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行业产能出清
icon
搜索文档
光伏产业出清落后产能需打破地方保护壁垒
证券时报· 2025-07-07 02:14
光伏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连续多个季度亏损,2024年64家光伏上市公司总营收9310.96亿元同比减少22.4%,总净利润从2023年盈利1049.55亿元下降至2024年亏损297.57亿元 [2][4] - 行业面临供需严重错位问题,千亿元营收级上市公司消失(2023年共4家)[4] - 工业和信息化部召开高规格座谈会,14家企业及协会参与,包括天合光能、晶科能源、隆基绿能等龙头企业 [3] 反内卷共识与解决方案 - 行业已形成"反内卷"共识,下半年到明年一季度被视为供给侧改革关键窗口期 [4] - 龙头企业提出"市场化兼并重组+技术淘汰机制+政策强制约束"三管齐下去落后产能 [4] - 协鑫科技和通威集团已达成一致,计划通过"出资+债务"模式收购二三线小厂产能,两家企业占据全行业60%-70%硅料有效产能 [6] 市场化产能出清进展 - 硅料头部企业计划成立专门公司收购小厂产能,需硅料价格回升至8万元/吨以上才能保证全行业不亏 [6][7] - 光伏玻璃行业已出清3万吨落后产能,占总量15%-20%,在产日熔量9.4万吨,2.0mm镀膜玻璃主流价格10.5元/平方米存在亏损 [7] - 技术迭代被视为重要出清路径,BC技术等先进产能供不应求 [8] 政策与地方保护问题 - 企业呼吁政策严控新增产能,建议将光伏产能指标纳入国家统一规划 [4][10] - 产能出清涉及地方利益博弈,部分地方政府要求企业不得减产或关停基地 [9] - 需避免地方保护行为导致"边清边增",建议建立新能源产业国家调节基金 [10] 技术突破与行业展望 - 隆基绿能等企业加速高效产品商业化,以差异化技术突破价格内卷 [4] - 晶科能源主张通过技术迭代拉开主流技术差距,使落后产能自然淘汰 [8] - 优质企业有望获得价格修复、技术溢价、行业整合三重利好 [8]
光伏“主旋律”,仍是反“内卷”
钛媒体APP· 2025-07-03 11:41
光伏行业上半年市场动态 - 上半年光伏行业在政策刺激下出现"抢装潮",但随后价格回落,行业悲观情绪滋长 [2] - 产业链价格在"430""531"节点后掉头向下,违规产能成为负担,行业需打破"内卷式"竞争 [2] 硅料市场分析 - 致密料交易均价35元/kg,单月下跌2.7%,较去年末年初跌超10%,较去年初降46.2% [3] - 颗粒硅价格降至34元/kg,同比降1.5%,较去年末年初跌5.6%,较去年初降42.3% [3] - 一线硅料大厂订单难达成,中小厂商价格松动,供需错配加剧,价格承压 [5] - 硅料"六巨头"拟通过"收储"推动行业整合,部分龙头已启动谈判,但实施难点多 [5] 硅片市场分析 - N型182-183.75mm硅片均价0.88元/片,单月跌7.4%,较去年末年初低16.2%,较去年初降58% [5] - 182*210mm N型硅片均价1.01元/片,单月跌8.2%,较去年同期低25.2% [6] - N型210mm硅片均价1.2元/片,单月跌7.7%,较去年末年初低14.3%,较2024年初降62.5% [6] - 硅片厂商减产积极,6月开工率下降,价格大幅下跌概率较低 [8] 电池片市场分析 - N型182-183.75mm TOPCon电池片均价0.23元/W,单月跌8%,年内降17.9%,较去年初降51.1% [8] - N型182*210mm TOPCon电池均价0.245元/W,单月跌7.6%,较去年同期降18.3% [8] - N型210mm TOPCon电池片均价0.45元/W,单月跌9.3%,较去年末年初降14% [8] - 7月电池片订单量大幅下降,价格压力加剧,需控制排产缓解供需失衡 [10] 组件市场分析 - TOPCon组件均价0.68元/W,年内降4.2%,较去年同期低22.7% [10] - HJT组件均价0.83元/W,单月降1.2%,年内降4.6%,较去年初降32.5% [10] - BC组件集中式项目均价0.78元/W,工商业分布式0.8元/W,价格相对稳定 [10] - 组件厂商涨价尝试落空,需求走弱影响上游行情,产能消化压力大 [12] 行业政策与趋势 - 中央财经委员会强调治理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退出 [14] -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提出升级减产措施,严控低价投标等违规行为 [14] - 高盛将产能出清拐点预期延至2026年下半年,行业需打破"内卷"困局 [12] - 《人民日报》文章呼吁破除"内卷",分析光伏行业问题并提出破局之道 [13]
协鑫、天合等光伏企业谈产能出清和“反内卷”的落地
第一财经· 2025-06-11 10:46
行业现状与挑战 - 光伏行业经历近两年严重供需错配和全产业链价格战,头部企业已形成"短期逐利、堆砌产能没有出路"的共识 [1] - 2024年多晶硅、硅片、电池、组件产量同比增长均超10%,但产业链价格大幅下滑:多晶硅价格下滑超39%,硅片价格下滑超50%,电池片和组件价格下滑约30% [2] - "量增价跌"导致光伏制造端产值及出口额同比下降,全环节企业大面积亏损,部分中小企业经营难以为继 [2] - 行业面临三大挑战:国际贸易壁垒增加不确定性、产能快速扩张和价格竞争反噬发展、电力市场化改革带来新要求 [1] 产能过剩与整合路径 - 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提出"政企联动促出清"方案:市场化兼并重组+技术淘汰机制+政策强制约束去产能,供给侧自律+需求端刺激去库存 [2] - 建议将光伏产能指标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实施备案核查、产能监测、违规清退的全链路监管,严控新增产能(除颠覆性新技术外) [2] - 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认为需通过全行业大整合解决内卷,上游硅料已开始整合,中下游拉晶切片和电池组件即将跟进 [3] - 材料端无效产能出清可推动硅料和组件价格回归合理区间,带动全产业链年产值和盈利恢复正常水平 [3] 行业发展趋势 - 2024年全球新增光伏装机超600GW(同比增30%以上),在运总装机突破2.2TW,与煤电规模基本持平,预计年底将超越煤电 [3] - 中国2024年光伏新增装机278GW,总装机容量887GW,巩固第二大电源地位 [3] - 国家电投原董事长钱智民预测光伏发电将在2030年成为中国新能源体系主力能源,并通过绿电制氢等技术重构冶金、交通、化工产业价值链 [4] 政策与机制建议 - 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建议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推进源网荷储一体化,促进东西部地区市场-技术-资源优势融合 [3] - 需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和市场消纳机制,避免不合理的地方保护行为,防止"边清边增" [2][3]
光伏巨头突发!高瓴HHLR,拟减持!
券商中国· 2025-06-06 23:46
股东减持与持股变动 - 第二大股东HHLR管理有限公司拟减持不超过3789万股(占总股本0.5%)[1][3] - 减持后HHLR持股比例可能降至5%以下(当前持股5.5%),若低于5%则后续减持无需公告[3] - HHLR于2020年12月以70元/股价格受让6%股份(2.26亿股),总对价158.41亿元[3] - 经过分红送转后HHLR持股增至4.44亿股,2023年因转融通出借持股比例降至4.98%(3.78亿股)[4] - HHLR去年4月承诺回购减持股份并于二季度增持至5.5%(4.16亿股),目前投资仍浮亏[4] 公司市值与股价表现 - 当前市值1097亿元,仅为巅峰期5500亿元的20%[2][5] - 今年以来股价下跌7.89%,6月6日收盘价14.47元/股[5] - 5月27日人事变动公告后股价单日大跌3.67%[5] 人事变动与战略调整 - 创始人李振国辞去董事、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职务,专注研发工作[2][5] - 董事长钟宝申兼任总经理及法定代表人[5] - 公司或将全力押注BC技术路线,预计2025年为产能爬坡年,2026年显现效果[7] 财务与经营状况 - 2024年业绩巨亏86.18亿元(近十年首亏),毛利率7.44%(同比降超10个百分点)[6] - 2025年一季度净利润亏损14亿元,扣非亏损20亿元(较去年同期23亿元亏损收窄)[6] - 连续六个季度亏损(2023年Q4至2025年Q1)[6] - 亏损主因:行业供需失衡、PERC/TOPCon产品价格与毛利率下滑、BC产品占比低[6] 行业背景与竞争格局 - 光伏行业处于产能出清与技术迭代周期[6] - 创始人曾预测未来两三年超半数企业将被淘汰[6] - 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量保持增长但供需矛盾突出[6]
草甘膦、精草铵膦行业近况交流
2025-05-27 23:28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草甘膦、精草铵膦行业、农药行业 - **公司**:拜耳、孟山都、哈贝尔公司、先正达、陶氏益农、科迪华、曹光林、国信证券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草甘膦致癌性及诉讼问题 - **核心观点**:草甘膦致癌在科学上是伪命题,但在孟山都和拜耳阶段引发大量诉讼[1][2] - **论据**:美国FDA等机构验证草甘膦无致癌风险,全球农业研究表明其在土壤中分解快,对人体致癌性基本不存在;孟山都采取低成本和解策略,拜耳在医疗领域的关系成弱点,相关方借此诉讼获利[2][3][4] 拜耳草甘膦板块经济影响及应对措施 - **核心观点**:拜耳草甘膦板块利润难抵赔偿,欲彻底解决诉讼问题[5][6] - **论据**:拜耳接手后草甘膦板块年利润约3亿美元,面临超100亿美元赔偿,过去利润难覆盖,当前经济形势下不可接受;拜耳希望通过破产或转手孟山都板块终结诉讼,控制损失[5][6] 孟山都破产或转手对市场的影响 - **核心观点**:孟山都破产或转手不影响草甘膦终端市场稳固[7][8][9] - **论据**:美国农业依赖大农场式管理和农资一体化,市场渠道固化,制剂产品和转基因产品有稳定收益,原药板块可支撑自产自销[8][9] 草甘膦品牌相关情况 - **核心观点**:草甘膦品牌有全球影响力,保留取决于诉讼成本[11] - **论据**:更换品牌名称和包装,只要产品质量和市场渠道稳定,终端市场能接受替代品;有人接手或解除官司,市场仍存在,法律允许销售,市场就持续[11] 草甘膦市场需求及产能情况 - **核心观点**:孟山都产能满足北美和南美市场需求,放弃美国市场可能性小[11][12] - **论据**:孟山都年产能30 - 32万吨,北美和南美市场占有率分别约50%和40% - 50%,南美消化约20万吨,北美消化约15万吨;除非法规重大变化,否则原料生产仍会匹配北美和南美本地市场[11][12] 草甘膦替代情况及库存问题 - **核心观点**:草甘膦难以完全被替代,当前库存偏高[13] - **论据**:非法规强制下,终端用户习惯使草甘膦难被完全替代,虽有10% - 15%市场容量可被精草铵膦替代,但草甘膦在法规允许区域有生命力;曹光林渠道库存比预估高,超过六个月的库存属偏高状态,海外低价位库存需时间转化使用[13] 国内农药行业事故影响及产能出清 - **核心观点**:国内农药行业事故频发,可能加速产能出清,但影响需时间显现[3][15][16] - **论据**:事故深层次原因包括工人流动性增加、开工率不足、企业裁员降安全标准、环保督查等;国内沉没产能多,如杨林地区供给率达200%,产能收缩趋势需时间发展[3][16] 草甘膦国内市场情况 - **核心观点**:草甘膦国内产能下降,价格短期或涨,长期前景不乐观[18] - **论据**:专利过期后实际投产企业有限,终端使用进入黄昏期,抗药性使用量增速减缓;供过于求致市场失衡,近期化工园区爆炸使国内产能下降约15%;短期内因水稻田用药季节备货,价格可能上涨,但新型杀虫剂扩张及抗药性发展使全国用量峰值下滑[18] 草甘膦价格走势及相关产品情况 - **核心观点**:草甘膦价格上涨空间有限,康普原料和二氯吡啶部分受影响[24] - **论据**:短期内价格因近期事件有波动,长期上涨空间有限,正常价格25万元,不超30万元;康普重要原料K酸和K胺受影响情况不明,二氯吡啶山东地区受影响,江苏、四川、湖南产能相对稳定[24]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孟山都公司每年草甘膦产能约30 - 32万吨,主要供应北美和南美市场,分别占比约50%和40% - 50%[3][11] - 国内草甘膦总产量大概在12到15万吨之间,山东潍坊生产基地产能约1万吨,加上其他地下工厂产品总计约2万吨[19] - 浙江湖州、内蒙古、安徽等地企业总产能约2万吨;江苏连云港企业目前实际产量1.5万左右,未来三年预计扩展至3万;湖北新投企业设计最终产能2万吨,目前实际产量5000 - 8000吨;中原地区和山东地下工厂预计有3万吨[21] - 草甘膦价格今年年初从20.5万元反弹至22.5万元,原因是之前价格倒挂,且甲维盐和阿维菌素价格高企影响替代品供应[20] - 每年5月中旬至7月左右草甘膦价格通常上涨,8、9月形成低点,接下来价格上涨取决于拜耳运营、产能影响及贸易谈判和关税变化,预计最高可达3.5万至4万元[14]
A股5家光伏企业举行集体业绩说明会,谈了这些问题→
第一财经· 2025-05-14 09:27
中美关税政策影响 - 晶科能源认为中美关税政策缓和有利于稳定光伏和储能产品的海外贸易环境 公司在沙特建设的10GW高效电池和组件项目正按计划推进 将增强中东及全球市场供应能力 [3] - 阿特斯表示光伏产品主要从东南亚和美国本地出口 受中美对等关税影响较小 但东南亚可能面临"双反"关税影响 储能产品近期关税政策缓和 影响降低 公司已签订关税变化保护条款并优化全球产能布局 [3] - 天合光能在美国储备足够电池组件库存 成本不受加征关税影响 印尼1GW TOPCon工厂不受东南亚"双反"影响 具备竞争优势 [4] - 奥特维已布局马来西亚制造基地以应对美国关税政策影响 首台设备已出货并逐步提升产能规划 [5] 光伏行业发展趋势 - 晶科能源预计2025年全球光伏装机同比增长10%以上 增量主要来自中东非和亚太新兴市场 国内分布式抢装高峰已过 行业将经历从亏损到盈利的过程 [6] - 天合光能观察到2025年初产业链上游价格小幅上涨 是行业企稳信号 新兴市场将带来新机遇 全球装机仍将增长 [6] - 高测股份认为中国光伏市场全球领先 行业深度调整后将淘汰落后产能 回归良性发展 [6] - 阿特斯指出供过于求局面未根本改变 需平衡出货量与利润 技术进步使成本下降 消纳能力和收益模式成为关键 [7] - 奥特维预计行业产能出清仍需时间 部分企业已开始处理落后产能 [7] 技术路线与融资支持 - 晶科能源、阿特斯、天合光能主要出货TOPCon组件 认为TOPCon在未来3-5年仍是主流 BC技术或成分布式市场补充 [8] - 天合光能表示技术路线呈"TOPCon为主 BC和HJT为辅"格局 公司在TBC路线具备核心专利 [8] - 晶科能源融资渠道正常 一季度增加长期贷款 推进GDR项目 目标实现正向经营性现金流 [8] - 天合光能称2025年银行融资环境双宽松 金融机构通过"白名单"机制重点支持技术迭代快、ESG评级高的头部企业 [8][9]
中国首家“A+H”上市的光伏电池企业诞生了
新浪财经· 2025-05-08 10:52
智通财经记者|马悦然 三次递表后,光伏电池龙头钧达股份(02865.HK/002865.SZ)成功于今日登陆港交所,它也因此成为了中国首家"A+H"上市的光伏电池企业。 5月8日港股开盘后,钧达股份股价上涨。截至上午10时05分,钧达股份上涨3.39%,报22.9港元/股,总市值约67亿港元。 5月7日,钧达股份确定H股发行价为每股22.15港元。当晚公告内容显示,钧达股份全球发售6343.23万股H股,香港公开发售占10%,国际发售占90%。其 中,香港公开发售获3.5倍认购,国际发售获1.08倍认购。 最终,钧达股份全球发售净筹约12.92亿港元。根据此前招股书计划,此次募集所得款的75%将用于建设年产能5 GW的海外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即阿曼5 GW 高效电池的产能建设。 除了钧达股份外,目前A股光伏一体化龙头晶澳科技(002459.SZ)也在寻求港交所上市,其正在推进中。 近年来,钧达股份稳居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量前五。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按2024年的出货量计,在专业制造商中,钧达股份的N型TOPCon电池全球市场份额约24.7%,排名第一;其光伏电池全球市场 份额约17.9%,排名第二。 另据行 ...
华鲁恒升(600426):景气承压 公司经营保持稳健
新浪财经· 2025-04-29 10:35
财务表现 - 2025Q1实现收入77.7亿元(同比-2.6%,环比-14.1%),归属净利润7.1亿元(同比-33.7%,环比-17.2%),归属扣非净利润7.0亿元(同比-34.2%,环比-13.3%)[1] - 主要产品价格环比变化:尿素(-2.5%)、DMF(-1.7%)、己二酸(-2.1%)、醋酸(1.9%)、辛醇(-12.4%)、己内酰胺(-3.8%)、尼龙6(-6.3%)、三聚氰胺(-10.7%)、DMC(-14.2%)、草酸(-6.5%)[2] - 25Q1毛利率16.3%(环比+1.2 pct),净利率9.9%(环比持平)[2] 销量与成本 - 荆州基地52万吨/年尿素产能投产放量,25Q1有机胺系列、化学肥料、醋酸及衍生品、新能源新材料产品销量环比分别变化-11.1%、-3.9%、-20.7%、1.9%[2] - 主要原材料烟煤、纯苯、丙烯25Q1市场价格环比变化-18.4%、-0.8%、-0.5%,煤价回落显著[2] 行业动态与价格趋势 - 25Q2(截至2025.4.20)产品价格环比变化:尿素(7.9%)、DMF(9.3%)、己二酸(-9.4%)、醋酸(-4.6%)、辛醇(-1.3%)、己内酰胺(-9.0%)、尼龙6(-7.3%)、三聚氰胺(1.1%)、DMC(3.3%)、草酸(-5.8%)[3] - 尿素需求受农业内需、海外印标及工业需求支撑,己二酸受益于PBAT、PA66等新需求,醋酸受PTA、EVA需求驱动,DMC/草酸下游新能源需求前景广阔[3] - 25Q2原材料烟煤、纯苯、丙烯价格环比变化-11.4%、-13.9%、-2.9%,煤炭降价明显[3] 产能与项目进展 - 荆州一期项目建成投产达效,二期项目稳步推进,蜜胺树脂单体材料原料及产品优化提升项目投产[4] - 德州本部推进酰胺原料优化升级、20万吨二元酸项目,荆州基地成为新增长极[4] - 预计2025-2027年归属净利润分别为37.2/41.6/47.0亿元[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