查和调解,极大提高矛盾化解成功率 [3] - 针对传统交易中“口头协议”“白条欠账”等模式,法官反复科普潜在法律风险,并指导使用带有明确条款的制式交易证,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 [2] 具体产业司法实践 - 在巴楚县色力布亚活畜市场,南疆最大的活畜交易集散地,日均人流量高达五千至七千人次,日交易额能达到一千五百万 [1] - 在伽师县,针对瓜果产业纠纷,法庭通过调解处理承包费拖欠等矛盾,例如成功调解一宗涉及6亩瓜田、24000元承包费的纠纷 [5] - 自2021年起,琼库尔恰克法庭等四个法庭在色力布亚活畜市场累计开展普法宣传300场次,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 [3] 新型产业司法保障 - 喀什自贸区法庭处理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新型产业纠纷,例如受理11起货运司机起诉某初创运输公司的群体性运费追索案件 [6] - 法庭指导初创企业在保障运营前提下制订分期还款计划,为司机提供报酬保障的同时为企业提供资金缓冲期 [6] - 法院通过座谈、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暖企纾困”活动18次,法治宣讲33余场次,发放维汉双语《法律风险提示书》600余份 [8] 纠纷解决机制构建 - 法院工作分为前端引领和后端保障,前端通过法律科普防患未然,后端提供公正便捷的司法保障和最终兜底 [8] - 自贸区法庭建立“社会调解优先、行业调解跟进、司法调解兜底”的三级过滤机制,对适宜调解的涉外民商事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先行化解 [8] - 引入深圳国际仲裁院喀什分院等国际仲裁机构,建立“仲诉衔接”机制,推行“调解转仲裁”模式,为多元化解纠纷提供平台保障 [8]
广东台山:千亩鱼塘又现生机
人民网· 2025-06-18 09:01
鱼塘承包纠纷 - 陶某与10家经合社签订2000亩鱼塘承包合同,承包期10年,首年租金320万元[1] - 陶某拖欠租金导致经合社将320万元押金转为租金并进行分红[1] - 陶某未补交押金和第二年租金,经合社要求解除合同并以120万元养殖设备抵扣违约金[1][2] 调解过程与结果 - 法官刘伟组织现场勘查并调解,指出违约金不得超过实际损失的30%[2][3] - 经合社希望保留设备以提升下一轮招标竞争力,陶某原计划转让设备但存在抵触情绪[3] - 最终达成调解:解除合同,设备作价80万元转让给经合社,陶某补交2025年租金[3][4] 后续进展 - 2000亩鱼塘于6月初重新发包并投入运营,经合社收到租金后需支付陶某80万元设备款[4] - 斗山法庭2024年调撤案件476件(调撤率42.3%),583件调解成功获司法确认[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