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出海
搜索文档
南旅院推动在马尔代夫建“旅游酒店管理国际学院”,打造“职教出海”新范式
扬子晚报网· 2025-10-20 19:10
10月20日,记者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采访获悉,该校将与马尔代夫理工学院共同打造一个具有江苏文化、旅游、酒店、餐饮特色的样板国际学院——中马 旅游酒店管理国际学院。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洪涛副院长与马尔代夫高教部部长交换合作备忘录 日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洪涛带队与马尔代夫理工学院校长及核心团队负责人围绕"中马旅游酒店管理国际学院"共建事宜开展多轮深度研讨,重点 明确学院建设规划、教学体系搭建及后续工作推进方案。 马尔代夫理工学院交流研讨现场 "马尔代夫旅游产业资源丰富,但学校开设的旅游、酒店培训项目没有权威的认证证书,无法满足当地旅游产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也制约了学生的职业 发展。"马尔代夫理工学院CEO Zooshan表示,学校希望与南旅院在专业课程建设、培训证书体系搭建方面深化合作。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被誉为"旅游人才的摇篮",在中国旅游职业教育领域形成了广泛影响力。洪涛表示,学校开设了26个与文旅产业紧密对接的专业,旅 游、酒店、烹饪领域,专业实力突出;同时,拥有高水平"双师型"师资队伍,与马尔代夫旅游业发展需求高度契合。"我们会参照国家级'新双高院校'建设 标准的要求,结合马尔代夫实际,倾力打造兼具中马 ...
绘就“一带一路”本土化人才培养新图景
新华日报· 2025-09-02 07:55
行业核心观点 - 共建“一带一路”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沿线国家本土化人才培养成为深化合作的关键支撑,职业教育作为与产业联系最紧密的教育类型,需系统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1] - 深度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出海”2.0时代的核心特征与关键驱动力,旨在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耦合共振 [1] - 当前“一带一路”本土化人才培养面临机制融合、课程融通、资源融汇不足等问题,需精准施策以打通堵点 [2] 人才培养目标与方向 - 培养“一带一路”本土化人才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立足现实、因地制宜,精准回应各国发展需求,实现共建国家的互利共赢与长期协同发展 [1] - 坚持目标导向,锚定新需求,明确人才培养方向 [1] - 对接“走出去”中资企业需求,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订单式人才培养等模式,定制化培养实用型专业人才 [1]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模式 - 通过让学生深入企业项目一线,熟悉工作场景,确保培养的人才能够快速适应企业海外业务发展 [1] - 对接海外合作院校需求,开展联合办学、课程联建、师资联手等多元化合作,并建立学分互认、学位联授机制 [2] - 对接国际青年成长需求,搭建多样化人才发展平台,开发涵盖中文学习、技能培训、创新创业、数字赋能等内容的项目 [2] 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案例 - 破解“机制融合难”,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印尼鲁班工坊项目构建了涵盖“管理共同体、运行机制、支撑体系、人才培养”的MOST人才培养模式 [3] - 破解“课程融通难”,构建“职业技能+中文+文化”三维融合的课程体系,通过开设专业汉语课程、文化体验课程等,使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具备中文交流能力和文化认同感 [3] - 破解“资源融汇难”,创新构建“数字课堂、企业实习、社会实践、国际大赛”四擎驱动的育人路径,畅通六条成长通道,为海外本土化技能人才提供全方位资源供给 [4] 人才培养成果与成效衡量 - 以就业质量衡量培养成效,应建立跟踪反馈机制和动态评估机制,统计毕业生本土就业率、薪资水平、职业发展等数据 [4]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累计为“一带一路”共建国家培养了1000余名“语言通、技能强、文化融”的本土化技能人才,毕业生进入“走出去”中资企业就业,平均薪资是当地普通员工的2倍以上 [4][5] - 以产业贡献检验合作价值,注重发挥“种子效应”,通过培养本土师资和优秀学生实现人才“裂变式”发展,例如该校国际学生中涌现出行业佼佼者,如在中国中铁孟加拉帕德玛大桥项目获优秀员工称号的2020届孟加拉国毕业生苏敏,以及成为雅万高铁客运段翻译的2019届印尼籍毕业生邓丽丽 [5] 品牌建设与国际影响力 - 通过共享中国成功的技术、标准、课程,打造基于中国方案、符合当地实际的在地化职业教育,形成可复制的全球职教治理体系 [5] -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持续深耕鲁班工坊、郑和学院等品牌,向世界分享中国职教范式,连续3年获评全国职业院校“国际影响力50强”,入选“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卓越合作伙伴” [5]
中小盘主题:关注“鲁班工坊”引领的职业教育出海
开源证券· 2025-09-01 17:24
核心观点 - "鲁班工坊"是中国职业教育出海的国际品牌 以大国工匠形象为依托 在境外创建学历教育和技术培训合作机构 已成为中国职业教育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 [3] - 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重大外交场合40余次对鲁班工坊作出重要指示 2025年9月1日宣布未来5年将在上合成员国建设10所鲁班工坊 提供1万个人力资源研修培训名额 [3] - 截至报告时 中国已在亚非欧30个国家建成36个鲁班工坊 累计开展学历教育3.38万人 实施技能培训12万余人次 [3] 合作模式与教学创新 - 探索出三种多元化出海合作模式:政府间战略合作模式(如柬埔寨) 院校与教育管理部门合作模式(如巴基斯坦实现学分互认) 校企深度融合模式(中企与职业院校合作) [4] - 建立"技术技能培训+学历教育"体系 覆盖中职、高职、本科各学段 [4] - 创新采用工程实践创新项目(EPIP)教学模式 以实际工程为背景 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 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 - 埃塞俄比亚鲁班工坊是非洲第一个EPIP应用与推广机构 [4] 受益企业分析 - 捷安高科:参与建设泰国高铁鲁班学院及老挝鲁班工坊铁道信号实训基地项目 自2013年起联合交通龙头企业和院校开展国际交流合作 [5] - 中国武夷:2025年5月埃塞俄比亚分公司与当地鲁班工坊签署人才合作协议 拟共建产业学院及"双导师制"实习基地 承诺三年联合培养不少于500名新能源、智能建造领域技术人才 [5] - 学大教育:2024年4月获京津冀大工匠学院培训实践基地授牌 将依托鲁班工坊推动职业教育出海 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