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智慧能源运营商

搜索文档
国家电投一年甩卖180亿风光项目,“绿电之王”到底怎么了?
搜狐财经· 2025-04-27 19:23
国家电投光伏资产甩卖情况 - 2024年1月至2025年4月,新能源资产转让达百余宗,国资央企占比超70%,国家电投累计转让近40家新能源公司股权,涉及光伏、风电总装机容量超3.2GW,交易评估价值约180亿元[1][4][5][6] - 2024年4月,国家电投终止山东那仁太100MW户用光伏项目(仅建成9.99MW),原因为屋顶租赁成本上升导致2023年净资产收益率仅1.8%[3] - 2024年11月,国家电投旗下北京中和零碳能源一次性转让10家新能源项目公司股权(含8家光伏、2家储能)[6] - 2025年最新转让案例包括江陵县协鑫光伏(55%股权/2.14亿元)、汝州协鑫光伏(55%股权/1.73亿元)等[13] 国家电投战略转型背景 - 公司2015年由中电投与国核技合并成立,2021年提出"十四五"规划目标: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60%(实际2024年已达73%,总装机2.6亿千瓦),2035年目标提升至75%[2] - 2024年提出"均衡增长战略",通过存量提质和增量做优推进转型,核销赤峰40MW分布式光伏项目(测算资本金收益率8.53%未达标)[9][10] - 行业背景:新能源电量从优先收购转向电力现货市场,电价下行甚至出现负电价,风光间歇性导致现货市场竞争力不足[8][9] 行业底层逻辑变化 - 新能源开发逻辑从"保价保量"转变为电量电价双不确定,政策边界风险加大,项目回报率测算难度增加[8][9] - 中国新能源装机提前6年实现12亿千瓦目标(原计划2030年),2030年预计超28亿千瓦,系统消纳能力成为核心矛盾[10] - 2024年下半年起,国家电网、三峡集团、中广核等30余家央国企加入新能源资产甩卖行列[11][12] 未来转型方向 - 从单纯项目开发商转向综合智慧能源运营商,通过聚合新能源、储能、可调负荷形成对内平衡、对外友好的能源系统[11] - 重点发展分布式光伏与储能结合模式,如武汉滇能3.7MW、禄丰屋顶20.2MW等分布式项目,以及浙江煤山5.04MW/48.66MWh储能电站[7] - 行业需探索提高新能源消纳比例的多元路径,而非仅依赖资产甩卖[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