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薅羊毛
icon
搜索文档
财经观察:为什么要促消费、“反内卷”、“薅羊毛”……专家这样说
人民网· 2025-08-18 09:35
消费对经济的重要性 - 消费支出是GDP构成中的主要部分,是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1] - 消费需求疲软会导致价格指数下降,消费需求旺盛则推动价格指数上升 [1] - 上半年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显效,消费活力释放,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增强 [1] 提升消费占GDP比重的路径 - 中国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低于发达国家,提升比重是大趋势 [2] -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需通过产业升级提高收入,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先行业带动收入增长 [2] - 改善消费环境和供给可释放潜力,例如体育赛事需求未被充分满足 [2] 消费领域的"反内卷"必要性 - 内卷式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长期损害消费者福利 [3] - 外部因素如逆全球化措施削弱出口动能,内部因素如产能过剩加剧内卷 [3] - 低价产品短期利好消费者,但长期不利经济健康 [3] "反内卷"的产业策略 - 需通过产业升级提升集中度,如锂电池行业因高集中度获得更大利润空间 [4][5] - 向上游和海外拓展利润来源,改善产业格局以提升居民收入 [5] 政策红利的利用 - 以旧换新补贴覆盖家电、汽车等领域,补贴金额有限需抓紧使用 [6] - 地方政府推出服务、餐饮等消费补贴,消费贷贴息可降低大件消费成本 [6] - 传统消费和新型消费均有潜力,消费者应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政策 [7]
财经观察:为什么要促消费、“反内卷”、“薅羊毛”…… 专家这样说
人民网· 2025-08-16 09:20
消费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消费支出是国内生产总值GDP构成中的主体和主要驱动力 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1] - 居民消费占GDP比重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不足 提升消费占比是经济转型的大趋势[2] - 消费需求疲软会导致价格指数下降 消费需求旺盛则推动价格指数上升 需避免价格指数大起大落[1] 消费提升路径 - 提升居民消费能力需要提高收入预期 根本动力在于产业升级和附加值提升[2] - 改善消费环境和供给能释放消费潜力 需要打造更多优质消费产品和品牌[2] - 传统消费在量和质方面都有增长空间 新型消费全面拓展也具备巨大潜力[8] 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 部分行业出现内卷式恶性竞争 源于外部逆全球化措施和内部需求疲软及产能过剩[3][4] - 低价竞争短期看似有利消费者 但长期会损害消费者福利并扰乱市场竞争秩序[4] - 产业集中度不足导致支配地位行业盈利能力弱 锂电池行业因格局较好全球占比超50%而利润空间更大[5][6] 政策红利利用 - 以旧换新补贴覆盖家电、汽车、家居建材等领域 补贴金额有限需抓紧时间利用[7] - 地方政府推出服务和餐饮等消费补贴 消费贷贴息政策在大件消费上能带来优惠[7] - 消费者应积极拥抱数字经济时代 提升数智素养以充分利用政府政策红利[8]
薅羊毛?7个人点一碗面后续:小票显示真实消费价格,评论区炸锅
搜狐财经· 2025-08-14 23:00
事件概述 - 郑州一家50平米左右的面馆推出"一人管饱 免费加面"促销活动以吸引客流 [1] - 7名顾客(1名成人+5名儿童+另1名成人)仅点单1碗15元的面条并3次要求免费加面 [1][3] - 店家第三次拒绝续面后遭顾客差评及报警投诉虚假宣传 [3][5] 商家经营分析 - 促销活动设计存在漏洞 未明确限制"免费加面"适用条件及次数 [8][14] - 单碗素面成本不足2元 但7人分食导致边际成本上升 [7][9] - 该顾客群体实际消费61元(含2份凉菜+1份牛肚+团购羊肉串) [6] - 事件导致商家品牌形象受损 可能被迫取消促销活动 [12] 行业运营特征 - 小型餐饮门店面临租金人工成本压力 15元单价面食利润率有限 [9] - 促销活动需精确设计规则 避免"薅羊毛"行为(如增加"限单人使用"条款) [5][14] - 客单价61元的消费组合显示顾客实际支付能力与初始行为存在差异 [6] 消费者行为观察 - 部分顾客存在规则套利倾向 利用促销条款漏洞获取超额权益 [1][5] - 团体消费与单人促销政策存在天然冲突点 [7][12] - 差评及报警行为显示消费者维权意识与商家经营需求存在矛盾 [3][5] 舆论反应 - 多数网友支持商家 认为7人共享1碗面超出合理范围 [5][7] - 部分观点指出商家规则制定不严谨应承担部分责任 [6][8] - 事件引发对儿童教育及商业伦理的延伸讨论 [8][10]
“薅羊毛”竟涉犯罪?沪上首例政府消费券补贴诈骗案宣判
证券时报· 2025-05-29 22:04
案件概述 - 上海首例政府消费券补贴诈骗案宣判 被告人夏某某虚构消费订单骗取补贴款13万余元 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1][3] - 案件涉及2024年上海市"乐品上海"餐饮消费券 该消费券采用满1000减300等多样化补贴形式 通过支付宝微信等平台发放[4] 诈骗手法 - 夏某某作为餐饮公司法定代表人 通过购买网上兜售的消费券(单价50-80元) 虚构1000元消费流水核销券 单次套取300元补贴[4][5] - 2024年11月9日至28日期间 累计虚构400余笔订单 套取政府补贴款13万余元[6] 法律定性 - 法院认定该行为符合诈骗罪构成要件 即"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用虚构事实方法骗取数额较大公私财物" 上海市个人诈骗6000元以上即达入罪标准[8] - 该案特殊性质在于骗取对象为政府专项补贴资金 属于国有财产 具有专款专用属性[8] 相关犯罪形式 - 虚拟定位抢券可能构成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罪 若涉及系统破坏则可能构成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9] - 商家与消费者共谋转卖消费券并分赃的行为 可能构成诈骗罪共同犯罪[9] 政策背景 - 政府发放消费券旨在促进经济扩大内需 要求真实消费发生才能实现政策效果 虚假交易会破坏政策实施[6] - 消费券规则明确禁止刷单套现 虚假交易等行为 要求商户消费者遵守诚实信用原则[4][9]
组团狂退演出服,“薅羊毛”之风当刹(民生观)
人民日报· 2025-05-09 05:50
恶意退货现象分析 - 辽宁沈阳一职业技术学校60多名学生集体网购衣服参加运动会后以"质量问题"为由退货退款 导致店主服装链接被封3个月 损失8000元 衣服未摘吊牌但有穿着痕迹 属于恶意退货行为 [1] - 其他恶意退货案例包括网购图书阅读后无理由退款 购买高端相机单次使用后无故退货 这些行为滥用"七天无理由退货"规则 [1] - 恶意退货行为违背市场经济诚信原则 损害商家正当权益 甚至涉嫌违法 若被更多消费者效仿将挫伤诚信商家积极性 可能导致中小商家经营困难 [1] 行业规范措施 - 《售后服务无理由退货服务规范》推荐性国家标准已于5月1日实施 对退货商品范围和完好性做出详细规定 要求退货有流程不能再"任性" [2] - 电商平台需完善退货审核机制 规范日常交易行为 对集体退货和异常退货情况结合订单时间 退货理由等数据进行核查 [2] - 市场监管部门应细化退货举证责任和判定标准 加大对恶意退货行为的处罚力度 [2] 教育机构责任 - 涉事主体为在校师生 教育机构和教师应承担立德树人责任 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 [2] - 需加强学生诚信教育和规则意识培养 将品德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2] 社会共治机制 - 市场诚信原则需要全社会共同维护 包括制度监管 平台保障 消费者和经营者遵守规则 [2] - 通过多方协作持续优化消费环境 提升消费者体验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