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氢能产业链
搜索文档
首张非生物来源可再生燃料氨证书颁发
中国化工报· 2025-11-04 15:14
项目认证与核心意义 - 国家电投集团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一期)获得国际可持续发展和碳认证系统颁发的全球首张“非生物来源的可再生燃料氨”认证证书 [1] - 该认证体系覆盖原料、生产、应用全生命周期评估,证书中的“可再生”指项目生产的“绿氨”完全由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 [1] - “非生物来源”特指通过“风光发电、电解水制氢、再合成氨”的工业流程生产的氨,与传统利用生物质生产的氨相区分 [1] - 该认证是对中国整个绿色氢能产业链的认可与激励,项目构建的全链条可追溯、可核查体系对全球氢能产业的规范化、商业化发展具有开创性意义 [2] 项目规模与技术特点 - 大安项目一期建成一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是全球单体规模最大的绿氨项目 [1] - 项目新能源装机800兆瓦,其中风电700兆瓦,光伏100兆瓦,年制绿氢3.2万吨,绿氢制绿氨18万吨 [2] - 项目创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一次性投产绿氨项目、最大碱液与PEM混合电解制氢、最大直流微电网制氢、最大固态储氢规模 [2] - 项目创新应用“电—氢—氨”柔性控制技术,解决了可再生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相匹配的技术难题 [1] 项目定位与市场影响 - 绿氨作为绿氢核心载体与低碳原料,是高耗能行业脱碳的关键路径 [1] - 大安项目是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百大工程,于今年7月建成投产 [2] - 项目生产的氨全部由自建风电、光伏及通过PPA协议供电 [1] - 该项目目前已与欧洲、日韩等国家和地区的多家能源企业签署意向采购协议 [2]
绿氢产销提升超50%,国家能源集团Q1氢能布局多点开花
势银能链· 2025-04-25 11:23
国家能源集团氢能产业进展 - 国家能源集团是国内最早布局氢能产业的央企,构建了"绿色氢能产业链"与"氢能创新服务链"双轮驱动体系,覆盖制储输用、品质检测、数字化销售等完整闭环 [2] - 2025年一季度累计生产绿氢367吨,销售368吨,连续3个月产量突破100吨,产销量较去年四季度提升50%以上 [4] - 国华投资(氢能公司)作为核心承载主体,聚焦技术孵化与生态构建,融入多能互补体系,通过全周期运营推动氢能与传统能源协同发展 [2] 重大项目突破 - 国内首个海洋氢氨醇一体化项目于3月27日建设完工,进入调试阶段 [4] - 3月24日获得首张可再生氢正式评价证书,完成赤城制氢厂项目氢气全流程可再生氢正式评价 [4] - 南乐氢基航空燃料项目3月18日备案,采用生物质气化-电解制氢路线,年处理60万吨生物质秸秆 [5] - 2月19日"绿港氢城"项目一期25万千瓦风电获核准,取得国内首张绿氨碳足迹预评价证书 [5] 技术创新成果 - 3月13日推出首台零碳氢气品质移动检测车,30分钟完成13项杂质检测,实现全流程24小时在线监测 [5] - 1月26日签约年产150万吨绿色氢醇项目,打造生产、储运、销售、应用一体化产业园 [5] 应用场景拓展 - 2月15日如皋加氢站完成首例氢燃料电池重卡加注,构建覆盖江浙沪的氢能运输走廊 [5] - 1月首批氢能乘用车在三大区域集群交付,标志着"氢行计划"多场景应用示范落地 [5] 势银公司背景 - 势银(TrendBank)是中国领先的产业研究与数据公司,提供数据、研究、咨询、会议等服务 [8] - 宁波膜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为势银唯一工商注册实体及收款账户 [1] - 2025势银绿氢产业大会将于7月16-17日在江苏无锡举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