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打卡
搜索文档
从“鸡排哥”到成都卡通煎饼摊:网红餐饮成旅游打卡“引流密码”
中国经营报· 2025-10-21 23:30
网红打卡现象成为文旅新特色 - 近期多个城市出现由无意或有意打造的网红打卡点,成为文旅行业新特色,例如成都抚琴夜市售卖卡通形象煎饼的摊位,有顾客排队5小时花费65元购买[1] - 其他典型案例包括江西景德镇的"鸡排哥"摊位、重庆下浩里的"肖战同款打卡点"、开封万岁山武侠城景区在国庆中秋8天假期累计接待游客77.3万人次,以及贵州花江峡谷大桥等[1] - 各地景区设置的"我在××很想你"类打卡点更是数不胜数[1] Z世代旅游打卡行为特征 - 上海财经大学对上海852名高校学生的调研显示,Z世代的"网红打卡"行为已演变为融合社交、心理与文化诉求的复合型实践[2] - 超过六成受访学生每年打卡次数在7次以上,其偏好高度集中于视觉吸引力强的场景,餐饮类以45.27%的占比成为绝对主流,其次是景点展览及零售体验[2] 错峰旅游市场趋势 - 黄金周后旅游市场迎来最佳"错峰打卡"期,国内热门城市及出境目的地均出现高性价比出行窗口[2] - 去哪儿旅行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酒店预订量前十城市为北京、上海、成都、南京、杭州、阿坝、重庆、西安、厦门、广州[2] - 机票预订前十目的地城市包括成都、上海、北京、广州、深圳、重庆、哈尔滨、昆明、杭州、西安,最受欢迎的十个出境国家为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美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意大利[2]
拍者自我陶醉观者心惊肉跳 这个“网红打卡隧道”明令禁入
央视新闻· 2025-05-25 15:17
网红打卡现象 - 上海新华路隧道因"电影感"成为网红打卡地,网友冒险进入禁止行人通行的隧道拍照[1] - "上海新华路隧道拍照"成为社交平台搜索热词,部分博主发布"打卡教程"吸引网友追捧[2][4] - 隧道内交错光影和浓郁色调搭配电影配乐的风格在社交媒体流行,营造文艺气息[4] 安全隐患 - 隧道两侧设有"禁止行人、非机动车通行"标志,拍照点位位于不足半米宽的应急步道,与机动车道无隔离[6] - 隧道呈S形弯道存在视觉盲区,加速转弯时若遇拍照者后果严重[6] - 警方通过网络线索追踪到违规拍照者刘某,依法处以20元罚款[7] 实际效果与整治 - 记者实地验证发现隧道光影效果远不如网络传播的精修图,需依赖滤镜、噪点等后期处理营造电影感[8] - 警方提醒市民勿轻信"隧道精修图",目前违规拍照行为已杜绝,相关博主删除或隐藏笔记[10] - 交警指出隧道实际情况与网络描述存在差距,呼吁市民勿为美感牺牲安全[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