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数据安全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政策综述】关于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2025版)征求意见稿的政策分析
乘联分会· 2025-08-14 16:39
问题的提出 - 2025年6月13日,工信部等八部委征求对《汽车数据出境安全指引(2025版)》的意见,旨在推动建立高效便利安全的汽车数据跨境流动机制 [4] - 2024年我国汽车整车出口达585.9万辆(同比增长19.3%),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128.4万辆(同比增长6.7%) [5] - 2025年1-6月汽车整车出口308.3万辆(同比增长10.4%),新能源汽车出口106万辆(同比增长75.2%),伴随大量汽车数据跨境流动 [5] 《指引(2025版)》主要内容分析 主要变化 - 相比2021年《汽车数据安全管理若干规定(试行)》,新指引在数据出境路径、技术防护要求、重要数据识别等10个方面进行细化和调整 [7][8] 适用范围 - 新增"电信运营企业、自动驾驶服务商、平台运营企业"作为汽车数据处理者 [8] - 明确三类数据出境行为:数据传输至境外、境外机构调取境内存储数据、境外处理境内个人信息 [9] 数据出境路径 - 申报安全评估:涉及重要数据出境或关键信息运营者出境100万+个人信息/1万+敏感个人信息 [9] - 标准合同或认证:10万-4100万个人信息/不满1万敏感个人信息可选两种方式 [9] - 九类豁免情形包括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外数据、OTA召回源代码等 [9] 重要数据界定 - 采用"业务场景+数据类别+判定规则"三维框架,明确六大场景重要数据: 1 研发设计:物料清单、源代码、测试场景数据 [11][12] 2 生产制造:生产控制程序源代码 [12] 3 驾驶自动化:算法、训练数据、特征数据 [12] 4 软件升级:动力/底盘系统源代码 [12] 5 联网运行:车辆密钥、实景影像、车路协同数据 [12][13] 6 其他:行业标准识别数据 [13] 实施流程 - 五步流程:数据识别→路径判定→安全评估→标准合同→保护认证 [14] - 日志记录要求留存不少于3年 [15] 对车企的挑战与机遇 重大挑战 - 重要数据识别需组建专业团队评估动态阈值,改造数据资产管理系统 [17] - 地理信息数据出境需保密处理,影响自动驾驶业务 [17] - 合规成本激增,需复合型人才和流程再造投入 [17] 重大机遇 - 利用自贸试验区负面清单外数据免申报政策优化全球数据流 [18] - 推动隐私计算技术应用,加速本土自动驾驶研发 [18] - 合规领先企业可获得更多跨境合作机会,重塑行业格局 [18][19]
国办:加强全流程安全管理 做好涉及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等数据脱敏处理和加密保护
快讯· 2025-07-08 19:13
政务数据共享与安全管理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高效办成一件事"重点事项常态化推进机制的意见》,强调加大政务数据共享力度 [1] - 强化政务数据共享供需对接,各地区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精准提出需求,国务院有关部门优化审核流程,提升数据供给质量和响应效率 [1] - 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持续完善政务数据共享责任清单,按需推动国务院部门垂直管理业务系统与地方政务服务平台对接 [1] - 加快公安、海关、海事等领域政务数据回流地方,支持各地区以结果核验、算法模型、批量交换等方式共享数据 [1] - 加强全流程安全管理,要求对涉及商业秘密、个人信息等数据进行脱敏处理和加密保护 [1]
30种风险行为划“生死线”!两项规范剑指收单外包服务机构风险
华夏时报· 2025-06-06 18:55
行业监管新规发布 - 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发布《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备案管理规范》和《收单外包服务评价管理规范》,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2] - 两项规范作为《收单外包服务自律管理办法》配套文件,明确外包机构备案、信息登记、风险信息共享与黑名单管理、自律评价的具体内容与流程 [2] - 新规旨在解决收单外包市场长期存在的违规经营、涉赌涉诈、套码套现等问题,提升行业透明度和风险防控能力 [2] 收单外包服务机构定义与作用 - 收单外包服务机构是支付生态中接受持牌收单机构委托,承担商户拓展、终端维护等非核心业务的机构 [3] - 外包机构直接接触商户并涉及多渠道交易信息整合,数据安全风险较高,需实施差异化管理 [3] - 外包机构在合规框架下帮助持牌机构优化支付受理环境,是支付生态的"毛细血管" [3] 备案管理规范细则 - 《备案规范》细化外包机构备案条件、信息审核标准及公示要求,明确不予备案的情形 [4] - 外包机构可申请备案的服务类型包括特约商户服务、受理终端维护、商户引荐、支付标识张贴及交易信息转接(含聚合支付技术服务) [4] - 机构需建立数据加密机制、访问权限管理及全生命周期监测,防范数据泄露与滥用风险 [4] 行业影响与长期趋势 - 新规推动收单外包市场进入透明化、标准化阶段,短期加速行业洗牌,长期利好头部合规机构提升市场份额 [4] - 合规能力强、技术水平高的外包机构将凭借高评价等级获得更多业务机会,行业竞争从拼价格转向拼合规与技术 [5] 评价规范与风险管理 - 《评价规范》细化信息登记、风险信息共享与黑名单管理标准,明确30种风险行为及三级风险等级划分 [6] - 30类风险行为涵盖违规经营、洗钱、欺诈、转包分包、伪造交易信息等主要风险场景 [6][7] - 建立风险信息共享和黑名单机制,要求持牌机构合作前查询风险信息,合作中及时报送并处理风险行为 [7] 评价流程优化与结果应用 - 评价流程从数月缩短至数周,减少重复操作与人为错误 [8] - 评价结果向社会公示三年,不合格外包机构需在20个工作日内终止合作,其他收单机构不得新增合作 [9] - 评分标准优化后更科学反映外包机构的经营情况、风险行为和服务水平 [7]
南财数据周报(48期):政务数据共享迈入法治化新阶段 山东连发两文推动“人工智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5-17 11:11
数字中国建设政策动态 - 国家数据局首次印发《数字中国建设2025年行动方案》,部署体制机制创新、地方品牌铸造、"人工智能+"等8大行动,强调通过技术创新和品牌建设形成集群效应 [2] - 国务院审议通过《政务数据共享条例(草案)》,明确以行政法规形式推动全国一体化政务大数据体系构建,破除数据壁垒以赋能社会治理和产业生态 [3]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数据安全管理办法》,细化金融数据分类分级、全流程管理及技术要求,将于6月30日施行 [4] 地方人工智能与数据要素布局 - 山东省推出"人工智能+"行动方案及28条配套措施,聚焦13个重点领域应用场景,创新"算力券""模型券"等政策支持数据要素供给 [5][6] - 山东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企业超40万家,大数据产业规模占全国12.5%,依托国家数据要素综合试验区加速人工智能示范应用 [6] - 辽宁省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计划制定《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并成立省数智集团作为数据资源整合平台 [7] 行业重点行动方向 - 国家层面提出发展特色数字产业,锻造数据领域"长板"以提升竞争力 [2] - 政务数据共享条例通过法治化手段提升数据供给效率,明确权责以消除"模糊地带" [3] - 地方政策强调数据要素与基础设施联动,如辽宁统筹数字政府、经济、社会建设的三重基础 [7]
央行发布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进一步夯实法治基础
证券日报· 2025-05-10 00:25
政策发布 - 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自2025年6月30日起施行,旨在夯实数据安全法治基础并指导金融从业机构依法开展数据处理活动 [1] 政策内容 - 《办法》共七章五十六条,涵盖制定依据、适用范围、管理原则、工作机制、数据资源目录、分类分级、制度建设、操作规程等 [2] - 对数据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公开、删除等环节明确安全管理规定 [2] - 从数据存储保护、数据备份、数据传输安全、算法风险防控等方面明确安全技术规定 [2] - 对数据处理活动的风险监测、通报预警、评估与审计、事件分级、响应处置等方面作出规定 [2] - 对监督管理责任落实和违规行为处置作出规定 [2] 适用范围 - 适用范围聚焦于金融机构及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设立或认定的其他机构在中国境内开展的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相关处理活动 [2] - 业务领域包括货币信贷、宏观审慎、跨境人民币、银行间市场、金融业综合统计、支付清算、人民币发行流通、经理国库、征信和信用评级、反洗钱等 [2] 政策特点 - 既提出数据处理者原则上应当履行的安全保护义务,又明确例外情形下豁免相关义务的措施,不影响正常办理金融业务 [3] - 明确从轻或减轻行政处罚的情形,鼓励数据处理者勤勉尽责加强数据安全保护 [3] - 支持数据处理者提供有价值的数据安全风险情报和协助及时发现重大数据安全风险隐患 [3] 后续计划 - 中国人民银行将组织实施好《办法》,指导金融从业机构依法依规保障业务数据安全 [3] - 促进业务数据开发利用,保护个人、组织的合法权益,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3]
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财经· 2025-05-09 18:31
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核心内容 - 该《办法》共七章五十六条,涵盖数据分类分级、全流程安全管理、安全技术要求、风险事件管理及法律责任等,旨在规范金融业务数据安全管理并促进开发利用 [1] - 适用范围包括境内所有与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相关的处理活动及安全监管,金融机构及经央行批准设立的机构均需遵守 [3] - 实施时间自2025年6月30日起,央行将指导金融机构依法保障数据安全,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1][56] 数据分类分级与总体要求 - 业务数据分为一般数据、重要数据、核心数据三级,重要数据目录由央行组织确定并动态管理 [9] - 数据处理者需每年更新数据资源目录,建立分类分级制度和操作规程,对高敏感性数据项实施差异化保护 [7][8][10] - 重要数据处理者需明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配备专业团队,并建立投诉举报渠道 [11] 全流程业务数据安全管理 - 数据收集需取得个人同意或组织授权,原则上不收集原始生物识别信息,确需收集需统一管理场景 [15] - 高敏感性数据原则上不存储在终端设备,使用时应避免导出方式,展示时需脱敏处理 [16][17] - 数据跨境传输需遵守网信部门规定,不得拆分规避安全评估义务,重要数据需境内存储 [24] 安全技术要求 - 存储重要数据的信息系统需满足三级等保,核心数据需四级等保或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要求 [32] - 高敏感性数据原则上需加密存储和传输,特权账号操作需多重认证及严格审批 [29][33] - 业务数据日志需留存6个月至3年不等,重要数据相关日志至少留存1年 [27] 风险与事件管理 - 数据处理者需实时监测数据篡改、泄露等风险,重要数据每年开展风险评估并提交报告 [39][42] - 安全事件分级标准明确,核心数据泄露属特别重大事件,需立即处置并报告 [43][44] - 重要数据处理者每年需开展应急演练,其他机构至少每三年一次 [44] 法律责任 - 央行可对违规机构约谈、整改,未履行安全义务最高按《数据安全法》处罚 [47][49] - 数据出境违规案件将移送网信部门,涉嫌犯罪的移送公安机关 [48][51] - 积极提供风险情报的机构可减轻处罚,已采取保护措施的可从轻处理 [52]
中国央行:《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25年4月2日中国人民银行第5次行务会议审议通过,自2025年6月30日起施行。
快讯· 2025-05-09 17:04
中国央行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 中国人民银行审议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业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办法》 [1] - 该管理办法将于2025年6月30日正式施行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