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演唱会经济
icon
搜索文档
二线城市演唱会崛起,常州、山西火热出圈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22:39
行业格局变化 - 演出市场核心主场从一线城市向二线城市转移,二线城市崛起为新势力 [1] - 2024年二线城市大型演唱会票房占比从2023年的56.2%上升至61.9%,场次占比从56%升至62.4%,一线城市两项占比均下滑 [1] 城市吸引力要素 - 文娱需求旺盛、年轻消费力强劲的城市成为焦点,跨城观演规模与消费外溢潜力是核心判断指标 [3] - 政策、基建与区位构成的硬实力是影响市场选择的重要因素,服务与体验等软实力是赢得艺人、机构与歌迷的关键 [3] - 城市终极魅力在于拥有独特、有趣的音乐与文化灵魂 [3] 代表性城市案例分析 - 成都、杭州、重庆、南京、武汉、苏州、太原等新一线及二线城市在2024年大型演唱会票房榜位列前十,其中杭州、苏州、太原从2023年十名开外分别跃升至第五、第九和第十 [5] - 常州持续领跑大型音乐节城市票房,跨城观演占比位居第一 [6] - 杭州、常州等新晋热门城市共同特点包括政府大力推动演唱会经济并提供政策支持,如常州对单场观众超5000人的演出给予最高100万元奖补 [6] - 本地文化消费需求旺盛且消费能力强劲,杭州人均消费支出、人均可支配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均居全国前十,常州人均消费支出居全国前三十,人均可支配收入居全国前二十 [6] - 区位优势显著且基础设施完善,便捷交通网络与现代化大型场馆便于承接高规格演出及跨城观演 [6] - 太原虽在经济与消费力、区位、基础设施上不占优势,但作为中部重要中心城市市场潜力可观,独特文旅资源可借助文旅热吸引歌迷 [6] 城市软实力打造策略 - 太原通过极致服务打造歌迷之城形象,以最大诚意主动邀请艺人并高效协同政府满足要求,如刀郎演唱会通过无人机与烟花秀成功出圈 [7] - 核心策略是将演出活动与城市IP深度融合形成特色合力,联动艺人资源参与景点打卡和非遗体验,借助城市出圈效应实现演艺与文旅双IP共振 [9] - 创新演出策划与服务,如提供本地特产伴手礼、烟花表演、无人机表演、免费坐垫、饮用水及公仔打卡点,增强歌迷与艺人归属感 [9] 音乐节赛道发展 - 常州在吸引优质演唱会资源同时发力音乐节赛道,打造太湖湾音乐节、超级芒禾音乐节等头部IP,票房号召力突出 [10] - 2023年常州音乐节演出票房达1.9亿元以上,占江苏音乐节票房的32.5%,占全国音乐节票房的6.3%,总观演人次超28万 [10] - 太湖湾音乐节在2024年五一及十一假期连办两届,营收达2亿元,拉动周边消费约16亿元,创下全国音乐节票房新纪录 [10] - 常州以青春乐都为IP塑造城市标签,推动多元本土音乐节品牌发展,形成有特色、广包容、高黏性的城市音乐节生态,吸引乐迷中近八成为18-29岁青年,跨城观众占比74.3%,跨省观众占比超50% [10]
当演出市场下沉,哪类二线城市正在胜出?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1-01 14:31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归辞 一线城市曾是演出市场的核心主场,但如今这一格局正被打破。在扩内需促消费、促文商旅体融合发展 的大背景下,近两年来不少二线城市纷纷发力演唱会和音乐会经济,崛起成为新势力。 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2024大型营业性演出市场趋势及特点分析》(下称《演出市场报告》)统计 数据显示,大型演唱正会向二线城市集中。2024年二线城市大型演唱会票房占比从2023年的56.2%上升 至61.9%,场次占比则由2023年的56%升至62.4%,一线城市的票房与场次占比则均下滑。 怎样的城市正赢得演出市场的青睐?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近日举行的"亚洲演出娱乐行业峰会2025"上 了解到,随着行业加速向二三线城市下沉,那些文娱需求旺盛、年轻消费力强劲的城市正成为焦点。跨 城观演规模与消费外溢潜力等都是核心判断指标。 与此同时,政策、基建与区位构成的"硬实力"也是影响市场选择的重要因素,能否以服务与体验等"软 实力"赢得艺人、机构与歌迷的"人心"则是另一关键。 而在演出市场回归理性的当下,一座城市的终极魅力,在于其是否拥有独特、有趣的音乐与文化灵魂。 近期刀郎演唱会山西场引发热烈反响,现场的无人机与烟花 ...
为什么经济越下行,演唱会越嗨?
36氪· 2025-10-31 17:53
总观演人次448.4万,票房收入33.33亿。除一下你会发现,平均每张票将近750块。就这,还经常抢不到票。 这还不是最夸张的。 2025年前八个月,演出总票房破200亿,演唱会独占164.6亿,同比增长43%。 这说明啥? 今年有个很反常识的现象,就是全国各地的演唱会是真的杀疯了。 不仅越办越大多,还越办越大。 1 为啥说反常识? 你看现在的情况。几乎人人都在哭穷,买房买车?不存在的。找工作?已读不回是常态。 但你说大家没钱吧,1880的演唱会票秒没,4880的内场眼都不眨,跨省看演出跟下楼取快递一样平常。 仅仅2025年5月,全国就开了330场演唱会。啥概念?平均每天超过10场,比开便利店还快。 说明在其他行业都在过冬的时候,演唱会在过狂欢节。这不是逆势增长,这是骑着经济周期的脖子扇巴掌,是贴脸开大。 这不科学啊朋友! 所以你开始思考,为啥有些人平时抠抠索索,轮到演唱会买票的时候,眼睛都不眨一下? 于是你开始明白。 这压根就不是什么"便宜就多买,贵就少买"的小学数学题。 这叫"情绪价值拉满的限量款体验",在干啥都心里没底的年头,成了大家的共同选择。 你想想,现在的人精得很:衣服可以少买一件,奶茶可以不喝一 ...
四五线城市抢着办演唱会,「县城中产」还买单吗?
后浪研究所· 2025-10-30 15:02
演唱会市场下沉趋势 - 演唱会活动正从一二线城市向三四线及以下城市扩散,薛之谦、张韶涵、邓紫棋、周杰伦等歌手均在低线城市举办过个人演唱会[6] - 拼盘演唱会形式在低线城市更为常见,容祖儿、潘玮柏、毛不易、李荣浩等歌手通过拼盘形式进入低线市场[6] - 低线城市消费者对演唱会的需求被低估,马鞍山首次举办万人级别演唱会就吸引了近三万人到场[13] 低线城市演唱会消费特征 - 低线城市演唱会票价具有明显性价比优势,内场票价格普遍在980元左右,远低于一二线城市动辄1680元的内场票价[6] - 消费者存在"最后时刻打折"的普遍认知,认为定价800元的门票到最后一天会降至150元销售[18] - 低线城市消费者更看重性价比,有消费者表示"不能花500块钱要5000块的现场",对设备和服务要求相对较低[16] 政府政策支持 - 多地政府推出补贴政策刺激演唱会经济,曲靖政府推出百亿补贴使门票打八折,168元看台票和468元内场票最终售罄[5] - 海南对持续演出3年以上的旅游演艺项目给予50万或100万元奖励,四川根据售票情况给予150万至500万元不等奖补[10] - 低线城市政府通过提供免费场馆、工作人员服务、住宿支持等方式吸引演唱会项目落地[14] 演唱会经济带动效应 - 大型演出平均跨城观演率保持在60%以上,除票房收入外直接带动观众综合消费超过2000亿元[9] - 周杰伦三亚演唱会3天吸引12.74万观众,其中82%为岛外观众,带动市内77家旅游饭店客房出租率升至81.57%,综合消费超11亿元[10] - 时代少年团大连演唱会直接带动消费2.3亿元,场馆周边酒店价格大幅上涨,日常162元房间涨至1.4万元[10] 低线城市演唱会运营挑战 - 低线城市设备和服务水平有限,音响品质差、检票安排不合理、交通不便等问题频发[16] - 拼盘演唱会容易面临售票不佳而延期或取消的风险,范玮琪鞍山演唱会因"不可抗力"延期,业内认为90%情况是票卖得不好[19] - 一线城市审批流程复杂需1-3个月,场地需提前半年至一年预定,而低线城市审批相对宽松[11] 市场参与者策略调整 - 演艺公司因一线市场竞争激烈开始转向低线市场,斑猪文化在莆田主办巫启贤演唱会,在马鞍山主办拼盘演唱会[12] - 部分公司仍持谨慎态度,认为一二线城市更稳妥,预测低线城市演唱会热潮可能明年开始熄火[22] - 低线城市演唱会为歌手提供更热情回应,四五线城市乐迷相比一二线城市更为热情[24] 消费者体验变化 - 低线城市门票竞争较小,消费者无需找黄牛就能购得内场票,且可能享受政府补贴带来的差价退还[24] - 低线城市演出可能包含一二线城市不允许的特殊环节,如花车巡游等创新设计[27] - 对当地居民而言,家门口的演唱会为平淡生活带来新奇体验,具有情感价值[29]
香港抓住演唱会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13:32
"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10月9日至13日,香港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 自1998年后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售罄,门票供不应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 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 越来越多的国际艺人和本土艺人选择香港作 为巡演的重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富城等香港本土实力派歌手的演出,还能追到Coldplay、Olivia Rodrigo、One Republic等国际顶流艺人的亚洲站巡演。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核心优势是其数十年积累的、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即一种近乎苛刻的行业标准、深厚的观众基础以及顶尖的专 业人才库。"曾经从佛山多次前往香港看演唱会的Sunny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只是叶倩文与林子祥的此次演唱会,她还在 香港看过梁静茹、郑秀文、李克勤、郭富城、蔡依林、陈洁仪等著名华语歌手的演出,可谓一个专业的演唱会观众。 除了知名华语歌手,许多国际艺人也将中国香港作为在亚洲巡演的首 ...
香港抓住“演唱会经济”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7:57
"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10月9日至13日,香港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 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自1998年后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 。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售 罄,门票供不应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国际 艺人和本土艺人选择香港作为巡演的重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富城等 香港本土实力派歌手的演出,还能追到Coldplay、Olivia Rodrigo、One Republic等国际顶流艺人的亚洲 站巡演。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核心优势是其数十年积累的、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即一种近乎苛刻的行业标准、 深厚的观众基础以及顶尖的专业人才库。"曾经从佛山多次前往香港看演唱会的Sunny向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表示。不只是叶倩文与林子祥的此次演唱会,她还在香港看过梁静茹、郑秀文、李克勤、郭富城、 蔡依林、陈洁仪等著名华语歌手的演出,可谓一个专业的演唱会观众。 除了知名华语歌手,许多国际艺人也将中国香港作为在亚洲巡 ...
从“一票难求”到“城市舞台” 香港如何抓住“演唱会经济”的流量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2 07:16
"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10月9日至13日,香港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自1998年后 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售罄,门票供不应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国际艺人和本土艺人选择香港作为巡演的重 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富城等香港本土实力派歌手的演出,还能追到Coldplay、Olivia Rodrigo、One Republic等国际顶流艺人的亚洲站巡演。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核心优势是其数十年积累的、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即一种近乎苛刻的行业标准、深厚的观众基础以及顶尖的专业人才 库。"曾经从佛山多次前往香港看演唱会的Sunny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不只是叶倩文与林子祥的此次演唱会,她还在香港看过梁静茹、 郑秀文、李克勤、郭富城、蔡依林、陈洁仪等著名华语歌手的演出,可谓一个专业的演唱会观众。 除了知名华语歌手,许多国际艺人也将中国香港作为在亚洲巡演的首选。 ...
从一票难求到盛事之都 香港如何抓住“演唱会经济”的流量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22:50
"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自那时起,红馆不再只是一个场地,而俨然成为华语乐坛的"圣地":能否在红馆开唱、能开多少场,成 为衡量歌手人气与实力的终极标尺。许冠杰、谭咏麟、张国荣、梅艳芳等巨星在此竞相刷新纪录,将香 港流行文化推向巅峰,也奠定了演唱会作为一项庞大产业的坚实基础。 更重要的是,一套成熟的制作流程与专业人才体系在此过程中成型。从舞台机械、音响工程到现场乐 手、和音、导演,香港积累了一批经验丰富、能应对各种突发状况的顶尖幕后团队。这使香港演唱会不 仅以明星魅力取胜,更以超高的制作水准和稳定的现场发挥著称,成为行业品质的金字招牌。 10月9日至13日,香港老牌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 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自1998年后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售 罄,一票难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重新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 国际和本土艺人选择中国香港作为巡演的重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如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 富城等香港本土的实力派歌手的 ...
澳门的演唱会经济之路:从“流量入口”到“经济多元”有多远?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9:50
(原标题:澳门的演唱会经济之路:从"流量入口"到"经济多元"有多远?) 花旗的研究报告分析,澳门8月的博彩收入增长受到了多项活动的带动,包括陈奕迅演唱会系列及腾讯 音乐盛典等,也因9月举行的韩国女团TWICE演唱会而上调月度博彩收入预测。 10月10日至12日,歌手王嘉尔的"MAGICMAN2"世界巡回演唱会澳门站成为网络焦点,其演出画面与 互动内容在多个社交平台"刷屏"。该演唱会在澳门银河综艺馆连续举办三场,共吸引近3.5万名观众到 场。 这只是澳门下半年演出旺季的缩影之一,澳门会展产业联合商会理事长谢复生表示,据行业观察,2024 年在澳门举行的演唱会和音乐会达1,096场,今年在澳门举办演唱会比去年至少增加一至两成。 接连上演的星级体育赛事与大型演唱会,持续为澳门注入旺盛人气。相关活动画面在社交平台广泛传 播,显著提升了城市的线上曝光度与年轻化形象。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田静 澳门报道 在不足33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澳门已形成亚洲领先的高标准演出场馆网络。澳门银河综艺馆、澳门威尼 斯人综艺馆、澳门新濠影汇综艺馆及澳门百老汇舞台等核心场馆,都是能满足从数千人至上万人等不同 规模演出的场馆,以其顶级 ...
从一票难求到盛事之都,香港如何抓住“演唱会经济”的流量密码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1 19:50
(原标题:从一票难求到盛事之都,香港如何抓住"演唱会经济"的流量密码) 启德体育园航拍 图片来源:启德体育园 南方财经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袁思杰 香港报道 "你抢到香港演唱会的门票了吗?" 10月9日至13日,香港老牌歌星林子祥与叶倩文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了《白头到老WE ARE ONE》世 界巡回演唱会香港站,这是两人自1998年后时隔27年的首次合体演出?。香港站的五场演出门票开卖即 售罄,一票难求,但两位加起来年龄超过140岁的歌星未再加场。 最近两年,去香港看演唱会重新成为人们的时尚选择,某些热门演唱会场次甚至一票难求。越来越多的 国际和本土艺人选择中国香港作为巡演的重要一站,观众不仅可以看到如叶倩文、林子祥、谢霆锋、郭 富城等香港本土的实力派歌手的演出,还能追到如Coldplay、Olivia Rodrigo、One Republic等国际顶流 艺人的亚洲站巡演。 "香港演唱会产业的核心优势是其数十年积累的、难以复制的'软实力',即一种近乎苛刻的行业标准、 深厚的观众基础以及顶尖的专业人才库,"曾经从佛山多次前往香港看演唱会的Sunny向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表示。不只是叶倩文与林子祥与此次演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