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国政治极化
icon
搜索文档
上证国际 | 美国政府“停摆”落幕 数据断档余波仍未平
搜狐财经· 2025-11-15 09:08
美国政府停摆结束及其直接影响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临时拨款法案,结束持续43天的美国史上最长政府停摆 [1] - 政府停摆导致关键经济数据发布受阻,原定于11月13日发布的美国10月CPI数据未能如期发布 [1][2] - 白宫经济顾问表示10月关键就业报告将如期发布,但报告中不包括失业率数据 [2] 经济数据发布与美联储政策不确定性 - 美国政府停摆期间,劳工统计局职能受影响,9月就业报告未发布,9月CPI数据在延迟数天后发布 [2] - 经济数据统计和发布将缓慢正常化,但市场将经历一段数据“摸黑”期 [2] -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可能因数据缺位而被迫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政策决策 [1][2] - 数据恢复发布无固定时间表,不同数据恢复速度存在差异,美联储陷入“盲飞”状态 [3] 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预期变化 - 投资者正重估美联储12月降息前景,决策重心仍在就业端,就业市场未超预期恶化 [3] - 根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计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从上周的70%明显下降至约50% [4] 临时法案的局限性与长期政治风险 - 临时预算法案仅能支撑美国政府运转到明年1月30日,两个多月后可能再度面临停摆风险 [5] - 美国政治极化导致党争持续,未来任何重要节点都可能成为两党角力的竞技场 [5] - 在两党政治僵持下,后续法案可能无法进入投票环节,形成“议而不决”的状态 [6] - 至少到明年美国中期选举前,财政问题的持续发酵仍是市场面临的潜在波动风险 [6] 政府停摆对美国经济的潜在影响 - 频繁的停摆危机加剧市场不确定性,可能放大对美联储政策的猜测,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异常波动 [3][6] - 政府停摆给经济带来短期创伤和长期隐忧,包括关键数据发布受阻、经济增速承压、侵蚀长期投资者信心与美元信用 [6]
美国政府“停摆”落幕 数据断档余波仍未平
上海证券报· 2025-11-15 02:39
美国政府停摆结束与临时法案 - 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联邦政府临时拨款法案,结束持续43天的美国史上最长政府停摆 [1] - 该临时预算法案只能支撑美国政府运转到明年1月30日,意味着两个多月后可能再度面临停摆风险 [5] 经济数据发布受阻与市场影响 - 美国政府停摆导致原定发布的经济数据未能如期发布,例如10月CPI数据 [1][2] - 白宫经济顾问表示10月关键就业报告将如期发布,但报告中不包括失业率数据 [2] - 数据真空使市场在迷雾中前行,并可能放大市场对美联储政策的猜测,导致金融资产价格异常波动 [2][3] 美联储政策决策的不确定性 - 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可能被迫在信息不完整的情况下进行政策决策 [1][2] - 由于数据搜集需要时间或依赖估算,美联储在12月议息会议前拿到10月数据有难度,且数据面临较大噪音 [2] - 根据芝商所美联储观察工具,市场预计12月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约为50%,较上周的70%明显下降 [4] - 结合近期美联储官员表态,12月降息概率有所回落,决策重心仍在就业端 [3] 长期政治风险与经济隐忧 - 美国政治极化导致未来在债务上限、年度财政决算等关键谈判时,可能出现两党撕裂局面,不排除政府再度关门 [5][6] - 至少到明年美国中期选举前,美国财政问题的持续发酵仍将是市场不时面临的潜在波动风险 [6] - 频繁的停摆危机加剧市场不确定性,侵蚀长期投资者信心与美元信用 [6]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刷新纪录 政治极化加剧经济民生困境
人民日报· 2025-11-11 08:35
政府停摆现状与立法进程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已持续创纪录的41天,参议院以60票支持、4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程序性投票,为结束停摆迈出关键一步 [1][2] - 临时拨款法案将按现有水平为大部分联邦机构提供资金至2026年1月30日,并为农业部、退伍军人事务部等提供整个财政年度经费 [2] - 法案需获得参议院至少60票支持才能通过,此前已进行至少14次投票均未达成共识,核心分歧集中在《平价医疗法案》医保补贴与拨款的表决顺序上 [3] 两党政治博弈与民意反应 - 民主党主张医保补贴与拨款"同步表决",共和党坚持"先通过拨款、再商议补贴",政治对立导致僵局持续 [3] - 民调显示61%受访者认为共和党政策更关注党派利益,68%受访者认为民主党将政治博弈置于民生问题之前,民众对国会支持率仅为15% [3] 联邦工作人员与民生保障影响 - 至少67万名联邦工作人员被停薪留职,约73万名联邦工作人员被迫无薪工作,涉及1.3万名空中交通管制员等关键岗位 [4] - 42%的无薪联邦员工已出现房贷或信用卡逾期情况,普通家庭财务安全受到威胁 [4] - 覆盖4000多万低收入人群的"食品券"计划自11月1日起首次停发救济金,包括1200万名儿童与300万名老年人 [4] 民航与医保系统运行压力 - 美国联邦航空局削减全美40个主要机场10%的国内航班,若停摆持续至12月假期,削减比例可能升至20% [5] - 截至11月9日,美国已有超1万架次航班延误,取消航班超3200架次 [5] - 《平价医疗法案》新年度参保涉及2400万人,若僵局持续,2026年度参保者平均保费或上涨10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医疗负担将增加30% [5] 宏观经济损失与行业冲击 - 联邦政府停摆每持续4周将造成约70亿美元经济损失,持续8周损失达140亿美元,拉低四季度GDP增速1至2个百分点 [6] - 美国旅游业已损失约50亿美元旅游支出,若停摆持续,中小旅游企业倒闭风险上升25% [7] - 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0.3,为2022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62%受访者因停摆减少非必要开支 [7] 长期经济信心与市场影响 - 超4000万"食品券"计划受益者的消费缺口可能持续6个月以上,拖累零售行业增长0.8个百分点 [7] - 国际社会对美国治理能力信任度下降,近期外资流入美国市场增速已放缓5% [8]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刷新纪录(深度观察) 政治极化加剧经济民生困境
人民日报· 2025-11-11 06:18
法案进展与政治僵局 - 美国参议院以60票支持、40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临时拨款法案的程序性投票,该法案将为大部分联邦机构提供资金至2026年1月30日[2] - 法案需获得至少60票支持才能通过,参议院已就临时拨款法案进行了至少14次投票均未达成共识,核心分歧集中在《平价医疗法案》医保补贴与拨款的表决顺序上[3] - 作为结束停摆协议的一部分,参议院共和党人承诺最迟在12月第二周就延长即将于年底到期的《平价医疗法案》加强型补贴进行投票[2] 联邦政府停摆的直接影响 - 联邦政府停摆已持续41天,至少67万名联邦工作人员被停薪留职,约73万名联邦工作人员被迫无薪工作,涉及1.3万名空中交通管制员、5万名机场安检人员等关键岗位[4] - 华盛顿特区联邦雇员工会调查显示42%的无薪员工已出现房贷或信用卡逾期情况[4] - 美国联邦航空局从11月7日起逐步削减全美40个主要机场10%的国内航班,若停摆持续至12月假期出行季,航班削减比例可能升至20%[5] 民生与社会保障冲击 - 美国联邦补充营养援助计划(食品券计划)11月1日起首次停发救济金,该计划覆盖全美4000多万低收入人群,包括1200万名儿童与300万名老年人[5] - 《平价医疗法案》新一年度参保登记于11月1日启动,涉及2400万参保者,若僵局持续2026年度参保者平均保费或上涨1000美元,中低收入群体医疗负担将增加30%[5][6] - 密歇根大学调查显示11月美国消费者信心指数降至50.3,为2022年6月以来最低水平,62%受访者因停摆减少非必要开支[7] 经济影响评估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测算显示联邦政府停摆每持续4周将造成约70亿美元经济损失,若持续8周损失规模达140亿美元,拉低四季度GDP增速1至2个百分点[6] - 美国旅游业截至11月5日已损失约50亿美元旅游支出,若停摆未能尽快结束旅游业后续损失可能翻倍,中小旅游企业倒闭风险上升25%[7] - 穆迪分析机构数据显示联邦工作人员后续可挽回30%消费损失,但超4000万食品券计划受益者的消费缺口将持续6个月以上,可能拖累零售行业增长0.8个百分点[7] 市场信心与长期风险 - 布鲁金斯学会研究员指出近期外资流入美国市场的增速已放缓5%,可能对美国经济长期活力产生影响[8] - 美国民众对国会的支持率仅为15%,近八成受访者不认可国会工作,35%受访者表示对两党均缺乏信任[3] - 安永—博智隆公司首席经济学家认为即便政府恢复运作,部分因现金流断裂倒闭的中小企业也难以重新开业,消费者消费习惯的改变可能持续较长时间[7]
美国政府停摆40天后终现转机
北京商报· 2025-11-10 22:24
立法进展 - 美国会参议院表决通过结束政府停摆的临时拨款法案,投票结果为60票对40票 [2][3] - 该法案将为政府提供资金直至2026年1月30日 [3] - 法案仍需通过参议院和众议院的最终表决并送交总统签署,流程预计仍需数日 [2][3] 政治背景与博弈 - 长达40天停摆的核心症结在于即将在年底到期的ACA健康保险补贴,民主党人坚持将延长补贴作为恢复政府资金的先决条件 [4] - 协议的达成意味着两党均有让步,但民主党相对让步更多,放弃了部分原有坚持 [4] - 共和党也在部分问题上妥协,如承诺就医保补贴进行投票 [5] 市场影响 - 受参议院谈判进展提振,美股期货出现小幅上涨,标准普尔500指数期货上升0.6%,纳斯达克100期货上涨1% [6] - 政府停摆期间,多项关键经济数据发布被迫推迟,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三年多以来最低点 [6] - 过去一周,纳斯达克综合指数累计下跌3%,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1.6%,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1.2% [6] 行业影响 - 停摆严重影响航空行业,美国多家主要航空公司被迫削减航班计划,上周日境内及进出美国的航班取消数量达数千架次 [7] - 西南航空取消逾250架次航班,达美航空削减超过450架次,联合航空预计至本周二累计取消600架次 [7] - 美国交通部长警告称,若停摆持续,感恩节期间航班取消比例可能进一步攀升至20% [7] 经济威胁评估 - 白宫经济顾问表示,若联邦政府停摆持续影响感恩节假期出行,美国第四季度经济增长率可能转为负值 [7] - 美国财政部长称,如果停摆持续下去,美国今年第四季度"经济增长将砍半" [7]
美国政府何时重开?
华泰证券· 2025-11-10 15:42
政府关门现状与预期 - 截至2025年11月9日,美国政府关门已持续40天,创历史纪录[2] - 政府关门预计还需1-2周时间结束,大概率不晚于11月27日感恩节前[3] - 博彩市场显示11月16日前结束关门的概率低于40%[15] 社会与经济影响 - 政府关门导致至少67万联邦雇员无薪休假,约73万雇员无薪工作[3][10] - 食品券(SNAP)项目受影响,2024财年平均每月有4170万人(占美国人口12.3%)领取该福利[10] - 航班延误和取消增加,11月7日起全美40个最繁忙机场被强制削减10%的航班[10] - 若关门持续至12月1日,累计未发放工资总额将达约210亿美元[10] 宏观经济数据影响 - 9月和10月非农就业报告、三季度GDP初值、10月CPI等关键经济数据发布被推迟[4][18] - 已完成收集的9月非农、PPI、零售等数据可能在政府开门后1-2周内补发[4][19] - 10月未采样的数据(如10月非农、CPI)补发时间不确定,可能延迟至12月上旬或中旬[4][20] 经济增长与流动性影响 - 根据CBO测算,政府关门6周将使2025年四季度GDP季比折年增速降低1.5个百分点,但会提振2026年一季度增速2.2个百分点[5][23] - 政府关门期间TGA账户余额上升627亿美元,边际收紧市场流动性,但此影响在政府重开后将消除[6][36] - 尽管部分民间就业数据恶化,但ADP等指标显示美国就业市场自10月以来企稳回升[5][24] 货币政策展望 - 预计美联储将在2025年12月降息一次,2026年6月(新主席到位后)再降息1-2次[6][37] - 美联储重新扩表的时点可能提前至2026年一季度,但主要购买短期国债,预计不会对长端利率产生重大影响[6][36]
国际时政周评:美国国内议程重回关注
招商证券· 2025-11-09 19:02
美国政治与政策 - 民主党在纽约市、新泽西州和弗吉尼亚州的地方选举中获胜,但这些地区本身是稳固的民主党票仓,难以作为全国领先的证据[4] - 美国最高法院审理特朗普关税合法性案,保守派法官加入质疑,提高了对总统关税权进行限制的可能性[4][13] - 若特朗普在最高法院败诉,美国关税政策可能更平稳,并更聚焦于关键产业链和国家安全领域[4][14] - 截至11月8日,美国联邦政府停摆持续,创下史上最长纪录,导致市场缺乏官方数据指引[4][12] 经贸关系与关税 - 中美经贸谈判成果于11月10日开始施行,中欧就安世半导体问题进行磋商[4] - 特朗普政府可能援引其他法律条款(如122条、338条、301条、201条)以巩固关税体系[4][13] - 美国关税政策持续聚焦战略安全产业,正在进行232调查,涉及半导体、关键矿产和飞机零部件等领域[4][15] 地缘冲突与风险 - 俄乌冲突预计边打边谈持续,关注美俄就俄乌及核议题的互动[4][16] - 中东局势关注加沙和平谈判后续落实及第二阶段谈判,以及伊朗核谈判可能性[4][17] - 美洲地区关注美国与委内瑞拉冲突,特朗普政府或持续企图加强对西半球控制[4][18] - 其他地缘紧张包括美国-尼日利亚和印度-巴基斯坦关系[4][18]
政府破纪录“停摆”拖累美国经济
北京商报· 2025-11-05 22:10
政府停摆的现状与纪录 - 美国联邦政府进入停摆第36天,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政府停摆 [1] - 此次停摆打破了2018年底至2019年初停摆35天的纪录 [2] 停摆对民航业的影响 - 约1.3万名空中交通管制员和约5万名负责机场安检的员工被迫无薪工作 [2] - 全美约一半的主要空中交通管制机构存在人员短缺问题,纽约地区近90%的空管人员未能到岗 [3] - 自10月1日停摆以来,已有超320万名美国航空旅客受到航班延误或取消影响 [3] - 美国交通部长警告,若停摆持续,交通部可能被迫关闭部分空域 [3] 停摆对民生项目的影响 - 超4000万美国人赖以生存的“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自11月1日起停止发放救济金 [3] - 特朗普政府将动用46.5亿美元应急资金,维持该计划本月约一半救济金的发放 [3] 停摆对宏观经济的冲击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政府停摆将使今年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年增长率下降一至两个百分点 [4] - 停摆持续4周将导致美国经济损失70亿美元,持续6周损失110亿美元,持续8周损失将高达140亿美元 [4] - 停摆将直接打击消费者信心,若持续至感恩节假期旅行季,将冲击传统消费旺季 [4] 停摆对金融市场及主权信用的潜在风险 - 消费信心下滑可能对企业盈利预期构成压力,进而影响股市表现 [4] - 政府停摆持续可能直接威胁美国主权信用,从而推高国债收益率 [6] - 国际评级机构穆迪警告,政府停摆将对美国信用评级造成负面影响 [5] - 关键经济数据断供导致市场避险情绪上升,并阻碍美联储对经济状况的准确评估 [6] 两党政治僵局与前景 - 参议院投票规则要求推进法案需获得至少60票,但最近一次投票仅获得54票 [7][8] - 此次政府停摆危机反映出党争极化已到非常极端的程度,两党均无意解决问题,导致停摆持续无解 [8]
国际观察丨“极不光彩的纪录!”——美国停不下来的联邦政府“停摆”
新华网· 2025-11-05 19:26
事件概述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于当地时间11月5日零时进入第36天,打破2018年底至2019年初35天的纪录,成为美国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联邦政府“停摆”[1] 两党政治博弈 - 政府“停摆”的直接原因是国会参议院未能在10月1日政府资金耗尽前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此后进行的第14次投票依旧未获通过所需的60票赞成[2] - 共和党方面希望通过“停摆”推进联邦政府裁员计划,关闭“民主党主导的机构”,实现“精简政府”目标并扩张自身行政权力[2] - 民主党方面则希望通过强硬立场强化党内凝聚力,并将医疗福利问题塑造为2025年中期选举的重要议题以巩固选民支持[2] 经济影响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此次“停摆”将导致今年四季度美国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下降1至2个百分点[3] - 英国广播公司估计,“停摆”每持续一周将给美国GDP造成约150亿美元的损失[3] - 此次“停摆”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过2018年至2019年那次“停摆”给美国GDP造成的30亿美元损失[7] 民生领域冲击 - 联邦食品救济项目“补充营养援助计划”自11月1日起暂停发放救济金,这是该计划设立60年来首次停发救济金[3] - 在医疗领域,由于两党未能就政府补贴问题达成一致,《平价医疗法案》下约2400万参保者(其中2200万人可享受补贴)在2026年度的保费或将大幅上涨[4] - 在交通领域,数万名空管和安检人员被迫无薪工作,人手短缺造成大批次航班延误或取消,负面影响将波及旅游业、商务旅行及航空货运[5] 历史背景与政治常态 - 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出现15次联邦政府“停摆”[6] - 近年来“停摆”危机频现,2024年3月和12月,联邦政府曾两次濒临“停摆”,国会分别在资金耗尽最后期限后的数小时和38分钟才通过短期支出法案[7] - 美国政治极化不断加剧是导致“停摆”频率增加和持续时间增长的重要原因,两党都试图利用“停摆”向对方施加政治压力[7] 民众反应与国家信誉 - 民调显示,多数美国民众认为两党都存在“脱离民众”问题,分别有61%和68%的受访者认为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政策上并不顾及民众切身利益[8] - 美国民众对国会的支持率下跌至15%,近八成美国成年人不认可国会工作[9] - 分析人士指出,此次联邦政府“停摆”严重冲击美国国内和国际社会对美国政府和体系的信心,反映出美国政治精英的“无能”[10]
【环球财经】将破纪录——美国停不下来的联邦政府“停摆”
新华社· 2025-11-05 09:08
政府停摆现状与纪录 - 美国联邦政府停摆将进入第36天,打破2018年底至2019年初停摆35天的历史纪录,成为美国持续时间最长的停摆 [2] - 此次停摆始于10月1日,因参议院未能在政府资金耗尽前通过新的临时拨款法案,这是美国政府时隔近七年再次停摆 [3] - 临时拨款法案在参议院已被否决14次 [3] 停摆的经济影响 - 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预计,今年四季度美国实际GDP年增长率将下降1至2个百分点 [4] - 英国广播公司估计,停摆每持续一周将给美国GDP造成约150亿美元的损失 [4] - 2018年底至2019年初的停摆35天,据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估计给美国GDP造成30亿美元的损失 [11] 对民生领域的具体冲击 - 联邦食品救济项目“补充营养援助计划”11月1日起暂停发放救济金,这是该计划设立60年来首次停发救济金 [6] - 该计划参保者约2400万人,其中2200万人可享受加强型补贴,但由于两党未能就政府补贴达成一致,2026年度保费或将大幅上涨 [6] - 数万名空管和安检人员被迫无薪工作,人手短缺造成大批次航班延误或取消,负面影响将波及旅游业、商务旅行及航空货运 [7] 两党政治博弈与原因 - 停摆僵局主要因两党就医保福利支出问题僵持不下,同时双方均利用停摆推进各自政治议程,对结束停摆缺乏迫切意愿 [3] - 共和党方面希望通过停摆推进联邦政府裁员计划,关闭“民主党主导的机构”,实现“精简政府”并扩张行政权力 [3] - 民主党则希望通过强硬立场强化党内凝聚力,并将医疗福利问题塑造为明年中期选举的重要议题 [3] 政府停摆的历史背景与演变 - 自1980年以来,美国已出现15次联邦政府停摆 [11] - 上世纪80年代出现过8次,绝大多数持续1至3天;90年代出现过3次,最长持续21天;2010年以来出现过4次 [11] - 近年来停摆危机频现,2024年3月和12月,联邦政府曾两次濒临停摆,国会分别在资金耗尽最后期限后的数小时和38分钟才通过短期支出法案 [12] 政治极化与治理失能 - 美国政治极化不断加剧是导致停摆频率增加和持续时间增长的重要原因 [13] - 多数美国民众认为两党存在“脱离民众”问题,分别有61%和68%的受访者认为共和党和民主党在政策上不顾及民众切身利益 [14] - 美国民众对国会的支持率下跌至15%,近八成美国成年人不认可国会工作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