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文化

搜索文档
存在了189年的西夏王朝,留下了哪些珍宝?|博物馆巡游
经济观察报· 2025-06-25 17:32
西夏陵博物馆概况 - 博物馆位于宁夏银川贺兰山东麓的西夏陵考古遗址公园内,是一座全面展示西夏历史文化的专题博物馆[1][4] - 2024年5月18日被评为国家一级博物馆[1][4] - 展厅面积5400平方米,馆藏文物超过1万余件(套),珍贵文物509件,其中一级文物23件[1][5] 馆藏文物 - 一级文物包括西夏陵出土的石雕力士志文支座、文臣头像、雕龙栏柱、石马等[1][5] - 贺兰县宏佛塔出土的西夏绢画、泥塑佛像头、罗汉头、贴金木雕观音像、西夏木雕女伎乐等[1][5] - 其他重要文物:彩绘红陶俑、西夏文铜牌、西夏文写本《孝经传》、西夏文刻本《音同牙音》、西夏文写本佛经等[3][5] - 佛教相关文物:胜乐轮威仪父母曼陀罗、绿度母、擦擦(模制泥佛)、佛头像、罗汉头像等[3][6] - 建筑构件:雕龙望柱、绿釉鸱吻、绿釉套兽等[6] 西夏历史文化特征 - 西夏王朝由党项族人创立,自称"大白高国",存在189年(1038~1227年)[1][5] - 文化上既有对汉文化的借鉴,又融合党项族传统文化及吐蕃、回鹘、契丹等周边民族文化[1][5] - 体现在西夏文字、绘画、佛教造像、建筑构件等方面,形成多元文化特征[1][5]
西夏陵,见证中华文明多元融合
人民日报· 2025-06-07 07:08
西夏陵的历史价值 - 西夏陵是现存规模最大、等级最高、保存最完整的西夏文化遗存,浓缩了文化、艺术、宗教等多方面信息 [4][5] - 西夏陵的确认和发掘推动了西夏考古的发展,证实了《嘉靖宁夏新志》所载西夏陵处于贺兰山之东 [5] - 西夏陵为业已消失的西夏文明提供了特殊的见证,丰富了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内涵 [8] 西夏陵的建筑特点 - 西夏陵整体朝向为南向偏东,背靠贺兰山,借山势衬托恢弘气势,选址充分利用自然地理特点 [5] - 陵区有32处防洪工程遗址,包括防洪墙和排洪沟,有效减少山洪对陵区的破坏 [5] - 陵园布局继承唐宋特征并创新,如增设月城、缩短神道、多列石像生等 [6] 西夏陵的出土文物 - 出土建筑构件如鸱吻、套兽、迦陵频伽等,展现了西夏工艺水平与中原相媲美 [7] - 6号陵南门出土的绿釉鸱吻高152厘米,是国内已知最大的琉璃鸱吻构件 [7] - 力士驮碑石座共11件,造型独特,融合唐宋佛教石刻艺术风格 [7] 西夏陵的文化交流意义 - 出土钱币、丝绸、珠饰等随葬品,揭示西夏在丝绸之路中的枢纽地位 [8] - 西夏制瓷业发达,受北宋定窑、磁州窑等影响,兼具党项民族特色 [8] - 碑亭出土的西夏文与汉文碑石并存,显示党项族与汉族文化的融合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