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规模为王
icon
搜索文档
债券承销费再现“地板价” 恶性竞争破坏行业生态
中国经营报· 2025-07-19 00:19
债券承销低价竞争现象 - 广发银行350亿元二级资本债券主承销商招标中,6家机构承销费总额仅63448元,最低报价700元(银河证券、兴业银行),最高3.5万元(中信建投)[1][2] - 交易商协会对6家机构启动自律调查,明确禁止"低于成本的承销费率报价",新规旨在遏制低价乱象[1][4] - 低价竞争根源在于主承销商通过压费率换取大额发行综合收益,形成"降价抢份额—份额推排名—排名助夺标"恶性循环[1] 头部机构竞争策略 - 头部券商(中信证券、中信建投、国泰海通等)通过低价争夺AAA评级优质发行人(如大型银行、央企),以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并获取多元化业务资源[4][6] - 2021-2024年券商承销总规模从5.16万亿元增至14.45万亿元,但承销手续费从64.89亿元降至30.84亿元,呈现"增收不增利"趋势[6] - 2025年上半年全市场债券发行金额同比增长16.59%至44.68万亿元,头部券商承销额领先(中信证券10400亿元、中信建投7599.8亿元)[7] 行业影响与监管动态 - 低价竞争导致中小承销商退出市场,降低行业多样性,并可能削弱尽调、材料制作等环节质量[7] - 交易商协会7月11日启动自律调查,若发现违规将依据《银行间债券市场自律处分规则》处理[4] - 行业长期低价将损害利润水平与人才吸引力,最终影响债券承销行业健康发展[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