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脓毒血症
icon
搜索文档
中国学者本周发表3篇Cell论文:AI 驱动的体内蛋白质激活平台;核应激小体动态组装及其炎症调控、新型菌源性胆汁酸改善血糖稳态
生物世界· 2025-05-31 13:57
AI驱动的体内蛋白质激活平台 - 北京大学陈鹏团队与王初团队合作开发了CAGE-Prox vivo平台,利用AI辅助在活体小鼠中按需激活蛋白质及调控蛋白-蛋白相互作用 [4] - 该技术通过机器学习优化氨酰tRNA合成酶进化,将化学笼化的反式环辛烯-酪氨酸整合到目标蛋白质的脱笼位点,实现功能暂时阻断与原位恢复 [7] - 应用场景包括肿瘤治疗中化学调控的T细胞募集和激活,为活体生物学研究和治疗干预提供通用平台 [7] 核应激小体的动态组装及炎症调控 - 中国科学院陈玲玲团队解析了核应激小体(nSB)的层级结构,揭示其通过缩短基因三维距离促进NFIL3转录以抑制炎症因子表达 [8][9] - nSB由SatIII DNA/RNA和30种蛋白质组成,应激条件下激活SatIII异染色质可增强NFIL3染色质可及性,招募HSF1等转录因子 [12] - 脓毒症患者中NFIL3表达与SatIII激活及生存率呈正相关,为脓毒血症诊疗提供新靶点 [12][13] 新型菌源性胆汁酸改善血糖稳态 - 北京大学姜长涛团队发现色氨酸胆酸(Trp-CA)能特异性激活孤儿受体MRGPRE,通过β-arrestin-1-ALDOA磷酸化促进GLP-1分泌 [15] - Trp-CA避免了传统胆汁酸引起的瘙痒副作用,为2型糖尿病药物开发提供新策略 [18] - 研究首次确立MRGPRE-β-arrestin-1-ALDOA为GLP-1分泌的新调控机制,拓展了菌源胆汁酸(MABA)的功能研究范式 [15][18]
细胞核中的自救刹车!陈玲玲团队最新Cell论文揭开核应激小体的动态组装及其对急性炎症的调控机制
生物世界· 2025-05-28 07:50
细胞核应激小体的发现与结构 - 核应激小体(nSB)是细胞在高温、砷中毒等应激压力下形成的无膜亚结构,以SatIII RNA为核心,聚集了HSF1、BRD4等30余种关键蛋白,形成三层精密架构:核心层(SatIII RNA骨架)、调控层(HSF1等转录因子)、外围层(SAFB等蛋白防护网)[7] - nSB的组装过程具有动态性,研究解析了其精细层级结构和动态组装过程[3] 基因组重组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 应激压力下,传统认知中高度压缩的SatIII异染色质区域发生空间扩张,体积在2小时内翻倍[9] - ATAC-seq显示周边基因(如NFIL3)启动子区域开放度提升5倍[9] - NFIL3基因与SatIII区域距离缩短40%,启动子捕获BRD4等转录因子[9] NFIL3的抗炎作用机制 - NFIL3基因被拉入nSB"势力范围"后表达量暴增8倍[11] - 双保险机制:HSF1直接结合启动子,BRD4通过表观修饰维持染色质开放状态[11] - NFIL3蛋白抑制TNF-α、IL-1β等炎性因子表达,敲除NFIL3基因后炎症风暴强度激增300%[11] 临床研究与脓毒症应用 - 研究团队对150例脓毒血症患者的研究发现,高SatIII表达患者28天存活率提升65%[14] - SatIII与NFIL3表达呈正相关,与IL-6等炎性因子负相关[14] - 在肠道坏死患者的巨噬细胞中观察到清晰的nSB结构[14] - 脓毒症患者中NFIL3表达与SatIII激活呈正相关,且与患者生存率正相关[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