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获得性遗传
icon
搜索文档
华人学者本周发表5篇Cell论文:超越达尔文进化论;新型镇痛药;大脑中的恋爱开关;抑郁药抗肿瘤;让人类看见红外线的隐形眼镜
生物世界· 2025-05-24 09:00
华人学者Cell期刊研究成果 - 本周Cell期刊上线8篇论文,其中5篇来自华人学者,涵盖镇痛药物开发、大脑神经机制、抗抑郁药物抗癌、获得性遗传理论和红外视觉技术等领域 [1] 新型镇痛药物SBI-810 - 杜克大学团队开发试验性镇痛药物SBI-810,靶向神经降压素受体-1(NTSR1),选择性激活β-arrestin2信号通路,提供强效镇痛效果同时避免阿片类药物成瘾性 [3] - 该药物作用机制涉及外周和中枢神经系统,适用于急慢性疼痛管理,已申请多项专利并将开展人体临床试验 [6] 大脑"恋爱开关"神经机制 - 清华大学团队发现内侧前额叶皮层(mPFC)中Cacna1h+神经元群体是调控异性社交兴趣的关键神经单元,构建了两性差异的前额叶-下丘脑调控模型 [8] - 该发现解释了性功能障碍与精神疾病的共病现象,为异性社交障碍治疗提供了性别特异性靶点 [11] 抗抑郁药物增强抗癌免疫 - UCLA研究显示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通过阻断血清素转运蛋白(SERT)显著增强T细胞抗肿瘤能力,在多种癌症模型中抑制肿瘤生长 [13] - SSRI与抗PD-1单抗具有协同抗癌效果,肿瘤内SERT表达与患者生存率呈负相关,SSRI有望成为癌症免疫治疗候选药物 [14][17] 获得性遗传理论证据 - 中科院团队发现水稻通过ACT1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获得稳定遗传的耐寒性状,冷响应因子Dof1结合效率提高3倍 [19][21] - 中国不同地区水稻ACT1基因甲基化水平与当地气候相关,为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理论提供直接分子证据 [22][24] 近红外视觉隐形眼镜 - 中科大等团队开发上转换隐形眼镜(UCL),实现人类近红外时空色彩图像视觉,具有高透明度、转化效率和生物相容性 [26] - 该技术无需外部设备即可拓展人类视觉光谱范围,在医疗、信息处理和视觉辅助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29]
Cell:超越达尔文进化论,为拉马克“平反”,我国学者发现“获得性遗传”直接证据
生物世界· 2025-05-23 15:57
进化理论突破 - 研究首次证实水稻可通过DNA甲基化修饰在不改变DNA序列的情况下稳定遗传耐寒性状,为拉马克"获得性遗传"理论提供直接证据[2][3] - 发现超越传统达尔文进化论框架,证明环境压力可不依赖DNA突变直接诱导可遗传的适应性变化[3][11] - 表观遗传机制显示寒冷抑制甲基转移酶MET1b导致ACT1基因启动子去甲基化,使冷响应因子Dof1结合效率提高3倍[7] 实验设计与发现 - 研究团队通过连续五代低温胁迫筛选,发现水稻仅用三代即获得稳定耐寒性,速度远超自然选择[6] - 基因组测序确认耐寒性非DNA序列变异所致,ACT1基因启动子低甲基化是关键表观遗传标记[7] - 全国131个品种分析显示东北水稻ACT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低于华南品种,证实环境选择压力[8] 分子机制解析 - ACT1基因编码的阿拉伯半乳聚糖蛋白通过稳定细胞膜提升抗寒能力[7] - 人工调控ACT1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可双向改变水稻耐寒表型,首次建立表观遗传修饰与性状的因果关系[7] - 低甲基化ACT1表观等位基因增强水稻对高纬度地区的适应性[12] 农业应用价值 - 创建"逆境驯化-表型筛选-突变鉴定-精准编辑"的作物定向抗逆育种新思路[11] - 为应对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挑战提供创新解决方案,尤其适用于作物抗寒品种选育[11] - 研究历时4年发现现象,后续投入更长时间验证稳定性,显示严谨的科学态度[6]
中国科学家揭示水稻冷适应调控机制 实证“获得性遗传”理论
环球网资讯· 2025-05-23 11:39
研究突破 - 研究团队首次在分子水平证实环境诱导的表观遗传变异可介导适应性性状的跨代遗传,为"获得性遗传"理论提供直接证据 [2] - 研究成果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细胞》发表,审稿专家评价该研究超越了传统达尔文进化理论框架 [2] - 研究创建"逆境驯化-表观变异鉴定-精准编辑"的作物定向抗逆育种新思路,将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下的农业生产挑战提供创新性解决方案 [2] 研究方法 - 研究团队创新建立多代连续冷胁迫筛选体系,针对水稻对低温最敏感的减数分裂期进行冷胁迫处理 [4] - 经过三代定向选择,成功获得耐寒性显著提升且遗传稳定的水稻株系,该获得性性状呈现显性遗传特征 [4] - 通过多组学分析发现阿拉伯半乳糖蛋白基因ACT1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缺失是关键变异位点 [5] 分子机制 - 研究揭示完整冷适应调控通路:低温胁迫下调甲基转移酶MET1b表达,引发ACT1启动子DNA甲基化丢失,促进Dof1结合,激活ACT1表达 [7] - ACT1启动子的甲基化变异区域存在转录因子Dof1的结合位点,其结合对DNA甲基化敏感 [5] - 敲除Dof1后显著降低孕穗期的耐冷能力 [5] 应用价值 - 对131份农家种的DNA甲基化分析表明,低纬度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的华南和华中稻区88%以上的农家种含高甲基化ACT1 [8] - 高纬度冷凉气候的东北稻区显著富集低甲基化ACT1,呈现"南高北低"的DNA甲基化梯度分布 [8] - ACT1表观变异为水稻北迁冷适应中关键驯化位点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