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美育浸润
icon
搜索文档
高校美育的多彩实践(在一线)
人民日报· 2025-07-29 06:51
高校美育发展现状 - 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形成"感受艺术之美—欣赏美的内涵—参与艺术实践—展示美育成果"的完整育人链条 [2] - 讲堂25年来与高水平艺术乐团合作打造特色文化平台 累计举办50场电影导赏活动 [1][2] - 推出"大讲堂艺术实践课"涵盖声乐 器乐 雕塑 舞蹈 戏剧等多种艺术门类 吸引零基础学生参与 [3] 美育实践模式创新 - 首创高等院校与专业院团合作模式 打破校园礼堂"赠票搞活动"惯例 2000年首场售票演出为中国版《胡桃夹子》 [2] - 推出"星空计划"支持学生自主创作并孵化校园原创文艺作品 应对AI时代对审美素养的新要求 [2] - 采用"艺术零基础 学制一学期"课程定位 以登台演出作为结课方式 40多名零基础学生完成《黄河大合唱》等经典作品演出 [3] 美育政策支持 - 中办 国办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高校美育场馆建设 [2] - 《教育部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要求加强美育实践活动场地保障 [2] - 联合元培学院 学生资助中心及中国美术馆 云冈研究院等专业机构开展美育实践 [3]
青春,向西北
中国青年报· 2025-05-07 09:46
话剧《青春·向西北》创作背景与内容 - 话剧由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倾力打造,以当代大学生扎根西北、服务西北的成长故事为主线,结合巧妙剧情、生动演绎和震撼舞台效果 [1] - 全剧共分3幕,剧情交融串接,演绎青春与梦想在西北大地绽放,诠释教育家精神,传递教育温度与力量 [2] - 从最初构思到最终呈现历经近1年打磨,从台前到幕后、从创作到编排均由西安建大师生共同完成 [4] 话剧三幕主要内容 - 第一幕聚焦陕北,讲述建筑学专业本科生李想投身窑洞居住环境改善项目,初至陕北遭遇村民阻挠,最终凭借真诚与不懈努力赢得村民信任 [4] - 第二幕发生在高校实验室,飞行器设计专业研究生李翔全力备战创新设计大赛,与导师团队携手共进突破难关,抒发"科研报国,矢志初心"壮志豪情 [4] - 第三幕交织校园与野外作业现场,古生物学专业学生李襄在老师和同学引导下逐渐对学业产生兴趣,对"传承中华文明,坚定文化自信"进行深刻思考 [4] 创作过程与细节 - 剧本历经12次修改,演员走进实验室与导师同吃同住,去陕北跟着施工队实践,把真实故事融入台词 [4] - 为真实还原舞台场景,团队多次深入陕北采风,演员在黄土梁上反复走场体验式表演,连村民使用的旱烟袋都按原貌复刻 [4] - 为呈现科技攻关场景,舞美团队将风洞实验数据转化为可视化动态效果,查阅30余份技术文档、历经多次迭代设计 [4] - 为呈现陕北地区昼夜光影变化,团队设计多种灯光组合方案,包括清晨窑洞的暖黄色炊烟光、正午黄土高原的层次分明顶光、深夜实验室的冷蓝色调 [7] 教育意义与社会影响 - 该剧是视听盛宴,更是一场深入灵魂的思政教育实践,将"奔赴祖国最需要之地"的崇高信念植入观众心底 [7] - 马克思主义学院辅导员姚丹表示,参演过程让她对"大思政课"内涵有更深体悟,未来将把剧中奋斗故事转化为思政案例 [8][10] - 该剧创作初衷是将陕西高校师生真实故事升华为舞台精神史诗,是"大思政课"的创新实践,也是对"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时代应答 [10] - 随着陕西高校巡演启幕,这群陕西学子的青春故事将跨越山海,让更多年轻人将"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种子深埋心底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