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教育
搜索文档
最好的家庭教育观:体育是标配,美育是高配,德育是顶配
洞见· 2025-11-01 20:35
文章核心观点 - 真正的家庭教育不是单一的分数角逐,而是生命质量的构建,其清晰逻辑为体育是标配、美育是高配、德育是顶配 [6] 体育是标配 - 体育是教育的基础,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锻炼脑子,完善人格 [8][9] - 孩子的身体是一切的根本,运动量不足会导致健康问题 [10] - 体育运动是对大脑最好的投资,美国“零点体育课”实验显示,参加活动的1.9万名学生变得更健康聪明,经常跑步的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浓度更高,大脑更有活力 [10][11][12][13] - 体育运动可以健全人格,体育馆里的运动和比赛是微缩的社交社会,能让孩子理解规则、学会合作、懂得尊重对手,体验高潮与低谷、顺境与挫折 [15][16][17][18][20] 美育是高配 - 美育直指心灵,不单是弹琴、画画等具体技能,更是一种感知幸福、表达自我、连接世界的能力,能让孩子的内心世界变得丰盈和柔软 [25][26][27] - 芬兰的森林课堂让孩子寻找“气味”并给植物起名字,法国的“味觉课程”让孩子尝试各种食物,这些考试不考的无用之事是孩子重要的成长养分 [30][31] - 审美力已成为一种核心竞争力,一个被美浸润过的灵魂能在任何境遇中活出诗意、尊严与力量,童年的审美奠定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 [32][33][34] 德育是顶配 - 育的含义是“养子使作善”,对一个孩子来说,德育永远比高分重要 [37][38] - 为学的根本首先是学做人,智识越多越好,但若做不成一个人,智识越多越坏 [39][42] - 内卷时代只关注分数会导致高分低能的悲剧,少管所的孩子大部分之前成绩很好,但因品德教育缺失而犯罪 [44][48] - 成为怎样的人有高下之别,只盯着分数、疏于道德管教只会害了孩子,父母最好的爱是教孩子学会做人 [45][48][49]
吾家吾国丨以艺术为笔!专访韩美林:藏在作品里的家国情怀
央视新闻· 2025-10-08 10:21
文章核心观点 - 艺术家韩美林通过创作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和《天书》系列等作品,诠释了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敬畏与传承,其艺术生涯体现了将深厚民族文化与当代艺术形式相结合的核心理念 [1][8] - 艺术创作过程强调坚守原则与个人艺术自觉,面对多方期待的压力,艺术家通过高强度工作与独立判断完成具有文化深度的设计 [2][3][4] - 艺术推广致力于打破艺术与公众的隔阂,通过“艺术大篷车”采风、建立免费艺术馆等方式,将艺术回馈民间,推动大众美育教育 [9][10][11] 福娃设计背景与理念 - 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设计需要一位能诠释中国文化精髓的艺术家,目标是面向全球、覆盖不同年龄层并兼顾文化深度 [2] - 设计面临众口难调的压力,各方期待截然不同,包括突出传统文化符号、现代简约风格以及儿童与国际观众的接受度 [2][3] - 艺术家坚守为中华民族负责的原则,跳出刻板表达,一夜之间设计出五个圆润灵动的娃娃,将中国福文化融入名字,以“北京欢迎你”的谐音传递友谊、和平与积极进取的精神 [2][4] 《天书》系列的创作与内涵 - 创作灵感源于对商周至秦汉时期未被破译的古文字符号的震撼,艺术家搜集了数千个失考古文字进行梳理与再创作 [5] - 创作过程投入巨大,每天工作十六七个小时,即使胳膊肘磨破也未停歇,最终汇集成《天书》系列,赋予古符号现代艺术活力 [5] - 该系列作品被视为跨越时空的文明对话,艺术家认为其价值在于记录被历史淹没的符号,后代将通过这些作品记住民族文化 [5][8] 艺术推广与美育实践 - 自1977年起,艺术家带领团队搭乘“艺术大篷车”行程几十万公里,深入民间搜集剪纸、面人、扎染等艺术形式,并帮助小工厂设计作品、培养人才 [9] - 通过在全国建立五座免费开放、没有围栏的艺术馆,将艺术成果回馈社会,旨在推开高不可攀的审美之门,对大众美育教育起到微小作用 [9][10] - 美育教育理念强调非强迫性引导,认为艺术本与公众生活相关,孩子通过自由观看展览可能被艺术吸引并影响一生 [11][12]
120余剧目汇聚第八届“金画眉戏剧展” 覆盖全年龄段戏剧爱好者
中国新闻网· 2025-07-16 21:55
行业活动概况 - 第八届"金画眉戏剧展"在中国国家话剧院开幕,主题为"以戏之名,绘剧美好" [1][3] - 展演形式涵盖绘本剧、偶剧、音乐剧、话剧、双语戏剧等多种类型 [3] - 来自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200余名演员参与,带来120余部剧目 [3] 剧目内容特点 - 剧目内容包含古今中外经典戏剧改编、红色题材、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艺术及地方特色文化 [3] - 部分剧目融入现代科技元素,展现当代青少年的创造力与文化理解力 [3] - 展演持续七天,参与者涵盖幼儿园至高校、艺术院校及专业剧团的青年演员 [3] 活动创新与社会意义 - 首次设立中小学"校园戏剧(课本剧)展演"与"专业戏剧展演"双通道 [3] - 首次开设金画眉戏剧成长营,并持续开展优秀原创儿童剧本征集活动 [3] - 活动培育数万名青少年戏剧爱好者,成为美育教育的重要实践平台 [3] 重点项目与未来计划 - 金画眉剧团孵化的首部原创话剧《诗仙李白》将于7月21日至22日在中国木偶艺术剧院上演 [3] - 中国文化管理协会计划于八月举办"国话杯"剧本朗读大会 [3] 主办与承办单位 - 活动由中国国家话剧院、中国文化管理协会、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联合主办 [4] - 承办单位为中国文化管理协会演艺工作委员会、北京国话剧场有限责任公司 [4]
“美育教育+文明实践”周家庄子学校举办庆六一系列活动
中国能源网· 2025-06-16 14:49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聚焦于教育行业和地方政府推动的青少年活动,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 教育行业活动 - 山东省烟台市招远阜山镇以"绿书签·护苗"行动为契机,结合美育教育和文明实践开展系列活动,包括周家庄子学校小学部举行的2025年少先队入队仪式暨"歌声满校园"庆六一活动 [1] - 活动内容包括少先队员代表为领导敬献红领巾、升国旗仪式、少先队宣誓等环节,展现了对祖国的崇敬和对少先队组织的热爱 [3] - 阜山镇将美育融入日常教育,学生们通过合唱、舞蹈、绘画等形式展现艺术才能和对美的追求 [3] 地方政府举措 - 阜山镇通过"绿书签·护苗"行动为青少年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环境 [1] - 与会领导鼓励少先队员在组织中锻炼自己,努力成长为"四有"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3] - 阜山镇未来将继续深化"绿书签·护苗"行动,推动美育教育和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助力青少年成长 [3]
致那些歪歪扭扭的太阳,这场展览折射成都文化艺术包容力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6-06 17:35
文化艺术活动 - 成都举办2025成都·欧洲文化季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展现文化创意领域的多元性与包容性 [1] - 中外艺术学者当下研讨交流会·西南艺术家公益联展"致那些歪歪扭扭的太阳"在成都一良画廊开幕,展期持续至6月19日 [1] - 展览由罗德岛设计学院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伦敦艺术大学中国学生学者联合会主办,色格艺术承办 [1] 公益艺术教育 - 展览旨在支持中国边远山区儿童艺术教育,呼吁社会关注边缘地区艺术教育的现状与价值 [3] - 策展组通过收集云南洱源县炼铁乡新庄中心完小小朋友的作品,邀请艺术家进行重新诠释或改编,转化为玩具、家具、雕塑等有形物品 [6] - 展览学术指导赵欢强调审美和美育的重要性,认为乡村更应重视艺术文化建设 [9] 艺术家参与与共创 - 参展艺术家叶心怡与儿童合作共创,认为儿童画作充满想象力,线条和用色带来惊喜 [9] - 艺术家印安赞赏小朋友的创造力,认为童心比技法更可贵,并分享成都艺术氛围的融合感 [10] - 成都的艺术环境兼具传统与当代,吸引外地艺术家参与本地创作交流 [9][10] 展览主题与意义 - 展览名称"致那些歪歪扭扭的太阳"是对山区小朋友的温柔告白,强调艺术表达中的爱与想象力 [4] - 展览通过儿童作品与艺术家共创,展现艺术教育平等化的价值 [4][6] - 成都的文化艺术活动不仅聚焦学术,也注重社会影响,推动公益艺术教育发展 [3][9]
华人画家晨晓:用“中国好色彩”点亮校园文化建设
中国新闻网· 2025-05-24 09:09
艺术家晨晓的背景与成就 - 作为"中国好色彩"的代表艺术家,晨晓出生于浙江著名的教育世家 [3] - 旅居海外期间游历80多个国家和500多个城市,举办了70余场个人画展 [3] - 作品以明快的色彩和独特的构图在西方艺术界广受关注 [3] 晨晓的教育贡献 - 2018年回到家乡担任浙江农林大学暨阳学院晨晓艺术与设计学院院长 [4] - 致力于将"中国好色彩"融入美育教育,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4] - 婉拒多所国内名校的邀请,专注于家乡的教育事业 [4] 杭州市奥体实验小学的艺术改造 - 将地下停车场改造为充满童趣的艺术长廊,悬挂学生手绘风筝和陈列装置艺术 [1][6] - 公共空间被重新设计为文化和艺术的载体 [6] - 改造后的空间成为家长、老师和孩子的互动窗口,让校园文化更加鲜活 [7] 艺术赋能校园文化的具体实践 - 将雕塑作品《天书》带入校园,融合中国古代智慧与西方经典名句 [8] - 创作环型壁画《富春山歌》,依据杭州亚运会作品《新富春山居图》改编 [8] - 壁画采用快乐向上的色彩语言,简洁明快而充满童趣 [8] 校园文化的整体提升 - 学校各个走廊、角落被赋予艺术气息,学生们仿佛置身"艺术殿堂" [9] - 校园景观设计承载着教育属性,以艺术为媒介传递人文情怀 [9] - 晨晓的实践生动体现了校园文化通过具体细节展现的理念 [9] 晨晓的未来愿景 - 希望通过艺术改造让更多人关注校园文化建设,尤其是容易被忽视的公共空间 [10] - 探索艺术与教育的更多可能性,用色彩与创意为孩子打开更广阔的世界 [10] - 校园的每一处空间都可以成为美的启蒙之地 [10]
青岛十七中举办美术班成立三十周年暨第十六届“撷英采华”学生美术作品联展
齐鲁晚报· 2025-04-30 06:43
青岛十七中美术教育成果 - 青岛十七中美术班成立三十周年,已培养近60名学子考入清华美院,千余人考入中央美院、中国美院等顶尖美术院校[2][3] - 2025届专业考试中,该校美术班校考斩获百余枚顶尖院校通行证,包括9枚清华美院合格证和48枚央美、国美合格证[3] - 学校连续十六年举办"撷英采华"学生美术作品联展,本届展览展出作品300余幅,并首次全景呈现二十余个核心教学课题[2] 美术教育特色与影响力 - 青岛十七中自1995年开办美术班,坚持"在传承中突破,在规范中创新"的教育理念,形成特色化办学思路[3] - 学校作为青岛市美术教育标杆,通过美育联盟建设不断增强美育特色优势资源辐射力[3] - 本届展览邀请青岛艺术学校等七所兄弟学校联展佳作,展示美术教育多元育人成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