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制造回流美国
搜索文档
Blackwell AI芯片即将在美国量产! 接下来将是CoWoS、2nm以及A16“美国制造”
智通财经网· 2025-10-20 09:24
英伟达Blackwell芯片美国本土量产 - 英伟达发布首片在美国本土芯片工厂制造的Blackwell晶圆,标志着NVIDIA Blackwell AI芯片即将在美国国内量产 [1] - 该晶圆由台积电位于美国凤凰城的首个大型芯片制造工厂生产 [1] - 此举被视为美国总统特朗普“芯片制造回流美国”政策的里程碑式进展 [1] 科技巨头AI算力投资与竞争 - 微软、亚马逊、谷歌以及Meta等全球科技巨头正争相满足行业对AI算力的巨大需求,持续斥巨资购置AI GPU/AI ASIC算力集群 [1] - 这些公司以及OpenAI等正在开发能够达到或超越人类智能的通用AI技术 [1] - 近期出现了一系列千亿美元订单级别的大型AI算力基础设施交易,以加速建设超大规模AI数据中心 [7] 台积电的行业地位与产能扩张 - 台积电凭借数十年技术积淀和领先的先进制程及封装技术,霸占全球绝大多数芯片代工订单,尤其是5nm及以下最先进制程订单 [3] - 台积电凤凰城工厂计划在2028年前全线生产2nm、3nm、4nm及A16等尖端制程芯片 [5] - 台积电将美国总投资提高到1650亿美元,计划建设三座芯片制造工厂、两座先进封装厂和一座研发中心,CoWoS等先进封装产能将首次在美国落地 [6] 强劲的财务表现与市场预期 - 台积电第三季度净利润创历史新高,超预期增长39%,并上调2025年营收增长预期至30%中段 [6] - 台积电提高了今年资本支出目标的下限,凸显AI芯片需求的炸裂式增长 [6] - 英伟达股价年内涨幅高达40%,市值约4.45万亿美元;台积电美股ADR年内涨幅超50% [2] AI算力产业链的牛市叙事与投资前景 - 英伟达、台积电、博通、美光科技主导的全球AI算力产业链的“超级牛市行情”远未停歇 [2] - 生成式AI应用推理端带来的算力需求有望推动AI算力基础设施市场呈指数级增长 [8] - 华尔街机构如摩根士丹利、花旗等认为AI基础设施投资浪潮现在仅处于开端,规模有望高达2万亿至3万亿美元 [8] 华尔街对英伟达的乐观预期 - 多数华尔街分析师认为英伟达是万亿美元级别AI支出的最核心受益者,押注其市值有望冲击5万亿美元 [2] - 汇丰将英伟达评级从“持有”上调至“买入”,目标股价大幅上调至320美元,意味着约80%的上行空间,市值可能接近8万亿美元 [9] - Cantor Fitzgerald分析师认为生成式AI的快速落地证明此轮AI浪潮并非泡沫,并看到高达2万亿美元的资本支出机会 [10]
三星与特斯拉签下千亿芯片代工大单,马斯克发声
观察者网· 2025-07-28 15:02
三星电子与特斯拉芯片代工协议 - 三星电子与全球公司达成价值22.8万亿韩元(约1183.09亿元人民币)的芯片代工协议 有效期至2033年底 合同额相当于公司2024年营收的7.6% [1] - 客户被证实为特斯拉 三星同意特斯拉协助其最大程度提高生产效率 马斯克将亲自参与 [1] - 三星在美国得克萨斯新建工厂将生产特斯拉下一代AI6芯片 目前生产A14芯片 台积电将在中国台湾生产AI5芯片后转至美国亚利桑那州 [1] - 受消息提振 三星股价在首尔大涨5.54% 创近四周最大盘中涨幅 [1] 三星芯片代工市场竞争地位 - 2024年第一季度台积电全球代工市场份额达67.6% 三星市场份额从8.1%下滑至7.7% [3] - 关键客户包括苹果和英伟达正转向台积电 三星在先进芯片制造技术面临挑战 [3] - 三星启动"精选和聚焦"战略 集中资源提升2nm工艺良率 希望通过产量和成本优势挑战台积电 [3][4] 三星泰勒工厂建设与挑战 - 泰勒工厂自2022年动工 建设时间表多次推迟 原计划2023年4月完工现推迟至2024年10月底 [4] - 传言投产时间可能推迟至2027年2月 因找不到客户而延缓采购设备 [4] - 最初计划生产4纳米芯片 后改为加入更先进2纳米制程芯片组以满足客户需求 [4] 美国半导体制造业投资动态 - 苹果计划四年内在美国投资5000亿美元(约3.65万亿元人民币) 包括在得州建AI服务器工厂及增加2万个研发岗位 [5] - 台积电在已投资650亿美元基础上 计划增加1000亿美元投资美国先进半导体制造 包括三座晶圆厂和两座封装设施 [5] - 英伟达未来四年将通过合作在美国生产价值高达5000亿美元的AI基础设施 [5] 三星电子财务表现 - 2025年第二季度销售额74万亿韩元(约3889亿元人民币) 同比下降0.09% 环比下降6.49% [5] - 营业利润4.6万亿韩元(约241.7亿元人民币) 同比骤降55.94% 环比下滑31.24% 创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首次跌破5万亿韩元纪录 [6] - 实际营业利润远低于市场预测的6.69万亿韩元 落差达23.4%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