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服务
搜索文档
当牛马嘶鸣成为背景音:新疆巴扎里的“法治摊位”正进行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24 18:21
司法服务模式创新 - 法院在活畜交易市场、瓜果批发市场等产业一线设立“法治摊位”和“瓜香调解室”,提供现场法律咨询和纠纷调解服务 [1][2][5] - 法官在市场交易日轮流驻点,利用交易尚未结束、证据现场尚存、当事人仍在场的最佳时机进行现场调查和调解,极大提高矛盾化解成功率 [3] - 针对传统交易中“口头协议”“白条欠账”等模式,法官反复科普潜在法律风险,并指导使用带有明确条款的制式交易证,通过拍照、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 [2] 具体产业司法实践 - 在巴楚县色力布亚活畜市场,南疆最大的活畜交易集散地,日均人流量高达五千至七千人次,日交易额能达到一千五百万 [1] - 在伽师县,针对瓜果产业纠纷,法庭通过调解处理承包费拖欠等矛盾,例如成功调解一宗涉及6亩瓜田、24000元承包费的纠纷 [5] - 自2021年起,琼库尔恰克法庭等四个法庭在色力布亚活畜市场累计开展普法宣传300场次,化解矛盾纠纷100余起 [3] 新型产业司法保障 - 喀什自贸区法庭处理跨境电商、国际贸易等新型产业纠纷,例如受理11起货运司机起诉某初创运输公司的群体性运费追索案件 [6] - 法庭指导初创企业在保障运营前提下制订分期还款计划,为司机提供报酬保障的同时为企业提供资金缓冲期 [6] - 法院通过座谈、走访、调查问卷等形式开展“暖企纾困”活动18次,法治宣讲33余场次,发放维汉双语《法律风险提示书》600余份 [8] 纠纷解决机制构建 - 法院工作分为前端引领和后端保障,前端通过法律科普防患未然,后端提供公正便捷的司法保障和最终兜底 [8] - 自贸区法庭建立“社会调解优先、行业调解跟进、司法调解兜底”的三级过滤机制,对适宜调解的涉外民商事纠纷通过非诉方式先行化解 [8] - 引入深圳国际仲裁院喀什分院等国际仲裁机构,建立“仲诉衔接”机制,推行“调解转仲裁”模式,为多元化解纠纷提供平台保障 [8]
“小镇法官”俞颖:千“槌”百炼筑起司法为民法治防线
杭州日报· 2025-05-13 11:15
法官工作成效 - 梅城法庭去年全年案件服判息诉率高达94% [1] - 推行案后"跟踪式"回访制后,服判息诉率和自动履行率逐步上升 [3] - 特邀调解员队伍诉前调解成功分流率达51%,带动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量逐年下降 [5] 创新工作机制 - 针对涉信访案件实施回访制,确保执法力度和人民权益保障 [3] - 建立人身安全保护令联动工作机制,9部门联合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 [3][4] - 组建8人特邀调解员队伍,通过专业培训成为法治带头人 [5] 基层司法实践 - 年均一审民商事案件收案量超过千起 [2] - 开展"共享法庭"、"假日法庭"等靠前服务,处置涉旅纠纷 [6] - 建立千鹤女法官工作室,形成"345"巾帼工作机制,每月进行普法宣讲 [6] 队伍建设 - 利用上班途中半小时进行集中学习,坚持数年提升业务能力 [6] - 在偏远村社采用定期巡回审判机制,培养年轻女法官队伍 [6] - 计划培养女性法治带头人,为市域治理添加"巾帼善治"力量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