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政治暴力
搜索文档
美移民安置场所遭枪击 特朗普又怪罪民主党
新华社· 2025-09-25 20:12
事件概述 -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移民与海关执法局(ICE)办事处发生枪击案,一名被拘留人员身亡,两人重伤,枪手自尽 [1] - 枪击发生在24日6时40分左右,枪手从附近建筑屋顶进行“无差别”射击,击中一辆运送移民的面包车 [2] 袭击动机与调查 - 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披露,枪手所用子弹弹壳上刻有“反对ICE”字样,初步评估认为袭击存在“意识形态动机” [3] - 联邦调查局正按“有特定目标的暴力行为”调查此次枪击 [3] - 美国国土安全部长指出,现有证据表明枪手29岁的乔舒亚·扬的袭击目标正是移民与海关执法局 [2] 政治背景与关联 - 美国总统特朗普将此事件归咎于“激进左翼民主党人”煽动针对移民执法的暴力行为 [1][4] - 特朗普将此次枪击案与两周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被枪杀事件相关联 [1][4] - 特朗普宣称本周内将签署行政令“取缔国内恐怖主义网络” [4] 近期类似事件 - 此次袭击是得州今年第三起针对国土安全部下属设施或人员的枪击事件 [5] - 7月4日,阿尔瓦拉多市一处拘留中心遭枪击,致一名警察受伤 [5] - 数天后,麦卡伦市一处边境巡逻队站点遭枪手袭击,导致一名警察受伤,枪手被击毙 [5]
美媒刊文:政治暴力是一场无尽的连续剧
环球时报· 2025-09-16 06:42
文章核心观点 - 美国政治暴力问题历史悠久且持续不断,并非突然出现的新现象 [1] - 政治暴力目标不仅限于公职人员,也包括非公职的政治活动人士和普通公民 [3] - 在当前政治两极分化和敌意加剧的背景下,需要寻求和平共处而非暴力对抗的解决之道 [4] 美国政治暴力历史案例 - 1950年白宫警察莱斯利·科菲尔特在保护杜鲁门总统时被杀害 [2] - 1972年阿拉巴马州州长乔治·华莱士在马里兰州购物中心遭连开4枪 [2] - 1981年罗纳德·里根总统在华盛顿希尔顿酒店被枪击 [2] - 亚伯拉罕·林肯、詹姆斯·加菲尔德和威廉·麦金莱三位总统均死于枪杀 [2] - 罗斯福总统和杰拉尔德·福特总统也曾遭遇未遂枪击事件 [2] 非公职人员暴力事件 - 1963年民权黑人领袖梅加·埃弗斯在密西西比州被白人至上主义者暗杀 [3] - 1963年阿拉巴马州伯明翰市教堂遭3K党炸弹袭击,导致4名黑人女孩死亡 [3] - 近期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遇刺事件再次引发社会关注 [3] 当前政治环境与应对 - 美国社会正处在根深蒂固的两极分化和政治敌意时期 [4] - 需要避免使用刻薄言语或拳脚、枪械等恶意行为进行政治斗争 [4] - 应搭建沟通桥梁促进和平共处,打造正义而非暴力的时代 [4]
全世界权力最大的网红遭枪击身亡,特朗普为他降半旗
虎嗅· 2025-09-14 14:59
政治影响力 - 查理·柯克是特朗普的亲密盟友和MAGA运动的核心人物 创办了覆盖全美3000多所学校的"美国转折点"组织 通过校园巡回演讲和社交媒体动员年轻保守派选民 [4][24][30] - 其组织年收入从2016年的430万美元飙升至2023年的9240万美元 几乎全部来自捐赠 本人通过播客 付费演讲和出书成为百万富翁 [60][61] - 社交媒体每月覆盖超过1亿人 推特账号是全球互动量最高的10个账号之一 播客节目常居苹果新闻类排行榜前茅 [52] 选举动员能力 - 在2024年大选期间于关键摇摆州发起大规模选民动员 成功推动数十万年轻选民注册 对特朗普重返白宫起到关键作用 [38][58] - 共和党在30岁以下选民中的支持率显著上升 民调显示这主要归功于"美国转折点"组织的努力 [59] - 2024年10月与特朗普在亚利桑那州联合举行两万多人集会 特朗普公开宣称"查理是我的兄弟 他帮我们赢得了未来" [39] 意识形态传播 - 2020年出版《MAGA教义》系统阐述民族主义 经济保护主义和文化复兴理念 特朗普亲自作序称赞其为"杰出年轻思想家" [42][43][44] - 成功将保守主义年轻化 从刻板意识形态转变为充满活力的青年运动 解决共和党动员年轻选民的难题 [48] - 2025年初在加州民主党州长纽森的播客节目中反客为主 迫使对方同意"跨性别女性参加女子体育竞赛不公平"的观点 [54] 组织规模与活动 - "美国转折点"在2025年已覆盖全美3000多所学校 举办年度峰会吸引数万名参与者 特朗普 塔克·卡尔森等保守派明星曾登台 [50][51] - 组织通过法律援助和公开论坛对抗校园自由派势力 2016年7月柯克成为共和党全国代表大会最年轻演讲者时年仅23岁 [25][50] - 与特朗普家族关系密切 2025年1月与小唐纳德·特朗普同往格陵兰岛为收购北极领土计划造势 [45]
柯克枪击案背后的美国困局
第一财经· 2025-09-13 12:21
美国政治暴力事件频发 - 美国近期发生多起政治暴力事件,包括犹他州知名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在演讲时遭枪击身亡,终年31岁[3][4] - 政治暴力事件呈现规模扩大和形式多样的特点,左右翼人士均成为目标,发生地包括公共场所和私人住宅[7] - 普林斯顿大学研究项目追踪到2025年上半年超过250起针对地方公职人员的威胁和骚扰事件,较2024年同期增长9%[7] - 专家指出美国处在“暴力民粹主义时代”,暗杀、暗杀未遂或暴力抗议均达到历史高峰[8] 美国政治极化加剧 - 专家分析认为,美国自由派与保守派立场趋于极端,双方缺乏基本共识,妥协空间几乎消失殆尽[4][11] - 政治生态呈现“全赢/全输”的对抗思维,双方视对方为仇敌[11] - 盖洛普调查显示自称为“温和派”的美国民众比例从1992年的43%下降至2024年的34%,创历史新低[11] - 皮尤研究中心民调显示80%的美国成年人认为两党支持者在基本事实认知层面缺乏共识[11] 政治暴力频发的原因 - 民调显示舆论转向,尽管多数美国人反对政治暴力,但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接受将其作为实现政治目标的手段,例如22%的民主党受访者认为某起针对高管的凶杀案至少“有点”可以接受[9] - 专家指出四种条件易导致政治暴力:民主体制迅速倒退、社会因种族等问题分裂、政治领导人容忍或煽动暴力、公民容易获得枪支,而美国正满足所有这些条件[12] - 暴力事件往往在选举期间激增,预测2026年和2028年的选举可能成为冲突爆发点[13] 事件反应与分歧弥合 - 柯克遇害事件后,美国两党前总统等高层领导人一致谴责暴力,呼吁进行和平辩论[15] - 然而事件迅速陷入党派争斗,双方互相指责,对事件成因的理解存在根本性分歧[15] - 专家认为,改变政治氛围需要政治领导人跨党派明确谴责暴力,并追究使用非人化或威胁性言论者的责任[16]
柯克案嫌疑人遭父“举报”落网,预计9月16日首次出庭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3 10:49
事件概述 - 美国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遭遇枪击身亡,涉嫌刺杀其的嫌疑人已被捕 [1] - 嫌疑人泰勒·罗宾逊在案发约36小时后被捕,其父亲在嫌疑人承认犯罪后选择报警 [5][6] - 嫌疑人面临多项初步指控,包括加重谋杀罪,目前被关押且不得保释 [10] 嫌疑人及司法程序 - 嫌疑人为22岁的犹他州华盛顿县居民泰勒·罗宾逊,并非事发地大学学生 [3] - 嫌疑人预计于9月16日首次通过线上听证会形式出庭,届时将被正式提起诉讼 [7][8] 美国政治暴力趋势分析 - 美国正经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持续时间最长的政治暴力时期 [12] - 自2021年1月6日以来,已记录超过300起出于政治动机的暴力行为 [12] - 暴力事件呈现"死循环"特征,即暴力滋生暴力,成为一种"令人毛骨悚然的美国仪式" [11][13][17] 政治暴力激化的背景与影响 - 社交媒体"回声室效应"和枪支泛滥助长了分裂言论,加剧暴力事件发生可能性 [13] - 政治极化现象严重,中间立场声音稀少,国家被描述为"一触即发的火药桶" [19] - 近期案例包括2024年7月特朗普在竞选活动中被枪手打伤,以及今年6月明尼苏达州议员遇袭事件 [14] 社会反应与政治分歧 - 柯克之死引发两党争论,共和党籍议员指责民主党对事件负有责任 [15][17] - 有分析指出,需要停止当前导致政治变得丑陋、分裂且危险的行为 [21] - 媒体评论认为,柯克之死可能使更多美国人变得激进,这是国家政治的危险特征 [23]
政治暴力频发与极化加剧:柯克枪击案背后的美国困局
第一财经· 2025-09-13 10:40
美国政治暴力事件频发 - 2025年上半年追踪到超过250起针对40多个州地方公职人员的威胁和骚扰事件 较2024年同期增长9% [4] - 22岁嫌疑人泰勒·鲁滨逊因刺杀保守派活动人士查理·柯克被捕 柯克在犹他州大学演讲时遭枪击身亡 [2] - 2024年6月明尼苏达州两名州议员在住所遭遇枪击导致一死一伤 4月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官邸遭强行闯入并纵火 [2] - 2022年10月闯入者用锤子袭击时任众议院议长南希·佩洛西的丈夫 2020年10月执法部门挫败针对密歇根州州长的绑架未遂案 [4] - 芝加哥大学研究显示暗杀 暗杀未遂和暴力抗议均达到历史高峰 同时出现在右翼和左翼阵营 [4][5] 政治极化与社会分裂加剧 - 自称为温和派的美国民众比例从1992年43%下降至2024年34% 创有记录以来最低水平 [7] - 80%美国成年人认为共和党与民主党支持者之间在基本事实认知层面缺乏共识 [7] - 22%民主党受访者认为联合健康保险公司首席执行官遇害案至少有点可以接受 共和党人中这一比例为12% [5] - 约五分之一美国人认为暴力可能是让国家重回轨道的方式 共和党支持该观点的比例是民主党两倍以上 [5] - 政治生态呈现全赢全输博弈模式 双方视对方为仇敌缺乏妥协意愿 [7] 暴力成因与恶化条件 - 民主体制迅速倒退 社会因种族宗教或族裔问题分裂 政治领导人容忍煽动暴力 公民容易获得枪支四大条件同时满足 [8] - 政治暴力被一些人视为压力阀 当民主无法回应民众诉求时不满情绪积聚 [8] - 特朗普及其MAGA阵营依赖威胁和暴力手段制造恐惧 国会持续陷入枪支管制僵局 [8] - 暴力事件往往在选举期间激增 2026年和2028年选举可能成为冲突爆发点 [8] - 心理失衡者在极端对立语境下更容易转向暴力 政治派系将对方视为威胁国家存亡的敌人 [6] 事件反应与党派对立 - 前民主党总统克林顿呼吁进行严肃自我反思并和平参与辩论 前共和党总统小布什强调暴力和恶言必须清除 [9] - 特朗普在白宫讲话中直接指责激进左派政治暴力伤害无辜 马斯克发文称左派是谋杀的党派 [10] - 众议院祈祷仪式转变为激烈党派争斗 民主党批评共和党无视校园枪击案 共和党暗示民主党应对暴力事件负责 [10] - 自由派与保守派对事件解读存在根本分歧 政府打击激进左翼的反应可能误解暴力升级机制 [10] - 政治领导人需跨党派明确谴责暴力 追究使用非人化或威胁性言论的官员责任 [11]
社会反应两极,政治撕裂持续,美称抓住柯克被杀案嫌犯
环球时报· 2025-09-13 06:43
事件概述 - 美国总统特朗普政治盟友查理·柯克在犹他州大学遭枪杀 嫌疑人泰勒·罗宾逊被捕 特朗普呼吁判处死刑 [1][3] - 嫌犯为22岁非在校学生 单独策划行动 因政治立场行凶 枪支弹壳印有"反法西斯运动"铭文 [3] - 案件引发美国政治暴力激增 路透社称事件为分水岭 前6个月政治动机袭击达150起 同比增近两倍 [1][7] 政治影响 - 副总统万斯专机运送灵柩 军方高层抬棺 凸显事件政治象征意义 [5] - 柯克创立的"美国转折点"组织关键于特朗普2024竞选 重点动员年轻选民 影响亚利桑那等关键战场州 [4] - 两党相互指责 共和党批民主党煽动暴力 民主党斥共和党阻挠控枪立法 [6] 社会反应 - 网络出现庆祝言论 战争部警告零容忍 国务院威胁撤销赞扬事件的外国人签证 [6] - 至少两所大学开除发表不当言论员工 称违背学校价值观 [6] - 议员要求加强安保 户外政治活动或受限 众议院议长称将讨论扩大安全保障 [7] 舆论分化 - 右翼称柯克为"殉道者" 班农称"战争牺牲品" 马斯克呼吁"战斗或死亡" [6] - 左翼质疑柯克为"暴力煽动者" 事件加剧文化战争对立 [1][6] - 媒体称国会议员恐惧感加剧 政治运作方式面临根本性改变 [7]
回顾“特朗普盟友遭暗杀” 美国政治极化会走到哪一步?
新京报· 2025-09-12 17:18
事件概述 - 特朗普政治盟友查理·柯克在9月10日大学演讲时遭枪杀 享年31岁 [1] - 枪手从校园屋顶远距离开枪后跳下逃跑 目前警方仍在追捕 [1] - 犹他州州长称该事件为"政治暗杀" [1] 事件影响分析 - 美国政治暴力一再上演 "柯克之死"牵动全美 [1] - 事件折射出美国社会及政界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1] - 可能引发更多暴力报复和更深层次政治流血冲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