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证券行业执业声誉管理
icon
搜索文档
证券业首次修订执业声誉管理办法,行贿纳入失信,先行赔付可豁免声誉处罚
搜狐财经· 2025-07-09 07:42
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修订 核心观点 - 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进行首次修订 重点包括将干扰监管执法的行贿行为纳入违法失信范畴 以及为券商通过先行赔付机制减轻投资者损害提供豁免通道 [1] 先行赔付机制政策支持 - 修订稿明确发行人因欺诈发行 虚假陈述造成投资者损失时 相关证券公司主动达成先行赔付协议可申请免于将行政处罚信息记入执业声誉信息库 [1] - 该机制通过将赔付主动性与声誉评价挂钩 倒逼券商在项目尽调 材料核查及持续督导阶段更加审慎履职 从源头降低欺诈风险 [1] - 制度设计优化投资者救济效率 缩短维权周期 相比传统司法途径能更快让中小投资者获得赔偿 [1] 行贿行为纳入失信范畴 - 修订内容贯彻"受贿行贿一起查"原则 将以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干扰监管执法的行为纳入违法失信范畴 包括被行政处罚 纪律处分或监察机构认定的信息 [2] - 涉事机构及个人将面临全行业联合惩戒 通过声誉资本定价机制让"围猎者"付出市场信用代价 [2] - 内控薄弱机构需加大合规投入 防范因员工个人行为引发的机构声誉风险 [2] 诚信信息管理优化 - 完善诚信信息来源渠道 将原本来源于证监会诚信档案数据库的信息获取方式调整为会员自行报送 该试行安排正式成为管理办法刚性要求 [2]
中证协发文,三年来首次修订
中国基金报· 2025-07-08 16:08
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修订 核心观点 - 中证协对《证券行业执业声誉信息管理办法》进行首次修订 旨在构建市场化声誉约束机制 [1] - 修订重点包括将贿赂干扰监管纳入违法失信范畴 鼓励券商先行赔付投资者损失 调整诚信信息来源方式 [1][2][3] 贿赂行为监管强化 - 明确以贿赂等不正当手段干扰证监会监管执法的行为将被纳入违法失信信息 无论是否受到处罚处理 [2] - 行业认为此举是净化市场生态 维护执法权威的重要举措 内控薄弱机构需加强合规投入 [2] - 2024年4月中证协已在自律措施实施办法中明确对贿赂行为从重采取自律措施 体现"零容忍"态度 [2] 先行赔付激励机制 - 新增条款规定券商通过先行赔付机制主动减轻投资者损失的 相关处罚可免于记入声誉信息库 [3] - 适用于欺诈发行 虚假陈述等情形 需券商主动与受损投资者达成赔付协议 [3] - 与分类评价制度形成联动 2024年6月证监会修订草案提出对开展先行赔付的券商减少扣分分值 [3] 诚信信息管理优化 - 调整诚信信息来源方式 从证监会诚信档案数据库获取改为会员自行报送 [2] - 该调整已在过渡期试行 本次修订正式纳入管理办法 [2]