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果业

搜索文档
新疆疏附:林果产业“双轨”升级助农增收
新华社· 2025-06-30 14:06
6月底的帕米尔高原东麓、塔里木盆地西缘,热风中弥漫着甜蜜。 在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的绿洲上,木亚格杏挂满枝头。晨光熹微,农户们已穿行于杏林间,小心翼 翼地将颗颗饱满的鲜杏摘下。 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即将展开:上午10点前,鲜杏被送往企业分拣包装,当日或次日凌晨搭上航班, 48小时内便能抵达数千公里外的北上广消费者餐桌。 然而,这番忙碌景象在几年前难以想象。 疏附县铁日木乡种植大户麦合木提·纳斯尔的20亩杏园正处于盛果期。他告诉记者:"4公斤鲜杏晒1 公斤杏干,每公斤杏干卖30元。而鲜杏收购价达每公斤15元!"今年他的杏园七成以上实现鲜果直销, 收入已超4万元,预计全年收入可达7万元。 收益提升的背后,也倒逼生产方式的重塑。鲜果市场对品质近乎苛刻,单果克重、花斑、晒斑、裂 果等均有严格标准。如今,当地大多数农户们告别了"木棍+毯子"的粗放采收方式,转而轻摘轻放、搭 梯上树和初步分拣。 在收购企业的分拣车间前,载满鲜杏的三轮车、电动车排起长队,称重、品控、扫码支付一气呵 成。"我们推动标准化分拣,就是要提升果品价值和农民收入。"赵滢说。 如今,疏附县杏产业正沿着鲜果直销与精深加工并行的"双轨"发展路径提速升级,书写着特 ...
科特派“妙手回春” 老果园甜蜜升级
科技日报· 2025-06-25 09:00
位于蒙阴县西南部的联城镇是水果生产重镇,但时连辉去年到蒙阴县时,当地正遭受灾害。 原标题:科特派"妙手回春" 老果园甜蜜升级 日前,山东省科技特派员时连辉又一次来到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对这位山东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 学院土壤专家来说,这里有他的牵挂。 8年来,时连辉带领团队扎根沂蒙山区,通过自主研发的"有机肥+"技术体系,在当地建成100多个 有机肥生产点。蒙阴县这些生产点年处理农业废弃物80多万吨,使有机肥成本降低80%,每亩果园年收 入增加1000多元。 废弃物变身"液体黄金" 化肥替代是蒙阴林果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当地果农长期大量使用化学肥料,导致化肥养分利用率 低,土壤缺乏中微量元素,严重影响了果品品质。 时连辉深知,要改变现状,必须从改良土壤入手。但推广有机肥,突破口又在哪里?一方面,蒙阴 全县每年产生45万吨废弃枝条;另一方面,蒙阴素有"中国长毛兔之乡"美誉,粪肥资源丰富,每年畜禽 粪污排放量达115万吨。 "我们遭遇了百年一遇的冰雹,七成果园受灾,残次果堆积如山。"当地农民乔善安向时连辉大吐苦 水。 不仅残次果无处消纳,沼液也难以处理。蒙阴县畜牧中心主任宋西传告诉科技日报记者,联城镇是 养殖大镇, ...
河北迁西发展板栗产业——绿了山间富了乡亲
经济日报· 2025-06-08 05:58
目前,迁西县根据不同地域消费者的需求研发出一系列板栗食品。迁西县板栗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郭振 畅介绍,全县有板栗企业35家,其中4家为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全县栗农因栗人均年增收 4000多元。 (文章来源:经济日报) 推进林果业跨越式发展,科技带动不可或缺。迁西县积极对接科研团队,从品种选育、栽培管理、土壤 改良、产品研发等方面"把脉",开展板栗新品种研发试验性推广接穗22万枝。在杨家峪村与中国林科院 林业研究所共建了100亩板栗优种采穗圃,在燕山地区收集了优种128个,初步筛选出2个高产、优质农 家品种进行嫁接示范。"前几年我家板栗树逐年减产。根据专家建议,我们嫁接了'硕丰'作为授粉树, 板栗产量从最低时每亩50斤逐步提高到300斤。"汉儿庄镇杨家峪村村民王红超说。 为提高板栗综合效益,迁西县在完善产业链上狠下功夫。在白庙子镇黑洼村,村党支部书记付全国告诉 记者:"每年板栗收完,栗农们都要修剪树枝。以前这东西只是当柴火,现在我们通过完善链条,把它 当作生产食用菌的原料发展栗蘑。目前全村年产鲜蘑700余吨,有160多人投入专业生产,年收益超过千 万元,还辐射带动了周边20多个村共同发展。" 记者在迁西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