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林果业
icon
搜索文档
拒绝走马观花,坚持听真话、察实情——身入更心入的“调研”之变(在现场·作风建设新成效)
人民日报· 2025-08-17 15:35
"按说在第三年苹果就能进入丰产期。可这里的果树长势羸弱,迟迟不见效益。不少专家看完都说是因 为土地贫瘠,亩产2000斤是'天花板'。"初到阜平,周宗山就遇到了村干部的求助。 "技术模式没问题,为什么到了阜平就水土不服?"带着疑问,周宗山深入田间地头调研。 改进调查研究是中央八项规定的一项重要要求,调查研究怎么做,关系作风建设,涉及民生关切。 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各地各部门改进调查研究,进一步深入基层调研、了解 真实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本报记者深入一线,看调查研究如何身入更心入、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果。 在实践中研究问题 河北保定阜平县阜平镇高阜口村的苹果林间,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周宗山正在忙碌 着。 自2021年起,周宗山一直在对阜平的林果产业进行技术指导帮扶。在他看来,调研就要到田间地头去。 为何有这样的心得? "走进林地里能看到细节,更能发现表象下的问题,找准解决问题的办法。"周宗山说。 阜平县曾是深度贫困地区。为了脱贫致富,当地因地制宜发展林果产业,引进成熟的苹果"矮化密植"栽 培模式。 自此,果园里多了周宗山的身影:春季,同果农一同浇水,方式是滴灌;夏季,果树生长关键期 ...
这个夏天,新疆“果盘”端上全国餐桌
新华网· 2025-08-15 07:51
核心观点 - 新疆林果业通过全方位精细化管理、全产业链增值和全面拓展销售网络实现产业升级 使优质水果成功走向全国市场 [1][6] 种植品质提升 - 若羌县红枣示范基地配备现代化监测设备 包括小气候监测站、虫情监测站和土壤墒情监测站 实现土壤湿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的实时监测 [2] - 通过疏密改造、节水灌溉和有机肥施用等技术推广 红枣种植实现精细化管理 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2] - 伽师县为农户发放"一户一册"新梅管控月历表 将全年农事细化到每个月 并建成42个农业气象监测站 [2] - 伽师县连续4年获"气候特优农产品"称号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合格率达99% [2] 产业链延伸 - 伽师县引进京东、汇源、百果园等知名企业 建设高标准种植基地、智能分选车间、精深加工厂和冷链物流网络 [3] - 通过现代加工技术 新梅从单一鲜果发展为果干、果汁、果酱、果酒等系列产品 实现田间到餐桌全程增值 [3] - 尉犁县罗布麻产业开发全产业链产品 包括茶叶、蜂蜜、精干麻纤维、木炭和妆护产品 [3] - 罗布麻粗纤维每亩带来近2000元收入 [3] 仓储物流建设 - 喀什地区完善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点 强化仓储保鲜体系 打造集产地集散、仓储物流、信息发布和低温配送于一体的综合中心 [5] - 依托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 建立高效多式联运体系 为鲜果提供保鲜保障 [5] - 喀什地区培育物流企业286家 建成冷藏冷冻库2618个 总库容突破103万吨 [5] 销售网络拓展 - 采用"线上+线下"双轮驱动模式 线上组建千人直播矩阵 依托京东、抖音等平台直达消费者 [5] - 线下开展"万里行"推介活动 精准对接全国21个重点城市果品市场 [5] - 嘉兴悦好进出口有限公司采购量实现每年翻倍增长 与伽师县签订2万吨、4亿元大单 [5]
“金果果”鼓起果农“钱袋子”——新疆喀什核桃产业发展见闻
新华网· 2025-07-29 01:10
新疆喀什核桃产业发展概况 - 核桃是新疆绿色畜牧产品和优质果蔬产业集群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喀什等地果农增收致富的"金果果" [1] - 喀什林果业种植面积达539万亩,占全疆三分之一,其中核桃202万亩、年产量43.3万吨,分别占全疆34.69%和42.75% [2] - 当地从传统销售转向深加工,引进35家核桃加工企业,开发数十种加工产品,年加工产值超20亿元 [3] 种植端发展现状 - 新品种"温185"推广后亩产达200公斤以上,具有易管理、皮薄、高产、高油率等优势,市场价格稳定 [2] - 莎车县乌达力克镇核桃种植面积达1.4万亩,种植户阿力木江·阿布都赛买提80亩核桃园去年纯利润8万元 [1][2] - 叶城县正在建设投资1000万元的核桃深加工生产线,乡村振兴政策持续推动产业升级 [5] 深加工与市场拓展 - 疆果果农业科技开发7款创新产品如酸奶益生菌核桃仁,单品销售额达1500万元(50万袋) [3] - 加工产品形态从初级干核桃延伸至枣夹核桃、核桃油、核桃乳等高附加值品类 [3] - 喀什已有15家出口企业年出口核桃近3万吨,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 [3] 产业链协同效应 - 种植户通过产业积累资金实现多元化经营,如阿力木江家族发展二手车业务 [2] - 政府技术支撑体系完善,林业站专业人员提供种植管理全程指导 [2] - 深加工企业带动产品形态创新,提升核桃产业整体附加值水平 [3][5]
媒体新疆行 助力“新”发展
消费日报网· 2025-07-22 10:46
新疆林果产业发展 - 新疆林果产业具有显著地理优势,2024年种植面积达2100万亩,果品总产量1400万吨,其中阿克苏地区占比约25%[5] - 阿克苏地区构建完整产业链,博斯坦合作社拥有核桃油生产线等精深加工设备,产品达国家一级标准[6][7] - 合作社采用"电商+中转仓"模式,在陕西咸阳设1200平方米中转仓,日均处理500-1000单,最高日发货量1万单,2024年销售额突破6000万元[13][14] - 2024年阿克苏地区果品加工能力154.36万吨,精深加工52.69万吨,产品拓展至133类,林果畅销国内外市场[18] 农产品电商转型 - 博斯坦合作社2017年转型电商,注册"丝路龟兹"品牌,线上渠道覆盖微信、淘宝、抖音,半年新增粉丝超万人[13] - 合作社通过直播带货实现年订单18万笔,主播年收入超10万元,培养返乡大学生成为专业主播[16] - 电商模式带动就业,解决148名脱贫户就业,辐射周边农民近3万人,2023-2024年累计收购核桃9600吨[16] 新疆自驾游产业升级 - 独库公路单日进出车辆超2万辆次,新疆跻身全国自驾游热门目的地前三甲[20] - 库车市东湖房车营地配置300余个智能水电桩及配套服务设施,2022-2024年自驾游客年均增长25%[23][27] - 营地带动周边形成综合消费区,新增夜市3处、商超15家,游客停留时间从0.5天延长至2天[27][28] - 2024年新疆接待游客3.02亿人次,旅游收入3595.42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和21%[28] - 新疆规划到2030年建成自驾旅游环线,实现4A级景区自驾直通,打造千亿级自驾旅游产业[29]
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双向奔赴”
内蒙古日报· 2025-07-13 20:45
生态治理与产业发展 - 通辽市开鲁县小街基镇6万余亩羊草迎来首茬收获季,羊草亩均效益达1500元左右,实现从沙地变绿洲到绿富同兴的跨越式发展 [1][3] - 羊草具有抗寒抗旱耐碱等特点,是生态治理优良草种,通辽市羊草种植面积达20万亩,干草产量12万吨,带动生态旅游和畜牧业发展 [3] - 通辽市地处科尔沁沙地腹地,沙地区域面积5490.92万亩,占科尔沁沙地总面积55.2%,通过多项生态工程累计投入超400亿元,治理2066万亩严重沙化土地 [4] 特色林果产业 - "塞外红"苹果是通辽市选育的小苹果新品种,抗逆性强,全市栽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值6亿元 [6][7] - 科左后旗金宝屯镇5000亩荒地变成果榛子经济林,盛果期每亩收益6000-7000元 [9] - 通辽市发展林药产业,林间中蒙药材种植30多万亩,年产值8亿元 [7] 新能源与旅游产业 - 通辽市推广"风光互补"等治沙模式,2024年实施治沙工程16.4万亩,配套建设新能源110万千瓦,2025年计划治沙7.2万亩配套光伏60万千瓦 [9] - 库伦旗银沙湾旅游景区作为东北最大沙漠旅游区,举办赛事100余场,最高峰接待30余万人次 [9] - 通辽市依托自然景观发展生态旅游,年接待游客超200万人次,年产值16亿元 [10]
新疆疏附:林果产业“双轨”升级助农增收
新华社· 2025-06-30 14:06
行业变革 - 新疆喀什疏附县木亚格杏产业从传统杏干加工转向鲜果直销与精深加工并行的"双轨"发展模式 [2][3] - 鲜杏与杏干比例从2021年的1:9快速转变为2023年的4:6 [2] - 广东援疆项目引入企业搭建鲜杏加工产业链 航空运力提升和农村电商"原产地一件代发"模式共同推动产业升级 [2] 生产效率 - 农户采收方式从"木棍+毯子"粗放式转变为轻摘轻放、搭梯上树和初步分拣的精细化操作 [3] - 企业推动标准化分拣流程 实现称重、品控、扫码支付一体化 [3] - 鲜果市场对品质要求严格 包括单果克重、花斑、晒斑、裂果等标准 [3] 经济效益 - 鲜杏收购价达每公斤15元 相比杏干加工(4公斤鲜杏制1公斤杏干 售价30元/公斤)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2] - 种植大户麦合木提·纳斯尔20亩杏园七成以上实现鲜果直销 收入已超4万元 预计全年收入可达7万元 [2] - 2023年疏附县6万亩挂果木亚格杏预计产量达6万吨 [3] 物流体系 - 鲜杏通过航空运输实现48小时内从新疆抵达北上广消费者餐桌 [1] - "一件代发"模式解决了整车运输坏果率高的问题 形成"从枝头到餐桌"的快速通道 [2]
科特派“妙手回春” 老果园甜蜜升级
科技日报· 2025-06-25 09:00
有机肥技术推广 - 山东农业大学时连辉团队自主研发"有机肥+"技术体系,在蒙阴县建成100多个有机肥生产点,年处理农业废弃物80多万吨 [1] - 该技术使有机肥成本降低80%,每亩果园年收入增加1000多元 [1] - 团队将残次果和沼液按比例混合发酵制备液体菌肥,成本仅每吨四五百元,远低于市面菌肥每吨1万多元的价格 [3] 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 蒙阴县每年产生45万吨废弃枝条和115万吨畜禽粪污,团队利用这些废弃物通过生物发酵技术生产生物有机肥 [3] - 联城镇每年产生大量沼液难以处理,团队开发技术将残次果与沼液混合发酵制成液体菌肥,解决废弃物消纳问题 [2][3] 经济效益提升 - 使用自制有机肥后果园优果率提升25%,果品糖度突破20度,荣获15项全国蜜桃大赛金奖 [4] - 自制有机肥每吨成本仅100元左右,相比购买商品有机肥每吨800元大幅降低成本 [4] - 采用菌肥完全替代化肥后产量反增10%,全红果率达85%以上,实现高产优质统一 [3][5] 技术推广成效 - 在垛庄镇试点4000余亩果园,20天发酵成功,施肥后土壤质量显著改善 [4] - 在黑石山村示范后,自制有机肥成本每吨仅100多元,质量不输市售产品,打消果农顾虑 [5] - 技术使果品实现个大、着色好、糖度高、硬度高、果面光洁等优质特征 [5]
河北迁西发展板栗产业——绿了山间富了乡亲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8
行业概况 - 河北省迁西县板栗产业已形成规模化种植 目前种植面积达75万亩共5000多万株 年产量8万余吨 鲜栗销售额超9亿元 产业总产值达25亿元以上 [1] - 当地自然条件优越 山区片麻岩含铁量高 特别适合板栗生长 形成"七山二水半分田"的特色地貌 [1] - 通过科学管理手段 栗农采用新品种嫁接技术使老栗园果品质量提升 产量增加20%-30% 每亩增收数百元 [1] 生产模式创新 - 采用"围山转"治山植果模式 在25度以下荒坡开垦环山水平梯田种植板栗 行距3-4米 梯田规格深1米宽2米 [2] - 实施林权改革制度 明确"谁开垦谁管理谁受益"原则 已开发山场绿化面积160多万亩 [2] - 该模式使全县绿化率提升至63.5% 成功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效益双赢 [2] 科技应用与研发 - 与中国林科院合作建立100亩优种采穗圃 收集燕山地区128个优种 筛选出2个高产优质品种进行示范推广 [3] - 开展22万枝新品种接穗试验性推广 通过授粉树嫁接技术使单产从每亩50斤提升至300斤 [3] - 建立板栗全产业链技术体系 涵盖品种选育 栽培管理 土壤改良 产品研发等环节 [3] 产业链延伸 - 发展板栗副产品综合利用 将修剪树枝转化为食用菌培养基料 黑洼村年产鲜蘑700吨 带动160人就业 年收益超千万元 辐射20余个村庄 [3] - 开发30多种深加工产品包括炒栗子 板栗粉 栗蓉包等 年加工量达3000吨 通过6家直营店和电商平台销售 [3] - 全县形成35家板栗企业 其中4家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4] 经济效益 - 产业带动当地栗农人均年增收4000元以上 [4] - 喜峰口合作社3万亩基地年加工3000吨板栗 产品实现全国范围销售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