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责任保险制度

搜索文档
上市公司持续“加购”董责险,年内渗透率有望突破30%,平均费率已降至不足5‰
搜狐财经· 2025-07-18 20:02
董责险市场概况 - A股上市公司董责险投保率从2019年底不足8%提升至2025年5月底的28.4%,投保公司数量从约300家增至超1500家[2] - 2025年有300余家上市公司披露投保计划,数量与去年同期持平[2] - 预计2025年总体投保率将进一步提高,渗透率有望突破30%,但相比美股和港股接近100%的投保率仍有较大差距[4] 投保驱动因素 - 新《公司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董责险制度,要求投保公司向股东会报告相关信息[4] - 康美药业案和瑞幸咖啡案的警示使上市公司和高管风险意识显著增强[4] - 市场主体观念转变使董责险从"可选项"变为"治理标配"[4] 投保公司特征 - 制造业尤其是生物医药、电子设备、专用设备等新型科技公司投保率较高[4] - 国有企业和外资企业相对于民营企业投保率更高[4] - 董责险保险期限一般为一年,多数保费为数十万元,常见保单限额为5千万元或1亿元[3] 市场动态 - 2024年A股上市公司投保率达26.0%,较2023年21.0%提升5个百分点[5] - 平安产险2024年收到董责险询价近1000件,较2023年增长24.1%[5] - 2024年已采购董责险上市公司达1397家,较2023年净增290家[5] 费率变化 - 董责险费率持续下跌,2024年第四季度简单平均费率不足5‰[6] - 费率下降主要因市场不理性竞争,可能影响保险公司赔付率和偿付能力[7] - 定价需综合考虑行业环境、股价表现及董监高个人情况,不同公司费率差异较大[7] 保险公司策略 - 需提升风险评估水平及理赔服务能力,坚守核保原则[7] - 应建立专业团队确保服务能力,落实有质量经营[8] - 可从差异化定价、明确理赔标准、优化服务模式等多方面发力[8] 投保障碍 - 影响因素包括风险意识不足、经济环境压力及部分企业股权集中度高[5] - 部分企业因预算缺失或降本增效暂缓采购或不再续保[5] - 大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把控力度强可能导致董事投保需求被忽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