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灾害防治
搜索文档
数说“十四五”成就丨筑牢“安全盾”!应急管理迈上新台阶
新华社· 2025-09-25 08:30
安全生产成就 - 2024年全国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28.4% [3] - 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降到个位数,比"十三五"期末下降43.8% [3] - 2021-2024年平均每年发生矿山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分别比"十三五"下降29.7%、29.1% [6] -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专项整治后,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86% [6] - 各地累计排查重大隐患116万多项,整改率达到98.4% [6] 自然灾害防治成效 - 2021年至2024年平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值,分别比"十三五"时期下降31.3%、23%和34.3% [4] - 实施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九项重点工程,建成一批基础性、标志性、骨干性工程 [4] - 2022年青海门源6.9级地震经过抗震加固工程建设,倒塌房屋数量比2016年6.4级地震减少95% [9] - "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有效应对多次重大灾害 [9] 应急管理体系建设 - 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 [9] - 实现对全国7600余家危化品企业、3300余处煤矿、3800余家工贸企业、1200余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的在线监测 [6] - 组织畅通消防"生命通道"行动,拆改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障碍物1398万处,督改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问题485万处 [7] - 在高风险区预置通信装备,10.2万个多灾边远乡村有了保底通信装备 [9] 应急力量与资源保障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10] - 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 [10] - 全国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个,总数达到1.15万个,较"十三五"同期增长44% [11] - 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个,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11.4万人,总人数达25.5万人 [11] - 中央应急物资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基本实现省市县应急物资储备库全覆盖 [9] 科技与法治支撑 - 坚持依法治安,推动修订《突发事件应对法》《安全生产法》等一批法律法规 [11] - 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到90% [11] - 2架新舟60灭火飞机交付列装,实现我国大中型固定翼灭火飞机零的突破 [11] - 新增消防车辆2.3万辆,防护装备439万件套,灭火救援器材202万件套 [11] - 全国已有几十所高校设立应急管理学院或相关专业,培养应急管理人才 [12]
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 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十四五”应急管理主要指标提前完成(权威发布·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人民日报· 2025-09-25 07:05
应急管理核心指标完成情况 - “十四五”规划应急管理主要指标已提前完成 [1] - 2021年至2024年,自然灾害年均受灾人次、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因灾直接经济损失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分别较“十三五”时期下降31.3%、23%和34.3% [2] - 2024年全国重特大事故起数首次下降到个位数,比“十三五”末下降43.8% [2] 安全生产治理成效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各地累计排查重大隐患116万多项,整改率达98.4% [2] - 对7600余家危化品企业、3300余处煤矿、3800余家工贸企业、1200余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实现在线监测 [2] - 2021—2024年平均每年发生矿山事故起数、遇难人数分别比“十三五”下降29.7%、29.1% [3] 重点领域安全隐患整治 - 组织开展畅通消防“生命通道”行动,拆改影响逃生和灭火救援的障碍物1398万处,督改占堵疏散通道、安全出口问题485万处 [2] - 推进电动自行车、人员密集场所动火作业、建筑保温材料安全隐患3个“全链条”整治,电动自行车火灾由整治之初的每月每百万辆5.6起下降至2起 [2] - 进行隐蔽致灾因素全面动态普查,推动各地普查矿山7081矿次,22个省份134处连片矿区启动区域性普查 [3] 监测预警与应急响应能力建设 - 重大风险监测预警“一张网”建成,接入所有正常生产建设煤矿、所有在用尾矿库、绝大多数高陡边坡金属非金属露天矿山感知数据 [3]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预警系统,新建改建监测站点1.8万余个,重点地区监测能力达1.0级,发布4级以上地震预警359次 [4] - “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音视频联通 [4] 应急保障与救援能力提升 - 建立中央救灾资金快速预拨机制,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 [5]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至近22万人,基本建成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成113支国家安全生产和18支国家工程救援专业队伍 [7] - “十四五”时期,截至8月底,消防救援队伍接处警量达1027万起 [7] 基础设施与专业力量建设 - “十四五”时期,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个,总数达到1.15万个,较“十三五”同期增长44% [8] - 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个,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11.4万人,人数达到25.5万人 [8] - 近年来新增消防车辆2.3万辆、防护装备439万件套、灭火救援器材202万件套 [7] 基层应急与社会参与 - 建成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灾害信息员队伍,总人数超过100万人 [8] - 在高风险区预置大中型无人机通信平台、应急通信基站、卫星电话,10.2万个多灾边远乡村有了保底通信装备 [5] - 在偏远易灾地区规划建设一批直升机起降点,建立重大灾害社会力量无人机应急合作机制 [5]
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 | 走好新时代中国特色应急管理之路——国新办发布会聚焦“十四五”时期应急管理改革发展成就
新华社· 2025-09-25 00:08
事前预防 - 电动自行车火灾事故伤亡人数比整治前下降86% [2] - 中央应急抢险救灾物资储备较"十三五"末增长39.6% [2] - 在线监测覆盖7600余家危化品企业、3300余处煤矿、3800余家工贸企业、1200余家烟花爆竹生产企业 [2] - 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排查重大隐患116万多项,整改率达98.4% [3] - 企业自查重大隐患占比从37.1%提高到52.5% [3] 应急处置 - 建成国家应急指挥总部,与省、市、县三级应急指挥部保持24小时联通 [4] - "十四五"时期累计启动国家救灾应急响应85次 [4] - 各级启动地震应急响应1000余次 [5] - 深入开展自救器专项整治行动和应急演练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5] 队伍能力 - 消防救援队伍"十四五"期间截至8月底接处警量达1027万起 [6] - 全国新建城市消防站3538个,总数达1.15万个,较"十三五"增长44% [6] - 新建政府专职消防队6692个,新招录政府专职消防员11.4万人,总人数达25.5万人 [6] - 新增消防车辆2.3万辆,防护装备439万件套,灭火救援器材202万件套 [6] - 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规模增至近22万人 [7] - 基本建成6个国家区域应急救援中心 [7] 支撑保障 - 建成全球最大规模地震预警系统,秒级预警覆盖重点危险地区90%以上 [8] - 预警系统发布4级以上地震预警359次 [8] - 建立中央救灾资金快速预拨机制和物资联动调拨机制 [8] - 安全生产强制性标准占比提升至90% [8]
【省测绘局】陕西开展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更新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9-22 06:48
项目概述 - 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作为技术支撑单位开展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更新工作 [1] - 项目旨在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为灾害防治决策提供动态数据支撑 [1] - 工作原则为“质量为先、安全为要、应用为本”,目标是为构建陕西省“全灾种、大应急”防控体系提供数据要素保障 [2] 数据内容与范围 - 数据更新涵盖七大类23项核心内容,包括主要致灾数据、承灾体数据、综合减灾资源(能力)数据、重点隐患数据、历史灾害数据、评估与区划产品数据及基础底图 [1] - 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开展全域更新,最终形成覆盖全省107个县(市、区)的标准化数据包 [1] - 数据将汇交至国家减灾委办公室 [1] 实施机制与质量控制 - 通过“三级联动”机制协同陕西省减灾委推进工作实施 [1] - 统筹制定全省数据更新技术标准并组织专题培训,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数据更新、采集和系统录入 [1] - 开展“双核查”(系统校核+实地抽检)工作,确保技术流程及数据质量符合要求 [1] - 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对各县(市、区)汇交数据开展全面质量检查 [1] - 充分利用软件辅助质检,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对数据采集、更新及入库等各环节实施全流程技术指导与监督 [2] 数据安全管理 - 严格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制定数据保密管理制度 [2] - 加强保密培训、严防数据泄露,为数据更新工作筑牢安全防线 [2]
台风天硬闯“禁区”?深圳开出全国首张罚单
央视网· 2025-08-20 00:12
事件概述 - 深圳市大鹏新区对两名在台风蓝色预警期间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处以每人5000元罚款[1] - 这是深圳市首次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对个人开出的违规罚单[2] - 该事件也是全国首张依据自然灾害综合法规开出的罚单[5] 事件经过 - 7月19日台风“韦帕”蓝色预警生效期间,两名游客无视警示擅自闯入危险区域并遇险报警[3] - 当地组织力量历经12小时搜救,成功将两人转移至安全地带[3] - 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于8月15日依法对两名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3] 法规依据与内容 - 处罚依据为自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的《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6] - 条例第四十七条第三款规定未经批准不得进入临时划定的自然灾害危险区[6] - 条例第六十二条规定对违规个人处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罚款,应急救援费用由违法主体承担[6] 管理机制转变 - 当地政府率先划定危险区并开展执法,标志着管理方式从“柔性劝”转向“刚性管”[6] - 自今年第一号台风生成后,当地发布了自然灾害危险区通告及对应区域图[5] - 当图示区域存在对应气象预警信号时,将临时划定为自然灾害危险区[5] 概念界定 - 自然灾害区指易发生或曾遭受洪水、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区域,核心目的是防灾减灾[7] - 自然保护区是为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珍稀物种等而划定的特殊区域,与自然灾害区性质不同[7] 事件意义与影响 - 法律专家指出此类事件不仅危及游客自身安全,还耗费大量公共救援资源[8] - 此次重罚释放明确信号,表明防灾管控的严肃性[8] - 该条例规定,在危险过境时只要进入划定的危险区即属违法违规,无论是否造成损害[10]
台风天擅自登山 两名游客被罚款 深圳开出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深圳商报· 2025-08-17 07:55
事件概述 - 深圳市大鹏新区应急管理局对两名在台风蓝色预警期间擅自进入自然灾害危险区的游客处以每人5000元罚款 [1] - 这是深圳市依据《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开出的首张罚单 也是全国首张自然灾害综合法规罚单 [1] 法规依据 - 《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规定可临时划定自然灾害危险区并采取禁入措施 [2] - 违规者面临5000元以上20000元以下罚款 并需承担相关救援费用 [2] - 大鹏新区于2025年6月经过专家评审和两次公开征求意见 率先划定自然灾害危险区 [2] 危险区范围 - 大鹏半岛市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被纳入危险区范围 [2] - 深圳大鹏半岛国家地质公园及新区管辖海域在特定预警下可被划为危险区 [2] 事件经过 - 7月19日台风"韦帕"蓝色预警发布后 仍有游客擅自进入危险区导致被困 [2] - 救援人员经过12小时艰苦努力成功转移被困游客 [2] - 救援期间台风预警已升级为橙色 [2]
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启动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更新
中国自然资源报· 2025-08-15 16:17
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更新工作 - 自然资源部第二地形测量队启动陕西省自然灾害综合风险基础数据更新工作,涵盖7大类23项核心内容,包括主要致灾数据、承灾体数据、综合减灾资源(能力)数据、重点隐患数据、历史灾害数据、评估与区划产品数据及基础底图 [1] - 数据更新以县(市、区)为基本单元开展全域更新,最终形成覆盖全省107个县(市、区)的标准化数据包,汇交至国家减灾委办公室 [1] - 采用"三级联动"机制推进工作实施,统筹制定全省数据更新技术标准并组织专题培训,指导各县(市、区)开展数据更新、采集和系统录入 [1] - 开展"双核查"(系统校核+实地抽检)工作,确保技术流程及数据质量符合要求,组建专业技术团队对各县(市、区)汇交数据开展全面质量检查 [1] 数据更新工作质量与安全管理 - 实时跟踪数据更新进度及质量情况,充分利用软件辅助质检,构建科学合理的数据质量管控体系 [2] - 对数据采集、更新及入库等各环节实施全流程技术指导与监督,保障数据采集精准、更新合理、录入规范 [2] - 严格落实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制定数据保密管理制度,加强保密培训、严防数据泄露 [2] 下一步工作计划 - 坚持"质量为先、安全为要、应用为本"的工作原则,高质量完成全要素数据的更新及质检工作 [2] - 为构建陕西省"全灾种、大应急"防控体系提供坚实稳固的数据要素保障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