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驾驶商业化落地
搜索文档
4年亏损68亿!市值缩水32%后,文远知行赴港再上市
凤凰网财经· 2025-10-17 10:59
上市进展与市场表现 - 公司境外发行上市计划已获中国证监会备案,拟发行不超过1.02亿股普通股并在香港交易所上市[2] - 公司一年前已在纳斯达克上市,成为“全球通用自动驾驶第一股”,上市首日股价最高大涨27.74%至19.8美元/股,并两度触发熔断,当日收盘报16.55美元/股,总市值约为44.91亿美元[2] - 截至今年10月16日,公司股价跌至11.07美元/股,市值30.49亿美元,相较于上市当天已缩水32%[3] 财务状况与盈利能力 - 公司收入自2022年达到5.28亿元峰值后连续两年下滑,2023年收入4.02亿元(降幅23.86%),2024年收入3.61亿元(降幅10.2%)[5] - 净亏损持续扩大,2021年至2024年分别为10.07亿元、12.98亿元、19.82亿元和25.17亿元,四年累计亏损超过68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净亏损收窄至7.91亿元,去年同期为8.82亿元[5] - 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为30.6%[17] - 收入分为产品收入和服务收入两大板块,2024年产品收入的毛利率为17.3%,服务收入的毛利率为47.6%[8] 收入结构分析 - 服务收入占比正逐步下降,从2022年的35.98%降至2025年上半年的65.29%,受项目周期影响而不稳定[10] - 产品收入占比从2023年的13.49%提升至2025年上半年的34.71%[10] - 2024年第四季度自动驾驶出租车、自动驾驶货运车和自动驾驶环卫车的销量大幅增长,但被无人驾驶巴士销量的下降部分抵消[10] - 2025年第二季度Robotaxi业务营收达到4590万元,同比暴涨836.7%,占营收比例提升至36.1%[13] 研发投入与现金状况 - 2021年至2024年研发投入分别为4.43亿元、7.59亿元、10.58亿元、10.91亿元,累计投入33.51亿元[7] - 研发投入金额占当年收入的比例极高,2021年为320.7%,2024年为302%,2024年每天的研发投入就近300万元[7] - 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加定期存款共有40.9亿元[8] 客户集中度与业务风险 - 公司存在客户集中度高的问题,2021年前六大客户贡献了89.8%的收入,2024年上半年仅前两大客户就占据了总收入的52.4%[13] - 公司业务抗风险能力较弱,依赖为特定大客户提供ADAS研发等服务,这类项目制收入不稳定且具有周期性[10][15] 行业竞争格局 - 在L4自动驾驶领域,公司与小马智行、Waymo和百度等头部企业存在直接竞争[17] - 与小马智行相比,公司2025年上半年毛利率30.6%高出后者(16.1%)约14个百分点,但营收规模较小(公司2024年收入3.61亿元,小马智行为5.32亿元)[17][18] - 小马智行四年累计亏损54.7亿元,截至10月16日市值达75.36亿美元,是公司总市值的两倍以上[18] - 公司目前运营的自动驾驶车辆总数超过1200辆,小马智行Robotaxi车队规模在2025年第二季度突破500辆,预计年底超1000辆[17] - 还需应对百度Apollo“萝卜快跑”的竞争,其累计自动驾驶出行服务订单已超过1400万单,车队规模约2000台[20] - 特斯拉、小鹏等整车企业大力推进全栈自研战略,鸿蒙智行为合作车企提供解决方案,不断挤压第三方自动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的市场空间[20]
7×24小时不间断,小马智行北京广州深圳开启自动驾驶测试
南方都市报· 2025-07-25 18:42
小马智行自动驾驶测试进展 - 公司在北京、广州、深圳三城开启7×24小时全天候自动驾驶测试,测试时段从早7点至晚23点扩充至全天24小时 [2] - 第七代极狐阿尔法T5自动驾驶车辆已取得北京、广州、深圳的L4级自动驾驶测试许可,为下半年实现千台规模自动驾驶车队落地做准备 [2] - 公司已在北上广深及海外多个城市累积超5000万公里自动驾驶测试里程,拥有全行业领先的50万小时全无人运营经验 [2] - 公司将探索自动驾驶出行在夜间时段的实用场景,利用"AI司机"技术规避夜间行车风险,提升交通安全 [2] 行业竞争格局 - 百度旗下萝卜快跑总服务订单量超过1100万次,总行驶里程超过1.7亿公里 [3] - 文远知行自动驾驶里程超4000万公里,车队规模超1200辆,其中Robotaxi车队规模超500辆 [3] - 如祺出行平台在大湾区运营Robotaxi合计超300辆,自有车队安全运营里程超过200万公里 [3] - 业内认为当Robotaxi投放量达到千台规模时,运营能够实现盈亏平衡 [3] 商业化挑战 - 行业面临技术、法规、量产能力和运营能力等多方面的挑战 [4] - 技术难点在于应对复杂多变的人类环境,需要提升量产能力以降低成本 [4] - 企业需要具备大规模车队运营能力,保证7×24小时稳定运营 [4] - 需要形成"技术迭代-成本下降-规模扩张"的正循环才能实现商业化落地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