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绿氨
icon
搜索文档
长兴岛经开区、辽河油田达成投资合作意向
中国化工报· 2025-08-04 13:48
中化新网讯 7月30日,大连长兴岛经开区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辽河油田分公司举行洽谈会。 双方围绕大连石油交易所项目与新能源项目交流磋商,并达成投资合作意向。 当天,西中岛发展集团与大连石油交易所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意向协议书》。根据协议,双方将围绕打 造东北亚绿色能源中心目标,谋划绿色甲醇、绿氨、绿色航煤等生产、储运、贸易、加注、金融、绿色 认证等全产业链服务体系。 中石油辽河油田公司总经理王希友表示,辽河油田将全力推动股改项目取得突破,并协调更多资源进入 交易所交易,借助国家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机遇,做大做强交易平台。同时,将充分发挥央企的技术、 资金与管理优势,探索创新合作模式,政企携手拓展绿色能源、低碳技术等领域的广阔空间。 大连长兴岛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赵东表示,长兴岛非常重视并关注辽河油田推进的大连石油 交易所项目。该交易所的建立,将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吸引多元化参与者,共同探索石化产业发展的新 路径、新模式,也将推动长兴岛万亿级绿色石化产业集群向高端化、精细化、集约化发展。 ...
能源转型的中国力量:实探全球最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
证券时报· 2025-08-04 02:44
全球最大绿色合成氨项目投产 - 吉林大安建成全球最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创下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四项全球之最 [1] - 项目采用风光发电制绿氢再合成绿氨的全产业链设计,新能源装机容量80万千瓦(风电70万千瓦+光伏10万千瓦) [2] - 实现18万吨/年合成氨产能,每年可减少碳排放65万吨,节约标煤23万吨,相当于抵消50万户家庭年用电碳排放 [4][5] 技术创新与突破 - 采用碱液(36000标方/小时)与PEM(9600标方/小时)混合电解制氢技术,实现双技术路线耦合 [4] - 建成全球最大40兆瓦直流微电网制氢系统,攻克离网制氢装备国产化难题 [4] - 部署48000标方固态储氢装置,解决风光发电波动性与化工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问题 [3][4] - 应用国家电投自主研发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实现智能化源荷互动 [3] 能源安全与产业意义 - 通过绿电制氢合成氨模式,降低我国对煤炭和进口油气依赖,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1][5] - 以氨储氢突破氢气储运瓶颈,使氢能跨时段调节和跨区域配置成为可能 [6] - 项目直接创造近400个就业岗位,吸引全国专业人才,培养电-化复合型人才梯队 [7] 后续发展规划 - 吉电股份接续开发梨树绿色甲醇示范项目,借鉴大安项目经验采用柔性控制和智慧工厂设计 [8] - 已与法电中国、中国石油国际、日本伊藤忠等企业签署绿氨销售协议,布局欧洲及日韩市场 [9] - 计划拓展绿色甲醇、绿色航煤等产品线,打造全球绿色氢基能源平台 [8][9]
中信建投:光伏产能整合逐步推进 电力设备关注业绩兑现情况
智通财经网· 2025-08-03 21:29
电力设备 - AIDC配套及出口板块情绪回暖,高景气延续 [1][2] - 高压设备预计下半年将释放大量订单 [2] - 1-6月电力变压器出口增速40%+,出口、高压设备及网外抢装将带来积极影响 [1][2] 锂电 - 碳酸锂停产信息敏感度降低,美国政策博弈仍重 [1][2] - 下半年需求仍超预期,推荐Q2业绩稳健或Q3有催化标的 [2] 光储 - 多晶硅价格受成本端支撑明确,产能整合后控产是盈利向上核心矛盾 [1][2] - OBBB法案落地后美国储能需求恢复,全年需求可能超预期 [2] 风电 - 市场显著低估风机价格改善带来的盈利弹性,重点推荐主机、海风环节 [1][2] - 板块表现低迷,适合低位布局 [2] 氢能 - 远景零碳氢氨项目完成全球首次100%绿色电力制备船用氨燃料加注 [2] - 国内初步形成"绿醇"、"绿氨"生产加注能力,行业需求待放量 [2] 机器人 - WAIC结束后板块回调,建议关注资金实力强、海外布局企业及自动化Demo落地领先的供应商 [3]
吉电/上海电气/远景加速绿色燃料规模化
势银能链· 2025-07-31 11:42
核心观点 - 中国北方三大绿色燃料项目(国家电投吉电大安、上海电气洮南、远景赤峰)投产,标志着氢基能源产业进入规模化示范阶段 [3][4][11] - 项目具有全球领先规模和技术创新,包括全球最大绿氨工厂、国内首个商业化绿色甲醇项目等 [3][4] - 项目将推动绿氢全产业链技术验证、成本下降和基础设施建设 [4][6][7] - 绿氢应用拓展至化工原料、交通燃料、炼化等领域,助力行业深度脱碳 [9][10] 项目规模与技术突破 - 国家电投吉电大安项目创造4项全球之最: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绿氨、最大碱液与PEM混合制氢系统、最大直流微电网制氢工程、最大固态储氢装置(48000立方米) [3] - 上海电气洮南项目是国内首个规模化商业运行的绿色甲醇项目,首期年产能5万吨,通过欧盟ISCC认证 [3] - 远景赤峰项目是全球最大绿氨工厂的中国方案,首期产能32万吨,已实现大连加注 [3][11] 产业影响 - 规模化示范效应:验证ALK/PEM电解槽制氢、多种储运技术(管道/高压气态/液氢/固态)及合成氨/甲醇应用的全链条可行性 [4] - 成本下降:远景赤峰计划采购超1000台电解槽,刺激制造商扩产降本,推动全生命周期成本(LCOH)降低 [6] - 基建加速:配套风光发电基地建设拉动可再生能源装机,探索氢能储运网络模式 [7][8] 应用场景拓展 - 绿氨/绿甲醇作为零碳燃料应用于航运、重卡、工业供热等难以电气化领域 [9] - 远景赤峰项目探索绿氢炼化示范,未来可能延伸至绿氢直接还原炼铁等前沿应用 [10] 行业竞争格局 - 头部设备商、风光企业、基建供应商将获得直接订单加速扩张 [12] - 中小企业需聚焦细分领域:催化剂/膜材料/BOP部件等核心技术,或分布式制氢/加氢站运营等场景 [12]
绿电制氢开启“大跃进”
投中网· 2025-07-29 14:48
全球绿氢项目动态 - 海外绿氢项目经历大规模"退潮",澳大利亚CQ-H2绿色氢能项目因成本飞涨和市场前景堪忧终止,原计划投资125亿澳元(约合81.3亿美元)[3] - 全球多国氢能项目接连夭折,数十个总值达数百亿美元的大型项目被取消或搁置[3] 中国绿电制氢发展现状 - 中国绿电制氢市场火爆,国家电投、国家能源集团、中国能建、中国石化等央企积极布局[4] - 中石化新疆库车光伏制氢示范项目总投资近30亿元,设计电解水制氢能力2万吨/年,是我国首个万吨级绿氢项目[6] - 大唐集团多伦15万千瓦风光制氢项目投资13亿元,年产氢气7059万标方[6] - 国家电投集团黑龙江方正县绿氢碳中和产业基地总投资600亿元,一期工程投资150亿元,年产值40亿元[7] - 中国能建在东北及内蒙古地区氢能项目总投资1700多亿元,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超过150亿元[7] - 国家能源集团绿色氢氨醇项目及绿色航煤项目已超过30个,规划绿氢产能超700吨/天[8] - 中煤集团鄂尔多斯50万吨/年离网型风光制氢合成绿氨项目投资245亿元,规划制氢产能9万吨/年[9] - 截至2024年底,国内绿氢项目已建成102个,绿氢产能约10.88万吨/年[9] - 2025年上半年,国内26个省市210个绿色氢氨醇项目总投资规模超7300亿元[10] 绿氢产业驱动因素 - 绿氢制取过程中无碳排放,国家发改委规划到2025年绿氢产量达10-20万吨/年,2050年氢气年需求量近6000万吨[11] - 离网制氢可解决新能源消纳难题,特别适合风光资源富集但电网薄弱地区[11] 绿氢产业面临的挑战 - 绿氢生产成本为33.9-42.9元/公斤,是煤制氢的3倍,远高于天然气制氢或工业副产氢[12] - 绿氢制氢设备工厂平均产能利用率仅约为10%,中国大陆利用率最低[13] - 国内立项绿氢产能超650万吨,实际落地产能仅约11万吨,开工率不到25%[13] - 风光新能源波动性与氢化工连续性负荷耦合不顺利,导致电解水制氢效率低下[13][14] - 绿电波动性导致离网制氢效率低下、成本高昂,是当前核心难点[14]
银河证券每日晨报-20250729
银河证券· 2025-07-29 13:12
天力复合(873576.BJ) - 公司是国内层状金属复合材料行业龙头,成立于2003年,2023年登陆北交所,是国内最早开展有色金属爆炸焊接研究的单位之一 [2] - 公司产品已通过国内外知名厂商认证,可应用于精细化工、核工业、新能源、半导体、航空航天等领域 [2] - 2025Q1营业收入1.35亿元(同比下降22.74%),归母净利润943.57万元(同比下降47.08%),业绩承压主要因下游行业产能过剩导致需求萎缩 [3] - 公司持续拓展核工业、半导体、新能源及海洋工程等新兴领域应用,具备相关技术储备 [3] -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正逐步替代传统材料,行业发展潜力巨大,国内企业已具备国际竞争力 [4] 银行行业 - 2025Q2主动型基金对银行持仓总市值635.1亿元(环比增加27.12%),持仓占比4.85%(环比上升1.13pct),达2021Q2以来最高水平 [8] - 城商行仓位上升幅度最大(+0.7pct),国有行低配比例环比扩大,银行板块低配比例收窄0.3个百分点至7.85% [8] - 招商银行、江苏银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成都银行位列主动型基金重仓前五,持仓占比分别为1.1%、0.54%、0.51%、0.45%、0.4% [9] - 被动型基金对银行持仓总市值1333.09亿元,持仓占比11.11%(环比上升2.01pct),股份行仓位上升最多(+1.3pct) [9] - 2025Q2北上资金流入银行2542亿元(环比上升11.69%),净流入265.96亿元,股份行净流入最多(+102.1亿元) [10] 光伏行业 - 2025上半年多晶硅产量59.6万吨(同比下降43.8%),硅片产量316GW(同比下降21.4%),组件产量310GW(同比增长14.4%) [14] - CPIA上调2025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预期至570GW-630GW(原预测531GW-583GW),中国新增装机预期上调至270GW-300GW(同比增长2.52%) [15] - 各省分布式光伏管理细则加速落地,136号文实施细则陆续出台,有望促进装机需求平稳释放 [16] - 政策引导光伏行业"反内卷",明确禁止低于成本价销售,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17] - 硅料现货均价从35元/公斤上涨至42元/公斤,硅片、电池片、组件价格均有明显上升 [19] 东鹏饮料(605499.SH) - 2025H1营收107.4亿元(同比+36.4%),归母净利润23.7亿元(同比+37.2%) [26] - 25Q2电解质饮料收入同比+190.0%,第二增长曲线占比提升9.9pct至24.2% [27] - 省外市场收入占比提升2.9pcts至75.9%,华东/华中/广西/西南/华北收入分别同比+34.0%/+29.3%/+31.2%/+23.8%/+74.1% [27] - 25Q2归母净利率23.7%(同比-0.6pcts),毛利率45.7%(同比-0.3pcts) [28] - 公司持续拓展新品和渠道,网点数量超420万家,经销商数量3279家(同比+10.0%) [27] 罗莱生活(002293.SZ) - 2024年营收45.59亿元(同比下降14.22%),归母净利润4.33亿元(同比下降24.39%) [32] - 2025Q1营收10.94亿元(同比+0.57%),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同比+26.31%),业绩改善 [32] - 公司构建"线上+线下"全渠道体系,2024年线上/直营/加盟渠道分别实现营收13.82/4.01/14.48亿元 [33] - 海外业务受美国房地产影响,收入同比下降21.54%至8.22亿元,预计2025年筑底修复 [33] - 公司建设智慧产业园提升供应链效率,日处理订单达7万单 [34] 吉电股份(000875.SZ) - 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项目已投产,年产绿氢3.2万吨、绿氨18万吨,配套70万千瓦风电、10万千瓦光伏 [21] - 梨树绿色甲醇项目规划年产20万吨绿色甲醇,配套40万千瓦风电,预计2025年8月全面开工 [21] - 公司与多家海外客户签署合作协议,绿氨生产成本约3000元/吨,当前东北市场合成氨价格2460元/吨 [22] - 公司传统业务包括火电(330万千瓦)和新能源(1111万千瓦),2024年分别实现毛利4.32亿元和31.86亿元 [24]
两大巨头押注绿氨
势银能链· 2025-07-28 12:08
绿氨产业的核心观点 - 绿氨作为兼具能源载体与工业原料双重属性的零碳新星,正成为国家电投集团与远景科技集团撬动全球零碳产业革命的核心支点 [2] - 国家电投与远景科技的绿氨战略布局折射出中国在全球能源转型中的路径自信,通过将风光资源优势转化为绿氨产业优势,为国内难减排行业提供脱碳解决方案,并在国际增量市场中构建竞争壁垒 [12] 国家电投绿氨项目 技术创新 - 首创全球最大规模一次性投产绿氨项目(18万吨/年)、最大碱液与PEM混合制氢系统(36000标方/小时碱液制氢+9600标方/小时PEM制氢)、最大直流微电网制氢工程(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最大固态储氢装置(48000立方米) [6] - 应用自主知识产权的"电-氢-化"全流程柔性控制系统,通过智能化"源荷互动"机制破解风光发电波动性与合成氨生产稳定性的匹配难题 [6] 产能效益 - 年产能18万吨绿氨,配套80万千瓦风光发电,每年可替代23万吨标煤,减排65万吨CO₂,相当于50万户家庭全年用电的碳排放 [6] - "自发自用、余电上网"模式通过自建输电网络实现电力直供,系统稳定性较传统电网供电提升40% [6] 市场布局 - 与欧洲、日韩等企业签署销售协议,并与法电中国、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日本伊藤忠、荷兰孚宝等签署合作协议,首批绿氨于投产之日发往国际市场 [6] 远景科技集团绿氨项目 技术突破 - 自主研发AI驱动电力系统,通过秒级响应调度生产解决新能源波动性与化工稳定性的难题,智能物联操作系统EnOS使项目整体能耗降低20%以上 [10] 规模效应 - 总投资173亿元,全部投产后年产能152万吨,相当于每年减少912万吨碳排放(超过1520万辆燃油车年排放量) [10] - 首期32万吨产能配套143万千瓦风光发电及680兆瓦时储能,实现100%绿电直供 [10] 市场布局 - 产品锁定欧洲与东南亚需求,日本丸红商社签署长期采购协议,绿氨作为储能介质成本仅为锂电储能的0.25% [11] - 项目被誉为"可复制的零碳工业模板",其动态耦合技术与离网运行模式为全球能源密集型产业脱碳提供范本 [11]
每年可减碳排放约65万吨,全球最大单体绿氨装置投产;欧航局成功发射一箭五星丨智能制造日报
创业邦· 2025-07-27 10:44
欧洲航天发射 - 欧洲航天局成功利用"织女星-C"型火箭发射5颗卫星进入预定轨道 包括4颗CO3D地球观测卫星和1颗MicroCarb二氧化碳测量卫星 [1] - 4颗CO3D卫星由欧洲空中客车防务与航天公司制造 用于全球三维成像测绘 服务于公共部门和私营企业需求 [1] - 发射地点为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 整个发射过程历时近两小时 [1] 半导体行业动态 - 三星电子 SK海力士 美光已完成DDR6规格初期原型开发 正与英特尔 AMD 英伟达进行平台验证 [2] - 行业预计DDR6将于2027年进入大规模商用阶段 [2] - 台积电日本熊本第二座晶圆厂投产时间从2027年底延至2029年上半年 工程启动时间推迟至2025年下半年 [3] - 熊本第一座晶圆厂已于2024年底量产 主要生产12至28纳米制程的车用逻辑芯片与影像传感器 [3] 新能源发展 - 全球最大单体绿氨装置——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大安投产 [4] - 项目年产能为3.2万吨绿氢和18万吨绿氨 每年可减少碳排放约65万吨 [4] - 65万吨碳排放相当于抵消近50万户普通家庭一年生活用电的碳排放量 [4] 产业信息服务 - 提供智能制造产业日报订阅服务 精选行业新闻 [2] - 会员服务可查看人形机器人 商业航天 AGI等热门赛道行业图谱和报告 [4] - 会员可获取投融资事件 创新机会 独角兽企业等数据 [6]
吉林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投产
快讯· 2025-07-27 07:32
项目投产 - 国家电投集团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于7月26日投产 [1] - 项目首创"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四项全球之最 [1] - 标志着中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 [1] 国际合作与销售 - 吉电股份作为国家电投集团全球唯一绿色氢基能源平台 [1] - 公司与欧洲、日韩等多家企业签署销售协议 [1] - 分别与法电中国、中国石油国际事业公司、日本伊藤忠和荷兰孚宝等国内外企业签署合作协议 [1] - 首批绿氨于投产之日正式发往下游应用市场 [1] - 实现绿氨产品向国际市场拓展 [1]
全球最大单体绿氨项目在吉林大安投产
搜狐财经· 2025-07-27 00:41
7月26日,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一体化示范项目在吉林省大安市投产,首创"绿氨规模、混合制氢规模、直流微网和固态储氢"等四项"全球之 最",标志着中国在绿色氢基能源领域实现历史性跨越,为世界能源转型贡献"中国动力"。 项目创新采用"绿氢消纳绿电、绿氨消纳绿氢、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全产业链设计思路,已取得1项发明专利和33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 破,其最显著的亮点在于创造了四项全球之最——全球最大规模的一次性投产绿色合成氨单体项目,建成一套18万吨/年合成氨装置,成功实现从电到氢 再到氨的全产业链贯通,为新能源发电就地转化提供了新的路径;全球最大规模的碱液与PEM混合电解水制氢,36000标方/小时的碱液制氢与9600标方/ 小时的PEM制氢设备实现了双技术路线耦合,兼顾规模化与灵活性,构建组合优势;全球最大规模的直流微电网制氢,攻克直流离网制氢关键技术及装 备国产化难题,实现40兆瓦新能源发电直供制氢,探索风光离网制氢新模式;全球最大规模的固态储氢,建设48000标方固态储氢装置,验证固态储氢在 可再生能源制氢领域的可行性,助力破解氢气储存难题。 作为国家清洁低碳氢能示范工程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